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律·洪都

鎖定
《七律·洪都》是毛澤東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風格上具有作者青壯年時期詩詞那種豪氣張揚、氣勢雄渾的一貫特點而且表現了他在艱辛探索中急切進取的偉大政治家情懷。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 [4] 
作品名稱
七律·洪都
作    者
毛澤東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出處
人民日報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七律·洪都作品原文

七律·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
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雲長在有新天
年年後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

七律·洪都註釋譯文

⑴洪都:舊南昌府的別稱。隋、三代曾以南昌為洪州治所,又為東南都會,因而得名。這裏指江西省南昌市
⑵祖生擊楫:祖生,祖逖。擊楫,敲打船槳。祖逖率師渡江北伐,中流擊楫,立誓説,如果不能平定中原而再渡江者,有如大江。
⑶聞雞:這裏化用聞雞起舞的典故。《晉書·祖逖傳》:“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祖逖和劉琨年輕時都有大志,互相勉勵振作,因此聽到雞鳴就起牀舞劍。後以“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奮起行動。南天雨:指在南方的戰鬥生活。
⑷揮北地鞭:指北方的戰鬥生活。
⑸鬢雪:兩鬢飛霜。
⑹彩雲:指馬列主義真理。
年年:每年。
⑻處處鮮:祖國河山的錦繡前程。江草江花:比喻新人新事。

七律·洪都創作背景

1965年12月24日,毛澤東在73歲生日的前兩天,由杭州來到南昌,下榻在贛江邊上的一座賓館裏。南昌市有著名的滕王閣,南昌又是革命的發祥地。毛澤東於此感物抒情,抒懷明志,寫下此詩。 [1] 

七律·洪都作品賞析

詩人懷着重上井岡山的豪情巡視,“八一南昌起義”,中國工農紅軍的誕生地,自然而然聯想起歷史上祖逖擊楫、立誓報國的往事。對長期的革命戰鬥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頸聯陡轉,看似“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實是對祖國未來的展望和憧憬。詩的意境雄渾,氣象恢弘,意藴深長。
這首詩抒懷明志。借典詠史,抒發詩人報效祖國、改造社會的豪情壯志,同時歌頌新中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偉大事業,寄託對祖國未來的殷殷期望。
首聯以詩人到歷史名城洪都之行起興,引發思古之情,藉以通過“祖生擊楫”典故的運用,表達堅持革命事業的信念。
頷聯生動形象地對詩人大半生的革命生涯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久聽南天雨”即是詩人對自己在南方經歷種種急風暴雨革命鬥爭經歷的回憶。“曾揮北地鞭”同樣是詩人對自己在北方几十年戎馬生涯的一種概括總結。可以説,詩人在首聯頷聯引用祖逖北伐祖逖、劉琨聞雞起舞的典故,意為表現對以往革命鬥爭的回顧歌頌之情和表達繼續革命的雄心壯志。
頸聯以對比的手法表現詩人對祖國新天地與光明前途的瞻望。詩人自己雖然老了,但是祖國卻“彩雲長在有新天”。尾聯是説革命自有後來人,一代更比一代強,表達了詩人對革命接班人的殷切期望與熱情激勵。全詩意藴深長,用典恰當,氣勢豪邁,格調昂揚。 [1]  [2-3] 

七律·洪都作者簡介

七律·洪都 七律·洪都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遺體在北京天安門水晶棺內。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思想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參考資料
  • 1.    毛潤之.毛澤東選集.邯鄲創建的晉察冀日報社印刷:人民出版社,1944
  • 2.    辜正坤.毛澤東詩詞: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4-1
  • 3.    王玉孝.毛澤東詩詞: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1
  • 4.    七律·洪都(1965年)  .韶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