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毛

(中國台灣當代女作家、旅行家)

鎖定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陳平,祖籍浙江省定海區,出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當代女作家、旅行家 [1-2] 
1967年,先後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並創作了散文集《雨季不再來》。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隨後與荷西結婚。1976年2月,移居加那利羣島;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講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經歷。1977年到1979年,先後發表《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温柔的夜》等散文集。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後回到台灣定居。1981年,出版散文集《夢裏花落知多少》,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1982年,根據中南美洲旅行經歷所創作的散文集《萬水千山走遍》出版。198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寶貝》,展示她所收藏的一些物品。1990年,創作的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出版 [2-3]  。1991年1月4日,在台灣榮民總醫院逝世,終年四十七歲 [4] 
中文名
陳平
外文名
Echo
別    名
三毛(筆名)
陳懋平(曾用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
出生日期
1943年3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1年1月4日
畢業院校
中國文化大學
職    業
作家、旅行家
代表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
哭泣的駱駝
温柔的夜
夢裏花落知多少
雨季不再來 展開
籍    貫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
原    名
陳平

三毛人物經歷

三毛相冊
三毛相冊(27張)
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正街145號,她同父母、姐姐在這裏生活了三年 [5] 
1948年,隨父母移居台灣。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出對書本的愛好,她五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讀《紅樓夢》,初中時期就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休學後,三毛在父母的教導下學習古文詩詞和英文,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韓湘寧邵幼軒等三位畫家習畫 [2] 
1964年,得到中國文化大學的創辦人張其昀特許,三毛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2]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的馬德里大學就讀,並遇到了還在讀高三的荷西·馬利安·葛羅。後就讀於德國哥德書院,她也曾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 [2]  ,三毛將少女時代的成長感受和遊學經歷用文字記錄下來,收錄於她1976年發表的散文集《雨季不再來》中 [6] 
1970年,回到中國台灣,受張其昀邀聘在中國文化大學德文系、哲學系任教。1972年,三毛接受了在網球場上結識的一位年齡較長的德國教師的求婚,但因未婚夫猝逝 [7]  ,她再赴西班牙,與分開六年的荷西重逢 [2] 
1973年,受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邀請荷西一起前往西屬撒哈拉沙漠。1974年,與荷西在沙漠小鎮阿尤恩舉行了簡單的婚禮。1974年10月6日,她的一篇名為《中國飯店》的作品在《聯合報》副刊刊出,這篇描寫自己異國婚姻的作品在當時吸引了大批讀者 [8] 
1976年2月,受政治形勢影響,三毛與荷西離開西屬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屬地加那利羣島;5月,受到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三毛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講述了她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個人感受 [8]  。1977年,先後集結出版《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等散文集 [3] 
三毛圖冊
三毛圖冊(58張)
1979年2月,描述三毛和丈夫荷西在加那利羣島生活經歷的散文集《温柔的夜》出版 [3]  ;9月30日,荷西在潛水時發生意外事故喪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灣 [2] 
1981年,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台灣定居;同年5月,出版散文集《夢裏花落知多少》,該書主要記錄了三毛在荷西離世後悲痛的心情和慢慢走出陰霾的過程 [3]  ;1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在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國後寫成散文集《萬水千山走遍》,並進行了環島演講。1982年,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在台灣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講授“小説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2] 
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前往美國接受割治子宮癌手術,隨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2]  。1987年3月,出版有聲書《三毛説書》;7月,出版散文集《我的寶貝》,向讀者們展示了她珍藏多年的一些物品 [3] 
1989年4月,首次回到大陸的家鄉,並專程拜訪漫畫《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先生,了卻了夙願 [2]  。1990年,創作完成了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2] 
1991年1月2日,因子宮內膜肥厚,三毛住進台灣榮民總醫院,並於1月3日完成了手術;4日清晨,醫院女工發現了被尼龍絲襪吊頸的三毛遺體,現場未發現遺書,法醫推斷三毛的死亡時間是1月4日凌晨2點,終年47歲 [2] 

