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公輔

鎖定
黃公輔(1576年~1659年),字振璽,別字春溥,廣東廣州府新會縣杜阮鎮杜阮鄉(今屬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人,明末官員、大明新會抗清義軍領袖、民族英雄。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任福建浦城知縣時,調任南京山西道監察御史,後奉旨巡按下江,亦有政績。以疏劾太監魏忠賢,被撤職回鄉。崇禎朝起用任湖廣布政司參議、湖廣參政,分守湖南寶慶,奉命征剿湘西、湘南“瑤亂”有功,受封賞。崇禎末年,託病辭歸。明亡,公輔與王興起兵新會抗清,後被困,寧死不屈,於永曆十三年(1659年),與王興等自焚於新寧(今台山)汶村。著有《北燕巖集》。 [1] 
全    名
黃公輔
振璽、春溥
所處時代
明末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新會杜阮鎮杜阮鄉
出生日期
萬曆四年(1576年)
逝世日期
永曆十三年(1659年)
主要成就
抗清殉國
主要作品
《北燕巖集》
最高官職
湖廣佈政司參議、湖廣參政

黃公輔人物生平

黃公輔官場沉浮

萬曆四年(1576年),黃公輔出生在新會杜阮,36歲中舉,40歲考中進士,曾任福州蒲城縣、莆田縣尹(知縣),因薄税輕刑而受到百姓的歡迎。天啓二年(1622年),黃公輔升任南京山西道監察御史,當時太監魏忠賢專權,捕殺東林黨人,黃公輔仗義上疏彈劾,控告魏忠賢24條罪狀,言詞激烈,反被魏忠賢誣告謀反。天啓五年(1625年),黃公輔被撤職罷官回鄉。
崇禎元年(1628年),思宗皇帝登位,抄斬魏忠賢,黃公輔得到平反。崇禎七年(1634年),在杜阮已閒居9年的黃公輔被再次起用,升任湖廣佈政司參議,分巡湖北;後任湖廣參政,分守湖南寶慶,兼兵備,鎮長沙。期間因多次征剿湘西“瑤亂”有功而受到朝廷的封賞,並升任吏部御史。崇禎十六年(1643年),67歲的黃公輔告老還鄉,回到杜阮。

黃公輔抗清復土

崇禎十六年(1643年),退休回鄉。次年,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隨即清兵入關。黃公輔聞訊,悲憤滿胸。 在《甲申江門看競渡》一詩中,吟出“擊楫中流誰祖逖”句, 反映他的強烈民族氣節,欲效祖逖那樣率師收復中原。
隆武二年(1646年),大明隆武帝被清兵擄去殺害;桂王(原永明王)朱由榔即位於肇慶,稱永曆帝;當時朱聿鐭又在廣州即位,稱紹武帝。但大敵當前,同室操戈,以至清兵攻陷廣州,紹武帝自殺殉國,永曆帝西奔。廣東各地義軍紛起勤王。 黃公輔與王興起兵新會,約陳子壯陳邦彥張家玉各路起義軍,謀攻廣州。 次年,各路起義軍皆被清兵打敗。 而新會縣知縣林鳳翱率兵到杜阮叱石搜捕黃公輔,被起義軍捕殺。黃公輔投奔永曆帝,歷任太僕寺少卿通政司左通政、侍經筵、刑部左侍郎、署尚書事等職。他在輔助永曆帝期間,次子黃篤豫為保衞永曆帝還都戰死潯州。
永曆四年(1650年),奉命與李元胤馬吉翔駐守三水縣,兵敗,永曆帝西走南寧,公輔隨聿鍔、王興退入深山。
永曆八年(1654年),大明晉王李定國率軍入粵東進,公輔長孫黃確被任為監軍, 聯合王興的隊伍攻新會城。未勝,晉王軍撤走。黃公輔與王興奉唐王朱聿鍔(鐥) 於台山汶村,儲備糧食,鑄造器械,繼續抗清。他曾致函延平王朱成功相約籌組閩粵水軍,並派孫黃確赴雲南向永曆帝進“蠟表”稟呈聯鄭計劃,被任為兵部尚書總督水陸義軍,御賜尚方寶劍,奉命召集義軍會合定西侯張名振,虎賁將軍王興所部,打算從水道配合鄭軍襲取南京。事泄,清廷平南王尚可喜派大軍圍攻汶村。

黃公輔自焚殉節

永曆十三年(1659年)正月初七,清廷平南王差人致書公輔,促其投降,公輔即作《復平南王書》,表白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永曆十三年(1659年),清兵圍攻台山汶村,唐王朱聿鍔自殺殉國後,黃公輔、王興相繼自焚,終年83歲。據杜阮黃氏族譜有記:“自焚於百花寨(即台山汶村,也稱繡花針寨),骸骨不歸”。後來,黃公輔的次子黃篤豫也戰死潯洲,長孫黃確則殉節廣州,滿門忠烈。

黃公輔黃公輔墓

黃公輔墓坐落在江門杜阮鎮的叱石山上,為其衣冠冢。墓建於清代,民國後曾重修,砂灰土築,墓在山窩中,兩旁山脈呈V字形,像大鵬鳥的兩翼向前伸張。墓碑上刻“大司馬黃公輔之墓”。墓後石壁鐫刻有黃公輔《戇叟初登叱石巖》詩,墓周崖壁上還有“崖山並峙”、“山高水長”等摩崖石刻,並建有黃公祠以祭祀其忠烈事蹟。祠前平台開闊,一片山色。
山上有巖洞,稱北燕巖。相傳明末崇禎皇帝自縊前曾遣人攜二子出走,黃公輔新會起兵抗清時,為鼓舞勤王將士的鬥志,曾託言明太子朱聿鐥藏匿巖中,以此號召忠義,鼓舞勤王將士鬥志。所以北燕巖又稱太子巖。巖上建有太子亭,亭聯有云:“石老巖虛,此日高瞻生遠景;山殘水剩,當年北望矢孤忠”。亭北還立有“北燕巖”石碑,下署“明季大宗伯陳子壯、大司馬黃公輔兩先生遺蹟”。

黃公輔代表詩作

【憨叟初登叱石巖】
一派青山儼畫圖,山名羊石舊相呼。
初平仙去誰還叱? 居士今來趣更殊。
地僻秦人鞭不到,巖幽黃老靜傳符。
世途久厭浮塵惡,願與山靈借一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