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江區

鎖定
梅江區,隸屬廣東省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梅江中游,梅州市中部,東臨梅縣區大埔縣,南、西、北接梅縣區,總面積570.61平方千米。 [1]  是梅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  也是梅州市的“首善之區”。總面積570.61平方千米。 [1]  2023年6月,梅江區轄3個街道、4個鎮。 [2]  2022年,梅江常住人口43.78萬人。 [118] 
南朝齊,置程鄉縣。1912年,改為梅縣。1978年,梅州鎮從梅縣分出,改稱梅州市。1983年,梅縣、梅州市合併,改稱梅縣市。1988年,撤銷梅縣市,分設為梅縣、梅江區。 [1]  有眾多名勝古蹟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有人境廬和榮祿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 [1]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席獅舞 [32]  是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127]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69]  、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100] 
2022年,梅江區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287.73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3.5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4.79億元,三次產業比重3.3:42.9:53.8。 [118] 
中文名
梅江區
別    名
梅城
行政區劃代碼
4414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梅州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北部
面    積
570.61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4個鎮
政府駐地
金山街道仲元東路51號
電話區號
0753
郵政編碼
514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3.78 萬(2022年)
著名景點
客天下旅遊產業園
千佛塔
中國客家博物館
梅州古城
梅州櫻花谷 展開
機    場
梅州梅縣機場
火車站
梅州站
車牌代碼
粵M
地區生產總值
287.73 億元(2022年)

梅江區歷史沿革

梅州城區(今梅江區)原是程鄉縣治所在地,向稱梅城。南朝齊置程鄉縣至宋初設梅州500多年間,州、縣皆無城。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為直隸嘉應州。清末,嘉應州城區擴大。轄東街、西街兩堡。
民國元年(1912),嘉應州改為梅縣後,縣城仍轄東街、西街兩堡。民國20年(1931),由堡改為區鄉。民國26年(1937),梅縣整編區鄉,縣城稱為梅城鎮。1949年5月,梅縣解放,在設置新政區時,縣城仍稱梅城,政區則稱城內區。
1950年3月,複稱梅城鎮。1958年9月至11月,實行公社化期間,梅城鎮改稱梅城衞星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名梅城人民公社。1975年8月,梅城鎮改為梅州鎮(仍隸屬梅縣)。
1978年12月,梅州鎮從梅縣分出,升格為縣級,改稱梅州市,隸屬梅縣地區管轄。
1983年6月,梅縣和梅州市合併,初稱梅州市,9月改稱梅縣市。
1987年4月,區、小鄉建制撤銷,改設鄉(鎮)制。全縣共設10個鄉、22個鎮、4個市區街道辦事處(8月增設北區,共5個市區)。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梅縣市建制撤銷,分設為梅縣、梅江區。 [1] 

梅江區行政區劃

梅江區地圖 梅江區地圖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梅縣市建置撤銷,原梅縣市的行政區分設為梅縣和縣級梅江區,梅江區由原梅縣市城區5個辦事處(金山、東山、黃塘、五洲、江南)和城郊5個鄉鎮(城北、東郊、西郊鄉和長沙、三角鎮)組建而成,為梅州市直轄縣級區,治所在梅城江北仲元東路51號。
1989年,黃塘辦事處因城區有上黃塘、下黃塘、黃塘居委等名稱,容易混淆,經省政府批准,將黃塘辦事處改名城西辦事處。
1998年,按省政府規定,理順農村基層管理體制,撤銷管理區辦事處,設立村民委員會。全區5個農村鄉鎮60個管理區辦事處改設60個村民委員會。
1999年,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城北鄉、東郊鄉、西郊鄉建制,設立城北鎮、東郊鎮、西郊鎮。
2002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梅江區部分鎮、辦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銷東山街道辦事處、東郊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金山街道辦事處,撤銷西郊鎮、城西街道辦事處,設立西郊街道辦事處,撤銷五洲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城北鎮。調整後,梅江區轄長沙、三角和城北3個鎮和金山、西郊、江南3個街道辦事處,下轄54個村民委員會和3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2年9月23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廳印發《廣東省民政廳關於同意梅縣西陽鎮劃歸梅州市梅江區管轄的批覆》,同意梅縣西陽鎮劃歸梅州市梅江區管轄。調整後,梅州市梅江區轄長沙、三角、城北、西陽4個鎮和西郊、金山、江南3個街道辦事處。
2017年,梅江區轄長沙鎮三角鎮城北鎮西陽鎮4個鎮和西郊街道金山街道江南街道3個街道,81個村民委員會和4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梅江區地理環境

梅江區位置境域

梅江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梅江中游,梅州市中部,東臨梅縣區雁洋鎮和大埔縣銀江鎮,南與梅縣區梅南鎮交界,西連梅縣區程江鎮和大坪鎮,北接梅縣區石扇鎮和城東鎮,總面積570.61平方千米。 [1] 

梅江區地質

梅江區屬中國東南部華夏古陸的一部分,構成古陸的基底為前泥盆系變質岩。從晚古生代到新生代,幾經海陸變遷,出現了一系列沉積建造,區境泥盆至第四紀地層均有出露。 [1] 

