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PACC

鎖定
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ublic Art Cooperation Center ,簡稱PACC)坐落在美麗的顧村公園,中心總面積約為 3000平方米。
PACC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下屬的一個以學科知識服務社會,推進社會進步和探索創新教育機制的項目執行機構,也是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的創新教育基地,有創新設計專業方向研究生近百位。 [1] 
中文名
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
外文名
Public Art Cooperation Center,PACC
成立時間
2011年
機構地址
上海市滬太路4788號顧村公園內
佔地面積
3000 m²
研究領域
公共藝術、都市手工藝、城市會展
工作室
玻璃,陶瓷,首飾,綜合,刺繡等

PACC中心概況

PACC PACC
PACC圍繞整合傳統文化資源與當代文化資源,以培養創新教育人才為目標,為上海建設成為全球卓越城市提供人才儲備,圍繞城市公共藝術研究與實踐,非遺手工藝傳承與創新,展覽策劃與運作, 2016年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青年團隊,被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授予獲得“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
PACC以承辦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中國非遺傳承繼人羣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為重點,有效實施非遺傳承繼人羣研培教學及非遺漏創新轉化工作,帶動學科建設和創新教育。2017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在PACC成立了上海大學傳統工藝工作站。 [1] 

PACC研究生培養

PACC內景及眾多工作室
PACC內景及眾多工作室(5張)
PACC旨在對接城市需求、企業需求和學科前沿發展需求,策劃、實施主題性國際工作營,用平台教學模式解決實際問題,為上海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意產業人才;協同企業、高校、協會、行業專家等多元因素,探索跨文化國際創意工作營運行模式,突破國內高校人才培養方式與社會需求脱節的瓶頸問題。
研究生人才培養共有三大方向:
(1).現代公共藝術方向;對接城鎮化發展問題,探尋人文空間和地方重塑的新思路。
(2).都市手工業方向;針對城市轉型期中的創意產業發展問題,挖掘民間工藝,貼近當代需求,推動創意產業發展。
(3).城市會展業方向;對接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打造都市文化品牌,提升上海文化形象。
針對城市現代手工業、上海會展業、上海地鐵傳媒業三個方面所涉及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間、藝術創意等,通過校企合作、資源共享,逐步形成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公共藝術創意人才培養方式、服務體系和長效機制。針對這三大領域,截止2014年10月,PACC已經擁有2屆藝術設計(MFA)研究生,學位課設置分為共同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共同課重於提高研究生的總體素質,拓展審美視野,增強理解作品的能力;專業必修課重於提高研究生專業技能水平,加深和拓展研究生的專業知識,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藝術修養以及在作品創意表達和風格呈現方面的綜合能力。

PACC文化資源轉化

PACC致力於挖掘和培養富有靈感和動手能力的創意設計師,設計師們通過項目申報進入培養平台。創作期間,設計師可以選擇駐地養成形式或其他形式,公共藝術創意中心為入駐設計師和藝術家提供工作空間,幫助設計師把產品推向市場或企業。同時中心也為藝術家提供、創作環境、創作資金、學術支持、展覽支持等一系列支持和培養,每年會邀請不同國家的民間藝術家、當代藝術家、設計師在上海進行駐地創作。
具體來説,就是圍繞公共文化和公共藝術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與轉化文化資源為社會資產。通過三大計劃,來促進文化資源的轉化能力與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1)、創意設計師養成計劃;對接創意產業人才需求,為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藝術家,提供資助、諮詢、推廣等服務,通過“作品-產品-商品”的知識服務過程,將人才培養向縱深探尋。
(2)、國際民間藝人駐地計劃;邀請非遺傳承人駐地創作,實現傳統民間藝術開發和再生、促進傳統民間藝術向當代文化資源轉化。
(3)、都市手工藝創新沙龍;加強中外知名藝術家對接,提升人才創意推出手工藝創新作品,對接市場需求,匯聚多方資源,協同各方利益,拉動創意產業鏈的形成。

