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垣

鎖定
三垣,指的是北天極附近三個較大的天區:紫微垣(Purple Forbidden Enclosure)、太微垣(Supreme Palace Enclosure)、天市垣(Heavenly Market Enclosure)。三垣與黃道帶上之二十八宿合稱三垣二十八宿 [1] 
相較於現代天文學的星座,星官的各自範圍較小、數量較多,因此古代的中國天文學家將星官劃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等較大的區域。中國古代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佔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在眾多的星官中,有31個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的星空劃分體系,類似現代天文學中的星座。
中文名
三垣
拼    音
yuán
特    徵
劃分星空的星官之一
出    處
《晉書·天文志》
中古拼音
yan

三垣天區簡介

三垣指的是北天極附近三個較大的天區: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每年6月中旬,當夜幕降臨大地,就可以在星空中同時看到“三垣”。 [1] 
三垣(san yuán)包括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及下垣之天市垣作為星官,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稱先在《開元佔經》輯錄的《石氏星經》中出現,太微垣的名稱晚到唐初的《玄象詩》中才見到。每垣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天區,內含若干(小)星官(或稱為星座),據《清會典》所載,甘氏、石氏、巫氏(甘德、石申、巫咸)的劃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故曰為“垣”。 在《史記·天官書》中也可見到和這三垣相當的星官,但其名稱和星數則有所不同。可見三垣的形成曾有過一段演變和調整過程。
步天歌中,三垣成為三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也以三垣的名稱為名稱。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太微垣包括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鷹等星座的一部分。

三垣紫微垣

紫微垣附近星區 紫微垣附近星區
紫微垣又稱紫微宮或紫垣、紫宮,是三垣中的“中垣”。它指的是北天極周圍的天區,大體相當於北半球中緯地區所見的永不下落天區,包括37個星官,含現代星座中的小熊、大熊、天龍、獵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的部分天區。 [1] 
古時人們用紫草的根部染制織物,需要多道工序才能使紫色固着不褪。所以紫衣非常貴重,紫色成為象徵尊貴的顏色。紫氣也是古人眼中的祥瑞之氣,是帝王、聖賢出現的徵兆。因而《後漢書》卷四十八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人們把神仙的住所稱為紫府,把故宮叫做紫禁城等,也源出於此。 [1] 
紫微垣相當於天上的紫禁城,是天帝、太子和後宮等皇室成員生活的地方。星斗運轉的樞紐——北天極就位於紫微垣裏,它附近的恆星曾被視為天帝的化身。由於北天極在星空中緩慢地變動位置,大約25800年變動一週,在不同的時代曾出現過不同的北極星:太一、天一、帝、天樞等。從元代,北天極移動到了勾陳一(小熊座α)附近,它是道教中勾陳大帝在星空中的化身,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北極星。北極星是北極附近10度範圍內最亮的一顆星,天氣晴朗時,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也很容易看到。 [1] 
天龍座的龍身和龍尾,即為左、右兩個垣牆的下半部分,其中左樞(天龍座ι)和右樞(天龍座α)就是紫微垣的南門。左右垣牆上的上衞、少尉、上丞等13顆星,代表守衞皇宮的官員。宮城中央,有太子、帝、庶子、後宮、天樞等“北極五星”,為“北辰最尊者也”(《宋史·天文志》)。還有“御女”照顧生活起居,“柱史”記錄宮中發生的日常大事,“女史”負責漏刻和計時,“尚書”作為皇家秘書。北門有“華蓋”和“槓”,是天帝車上的傘蓋,門外建有“傳舍”,是來朝臣民下榻的賓舍。 [1] 
垣牆之外,有三師、三公等候傳喚,天棓、天槍、玄戈等護衞皇家安全,還有天廚和內廚二個廚房。著名的北斗七星也屬於紫微垣,位於右垣牆外之下,是天帝出巡的車子。 [1]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紫微宮即皇宮的意思,各星多數以官名命名。在北斗東北,有星15顆,東西列,以北極星為中樞,成屏藩形狀。東藩八星,由南起叫左樞、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衞、少衞、少丞(即天龍座ι、θ、η、ζ、ν、73,仙王座π,仙后座23)西藩7星,由南起叫右樞、少尉、上輔、少輔、上衞、少衞、上丞(即天龍座α、χ、λ,鹿豹座43、9、H1)左右樞之間叫“閶闔門”。
紫微垣名稱最早見於《開元佔經》輯錄的《石氏星經》中。 它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十五顆星。兩弓相合,環抱成垣。整個紫微垣據宋皇佑年間的觀測記錄,共合37個星座,附座 2個,正星163顆,增星181顆。它的天區大致相當於現今國際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龍、獵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三垣太微垣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在北斗之南,軫宿翼宿之北,有星10顆,以五帝座一為中樞,成屏藩形狀。東藩4星,由南起叫東上相東次相東次將東上將(即室女座γ、δ、ε與后髮座42);西藩4星,由南起叫西上將西次將西次相西上相(即獅子座σ、ι、θ、δ);南藩2星,東稱左執法(即室女座η),西稱右執法(即室女座β)。太微垣名稱始見於唐初的《玄象詩》。約佔天區63度範圍,以五帝座為中樞,共含20個星座,正星78顆,增星100顆。它包含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執法即廷尉,右執法即御史大夫等。
太微垣又稱太微宮,位於北斗七星以南,翼宿、軫宿以北,包括現代星座中的獅子座、后髮座、室女座、獵犬座的部分天區,共有20個星官。 [1] 
人間的皇帝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居所往往都在皇宮,偶爾也會分開。天上的星官中,則明確做了區分。太微就是朝廷之意,天帝與大臣們處理政務的場所即太微垣,類似故宮裏的太和門和乾清門。太微垣以“五帝座”為核心,天帝問政時就坐在這裏。根據周代的禮儀,天子在春、夏、季夏、秋、冬這五個季節要分別坐在不同的座位上。廟堂之上,文臣武將一應俱全。“倖臣”是天帝寵幸的大臣,“從官”則是天帝的侍從官員。虎賁、郎將等侍衞在旁,郎位負責護衞陪從,三公、九卿、五諸侯等向天帝、太子彙報政事,“內屏”分隔內外。 [1] 
太微垣的南門,有左執法(室女座η)、右執法(室女座β)兩星。左執法為廷尉,是刑獄方面的執法官。右執法為御史大夫,負責監察、執法,兼管文書圖籍等。從它們開始分別往北,各有5顆星構成左右垣牆,有上將、上相、次相、次將等文官武將把守。垣牆之外,有“少微”四星代表民間隱士,有“明堂”作為祭祀慶賞、宣明政教的殿堂,還有“靈台”為測候觀星之所。 [1] 
每年5月下旬入夜之後,太微垣高掛在南方天空,利於觀測。到了秋冬之季,它早早就沒於地平之下,難以看到。 [1] 