梅江區地貌

梅江區,地勢東南高,逐漸向東北、西北傾斜。區境為梅江河流經蓮花山中部山谷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地形可分為盆地、丘陵和山地3個類型。 [1] 

梅江區氣候

梅江區,地理位置靠近北迴歸線,東近太平洋,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日照長、冬季日照短,氣候温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但易旱易澇,偶有奇熱和嚴寒,四季宜耕宜牧。年平均氣温21.5℃,年平均日照時數1824.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525.6毫米,年平均無霜期304天。主要災害天氣有:春季低温陰雨、倒春寒,5~6月間的龍舟水和春秋間的颱風雨,秋季寒露風和冬季霜凍等。 [1] 

梅江區水文

梅江區,境內主要河流有梅江、程江、周溪水、扎田水、古田水、明揚水、大密水、小密水、白宮水、龍坑水10條。其中梅江為主幹流,源自廣東省陸豐、紫金兩縣界處的武頓山七星崬,沿蓮花山北麓自西南向東北穿流,在五華縣河口匯五華河,至興寧水口稱琴江,匯寧江後稱梅江。梅江在梅縣區畲江鎮流經梅江區長沙鎮入梅州市區,在金山芹洋村口流向西陽鎮出境,經梅縣區丙村、雁洋、鬆口,在大埔縣三河壩銜接韓江,流經潮州,在汕頭入海。梅江全長307千米,集雨面積1.41萬平方千米;梅江流經梅江區境域30多千米,集雨面積300多平方千米。 [1] 

梅江區土壤

梅江區,地處梅江流域的梅城盆地。土壤分為黃壤、紅壤、赤紅壤、紫色土、潮沙泥土、水稻土 6個土類,11個亞類、28個土屬、40個土種。 [128] 

梅江區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鉛鋅礦鎢礦花崗岩等,主要分佈在城北鎮長沙鎮 [4] 

梅江區人口

2000年,梅江區總人口313821人,各街道(鎮)人口: 東山街道27471、金山街道18639、 城西街道17109 、江南街道72418 、五洲街道21758 、東郊鎮34320 、西郊鎮23980 、三角鎮50564、 長沙鎮10320、城北鎮3724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19年末,梅江區常住人口423980人,比上年增長0.11%,城鎮化率為95.66%。户籍人口357495人,其中:女性 179974 人。按計生口徑户籍人口出生率12.26‰,死亡率6.29‰;自然增長率5.97‰。 [1] 
2020年,梅江區户籍人口358261人,其中:女性 180897 人。按計生口徑户籍人口出生率9.65‰,死亡率6.34‰;自然增長率3.30‰。 [69]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梅江區常住人口為435616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0928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6334人,增長6.43%,年平均增長0.63%。流動人口為122667人,其中,外省流入人口為23719人,省內流入人口為98948人。 [70] 
2021年末,梅江區常住人口437107人,比上年末增長0.14%,城鎮化率為93.07%,比上年末提高1.44個百分點。户籍人口359509人,其中:女性182028人。按計生口徑户籍人口出生率8.07‰,死亡率6.37‰;自然增長率1.70‰。 [100] 
2022年末,梅江區常住人口43.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7萬人,同比增長0.17%。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0.97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93.58%,比上年末提高0.51個百分點。全區户籍人口36.1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9萬人,同比增長0.53%;其中,城鎮人口30.63萬人,鄉村人口5.5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4‰,死亡率為6.94‰,自然增長率為-0.55‰。 [118] 
民族: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2000年人口普查)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各鎮(街道)人口
地區
人口數(單位:人)
比重(單位:%)
2020年
2010年
全區
435616
100.00
100.00
91641
21.04
25.40
98266
22.56
23.08
46433
10.66
12.74
三角鎮
112059
25.72
16.00
長沙鎮
8315
1.91
2.35
城北鎮
46000
10.56
13.46
西陽鎮
32902
7.55
6.97
參考資料來源: [70] 

梅江區經濟

梅江區概述

經梅州市統計局統一核算,202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287.73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7億元,比上年增長6.9%,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29.5%;第二產業增加值123.58億元,比上年下降1.0%,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70.7%;第三產業增加值154.79億元,比上年增長0.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41.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3.3:42.9:53.8,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775元,與上年持平。 [118] 
全年全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5億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後同口徑下降(以下簡稱同口徑)3.7%,自然口徑下降18.5%。其中,税收收入4.76億元,同口徑下降5.2%,自然口徑下降26.9%。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48億元,同比增長4.5%。全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2304人,幫助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208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5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80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5%,比上年末提高0.19個百分點。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8%(上年為100%),上升了1.8個百分點。 [118] 
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14元,同比增長4.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20元,同比增長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9元,同比增長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5%。全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182元,比上年增長1.9%。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696元,增長1.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277元,下降1.8%。 [118] 
2022年末,梅江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868.2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3%,其中:住户存款餘額526.04億元,增長12.8%。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58.0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7%,貸存比為87.3%。全年全區人壽、財產保險保費收入0.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賠款支出金額0.35億元。 [118] 