三毛個人生活

家庭
全家照 全家照
三毛原名陳懋平,“懋”是族譜上屬她那一輩分的排行,“平”是取和平之意,但因為學不會“懋”字的寫法,三毛寫名字時都把這個字省略了,並最終改名為陳平 [2]  [31]  。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是一名律師,她的母親名叫繆進蘭。三毛在家中排行第二,她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陳田心與兩個弟弟陳聖、陳杰 [9] 
婚戀
1967年,三毛在西班牙結識了還在讀高三的荷西·馬利安·葛羅。此外,留學期間三毛也交了幾任男友:在西班牙期間的一名日裔富商同學、在德國期間的一名後來成為外交官的德裔同學、以及在美國期間的一名台灣籍留美博士生,但是最後全數均無疾而終。1972年,三毛接受了在網球場上結識的一位年齡較長的德國教師的求婚,但他卻因心臟病發猝死。
1972年,三毛再赴西班牙,與分開六年的荷西重逢。1974年,三毛與荷西在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公證結婚。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潛水意外喪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灣後,終身沒有再嫁 [7] 

三毛主要作品

三毛原著

書名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備註
皇冠出版社
1976年5月初版
沙漠生活
皇冠出版社
1976年7月初版
少女時代的成長與感受
皇冠出版社
1977年6月初版
加納利羣島的生活
皇冠出版社
1977年8月初版
撒哈拉生活
皇冠出版社
1979年2月初版
婚後旅居加納利
《背影》
皇冠出版社
1981年8月初版
旅居與回鄉故事
皇冠出版社
1981年8月初版
孀居生活與心路歷程
聯合報社
1982年5月初版
中南美洲和祖國大陸的遊歷見聞
皇冠出版社
1983年7月初版
對生命和愛的思索
《傾城》
皇冠出版社
1985年3月初版
遊學、成長的故事
《談心》
皇冠出版社
1985年3月初版
生活隨筆
《隨想》
皇冠出版社
1985年3月初版
有關生活智慧的小品
皇冠出版社
1987年3月初版
有聲書
皇冠出版社
1987年7月初版
收集的80餘件寶貝的故事
《流星雨》
皇冠出版社
1987年7月初版
有聲書
鬧學記
皇冠出版社
1988年7月初版
三毛的遊學生涯
《閲讀大地》
皇冠出版社
1989年7月初版
有聲書
皇冠出版社
1990年12月初版
電影劇本
皇冠出版社
1991年5月初版
與讀者的書信往來
/
1993年1月初版
回憶性散文
皇冠出版社
1993年
阿根廷遊記
/
/
往來書信
參考資料 [3] 

三毛譯著

書名
出版時間
備註
《娃娃看天下(一)》(漫畫)
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娃娃看天下(二)》(漫畫)
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蘭嶼之歌》丁松青神父著
1982年6月初版
譯自英文
《清泉故事》 丁松青神父著
1984年3月初版
譯自英文
剎那時光》 丁松青神父著
1986年1月初版
譯自英文
參考資料 [3] 

三毛填詞歌曲

《回聲》
《不要告別》
《説給自己聽》
《説時依舊》
《一條日光的大道》
《迷》
橄欖樹
《遠方》
《那人》
《對話》
《軌外》
《曉夢蝴蝶》
《孀》
《雅各天梯》
《假如還有來生》
《飛》
《沙漠》
《夢田》
《做一個百分之百的女人》
《風》
《今生》
《今世》
《夢裏風景》
《生活,是一種夏日流水般的前進》
參考資料 [10] 

