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044年

鎖定
公元1044年,屬於十一世紀中期,干支紀年為甲申年(猴年)。該年正值中國北宋仁宗慶曆四年,遼興宗耶律宗真重熙十三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天授禮法延祚七年,大理天明皇帝段素興天明年間。
這一年也是日本後朱雀天皇長久五年和寬德元年(12月16日改元),大瞿越國越南後李朝李太宗李佛瑪明道三年和天感聖武元年,高麗靖宗王亨統治着朝鮮半島,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凱姆在位。
當時統治英國的是威塞克斯王朝懺悔者愛德華,統治法國的是加洛林王朝亨利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薩利安王朝亨利三世。當時的羅馬教皇是本尼狄克九世
中文名
公元1044年
外文名
1044A.D
時    期
中國北宋
在位皇帝
宋仁宗趙禎
紀    年
慶曆四年
事    記
慶曆新政失敗,西夏向宋稱臣

1044年中西曆對照

1月1日--癸未年十一月廿八日(壬辰)(慶曆三年);
2月1日--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癸亥)(慶曆三年);
2月2日--甲申年正月初一日(甲子) (慶曆四年);
3月1日--甲申年正月廿九日(壬辰) (慶曆四年);
4月1日--甲申年三月初一日(癸亥) (慶曆四年);
5月1日--甲申年四月初二日(癸巳) (慶曆四年);
6月1日--甲申年五月初三日(甲子) (慶曆四年);
7月1日--甲申年六月初四日(甲午) (慶曆四年);
8月1日--甲申年七月初六日(乙丑) (慶曆四年);
9月1日--甲申年八月初七日(丙申) (慶曆四年);
10月1日--甲申年九月初八日(丙寅) (慶曆四年);
11月1日--甲申年十月初九日(丁酉) (慶曆四年);
12月1日--甲申年十一月初十日(丁卯) (慶曆四年);
12月31日--甲申年十二月初十日(丁酉) (慶曆四年)。??

1044年大事記

1月1日宋仁宗下令限職田;4月13日又宣佈改革科舉制
1月14日桂陽監瑤族發動反宋起義,同年11月17日被平定。
5月22日遼南院大王耶律高十向遼興宗彙報説山南党項諸部已叛附西夏。其後,遼朝西南面招討司(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都監羅漢奴、詳穩斡魯母又向朝廷報告説賀蘭山西部的党項諸部族節度使屈烈也率領五個部族的人馬投奔了西夏,羅漢奴調集所部軍隊與黨項部落發生了戰爭,結果遼軍大敗,招討使蕭達普、四捷軍詳穩張佛奴等人為國殉難。
李元昊隨即又率領大軍前來增援党項諸部族。6月5日,遼興宗決定出兵討伐元昊。西夏被迫於8月16日、9月22日兩度派使者求和,但都遭到拒絕。11月3日,李元昊請降,決定獻出叛附西夏的党項諸部落。11月16日,遼接受了李元昊的投降,“詰其納叛背盟,元昊伏罪,賜酒,許以自新,遣之”。(據《遼史·本紀第十九(興宗二)》)?
6月23日--西夏景宗李元昊遣使求和;10月25日,宋夏達成和議,“歲賜銀、絹、茶、彩凡二十五萬五千”。12月29日,北宋冊封李元昊為夏國主。1045年1月14日,宋朝在保安軍鎮戎軍設置榷場,與夏貿易。宋夏和議成。(據《宋史·本紀第十一(仁宗三)》) [1]  ??
慶曆四年 (1044)三月,水洛城(今甘肅莊浪)之變。
慶曆四年(1044)八月,保州(今河北保定)巡檢司雲翼兵士擁戴韋貴為首,據城叛亂。宋仁宗命令河北宣撫使富弼到保州統帥諸路兵馬平叛,並增派知制誥歐陽修為河北都轉運按察使參與平叛。後起義士兵被招撫。一個月後,朝廷派遣劉渙為保州知州,雲翼士兵再一次發動叛亂,但這次叛亂規模較小,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劉渙下令誅殺了為首的叛亂分子,保州兵變才被最後平息。
越南後李朝攻佔越南南部的佔婆新都,斬佔婆王首,俘虜五千餘人。 [2] 
阿奴律陀(1044-1077年在位)建立緬甸歷史上的蒲甘王朝(-1287年)。

1044年逝世

2月13日--宋太宗第八子、俗稱“八賢王”的趙元儼(985年生)病逝;
10月3日--呂夷簡去世;
10月25日--陳堯佐去世。
參考資料
  • 1.    詹子慶.中國古代史參考資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16
  • 2.    週一良,吳於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