梅江區第一產業

2020年,農林牧漁總產值14.68億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增至3家,省、市農業龍頭企業增至50家,樂得鮮、強惠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蔬菜、茶葉、稻米、水產、花卉等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實現集聚發展。 [107] 
2022年梅江區全區農林牧漁業產值14.35億元,比上年增長6.5%。分行業看:農業(種植業)產值增長5.1%,林業產值增長44.4%,牧業產值增長18.9%,漁業產值增長5.6%,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增長7.0%。
全年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475畝,與上年持平;稻穀種植面積39619畝,與上年持平;油料種植面積5305畝,與上年持平;蔬菜種植面積74922畝,增長3.5%;園林水果種植面積38312畝,增長0.44%;茶葉種植面積25445畝,與上年持平。
全年全區糧食產量20721噸,比上年增長3.0%,其中,稻穀產量18198噸,增長4.3%;油料產量1054噸,增長1.2%;蔬菜產量125236噸,增長9.4%;水果產量46007噸,增長4.8%;茶葉產量2718噸,增長3.2%。
全年全區豬牛羊禽肉產量5902噸,比上年增長19.0%,其中:豬肉產量4264噸,增長48.2%;禽肉產量1572噸,下降20.4%。年末生豬存欄3.0萬頭,增長15.0%;生豬出欄4.04萬頭,增長54.4%。
全年全區水產品產量7898噸,比上年增長6.7%。其中,淡水產品7898噸,比上年增長6.7%。 [118] 

梅江區第二產業

梅州經濟開發區是梅州市乃至全省重要的電路板生產製造基地,對梅江區工業經濟的影響巨大,是梅江區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梅江區製造業主要依託梅州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大力發展電子信息主導產業,園區已形成銅箔生產—覆銅板生產—PCB生產—電子電器產品生產的產業鏈,以國威電子、博敏電子、志浩電子等為龍頭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已初具規模,規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產值佔比均超過80%。正積極申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依託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梅州高端電路板產業)基地,加快由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型,主動對接大灣區5G通訊、智能駕駛和智能家電產業鏈相關企業、行業協會、創新平台,推動電路板產業進入大灣區產業鏈前沿技術領域。着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新材料、綠色食品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經濟新增長點。 [108] 
2020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家,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0家。傳統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工業技改投資累計完成17.5億元。新興產業培育取得成效,培育壯大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快推進阿里雲、金山雲、飛翔雲等項目建設,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91.9%、89.9%。2019年梅州經濟開發區(東昇工業園區)被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已形成以銅箔、覆銅板、電路板和電子電器產品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成為廣東省印製電路板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之一。 [107] 
2020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增至63家。博敏電子、風華環保、志浩電子等企業成功申報廣東省科技創新“大專項”項目。創新平台加快集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梅州市粵科新材料與綠色製造研究院建設加快,全區設立研發機構的規上企業有20家,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 [107] 
2022年,梅江區全年全區74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9.34億元,比上年下降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7.52億元,比上年下降1.5%。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7.08億元,比上年下降1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35億元,比上年下降14.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7%,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10.5%,股份制企業下降4.6%。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0.8%,重工業下降7.8%。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下降2.1%,中型企業下降14.1%,小型企業下降12.9%,微型企業下降7.1%。
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113.09億元,同比下降1.2%。其中:煙草、電力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9%、1.7%,醫藥、電子信息、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19.1%、14.4%、16.4%。
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87.43億元,比上年下降3.7%;實現利潤總額14.23億元,比上年下降10.3%。
全年全區建築業增加值24.30億元,比上年下降3.0%。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8個;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完成建築業總產值62.54億元,增長3.2%;建築施工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9.49萬平方米,下降0.64%;房屋竣工面積56.57萬平方米,下降34.24%。 [118] 

梅江區第三產業

梅江區進一步加快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重點發展文旅產業、體育產業、總部經濟、商貿物流、電子商務、康養產業,加快形成與先進製造業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堅持全域化引領,以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為平台,加快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推進林風眠藝術小鎮等旅遊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客天下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充分發揮客家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等優勢,發展文化體驗旅遊。發揮“足球之鄉”優勢,圍繞梅州創建“足球特區”,深入推進足球改革試點。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梅江區設立大企業集團綜合總部或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深入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推動鄉賢投企業總部回遷梅江。加快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區—縣城—鄉鎮—農村”的四級商貿物流網絡體系,鞏固加強梅江區作為梅州市流通中心樞紐地位。推動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促進工業、農業、傳統商貿、旅遊、教育、醫療、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等領域加速應用電子商務。鼓勵各類養老和醫療衞生機構深度合作,推動醫療衞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構建養老、醫療、照護、康復、臨終關懷等服務相互銜接補充的“醫養結合”一體化服務模式。 [107] 
2022年,梅江區全年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54.79億元,比上年增長0.7%,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9.38億元,同比增長7.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71億元,同比下降2.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32億元,同比下降4.7%;金融業增加值30.95億元,同比增長6.0%;房地產業增加值21.97億元,同比下降18.8%。
全年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5.76億元,同比增長6.3%。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增長10.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8.3%;房地產業同比下降13.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比下降24.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同比增長3.2%。
全年全區貨物運輸週轉量28.52億噸公里,同比下降4.48%,全年旅客運輸週轉量1.37億人公里,同比下降4.96%。年末公路通車裏程1004.164公里,與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全區貨物進出口總額12685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9.3%。其中出口總額9118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2.8%,進口總額3567萬美元,同比下降8.6%。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1.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90.1%。 [118] 