PACC依託平台

文化資產形成與社會協同知識服務平台
PACC依託上海大學為主的上海市高校教育資源,由上海市政府投資,為實現“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和設計之都”的目標而構築的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台與協同創新中心。以手工業為主線,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產,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拉動GDP和文化產值。對接社會需求,承接重大項目。
承接“十二五”上海重大文化設施項目“上海自然博物館”集成媒體項目、“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等重大社會項目。對接企業需求,合作開展生產性項目。與申通集團、世博發展集團等企業合作,開展生產性實體項目。扶植、形成品牌資,PACC建設成為文化教育、研究和產業孵化平台的品牌;通過品牌效應,吸納投資,把品牌轉化為資產。除此之外,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與中心合作,將東方傳統文化藝術研究會落户上海。開展非遺和傳統手工藝研究,為非遺和傳統手工藝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PACC建設目標

(1)以研究、創作、培育、繼承和發揚實現傳統民間工藝的都市再生,培養掌握基本技能、富有創意的創意人才,力求建成可以輻射全國的都市現代手工業基地。培育手工藝中小型企業,推進其產業化轉型、促進城市手工業產能提高;以創意整合傳統工藝與當下需求、以知識服務扶植民族品牌,成為推進城市手工業產業化轉型的知識服務平台;
(2)通過策劃和服務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雙年展、上海電影節、上海旅遊節等會展活動,賦予其上海地域特色,打造與國際都市相稱的文化節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總結和梳理國際規範,研究和探索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級的途徑和方法,成為上海會展業向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發展的國家級諮詢中心;
(3)建設一個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城市新型的文化、信息傳播媒體;為上海地鐵空間注入人文關懷,傳承城市文脈、彰顯城市個性,建立一個可以輻射全國城市地鐵空間的公共藝術範式; 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育、技術指導、創意孵化等方面的優勢,構築“公共藝術創意中心”,成為針對創意產業公共藝術領域中的產業鏈服務的知識團隊集羣,構建有利於創意產業公共藝術健康發展的體制與機制,成為服務於全國創意產業公共藝術的基地,為創意產業培養公共藝術專門人才,推動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PACC中心大事記

PACC2012年

2012年3月,“公共藝術創意中心”被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批准為9個首批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之一。
2012年6月,由上海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上海大學公共藝術創意中心主辦的“2012上海國際創意設計工作營”於2012年6月12日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顧村公園國際手工坊隆重開營。 [2] 

PACC2013年

PACC歷年大事記
PACC歷年大事記(3張)
2013年,“手藝的新生態”——國際手工藝啓用儀式暨手工藝作品展在中心的兩位國際理事——克里斯·埃博萊特[法]和廣川啓智[日]的積極支持和推動下成功舉辦。

PACC2014年

2014年,“公共藝術創意中心”更名為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英文由Public Art Cooperation Center 更換為Public Art Cooperation Center ,英文僅一詞之別,卻顯示出中心成員自上而下重煥生機的熱情和對協同創新、合作共進、蓬勃發展的重視和信心。全新改版設計的logo,由緊緊纏繞而不同顏色的雙手組成,靈感來源於世界最著名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的作品——上帝之手,標誌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各個組織機構的緊密協作和協同創新。
2014年9月,國際公共藝術獎評委對話會上海大學舉行,經過專家評述、案例討論和公共投票,代表全世界7大區的7位評委從全球19位研究員推薦的125個公共藝術案例中評選出32個入圍作品、7個優秀獎和一個大獎。參加國際公共藝術獎評選的125件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藝術案例,分別以不同形式和手法,詮釋藝術家對公共藝術的理解。 [3] 
2014年11月7日至9日,澳門金光會展展館G-L會議廳隆重舉行“澳門國際設計展上海創意2014”。超過150名(家)本地與海外設計公司、工作室及優秀設計師參展,聯手展示生活器皿、時尚首飾服飾、創意家居用品,及多媒體等優秀的設計作品,吸引許多參觀者到場。作為主辦單位之一,PACC為公眾和設計師、設計品牌、設計機構之間提供了一個供需對接的平台,通過展示發佈和參與體驗等方式,力求將公共文化資源轉化為公共文化資產,帶動一批創意設計力量走向市場。 [4] 
2014年11月21至22日,由PACC承辦,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與國際公共藝術協會(IPA)共同主辦的2014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會議在上海大學隆重舉辦。通過“國際公共藝術獎”(IAPA)評選活動、國際公共藝術論壇利用國際專家研究團隊資源構建了一個國際公共藝術智庫網絡。在2012、2014年兩屆評獎活動中,該智庫網絡已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來自14個國家的32位國際公共藝術協會成員,包括22位研究員以及10名觀察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5] 

