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遵楷

鎖定
黃遵楷,(1858—1886),廣東嘉應州(今梅江區)梅城下市人,字牖達(亦作幼達),咸豐八年出生,是黃遵憲幼弟,也曾積極參加過維新變法,是出色的外交家,精通國際金融貿易;具有遠大抱負,學有所成,學而致用,為客家先賢。幼年隨長兄黃遵憲東渡日本,學習日語和是本文化。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中己丑恩科舉人,往福建任知縣。著有《戊申中日貿易論》、《幣制原論》、《金幣制考》等論著,國際貿易和金融專家。 [1]  [3]  曾任駐日使館商務專員、神户以及大阪領事(1907—1911)等職。 [2] 
全    名
黃遵楷
牖達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梅江區梅城下市
出生日期
1858年
逝世日期
1886年
主要成就
外交家、精通國際金融貿易
主要作品
《戊申中日貿易論》等

黃遵楷簡介

黃遵楷迫於生計卻在山東煙台潮州會館當師爺。期間,他擔任了《時務報》在山東的代理發行人,為傳播維新思想起了積極的作用。光緒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黃遵楷加入了康有為發起組織的 “保國會”,成為京城“保國會”一百八十六人之一。
黃遵楷還與邱逢甲鄭觀應等同為上海“不纏足會”董事,為婦女的解放奔走。為打破鎖在婦女身上的第一道沉重枷鎖,他們勇為天下先。光緒二十四年,黃遵楷赴京會試,雖未及第,卻大挑為一等,引見時選為福建補用知縣。在京逗留期間,黃遵楷結識了康有為梁啓超、曾重伯、陳次亮、袁爽秋等變法和開明人士。
在此期間,黃遵楷也曾先後兩度上書光緒皇帝,鼓吹改革封建舊官制,實施維新變法。維新變法失敗後,黃遵楷因此受到頑固派的參劾。光緒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福建道監察御史黃桂鋆就這樣參劾他:“同惡相濟,結為死黨,如黃遵憲、熊希齡、徐勤、黃遵楷、韓文舉等……。” 大挑三年之後,黃遵楷才得分發到福建任職海疆防衞。任職廈門海防同知期間,民眾不滿列強欺凌,抵制美貨高潮迭起,美國領事為此多方恣事。如藉口美領事館旗杆下出現糞便,有辱於美方國格之嫌,要求地方政府鳴炮賠禮。那時,清廷的確腐敗無能,在“洋大人”面前奴顏婢膝,並準備一味禮賠了事。
新進微員黃遵楷卻不吃這一套,雖然中央部電已到,卻不為所動,挺身而出為堅持正義據理力爭,斷然拒絕了美領事的無理要求,捍衞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主權。
在任職三都海防同知期間,黃遵楷為保衞祖國海疆詳細考察了三都周圍環境,發現三沙灣地處戰略要衝,不可無所戒備。於是進行實地勘測,繪製戰略形勢圖,向上司指陳利害,併力請當局立將三沙灣闢為軍用港口,以粉碎外國列強覬覦之心。

黃遵楷駐日使館

在長兄黃遵憲逝世三年後,即光緒三十三年,黃遵楷經出使日本大臣李家駒舉薦,出任駐日本國使館商務委員。在擔任駐日使館商務委員期間,黃遵楷就中日貿易大宗,如果對棉紡業和絲織業進行了悉心考察,從而洞識了其中利弊,並著有《戊申中日貿易論》、《日本棉業絲業調查記》、《天蠶絲業調查記》、《萬國博覽與日本博覽會調查記》,進行全面分析論述,以向當局指陳利害得失,提供決策方略。
宣統元年《戊申中日貿易論》成書後,繼任出使日本國大臣胡惟德為此褒獎有加。“一一考其原因,究其得失”,“具見該委員平日用心之細,辦事之勤,良堪嘉尚。” 由於黃遵楷熟悉國際商務,並獨當此任,成績顯著,為政有聲望。宣統二年黃遵楷被新任駐日公使汪大燮委任命為神户兼大阪兩地領事。
當時神户、大阪為日本華商聚居之地,商務活動頻繁。黃遵楷在進行詳細調查之後,號召當地華人組織成立中華商務總會,以通過精誠團結增強我國商貿競爭能力。
在中華商務總會成立大會上,黃遵楷積極鼓勵華商努力鑽研世界貿易知識,掌握國際貿易規則,插足世界貿易事宜,促進祖國民族經濟的振興和發展。
在駐日使館的六年,黃遵楷對日本的商務、財政金融,尤其是幣制改革情況進行了悉心考察,著有《幣制原論》、《金幣制考》、《調查幣制意見書》和《松方政策與日本銀行之一斑》,論著具有真知灼見,表現出深智卓識。
《金幣制考》所論述的是幣制改革問題。此書以國家財政機關為改革要素,以貿易為論述根據,對商業與幣制關係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因分析非常中肯,切中問題本質,引起國人與日本朝野的重視。日本當政的大隈侯爵、坂谷男爵、鹽澤博士和添田、池田大財閥皆認為是此乃財政金融論著的上乘佳作。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政治家、財政改革家松方正義,對黃遵楷的理論尤為傾倒,稱讚《金幣制考》:“引據該博而確實,議論明快而切實。金本位制建設之所以急於今日,與其施行之方法,説得無餘藴。非研究至深,曷能辦之。所謂一線生機者,由斯而開發。不獨貴國財界之幸福,世界萬國,孰不歡迎而樂利之哉!”
松方正義曾任明治維新政府大藏卿和內務卿,曾積極推行地税改革、殖產興業、整理紙幣,實行所謂“松方財政”,創設日本銀行兑換制度。爾後他曾兩度組閣,擔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民國二年袁世凱為了進一步拉攏進步黨打擊國民黨,令維新人物熊希齡組閣。熊希齡希望組成一個第一流的“人才內閣”,把全國的“大名流”都網羅在內的,還自兼財政總長。為徹底改革政府的財政金融狀況,熊希齡總理專電特招黃遵楷回國,要他擔任財政部幣制顧問。