梅江區交通通訊

梅江區交通

梅河高速 梅河高速
梅江區內有梅縣機場,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大連杭州西安鄭州長沙南寧海口貴陽珠海湛江宜昌台中高雄香港、印尼雅加達、泰國曼谷芭提雅、柬埔寨暹粒等國內及國際航班;長深高速濟廣高速汕梅高速公路(G205國道)、梅河高速公路(G206國道)、梅大高速公路(S333省道)、梅州西環高速公路天汕高速公路梅平高速公路等與梅汕高鐵廣梅汕鐵路梅坎鐵路設有梅州站連結成溝通閩、粵、贛的交通網絡,是泛珠三角區域聯繫閩、粵、贛的樞紐中心。圍繞加快形成2小時交通圈,進一步構建起銜接粵港澳大灣區、海西區、汕潮揭城市羣、贛南閩西原中央蘇區等方向的“米”字形鐵路網絡,基本實現“1122”交通時空圈:即市區至各縣1小時,梅州市至汕潮揭城市羣1小時,梅州市2小時通達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海西經濟區主要城市(廈漳泉)。推動五龍入梅江:建設梅州至汕頭客專(已建成梅汕高鐵)、梅州至龍川高鐵(在建雙龍高鐵)、龍巖武平至梅州高鐵(杭廣高速鐵路梅州至武平段)、瑞金至梅州鐵路(瑞梅鐵路)、梅州經漳州至廈門鐵路(昆廈高鐵梅漳高鐵段),並建設“六環二十二射”市域公路網:由梅州中心城區“三環”、高速公路“兩環十二射”、市域外圍旅遊公路環線、普通幹線公路對外10條射線組成。 [119] 
2009年8月,廣州白雲機場遠程貨站落户梅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航空物流服務分公司與梅縣機場公司就合作開設梅州航空物流遠程貨站項目正式簽約,標誌着梅縣機場已成為白雲機場繼東莞、湛江後的廣東省內第四家遠程貨站。 [105] 
水泥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實現村村通四級公路,其中65%的村實現水泥硬底化,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74.2公里。
2019年,梅江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34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完成貨物週轉量43696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0%;完成旅客週轉量60968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0.1%。 [1] 
2021年,梅江區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1443萬元,比上年增長33.4%。完成貨物週轉量29862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46.3%;完成旅客週轉量14412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6.3%。 [100] 

梅江區通訊

梅江區境內移動信號覆蓋全轄區,現代化的通訊網、程控電話、圖文傳真、無線電話和傳呼可直接與國際國內各大城市傳訊。

梅江區政治

區長:鍾秀堂
區委常委、副區長:王愛峯鍾建兵梁飛林勇軍

梅江區社會事業

梅江區科學技術

2022年,梅江區專利申請受權量737件,比上年減少12.9%;其中:發明90件,比上年增長83.7%;實用新型554件,比上年減少12.2%;外觀設計93件,比上年減少44.0%。年末全區擁有國企事業單位各類科學技術人員5112人,比上年增長1.9%,其中高級職稱1072人,比上年增長10.4%;中級職稱2391人,比上年增長1.3%。 [118] 

梅江區文化事業

2022年末,梅江區有區級博物館1個,區級圖書館1個,區級文化館1個,街鎮文化站7個。年末圖書館藏書達22.876萬冊,比上年增長35.0%。全年開展送戲下鄉演出2場、送書下鄉8場。 [118]  客家文化藝術創作:山歌小戲《山道彎彎》、《花開並蒂》獲中國“羣星獎”銀獎、銅獎,開創了梅江區文藝作品在全國獲獎的先河。

梅江區醫療衞生

2022年,梅江區共有衞生機構13個,其中區級醫院2個,衞生院(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8個;病牀位783張,衞生工作人員205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64人,註冊護士630人。 [118] 

梅江區體育事業

2022年,梅江區運動員在參加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5塊,其中:金牌2塊,銀牌1牌塊,銅牌2塊。參加市級比賽共獲得獎牌10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2枚、銅牌3枚。 [118] 

梅江區城市建設

客家公園 客家公園
2018年,梅江區投入資金2800多萬元深入開展“美麗梅州•美好家園”城鄉環境大提升行動。大力推進市高職院校、東山醫院、黃塘河和周溪河水質淨化廠等15個重點項目土地房屋徵收工作。江南新城、芹洋半島20多條市政道路建成使用。客都大橋東端連接線順利通車。梅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範圍調整方案獲省政府批准。完成仲元東西路、凌風西路、金山頂等歷史文化街區提升改造,再現嘉應古城風采。率先在粵北地區建成運營環保能源發電項目,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4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18個,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全面完成梅江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投入資金1300多萬元完成程江河、黃寨河、北門河流域污染整治任務。 [77] 

