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陽宮

鎖定
三陽宮是武則天在嵩山餘脈石淙山所修建的行宮,武則天先後數十次君臨嵩山,在鄭州登封石淙河畔修建的行宮——三陽宮。 [1]  三陽宮是唐朝君主巡幸次數最多的行宮,可謂是唐代最重要的行宮。
中文名
三陽宮
所屬年代
唐朝
所屬地區
中原地區
所屬城市
河南鄭州

三陽宮行宮環境

石淙山美景
石淙山美景(4張)
三陽宮位於鄭州市登封東南15公里的大冶鎮西南部石淙山,石淙山又以石淙河聞名。石淙河又名勺水,平洛澗,是登封境內潁河最長的支流。石淙河發源於嵩山九龍潭,流經大冶告成交界處時,獨特的岩溶地貌造就了奇特的風景,兩岸崖壁高聳,險峻如削,澗中有巨石,岸邊多洞穴,水擊石響,淙淙有聲,故名石淙河。石淙河風景優美,潭碧、洞幽、峯奇,石怪,林茂,谷深,向有“天中勝景”和“小桂林”之稱,是登封人民祓禊、祭祀武則天、祈子、踏青之地,也是文人學士避暑、修禊的好去處。其山峯秀麗,溪水環繞,為著名勝景。

三陽宮命名三陽

武則天為什麼把行宮取名“三陽”?此時武則天女皇已日暮西山,她很清楚,人總有大限到來的那一天,自己雖貴為帝王,終不能長生不死,身後是還政於李唐,抑或傳位於武氏後裔,她必須在生前作出抉擇。她的兒子李顯李旦和她的侄兒武三思是她心目中的“三陽”,她希望他們三個人能和睦相處,經過三陽宮內一個多月的斡旋和多方的政治謀劃,所謂的“三陽開泰”終於出台,她還政於李顯,李顯承諾讓武三思在李唐王朝中仍保有一定的地位,李武和諧共處以形成泰興之局。後來的事實是,由於狄仁傑的去世,政治變數激增,李武兩家互存交融——也就是説“三陽開泰”的局面未能形成。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武后崩;次年武三思敗死,“三陽開泰”終成畫餅。“三陽開泰”雖然未能成為事實,但“三陽開泰”這個象徵着人們之間和平共處的詞語卻世代流傳了下來,古都洛陽鄭州開封貼春聯,門頭上就常常有“三陽開泰”的字樣出現。 [2] 