PACC2015年

2015年1月至2月,中心先後邀請到來自阿壩的張居悦和新西蘭國際知名藝術家John Reynolds駐地創作。期間,藝人與研究生進行羌繡手工藝的教學,共建羌繡數據庫,進行再創作和衍生品開發設計;探索公共領域的藝術媒介創新,開展了“上海·藍計劃”創作行動。
2015年4月,PACC開設了兩批拉丁美洲手工藝術工作營。由14位主要來自拉丁美洲的手工藝大師領銜,包括厄瓜多爾銀拉絲首飾、烏拉圭木刻藝術、秘魯編織藝術、阿根廷纖維藝術等,共計十個不同工藝創作絕技的現場演示及傳授。 [6] 
2015年9月25日-27日“上海設計周”ShangHai Design Week,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攜手上海漢工文化呈現世界各地手工藝匠人的心血作品,奉上PACC藝術家們最“有味道”的純手工製品。PACC拉丁美洲手工藝術工作營的駐地藝術家作品以及羌繡藝術家駐地作品在展區中首次亮相。 [7] 
2015年10月19日,我國首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正式在北京拉開帷幕。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的羌繡駐地藝人張居悦,在這次雙創會上榮幸地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接見和親切問候。總理對張居悦在外學習交流的成果帶回家鄉帶動當地婦女,將傳統羌繡技藝結合市場需求做出的創意作品表示讚許,同時也提出以後的發展可以結合品牌合作,希望張居悦能帶領家鄉繡娘努力將民族刺繡工藝推向高端市場。 [8] 
2015年10月28日,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和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舉辦的“地方重塑:中國鄉村實踐與文化復興的邂逅”展覽於28日至30日在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舉行。展覽契合中國國家館“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主題,闡釋了中國在尋找與自然和諧平衡、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文化與藝術思索。 [9] 
2015年12月18日-20日,由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國內大型手工互動網站“手造街”、上海創意設計師協會共同主辦的首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在世博展覽館舉行。在6000平方米的展館內,彙集木作、拼布、陶藝、皮藝、紙藝、雕刻、羊毛氈、美食製作等眾多門類的手工藝作品。 [10] 

PACC2016年

2016年,中心榮獲“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單位。 [11] 
2016年8月26日-29日上海設計周(Shanghai Design Week),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室內展區包括竹木創新板塊(林間生活美學)、織繡創新板塊(織繡走時尚)、韓國文創板塊(清新韓國風)三大板塊;户外展區是公共藝術裝置作品《竹綻放》,兩大展區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開始關注中國傳統非遺,將傳統工藝帶入現代時尚生活,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報道。 [12] 
2016年11月26日,第二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館開幕亮相。由上海公共藝術協同中心(PACC)、上海手造街網絡等共同主辦,以“手造分享、快樂加倍”為主題,吸引全國的手工愛好者彙集上海,親身體驗各國手造文化、傳承匠人匠心。 [13] 

PACC2017年

2017年9月1-日3日上海設計周(Shanghai Design Week),PACC展區為觀眾帶來“竹藝·造風雅”、“木雕·悟禪意”、“織繡·詩意濃”、“銀飾·秀風尚”、“果洛·系情誼 ”五個領域的非遺跨界創新設計品,以及公共藝術裝置“竹編萬花筒”和22米苗繡巨幅刺繡長卷《錦繡台江》。20餘位國內外設計師與30餘位非遺傳承人攜手創作作品獲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評,這場展覽關於竹藝、木雕、織繡、銀飾、果洛、手作,關於歌、愛與情懷,現場好物點燃激情五感,引你進入小型的藝術現場。 [14] 
2017年11月24日-26日,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指導,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上海手造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主辦的2017第三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於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第三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以“興趣手造、點亮生活”為理念,通過豐富、生動、趣味的手工藝展示和互動活動,廣泛吸引市民關注、體驗、使用各類傳統工藝及其作品和產品,有效對接高校教育資源服務社會,促進傳統工藝傳承者與相關企業與品牌的對話合作,加強傳統手工藝振興國際交流,推動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為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搭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平台。 [15] 