梅江區社會保障

2022年,梅江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93004人,比上年末增長3.1%。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7341人,減少3.0%。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3527人,減少10.7%。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7943人,減少4.5%。參加工傷保險64148人,增長1.7%。參加失業保險46572人,增長2.1%。參加生育保險51432人,減少5.9%。 [118] 
2022年末,梅江區共有民辦養老院12家,牀位1081張,收養人數431人;敬老院5家,牀位908張,收養人數161人;社區服務設施136個,比上年增加7個。年末全區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444户2748人,比上年減少77户158人,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2246萬元,比上年減少8.9%。城鄉低保標準828元/人/月,比上年提高了28元/人/月。 [118] 

梅江區環境保護

2022年,梅江區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梅州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9.2%。水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全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功能區噪聲達標率為93.8%。全年環保審批建設項目數38宗,環保投資0.64億元,比上年增長79.4%。全年全區林地面積60.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2.28%,建成2個自然保護區和2個森林公園。 [118] 

梅江區交流活動

1994年12月,世界客屬第12屆懇親大會在中國廣東梅州市百花洲影劇院舉行,這也是中國大陸首次舉行世界客屬懇親大會
2004年,舉辦了首屆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賽,此後每兩年在梅州舉辦一屆,是傳承和發展客家文化的一項大型活動。 [31] 
2009年,梅州市委市政府聯合74個全球最知名的客屬團體商會和84名最具影響力的客商,共同發起首屆世界客商大會,此後大會每兩年在梅州舉辦一次。 [32] 
2011年,首屆世界客屬青年大會在梅州舉行,本次大會主旨是“凝聚客情力量,共創幸福家園”。 [33] 
2011年6月23日,廣東梅州“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正式掛牌,這是廣東省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106] 
2013年,舉辦了首屆客家文化創意產品博覽會,此後每年在梅州舉辦一屆。 [34] 
2023年7月18日,芨萃·首屆全球客家文化使者大賽在梅州市廣播電視台演播中心啓動。 [125] 

梅江區教育事業

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
梅州自古崇文重教,送子上學蔚然成風,其中梅縣(含梅江區)是清代全國114個科舉發達縣之一,廣東5個科舉發達縣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至清末廢科舉前,梅州有書院24所、義學14所、社學20所、官學4所,私塾遍及城鄉。 [126] 
梅江區是“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中心地帶,被譽為“客家之都”。梅江區有20多萬海外華僑,分佈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2001年底,華僑及港澳台同胞捐資興辦文教、衞生和社會各項公共事業累計達1.43億元。
1997年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小康達標。2001年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初級衞生保健達標。轄區內有梅州商業學校等中專學校和嘉應學院本科院校,區屬中小學校68間。1990年在全市率先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標。全轄區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數均為全市之首。
梅江區有國家級重點職中1所、省一級學校3所(其中梅州中學是“全國示範性高中”)、市一級學校12所、區一級學校16所。全區小學毛入學率達107.3%、初中毛入學率達114.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8.3%。
2022年,梅江區共有獨立設置幼兒園95所(其中:公辦性質幼兒園14所,民辦性質61所,集體辦20所),在園幼兒人數18150人;完全小學28所(其中:民辦3所),小學教學點3間,在校學生39156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普通中學14所,其中: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其中民辦2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8935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高中畢業生升學率100%;職業高中3所(其中:民辦職業高中2所),在校學生2246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53人。2022年全區高考參考人數 2297人,本科上線人數 1088人,本科率為 47.37%;專科上線人數 2291人,專科率 99.74% 。 [118] 
示範性高中:東山中學曾憲梓中學梅州中學(其他詳見梅州市中學名錄) [95] 