黃遵楷憂國憂民

民國三年二月,袁世凱指使黨羽製造種種輿論,對熊希齡內閣發難,迫使熊希齡辭職。隨熊去職的還有汪大燮梁啓超張謇
辭去司法總長後,梁啓超被任命為全國幣制局總裁,與黃遵楷同室共事。二人志向所同,欲從改革幣制入手,以鞏固國家的財政與金融。是年三月,由袁世凱通過他所操縱的“約法會議”,炮製出所謂的《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為總統制,獨攬大權。
大權獨攬以後,袁世凱違背歷史潮流,公開上演帝制的醜劇。是年十二月,梁啓超憤然辭去幣制局總裁一職。袁世凱忙於稱制登基,幣制局隨即被裁撤,黃遵楷也就因此而去職。黃遵楷為此嘆息不已:“財政者,國之血液也。幣制不良,何以為國。吾將終身以殉之矣!”
民國五年元旦,袁世凱正式登基,即遭到了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和以梁啓超為首的進步黨人發動的“護國運動”的抵制。雖然是年三月,袁世凱被迫撤銷帝制,四月恢復責任內閣,但是幣制局並未恢復。
黃遵楷看清了袁世凱的本質,再也無意仕途,就將胸中所藴憂國憂民之心,公諸報端,旨圖喚起社會關注,提醒當局省察。
但是,這一切卻如泥牛入海,未能如願。民國六年,黃遵楷在汕頭溘然逝世,享年60歲。黃遵楷與長兄黃遵憲一樣:壯志未酬,空懷報國之心。
黃遵楷時刻不忘先兄教誨,退隱後將他的著作進行了全面細心的整理。宣統三年,他參與了《人境廬詩草》的校核,併為該書題跋。民國五年,黃遵楷所述《先兄公度先生事實述略》,真實而較詳細地記述了黃遵憲的光輝的一生,為後世研究黃遵憲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學術價值很高。

黃遵楷梅縣舊居

黃遵楷具有遠大抱負,學有所成,學而致用,為客家先賢。黃家在梅縣下市的老祖屋謂之“黃屋”,堅實雄偉,前坪寬闊,樹立旗幟的石桅杆和池壙前的照壁,將整座民居建築烘托得蔚然壯觀。“黃屋”與周圍的家庭學校“恬生小學”、“祿善堂”、“德贊樓”、“恩元府”、“人境廬”構成了有特色的客家建築羣落,至今保留完好,不久將修葺一新,使之成為燦爛的人文景觀。

黃遵楷家族成員

高祖父:黃潤,清朝商人 [6] 
高祖母:鍾氏,進士鍾錩的孫女 [5] 
曾祖父:黃學詩 [5] 
曾祖母:李氏,翰林李象元的後裔 [5] 
祖父:黃際升 [5] 
祖母:梁氏,解元梁念祖的孫女 [5] 
父親:黃鴻藻,清朝舉人,曾任廣西思恩府知府。 [3] 
叔父:黃鸞藻,清朝舉人,廣東信宜縣訓導。 [3] 
叔父:黃翰藻,清朝國子監典籍。 [4] 
堂叔:黃基 [5] 
哥哥:黃遵憲,清朝詩人、外交家,曾任湖南省按察使。 [3] 
堂弟:黃遵濤黃遵庚 [7] 
堂侄女:黃春英,梅州女子師範學校首任校長 [7] 
下市祿善堂黃氏一門僅十九世至廿三世有科名官職的人物151人,其中文進士一名(黃基),文舉人九名(黃際虞黃鴻藻黃鸞藻黃遵憲、黃遵楷、黃大鵬黃俊黃敬元黃騰驤)。光“五代同堂”世家出了18位詩人。 [7] 
黃遵楷夫婦共生有四子三女。長子黃秉樞,字伯權,家名履通,英文名為Parkcane Chu Hwan,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士;次子黃履烈,早殤;三子黃秉彝,字緝文,家名履熙,日本明治大學商科畢業生;四子黃秉忠,字季直,家名履恕,日本愛知醫科大學醫學士。長女黃璫軒、次女黃南薌、三女黃璫燕。
長子黃秉樞夫人梁儀鸞,他們夫婦生有二子黃延康、黃延松,三女黃稻子、黃誠子、黃奮子。
三子黃秉彝夫人張齡英,繼室何淑英。黃何夫婦生有四子黃延強、黃延博、黃延鋭、黃延錚,四女黃梅雲、黃馨雲、黃婉雲、黃綺雲。
四子黃秉忠夫人李採蘋,生有四子黃延泉、黃延盛、黃延漢、黃延基,七女黃逸子、黃龍子、黃翔子、黃玲子、黃瑞子、黃鸞子、黃鳳子,還收養一女黃秀英。繼配鄭麗貞,生有一子黃延深,一女黃會雲。養女黃秀英,現名黃子英,為其鄰居汕頭東湖人李水石之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