三垣天市垣

天市垣也稱天市宮,在紫微垣以南,房、心、尾、箕、鬥五宿之北,包括蛇夫座、巨蛇座、天鷹座、武仙座、北冕座等天區。這裏是天上的綜合貿易市場,包括19個星官。“帝座”為市場的指揮中心,天帝親自管理市場,旁邊有“宦者”46星隨侍並傳達指令。而整個天區最亮的星名叫“侯”(蛇夫座α),他的任務是候陰陽察時變,為決策提供參考。把最亮星留給他,顯示了古人對市場信息的重視。 [1] 
“市樓”是市場的管理場所,“鬥”“斛”“帛度”的作用則類似於公平秤,是稱量的標準,“宗”2星(原為主管帝王宗族祭祀的官員)、“宗人”4星、“宗正”2星監管貨物品質。“車肆”“列肆”“屠肆”分別是車馬場、金銀珠寶店和菜市場、飯館酒店等。巨蛇座的頭和尾分別構成了天市東、西垣牆的大部分。天市垣的垣牆共有22顆星,比紫微垣和太微垣都多,象徵着參與貿易的22個地方,由此可見古人對市場經濟的深刻理解。 [1] 
天市垣裏缺少醒目的亮星,尋找起來有些困難。每年8月入夜之後,它上升到正南正北方向,是最適宜觀測的時機。這時我們可以先找到夏夜星空中的著名的織女星(天琴座α)和大火星(天蠍座α),它們之間的這片天區,就是天市垣。巨蛇座的頭和尾構成了天市垣東西垣牆的大部分。 [1] 
每年6月中旬入夜之後,向西南方望去,可以看到太微垣高懸於30-60度的半空,它將在三四個小時後落山。東偏南方向20-60度地平高度處,是正在升高的天市垣。正北方向則“倒懸”着紫微垣,左樞、右樞和南門位於上方高空,北門低懸於地平線之上20度左右。 [1]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在房宿心宿東北,有星22顆,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形狀。東藩11星,由南起叫宋、南海、燕、東海、徐、吳越、齊、中山、九河、趙、魏(即蛇夫座η,巨蛇座ξ,蛇夫座ν,巨蛇座η、θ,天鷹座ζ,武仙座112、ο、μ、λ、δ);西藩11星。由南起叫韓、楚、梁、巴、蜀、秦、周、鄭、晉、河間、河中(即蛇夫座ζ,ε、δ,巨蛇座ε、α、δ、β、γ,武仙座χ、γ、β)。
約佔天空的57度範圍,大致相當於武仙、巨蛇、蛇夫等國際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個星官(座),正星87顆,增星173顆。它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之狀。天市即集貿市場,中雲:“天子率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貨物、星具,經營內容的市場命名,如,《晉書·天文志》雲:帝座“立伺陰陽也”,斛和鬥“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體,鬥則用以量液體,列肆“立寶玉之貨”,是專營寶玉的市場,車肆“主眾貨之區”,是商品市場市樓“市府也,主市價、律度、金錢、珠玉”等。

三垣歷史記載

三垣
三垣(3張)
關於三垣的創始年代,尚無肯定的結論,從典籍來看,紫微垣天市垣作為星官,首見於輯錄石申所著《石氏星經》的《開元佔經》一書中,而太微垣的名稱始見於唐初的《天象詩》。但是,在《史記·天官書》中已載有和三垣相當的星官名稱。天市垣東、西兩藩的星均用戰國時代的國名命名,亦是三垣創始年代的一個佐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