梅江區歷史文化

梅江區僑鄉文化

梅江區是華僑之鄉,旅居海外華僑達28萬多人,分佈於40多個國家和地區。西陽鎮本地户籍人口約為3.5萬人,祖籍西陽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也達到了3萬餘人,分佈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梅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梅江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8個,其中:國家級項目1個,為席獅舞;省級項目5個,分別為鐃鈸花 [27]  、客家鹽焗雞製作技藝(梅江區客家鹽焗雞製作技藝 [26]  )、竹板歌(梅江區五句板 [30]  )、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客家服飾製作技藝 [29]  )、香花祭儀 [28]  ;市級項目13個,包括客家娘酒製作技藝(梅江區客家娘酒製作技藝)、太陽生日、打蓮池、下市話、對山歌、下市鬧元宵、西陽清涼山茶製作技藝、梅塘梅菜製作技藝、梅城醃面烹飪技藝、植物土法染布、客家剪紙、客家煎炸小食、客家捶丸製作技藝等;縣級項目69個,包括上燈、喪禮、葬禮、拜公王、拜社官、拜孔聖人、升龍轉火、拜藥師、糖蓮子、拜血盆、月光光、梅城山歌、蟾蜍羅、鬧八音、客家大襟衫、靠(交)頭褲、稻草鞋、傀儡戲、飯哨子、蒸甜粄、味窖粄、清明粄、輟屋子、梅州喉風散、百家姓燈籠編織工藝、客家梅菜、竹篾嬰兒吊籃、織篾龍技藝、織門(窗)簾、鍾聘三珍珠牛黃萬應喉風散、天愈堂中草藥、中華街老字號糖果、仙人粄、客家土法榨油、客家水稻傳統種植技藝、釘屐工藝、做木匠手藝、彈棉被技藝、草蓆編織工藝、木炭燒製技藝、客家傳統婚嫁習俗、打洋錫、客家傳統生育習俗、客家過繼習俗、客家傳統春節習俗、新屋進火習俗、赴墟日、紙紮喪葬製作技藝、西陽木雕手工技藝、客家布畫、坐月子、迎新娘、客家畫炭像、餘氏手工裝裱、客家梅菜扣肉製作技藝、金山牛雜製作技藝、客家大鑼鼓、打灶頭、客家箏(梅江區)、客家傳統湯圓製作技藝、木桶雞製作技藝、手工打餈粑製作技藝、客家紅曲食品加工技藝、程鄉繭綢製作技藝、踢足球、客家燒賣製作技藝、客家雕塑、客家臘味、客家九疊篆。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7人,其中國家級1人、省級2人、市級8人、縣級26人。 [32] 
獅舞(席獅舞)
獅舞(席獅舞),廣東省梅州市的傳統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獅舞,分南獅、北獅兩大類。席獅舞也稱“打席獅”,是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城郊範圍內客家人特有的一種傳統舞蹈,也是“香花”佛事獨有的項目。表演以神似取勝。因詼諧的表演風格和鮮明的客家特色深受梅州羣眾的喜愛。 [24] 
2008年6月7日,獅舞(席獅舞)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5。 [25] 

梅江區文物古蹟

2021年,梅江區境內有不可移動文物125處。其中,有人境廬和榮祿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有恩元第、東山書院、千佛鐵塔、林風眼故居、棣華居、聯芳樓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有大覺寺、曾井、梅州學宮、狀元橋、梅江橋、羅衣塔、朱雲即故居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有八角亭、潔養堂、留餘堂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 [1] 

梅江區方言

梅江區為梅州市的中心區域,客家人集中的聚居地,使用標準客家方言為主要傳統語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外來人員不斷增多,普通話交流較為普遍。 [1] 
梅州話,指分佈於梅州地區的客家語方言,包含蕉嶺話、梅縣話、興寧話、五華話(長樂腔)等,一般是以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梅縣話作為代表。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梅州話被劃為客家語粵台片,由於梅州地區面積較大(含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平遠縣、蕉嶺縣共8區(縣、縣級市)),故梅州話內部存在不同口音,又可細分為程鄉小片、興華小片等,但梅城話、興寧話、五華話等其他梅州話可以完全互通;祖籍梅州的人羣所使用之客家語言亦接近梅州話。
梅州市區的梅縣區、梅江區這2個市轄區中的語言都是採用相同的梅州話作為常用語音。梅州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神州之聲(下午時段)、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客家之聲都是以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梅縣話作為客家語中最為標準的指定語言 。 [3] 