PACC2018年

2018上海設計周
2018上海設計周(33張)
2018年8月31日-2日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簡稱“上海設計周”),PACC作為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2018 首批共同模式合夥人,帶來400 餘件作品,佔地面積1200 平米,分為四大板塊,包括非遺跨界設計新品區、非遺跨界設計精品及研究生作品區,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百鳥林》以及非遺傳承人對話論壇。PACC 通過活態非遺轉化以及與跨界設計師們的鼎力合作先後推出了眾多設計精品和新品,這些精心之作都在設計週期間一一亮相。 [16] 
2018國際手造博覽會
2018國際手造博覽會(63張)
2018年12月7日-9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上海手造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主辦的2018第四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於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本次博覽會手工藝展示和互動活動覆蓋了刺繡、編織、布藝、陶藝、木藝、竹藝等眾多手工藝行業。除了千餘門沉浸式手造體驗課程、數十場快閃式手造TED演講,在助力傳統工藝的“非遺+”系列板塊還有九所非遺研培院校參與,分別是上海大學、天津大學、瀋陽師範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石河子大學、凱里學院,以及徽州竹雕、烏泥涇手工棉紡織、盤扣、天然染色等其他非遺傳承工作室和研究單位的非遺作品。 [17] 

PACC2019年

2019年3月29日-5月5日,“繁花似錦”非遺當代設計展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開展,展覽由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和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共同策劃,以春天的花為主題,以寶山非遺項目——羅涇十字挑花和高境布藝堆畫為主線,同時融合了緙絲、蜀繡、黎錦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織繡類國家級非遺技藝。特邀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跨界創新,通過百餘件展品呈現傳統非遺技藝的當代轉化再現。本次展覽也是上海大學傳統工藝工作站的成果展示。 [18-19] 
2019上海設計周PACC展區
2019上海設計周PACC展區(11張)
2019年8月30日-1日上海設計周,上海美術學院非遺跨界時尚秀精選38典非遺跨界服飾,涉及18項非遺技藝,由36位設計師和非遺傳承人牽手創作,體現中國非遺之美,展現傳統工藝跨界融合新視野。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PACC創作沉浸式公共藝術裝置《海上絲路》,結合中國染織繡多項非遺技藝,在上海展覽中心序廳與觀眾見面。PACC展區還為觀眾帶來近百餘件非遺新品,包括上海美術學院師生們創作的文創,以及非遺傳承人與設計師合作研發的作品。 [20] 
2019年9月13日“風從海上來—非遺傳承與現代設計作品展”在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由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與上海美術學院合作舉辦,旨在推廣中國非遺傳承人的傳統手工藝創新作品,讓世界看到中國傳統手工藝在新時代下煥發的生機與活力。展覽收錄了上海美術學院師生在傳統手工藝方面的實踐探索,也記錄着近年來中國非遺傳承人與高校設計師牽手合作的創新作品。 [21-22] 
2019年11月5日-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次增設4000平方米“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展區,此次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和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受上海東浩蘭生集團的委託,在上海市商務委和文旅局的指導下,擔任上海非遺和老字號展區“江南民居”及“石庫門”廂房展區的非遺展覽策劃與設計工作。“江南民居”以傳統江南建築風格為創意參考,一幅匠心描繪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展區共涉及六項上海非遺技藝,使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傳統工藝進行展示,動靜結合,為前來參觀的遊客帶來感官上的全新體驗。 [23-24] 
2019年11月29日-12月1日,由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上海手造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創意設計師協會主辦的2019 第五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幕。本屆手造博覽會以“中國手造,蒸蒸日上”為主題,邀請西班牙、德國、日本、法國、奧地利、英國等20餘家國際展商,包括刺繡、編織、布藝、造紙、竹藝等80餘項國內外非遺手工技藝,有效對接高校教育資源服務社會,通過生動趣味的工藝展示和體驗活動,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