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動桿菌肺炎

鎖定
不動桿菌是一種機會致病菌,可引起肺部炎症,往往發生在長期住院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患者,病情較重。本菌對多種常用抗生素耐藥,治療較困難,病死率較高。本病可全身多處感染。常見是泌尿道感染,出現尿痛、尿急等症狀。近年來不動桿菌引起的院內感染日漸增多。受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髮病率最高。
就診科室
呼吸內科
多發羣體
長期住院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患者
常見病因
不動桿菌院內感染所致
常見症狀
寒戰、高熱、咳嗽劇烈、痰黏稠、尿痛、尿急
傳染性
傳播途徑
通過呼吸道人工管道和霧化器、面罩、濕化瓶、呼吸機管道等傳播

不動桿菌肺炎病因

不動桿菌呼吸道感染可來自外源性,亦可為內源性。不動桿菌可從正常人咽部、口腔、分泌物中,痰液和支氣管沖洗液中檢出,屬上呼吸道暫居菌。痰可能是不動桿菌肺炎院內傳播的最重要的細菌來源,但目前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呼吸道人工管道和霧化器、面罩、濕化瓶、呼吸機管道等帶入的不動桿菌造成呼吸道感染。社區獲得性不動桿菌肺炎報告不斷增多,其危險因素主要為飲酒、吸煙等。
不動桿菌是條件致病菌,被感染者多為住院或機體抵抗力明顯降低者如惡性腫瘤接受化療、放療時,糖皮質激素治療,老年人及嬰幼兒。

不動桿菌肺炎臨牀表現

1.症狀
起病急驟,寒戰、高熱、體温可高達40℃,熱型不規則。咳嗽劇烈、痰黏稠、黃膿狀,在肺部形成膿腫時可見大量黏稠膿痰,每天達數百毫升,少數病人痰中帶血,呼吸困難明顯。消化道症狀常見為噁心、畏食、嘔吐、腹瀉。本病可多處感染。最多是泌尿道感染,出現尿痛、尿急等症狀。
2.體徵
繼發性不動桿菌肺部感染者,多原有基礎疾病或呼吸道感染。起病緩慢,在抗生素治療下仍不見好轉,臨牀感染症狀加重。體徵:全身衰竭明顯,發紺、氣促。有慢性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感染時可有杵狀指、貧血面容,胸部體檢呼吸音減低(患側)及濕性囉音,哮鳴音(兩下肺多見),有膿胸時表現為胸腔積液體徵,伴有敗血症感染者可有脾大

不動桿菌肺炎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分類計數升高,一般在(10~20)×109/L之間,中性粒細胞80%~90%,有時有肝功能異常。痰培養檢測到不動桿菌。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胸片肺中下野斑片陰影,少數為大片陰影,片狀濃密影中見透亮區,呈多發性。有胸腔積液者見胸腔積液之X線徵象。

不動桿菌肺炎診斷

主要靠細菌培養,但應注意要確定為不動桿菌,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體徵;
2.連續2次以上痰培養有不動桿菌生長;
3.不動桿菌為純培養或優勢菌。
臨牀出現下列情況時應懷疑不動桿菌感染
1.機體抵抗力下降的住院患者(ICU),監護病房患者,有人工氣道及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中發生的感染或雙重感染時;
2.臨牀表現似為革蘭陰性菌感染,但氨苄西林及頭孢類抗生素等療效不好時;
3.長期使用多種抗生素呼吸道感染仍不能控制者。對可疑患者要反覆留取分泌物或痰進行培養。

不動桿菌肺炎鑑別診斷

不動桿菌肺炎與其他革蘭陰性菌肺炎鑑別十分困難,除非臨牀表現有典型的銅綠假單胞菌或大腸桿菌感染的特徵性痰液。如細菌培養中同時有其他革蘭陰性菌生長,可能為混合感染。此時應根據細菌數量來判斷是否並有不動桿菌感染

不動桿菌肺炎治療

近年來,不動桿菌出現多重耐藥株,臨牀實驗證明:新一代的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諾沙星均顯示對不動桿菌有較高的抗菌活力。第三代頭孢,如頭孢噻肟;及第四代頭孢,如頭孢吡肟、頭孢匹羅都能用於多重耐藥的不動桿菌肺炎。部分病例對阿米卡星(丁胺卡那)、妥布黴素敏感的仍能應用。由於本病患者多有基礎疾病,全身衰竭明顯,營養支持治療較為重要,應酌情補充脂類、氨基酸、維生素、血漿、新鮮血液等。

不動桿菌肺炎預後

由於不動桿菌抗藥性日趨嚴重,診斷治療不及時,病死率較一般細菌感染高。

不動桿菌肺炎預防

不動桿菌的暴發流行主要發生在院內,主要預防措施是:
1.積極治療原發病,儘早消除併發不動桿菌感染的誘發因素,及時停用激素。對使用損傷機體免疫力治療的患者,如放療和化療病人應積極給予支持治療和加強營養,血象明顯下降的患者更應引起注意。對於慢性肺病患者住院治療期間也應加強營養,增強其抵抗能力。
2.限制抗菌藥物的濫用和長期應用,尤其應限制對正常菌叢影響明顯,易引起菌羣失調的廣譜抗生素的應用。
3.病房要嚴格消毒各種呼吸治療器械,特別是氣管插管和套管、吸痰管、霧化吸入器、呼吸機管道,以免把不動桿菌直接帶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4.呼吸病室、嬰幼兒病室要注意空氣的消毒。
5.嚴格醫務人員乃至陪護員手的衞生。
6.對有不動桿菌感染或原有感染患者的遺物用品應徹底清洗消毒。
7.醫院應該建立常規的不動桿菌檢測方法,以便及時發現不動桿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