梅江區風景名勝

梅江區境內有紅四軍梅城戰役及朱德演講舊址、東征時期周恩來演講舊址,擁有紅色村、古驛道、古碼頭等紅色資源;有一千多座客家圍龍屋;江北歷史文化街區有七賢居、攀桂坊、紅杏坊、黃遵憲故居等厚重客家文化積澱的名勝古蹟;鄉村遊黃坑田園綜合體、玉水古村落、西陽古民居、紅色北聯村、茶山清涼山等。隨着梅江邊上、客家公園、高澗觀音梅花成片,周溪河畔十里梅花長成,南宋詩人楊萬里詩中美景:“一路誰栽十里梅,下臨溪水恰齊開”再現梅城。 [44] 
主要景點:梅州市全域旅遊服務中心梅州旅遊集散中心梅江八景客天下旅遊產業園中國客家博物館千佛塔宗教文化景區、梅州櫻花谷愛麗絲莊園、梅州古城嘉印拾光公園梅州水上俱樂部麗源歡樂谷雲湖頂“清隱十里”康旅生態城英帥茶▪梅花峯(銀湖頂)健康生態園十里梅花長廊客都美食街區客家菜博物館東山健康小鎮江南新城兒童樂園梅州花博觀賞園梅州客家文化產業基地梅州影視文化基地梅台文化創意產業園、阿鯉廊梅台農業合作示範園泮坑旅遊風景區梅州百年同樂健康谷梅江區鯉溪萬山美麗鄉村旅遊區黃坑田園綜合體凌風路風情街風眠藝術小鎮綠軸花園廣場文化創客小鎮梅州市客家古玩城梅州學宮東山書院濂溪書院百花洲攀桂坊紅杏坊鈞質樓萬里碧道詩畫梅江梅州一江兩岸黃遵憲紀念館林風眠紀念館梅州院士廣場梅州大會堂清涼山旅遊景區客天下·望月台玉庭樓·創客空間筀竹清水灣楓林灣梅塘灣櫻花碧道南粵宮水古驛道源自然農場原野露營基地鯉溪科普教育基地梅江國際户外運動基地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園鐵漢·客天下足球小鎮芹洋半島濱水濕地公園濱江公園、嘉應橋頭公園、梅州文化公園梅州親水公園馬鞍山公園百歲山郊野公園桐花谷郊野公園清涼山郊野公園濱江社區體育公園風眠灣體育公園歸讀公園客家公園梅江公園情懷公園外灘公園金山頂公園約亭頂公園風眠藝術公園月影塘公園紅色文化公園劍英公園葉劍英詩詞長廊劍英紀念長廊梅江區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梅埔豐根據地(明山嶂)革命史料陳列室、紅四軍梅城戰役歷史陳列室紅軍名將朱雲卿事蹟陳列室碧芬精廬玉水古村天后宮大覺寺楊福寨德馨園等。(詳見:梅州旅遊景區) [45-49]  [73-74]  [78]  [87]  [89-90]  [117] 
2019年,梅江區接待國內外遊客171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5%;實現旅遊總收入165.13億元,比上年增長49.2%。旅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2019年末,全區各類旅行社 28 家,比上年增加3家。已評定的星級飯店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2家,四星級飯店 1家;A級景區2個。 [1] 

梅江區特產美食

客家飲食
客家飲食(80張)
梅江區美食有梅州醃面客都草魚梅州客家米粉梅江白宮苦瓜梅江白宮芋頭金山牛雜客家盆菜客家魚生客家鹽焗雞鹽焗雞爪鹽焗烤鴨鹽焗鴨腿釀豆腐釀香菇釀苦瓜釀茄子釀婆參釀蠔豉釀春捲釀辣椒釀青瓜釀豆角釀豆乾釀芋頭腐皮卷客家釀青椒客家辣椒釀西紅柿釀蛋客家釀蛋魚肉釀豆腐梅菜扣肉香芋扣肉梅菜蒸豬肉梅菜蒸排骨梅菜炆豬肉梅菜炆五花肉梅州菜乾蒸肉梅乾菜蒸鴨梅乾菜燒豆乾梅乾菜乾煸豆角蜜汁焗排骨白斬雞泥焗雞梅菜雞香菇雞蒸滑雞板栗雞蜂蜜燉雞客家牛肉丸客家艾葉丸客家捶丸客家娘酒雞客家葱油雞艾草煲雞姜酒雞黃酒雞羊肉酒三及第湯客家三杯雞客家鯇丸客家汆魚丸手工魚丸姜芽嫩鴨姜芽炒鴨片銀芽炒雞絲滷鴨腳白滷鴨掌紅燜豬肉紅燒豬手板栗燒牛肉爆炒魷魚筒南乳烤肉雞雄鵝掌茹如豆腐咕嚕肉五香乾滷鴨五香醬鴨八寶窩鴨開鍋肉丸、燜狗肉、紅燒狗肉、狗肉煲、羊肉煲田螺煲豆腐煲雜菌煲苦筍煲客家蛋角煲客家薯絲煲客家芥菜煲芥菜芋頭煲蘿蔔牛腩煲清湯雙丸美味上湯雞八寶糯米酥雞姜糟燜狗爪豆大極素菜會響鈴叉燒肉米粉肉水晶肉扣鴨栗子釀雞翅西利柴把鴨亂箭射綿羊薑絲炒大腸姜葱炒雞球芋艿炒雞球荔枝炒雞球豉椒涼瓜炒雞球銀杏炒雞球酸子薑炒雞球豆豉香焗黃鱔姜葱炒河鱸魚片油酥河魚乾椒絲河魚乾河魚乾炒韭菜香菇肉碎釀青椒客家鹹菜炒豬腸客家鹽水番鴨陳年客家蘿蔔條蘿蔔炒牛肉炒牛百葉梅菜蒸魚杞子燉甲魚酒糟魚清蒸魚醋溜魚松子魚炒墨魚炒蝦仁炒豬紅炸芋丸松子魚鳳投胎燒乳豬黃皮豆乾炸豆腐豬腸灌浮水大鯇丸青菜丸子米粉丸子番鴨丸蘿蔔丸炒三絲七寶羹蝦仁燒賣炸魚卷紅燒魚炒魚片炒雞酒炒田螺黃鱔炒苦脈泥鰍鑽豆腐豬膽幹臘豬肝白菜卷金針菜豆腐乾醃蒜頭酸芋荷鹹冬瓜福菜醬瓜藥根雞生炒雞球參須燉雞五葉神燉豬瘦肉五指毛桃煲雞湯五指毛桃豬骨湯五指毛桃龍骨湯五葉神煲排骨湯蟲草花烏雞湯金針菇燉雞湯金針燜鴨湯黃花菜燉鴨塊黃花菜燉鴨湯紅菇雞湯福菜肉片湯全豬湯雙丸湯草菇湯紫菜湯客家炒麪手工面煲仔飯八寶糯米飯八珍飯魚生粥等;土特產有梅州金柚客都稻米梅江區清涼山茶板蓋坑雪蓮果梅州梅片客都米梅州柚梅州客家味酵粄粉嘉應茶梅塘楊桃客家炒綠客家薑糖客家娘酒客家老黃酒客家打炒米客家白米豆羹奶油花生酥客家柚皮涼果柚子酥柚子酒柚皮糖金柚啤酒柚子月餅金柚果脯金柚蜜餞金柚花茶蜂蜜柚子茶冰糖柚子蜜柚子辣醬柚子果醬柚子口紅柚子洗髮露紅薯餅乾酸柑茶五葉神湯料番薯糖水豆腐花清補涼綠豆湯番薯湯茶葉蛋燒麥蒸餃雲吞菊花糕月光糕蓮藕餅油餜子炸饊子香酥卷煎丸子南瓜烙鹼粽砸粽油角煎堆煎圓薄餅餈粑艾餈仙人粄釀粄薯粄黃粄甜粄發粄艾粄兩熟粄綠豆粄溜鍋板雞頸粄蘿蔔粄芋頭粄苧葉粄味酵粄珍珠粄豆子粄煎蕎粄抹茶紅豆粄等(詳見:客家菜客家美食客家小吃梅州美食等)。 [50-52]  [84]  [101-104]  [109] 
客家粄果
客家粄果(80張)
客都草魚”是梅州首個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的水產品,在梅江區各大山塘水庫都可以見到,常被百姓製作成鯇丸、清蒸鯇魚等菜式。客家金湯魚面、糖醋松子魚、清蒸開屏鯇魚、梅菜扣鯇魚、百香果汁魚片、金汁海棠魚、珍菌煮鯇魚、金汁海棠魚等創意菜式。
2019年11月,梅江區被廣東烹飪協會授予“廣東客家美食名城”稱號,成為全省首個“廣東客家美食名城”。金帆玉帶、燜發粄、山泉水燉銀江土豬湯、醋香拌牛肉、清蒸鹽雞被授予“廣東名菜”稱號;芋圓、豬腸糕被授予“廣東名小吃”稱號。 [91] 