三陽宮相關詩文

女皇武則天在三陽宮石淙山舉辦了多次詩會,稱為“石淙山詩會”,詩會的參加者有許多朝廷重要人物,除武則天親臨外,還有她的三個子女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李顯、李旦後接帝位稱唐中宗、睿宗),以及武則天宮內外幾大顯親寵臣上官婉兒武三思張昌宗張易之。更重要的是一羣既是朝廷重臣,又在文界知名顯赫之人,史上明文指出的有狄仁傑、李嶠、蘇味道、姚崇、崔融、薛曜、楊敬述沈佺期等。其中《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為《全唐詩》中唯一一首狄仁傑的詩作,也是狄仁傑唯一傳世的作品。
石淙山詩會是一次促進我國傳統詩歌發展的盛會,也是一次促進人才發展的大會,同時更是一次使我國傳統的非物質文化流傳至今的盛會。石淙詩會留給後人最重要的歷史遺產,即它是初盛唐之間君臣、君士關係和諧的一個縮影。詩會體現了女皇的超凡文才,還可以看到在她統治下諸臣的和諧以及他們對我國政治和文化史的貢獻。詩會共有16位大臣獻詩,賽詩會評委上官婉兒一一作了恰如其分的點評,對奪魁者給予了賞賜。武則天又作序《夏日遊石淙詩並序》,文中説:“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並命當時著名書法家,後稱“瘦金體之祖”的薛曜書丹,鐫刻在坐北向南的天然劈立大崖石上,後來張易之又寫下《秋日宴石淙序》,薛曜也鐫刻在這塊大崖石上,人稱此巖為“摩崖碑”。
後來也多有詩人在詩文中提及寫下三陽宮,如張説詩《右侍郎集賢院學士徐公輓詞二首》
武則天序文《夏日遊石淙詩並序》: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台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嶺,俯屆箕峯,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鬆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武則天詩《遊石淙》:三山十洞光玄篆,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戰。萬仞高崖藏日色,千尋幽潤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稠鞍薄晚雜塵飛。
李顯詩《石淙》: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峯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李旦詩《石淙》:奇峯嶙峋箕山北,秀峨巖蟯嵩鎮南。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離慚。樹影蒙籠障疊岫,波聲洶湧落懸潭。但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依御通三。
武三思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此地巖壑數千重,吾君駕鶴口乘龍。掩映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白日將移衝疊巘,玄雲欲度礙高峯。對酒鳴琴追野趣,時聞清吹入長松。
狄仁傑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洞幽。羽枝遙迎鸞鶴駕,惟宮直坐夙麟洲。飛泉灑液恆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老臣予陪元圃宴,餘年方供赤松遊。
張易之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六龍驤首曉駸駸,七聖陪軒集潁陰。千丈松羅交翠幕,一山秀水當鳴琴。青鳥白雲王母使,垂斷藤葛野人心。山中日幕幽巖下,冷然香吹花落深。
張昌宗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雲車遙裔三株樹,帳殿交陰八桂叢。澗鹼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即此陪歡遊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姚元崇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二室三塗光地險,均霜揆日處天中。石泉石鏡恆留月,山鳥山花競逐風。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別有祥煙伴佳氣,能隨輕輦共葱葱。
李嶠詩《石淙》:羽蓋龍旗下絕冥,蘭除薛幄坐雲扃。鳥合百籟疑凋管,花發千巖似畫屏。金灶浮煙朝漠漠,石牀寒水夜冷冷。自然碧洞窺仙境,何必丹邱是福庭。
蘇味道詩《嵩山石淙侍宴應制》:雕輿藻衞擁千官,仙洞靈溪訪九丹。隱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重崖對䇯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日落宸襟有餘興,徘徊周驪駐歸鑾。
崔融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洞口仙岩類削成,泉香石冷晝含清。龍旂畫月中天下,鳳管披雲此地迎。樹作帷屏陽景翳,芝如宮闕夏涼生。今朝出豫臨元圃,明日陪遊向赤城。
閻朝隱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金台隱隱陵黃道,玉輦亭亭下絳氛。千種崗巒千種樹,一重巖壑一重雲。花落風吹紅的歷,藤垂日晃綠氛氲。五百里內賢人聚,願陪閶闔侍天文。
薛曜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玉洞幽尋更是天,朱霞綠影鎮韶年。飛花藉藉迷行路,囀鳥遙遙作管絃,霧隱長林成翠幄,風吹細雨即虹泉。此中碧酒恆參聖,浪道崑山別有仙。
楊敬述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山中別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澗垂。巖前暫駐黃金輦,席上還飛白玉厄。遠近風泉俱合雜,高低雲石共參差。林壑偏能留睿賞,長天莫遽下丹曦。
沈佺期詩《嵩山石淙侍宴應制》:金輿旦下綠雲衢,彩殿晴臨碧澗隅。溪水冷冷雜行漏,巖煙片片繞香爐。仙人六膳調神鼎,玉女三漿捧帝壺。自昔汾陽紆道駕,何如太室覽真圖。
於季子詩《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九旗雲布臨嵩室,萬騎星陳集潁川。瑞液含滋登禹膳,飛流薦響人虞弦。山扉野徑朝花積,帳殿帷宮夏葉連。微臣獻壽迎千壽,願奉堯年億萬年。
宋之問詩《三陽宮侍宴應制得幽字》:離宮秘苑勝嬴洲,別有仙人洞壑幽。巖邊樹色含風冷,石上泉聲帶雨秋。鳥向歌筵來度曲,雲依帳殿結為樓。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還陪八駿遊。
徐彥伯詩《石淙》:碧澱紅涔峨嶂間,淙嵌浮蛆薦成灣。琪樹旋娟花未落,銀芝窟吒露初還。八風行殿開仙榜,七景飛輿下石關。張薦席雲平圃宴,炮煌金記藴名山。
張説詩《右侍郎集賢院學士徐公輓詞二首》:才美臨淄北,名高淮海東。羽儀三省遍,漁獵五車通。玉殿孤新榜,珠英落舊叢。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嘆息書林友,才華天下選。並賦三陽宮,集詩集賢殿。具物衣如在,咄嗟長不見。既哀薤露詞,豈忘平生眷。

三陽宮受諫毀宮

唐史記載,武后於久視元年建三陽宮於登封,後來武后及太子、相王旦、太平公主以及羣臣等屢次如宮避暑,有時數月始還京洛,這加大了關隴李唐集團對武則天的不滿。長安元年,武后患疾於三陽宮,給事閻朝隱,往禱於少室,沐浴伏身俎盤為牲,受到武后褒彰。後內供奉張説屢次上疏:“御苑東西二十里,榛叢溪谷,池亭奇巧,削巒起觀……然而崿坂之峻,過夏涉秋,道環山險,扈從兵馬,日費巨資……”,以及狄仁傑諫於馬前,武后終於接受建議,命武三思毀三陽宮,以其材移往宜陽作興泰宮,今俱廢。

三陽宮遺址現狀

遺址
遺址(5張)
武則天先後數十次君臨三陽宮,在三陽宮及其附近留下了許多壯麗景色。一是修路,從洛陽到登封要翻越轘轅關,這裏本有一條劉邦修過的路,但武則天就是武則天,她要壓漢高祖一頭,令人在舊路的上邊又開了一條新路,這條路就是一直使用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嵩山十八盤”。二是在嵩山腳下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封祀壇”。封祀壇極盡物力,修建的非常氣派,上圓下方,寓意天圓地方。在嵩山腳下設壇封禪,還在峻極峯頂投下過“除罪金簡”,並在三陽宮裏大宴羣臣,流觴賦詩,“石淙會飲”作為登封八景之一,至今仍讓人憧憬嚮往。時光過去了1300年,當年的壯麗早已湮滅。空留遺址訴説過往的輝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