三毛創作特點

三毛悲劇美感

三毛的作品由內而外地浸染着悲劇的美感。她用看上去平和真純的筆觸向人們一點點展示她內心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平凡人在人間無助的掙扎,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那些樸素的文字裏滿是淚水。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在她少女時代長達七年的自閉生活中,她蜷縮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裏,感受着自己內在的碰撞。在那樣的封閉和孤獨之中,三毛不可避免地強烈地關注自我,總是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特別是能夠十分敏鋭地捕捉到疼痛的感覺,並且有意識地將其放大,使自己身陷其中而難以自拔。這種對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來,並對她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用善良、憂傷、憐憫的目光關注自我,關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裏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如《夢裏花落知多少》是三毛寫給荷西的最悲傷也是最美麗的文字:“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儘管“沒有眼淚”,也“沒有慟哭”,卻能明顯體會到作者揪心的疼痛和絕望。正如三毛自己所説:“我的手寫我的口,以我的口,表達我的心聲。”三毛內心深處的陰影和疼痛,總是不經意地就從筆端流瀉。在三毛的筆下,讀者還能夠找到一大堆充滿了悲劇性的角色。如《巨人》中的那個叫做達尼埃的十二歲的男孩子,他全心全意地愛着並照顧着她殘廢的養父和病危的養母,別人請他看電影,他卻“人在外面。心在家裏,一分一秒記掛着父親母親。”如在《啞奴》中,三毛成功地為讀者描繪了一個生活在深重苦難之中毫無人身自由,卻又充滿了愛和智慧的黑人奴隸形象。當文末那一句“啞奴的身影漸漸的消失在夕陽裏”映入眼簾的時候,每一個讀者都為啞奴感到難過和疼痛。而這樣的人物在三毛的作品中還有很多,如《愛的尋求》中痴於愛情卻被欺騙的沙崙,《温柔的夜》中那個無名的乞者等。三毛就這樣通過這些悲劇性的形象向讀者展示了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 [11] 

三毛語言特色

樸素自然是三毛散文語言最重要的審美特徵。她的語言“講真話、寫真情、繪實景”。三毛散文樸素自然特徵的形成與其性格相關:三毛個性灑脱坦蕩,率真任性,我行我素,是個富有個性而骨子裏又很叛逆的作家。獨特的性格影響着她的創作。三毛筆下的生活是一個從沒有人寫出來的世界,她以自己浪漫而又悲愴的愛情生活和奇異艱辛的流浪生涯為題材,努力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三毛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所以她選擇散文作為抒寫真情的主要載體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她的散文善於揭示人類豐富的情感世界,她的一篇篇坦誠的獨白成為內心情感的率真紀實,獲得了樸素自然的審美魅力 [12] 
三毛散文語言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幽默風趣。三毛個性聰明活潑,風趣幽默。這種個性通過語言表現出來,便形成了其散文幽默風趣的特徵。在創作中她擺脱了傳統的創作方法的束縛,大膽地採用幽默筆法加工自己的語言,將語言藝術化,大大提升了語言的審美功效和藝術魅力。她的語言總會讓讀者在輕鬆自然中不知不覺地被她所講的故事俘虜,在捧腹大笑中領會其中的哲理。例如《素人漁夫》這篇散文寫三毛夫婦去賣魚,所得的一張收據,誤入洗衣機攪成泥了,三毛覺得既傷心又好笑,對丈夫説:“荷西,最後的魚也溜掉啊!我們又要吃馬鈴薯了。”把收據説成是最後的魚,語言幽默,沖淡了失去收據的傷心。《白手成家》寫丈夫發了薪水,夫婦兩人高興地跪在草蓆上一邊數錢,一邊籌劃着購物來裝修他們簡樸的家。三毛用了這樣的語言:“拜金的兩個人跪在地上對着鈔票膜拜。”夫婦兩人並非是守財奴,這種誇張的語言與實際情形構成強烈的反差,使語言風趣而俏皮 [12] 
三毛散文語言的另外一個審美特徵便是優美典雅。三毛不僅熟悉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戲曲小説,還深受託爾斯泰、泰戈爾、屠格涅夫等文學大家的影響。她能在散文語言中巧妙地化用古典名句,以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有些語言經過歷代文人的反覆使用,字詞本身就沉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化用古典語言,可以豐富詞句的內涵,使語言變得優美典雅。從三毛散文的題目中就可見一斑了,如《相逢何必曾相識》《似曾相識燕歸來》《夢裏花落知多少》《夢裏不知身是客》等等。三毛不僅直接引用名句,更為奇妙的是她善於將名句略加改動,融入自己的語言,使散文內容與這些名句意境融合得天衣無縫,也使三毛的散文於平白樸實中透溢出優雅的韻味。例如《賣花女》:“我們的家居生活雖然不像古時陶淵明那麼的陶然,可是我們結廬人境,而不聞車馬喧。”《少年愁》:“更有青年朋友對我説,詩人中最欣賞陶淵明那麼的陶然,這個人,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個了不起的人——採菊東籬下而去,多麼地淡泊。”三毛就是這樣,在寫作中總喜歡引經據典,增加其文章的優美典雅的審美趣味;但她的這種引用不是呆板地重複,她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再造新意,給語言賦予新的生命力,呈現自己特有的一種典雅 [12] 
三毛散文語言藝術特色還具有階段性變化特徵,這個階段性變化與三毛的人生經歷是有着莫大關係的。比如: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與丈夫荷西婚姻階段所寫的作品,這個階段的作品語言特色相較於早期作品相對成熟一些,逐漸褪去了青春時期的青澀懵懂轉而更知性穩重。一種“鄉愁”驅使着她與丈夫來到寂靜空曠的沙漠,一直生活了很多年,這是三毛性格中瀟灑不拘束的一面,所以面對廣闊的沙漠,三毛筆下展現出的語言風格便是十分明快灑脱的,通過散文帶領國人一同走進異國他鄉感受異域風情的趣味。散文集《夢裏花落知多少》,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可以説是三毛散文中轉變最大的一部。這是在丈夫荷西意外去世後所作,整體色彩一個“悲”字可以概括。因此三毛的散文語言風格從荷西的意外身亡之後具有巨大轉變,這是一條分界線。童年的境遇和愛情的經歷都影響着三毛的寫作,語言風格上也有所改變,所以説三毛的語言特色並不是侷限的,而是廣泛體現在散文的各個角落,每個階段的主體風格在不同時期散文中的交融也時有所見 [13] 