梅江區著名人物

梅江區有清代嘉應州入翰林院之第一人李象元,清代翰林李仲昭李黼平李載熙黃仲容等,福建水師提督顏鳴漢顏鳴皋兄弟,四川巡撫廖睿,山西巡撫兼提督藍欽奎,廣東提督邱玉光,湖北按察使楊仲興,驃騎將軍陳奠陳儲,有“嶺東三大女詩人”之稱的黎玉貞葉璧華,“中國十大愛國主義詩人之一”、“晚清一位最傑出的詩人”黃遵憲,美學家、文藝理論家黃藥眠,中國近代林業先驅侯過;現代言情小説開山鼻祖張資平、原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音樂家張棣昌,世界羽毛球冠軍侯加昌,中國工農紅軍首任總參謀長朱雲卿,原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復之,原國家郵電部部長楊泰芳,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梅江區籍的將軍有葉松盛張榛盛黃百韜梁純錚黃任寰趙一肩李安生餘志輝張建張天野張簡蓀侯志明曾舉直 熊志一 黃思基黃國俊楊幼敏鐘鳴輝鍾盛麟侯聲侯志磬侯又生劉伯南李秉衡李樹棠黃開華黃惠蓀黃元昌黃佔春黃和春丘易色盧秋達盧冠伍何凱詒李擴李少穆趙維欽卜達海等38位,大學校長(書記)林風眠李國豪劉復之侯傑昌薛尚實李霧仙楊簡梁伯強蔡少甫黃友謀張孤梅孫亢曾鍾皎光秦元邦吳道鈞等16位,梅江區籍或畢業於梅江區學校的“兩院”院士有李國豪江歡成黎尚豪梁春廣梁伯強張楚漢廖萬清黃本立吳佑壽曾毅等10位;海外院士有侯一釗李怡章劉迪華等,海外僑領有曾憲建朱梅麟曾繁興劉孟經劉國趙朱復翔林奎敦葉權昌池千烈李炳章劉榮芳林豹如池新年劉宜應劉家祺劉耀曾等。 [53-60]  [64]  [66]  [71]  [122] 

梅江區榮譽稱號

2008年,梅江區榮獲“愛國擁軍模範單位”。 [108] 
2015年3月,梅江區入選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127] 
2016年8月,梅江區入選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 [108] 
2019年3月,梅江區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69] 
2020年11月,梅江區入選廣東省2019年度製造業發展較好縣(市、區)。
2021年8月,梅江區入選第四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100] 
2021年9月,梅江區入選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75] 
2022年7月,梅江區入選廣東省“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9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