三毛獲獎記錄

電影獎項

三毛人物評價

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瑰麗的浪漫世界,裏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 [16] (作家白先勇評)
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三毛,年輕、堅強而又孤獨,她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 [17] (作家賈平凹評)
我本來是不想把奇女子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 [18] (作家梁羽生評)
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 [19] (作家倪匡評)

三毛後世紀念

三毛文學獎項

2016年10月,三毛散文獎正式設立。該獎項由《人民文學》雜誌社、浙江省作家協會、中共舟山市定海區委、舟山市定海區人民政府主辦,面向各地漢語作家徵集,與富陽郁達夫小説獎、海寧徐志摩詩歌獎一起,並列為浙江三大文學獎項 [20] 

三毛三毛故居

重慶故居
三毛故居
三毛故居(2張)
2019年10月,位於重慶黃桷埡老街的三毛故居正式開館。三毛故居經歷了三年修繕,重現了三毛及家人在此生活時的場景。故居圍繞“我是誰”“我去了哪裏”“我心目中的三毛”等主題,打造了6個展區,盡力還原真實的三毛 [21] 
台灣故居
三毛在台灣的故居位於新竹縣五峯鄉桃山村,是一幢紅磚小屋。三毛曾在在此租住三年,併為其取名“夢屋”。三毛去世後,夢屋一度荒廢,直到2011年,台北退休教師徐秀容將其承租下來、修葺復原,並在三毛家人及生前好友的幫助下,將夢屋改造成三毛故居和咖啡館 [22] 

三毛三毛祖居

三毛祖居 三毛祖居
三毛祖居是三毛的祖父陳宗緒於1921年建造的。三毛祖居的五間正房闢為三毛紀念室,以“充滿傳奇的一生”、“風靡世界的三毛作品”、“萬水千山走遍”、“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想念你!三毛”等為主題,分別陳列三毛的遺物、各個版本的作品、各個時期的照片,以及中外人士緬懷三毛的文章 [23] 

三毛紀念郵票

2016年10月26日,由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百科組織編纂的拉塔文學名人郵票集正式售賣,三毛是其中唯一一位在列的亞洲作家 [24] 

三毛紀念歌曲

曲名
歌手
收錄專輯
追夢人
《告別的年代-情歌專輯》 [25] 
一生守候 [26] 
《三毛》
草原情唱 [27] 
《蒲公英的哭泣-給三毛》
《飛夢天涯》 [28] 
橄欖樹
橄欖樹 [29] 
《紅色的沙漠》
純音樂
《撒哈拉的故事》 [30] 
《驚夢三十年》
《哭泣的駱駝》
《流動的是沙漠》
《夢裏花落知多少》
《撒哈拉的東方女子》
《萬水千山走遍》
《忘不了的三毛》
《温柔的夜》
《西風不相識》
《雨季不再來》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