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聿鍔

鎖定
朱聿鍔(?-1659年)為明太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後裔,唐裕王朱器墭之子,隆武帝朱聿鍵、唐藩王朱聿鐥、紹武帝朱聿鐭讁之弟,隆武二年十一月襲封為唐王,蓋紹武建號時所封,史稱末代唐王。
本    名
朱聿鍔
別    名
唐王
末代唐王
所處時代
明末
民族族羣
出生地
南陽
出生日期
不祥
逝世日期
1659年
主要作品
《南豐曾氏家譜序》
《曾氏50字派》
主要成就
建立文村政權、聯合農民軍抗清

朱聿鍔發展歷程

順治三年,清將李成棟攻陷廣州,紹武帝被俘,自盡。朱聿鍔得以逃脱,率宗族往依虎賁將軍王興於文村。己亥,桂王入緬,汶村始降。王興自焚死,朱聿鍔亦死去,得以不辱。 [1] 
朱聿鍔(?-1659年)隆武帝朱聿鍵、唐藩王朱聿鐥、紹武帝朱聿鐭讁之弟、唐裕王朱器墭之子,隆武二年十一月襲封為唐王,蓋紹武建號時所封。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大順”,之後向北京進兵,三月十九攻克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盡,明朝宗室及遺留大臣多輾轉向南走。此時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大體據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張獻忠於八月成立的“大西”政權則據四川一帶,清朝政權則據有山海關外的現今東北地區,且控制蒙古諸部落,而明朝的殘餘勢力則據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此時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將決計擁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朝,然後揮師北上;但具體擁立何人則發生爭議。按照兄終弟及的順序,第一人選為福王朱由崧;而史可法主張擁立桂王朱常瀛,錢謙益等東林黨人則由於之前的“國本之爭”事件,心存芥蒂,以立賢為名擁潞王朱常淓。但最終福王朱由崧在盧九德的幫助下,獲得了南京政權主要武裝力量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和劉澤清,以及中都鳳陽總督馬士英的支持,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五月初三,朱由崧監國於南京,1644年6月19日(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改次年為弘光,是為明安宗。南明時代自此開始。弘光帝的基本國策以“聯虜平寇”為主,謀求與清軍連合,一起消滅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農民軍。
明朝南渡前後,大順已被清朝擊潰,李自成先後丟失北京和西安,退往湖北。1645年(弘光元年)三月,多爾袞將軍事重心東移,命多鐸移師南征。此時弘光政權內部正進行着激烈的黨爭,暴發太子案,駐守武昌的左良玉不願與李自成正面交戰,以“清君側”為名,順長江東下爭奪南明政權。馬士英被迫急調江北四鎮迎擊左軍,致使南明面對清軍的江淮防線陷入空虛。史可法時在揚州雖有督師之名,卻實無法調動四鎮之兵。一月之中,清軍破徐州,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四月廿五,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在揚州率老百姓抗擊清兵。後揚州城池破,清軍屠城,揚州百姓死難八十萬,史稱“揚州十日”,是明末第一慘案。揚州城陷,史不屈遇害於梅花嶺。揚州十日的屠殺徹底擊垮了南明的脊樑。隨後,清軍渡過長江,克京口鎮江。弘光帝出奔蕪湖。五月十五眾大臣獻南京投降清兵;五月廿二弘光帝被擄獲,送往北京處死,弘光帝在位僅一年,即覆滅。
1645年閏六月唐王朱聿鍵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並迅速得到各省的承認,隆武帝是南明時期最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勵精圖治,關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國策改以“御虜”為主,但被擁立其繼位的鄭氏集團架空,處處受制於鄭芝龍。1646年(隆武二年),南明重臣鄭芝龍拒不發兵,以致清軍隊長驅直入福京,並於長汀俘虜朱聿鍵。不久,朱聿鍵絕食殉國,時為唐王的朱聿鐭和隆武朝的宮員逃到廣州。
隆武帝殉國後,桂王朱由榔依據隆武帝遺詔於1646年十月初十監國於肇慶,11月18日稱帝,是為昭宗,以次年為永曆元年。由於十月二十日,朱由榔逃往梧州。這種行為無異於放棄廣東,導致永曆朝廷在廣東人心盡失。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朱聿鐭援引“兄終弟及”自立於廣州,改元紹武。同年臘月十五,清將李成棟導由福建攻入廣東的清兵混入城內,奪佔廣州,朱聿鐭被俘,自盡,結束了他為期41天的皇帝生涯,時為唐王的朱聿鍔得以逃脱。十一月十五,鄭芝龍不顧鄭成功苦諫,北上福州降清。
1647年(永曆元年)正月,朱聿鍔率宗族從廣州逃到抗清名將王興控制的今台山大隆洞地區,王興奉其為主,用船經海路把他帶到萬山之中、四鄰大海的文村(今台山汶村鎮),緊鄰陳姓村落東邊建唐王行宮和將軍府等,將文村定為南唐王朱聿鍔治下的首府,築城牆、建城門、挖護城河,改名為“文安城”。朱聿鍔親封四道城門:東陽(意指唐王的權力來自東方。為唐王、將軍和其他將臣出入之門)、南燻(紀念唐王從南海而來並讓朱氏“三聖”即隆武帝、紹武帝和唐王之德義燻於鄉。為唐王宗親、將軍族人和其他將臣家屬出入之門)、西康(展現唐王希望臣民康居樂業的愛民之心。為陳姓村民出入之門)、北拱(表達唐王、將軍所部北上抗清之決心。僅為哨所之門),令奉永曆年號,用明朝服制,文村政權由此產生,歷時12年。而揭陽的益王朱由榛(1647)、夔州的楚王朱容藩(1649)稱監國與永曆帝爭立。鄭成功也在南澳一度立淮王朱常清(1648)為監國。
1648年(永曆二年),唐王朱聿鍔令王興迎永曆帝移駐肇慶並上表臣服,隨後勸鄭成功效仿,廢除淮王朱常清(1648)為監國,奉永曆年號。王興因此受封為廣、肇、會、寧、恩、陽總兵,領兵駐守恩平、新會、陽江等地,擴軍屯糧,抗擊清軍。永曆帝逃入廣西,陳子壯等人敗亡後,朱聿鍔、王興孤軍奮戰,在清兵的多面夾攻之下,退守台山沿海一帶。
1650年(永曆四年),清軍再次攻陷廣州。朱聿鍔、王興意欲奪回廣州,朱聿鍔上表永曆帝封王興為左軍大都督,掛虎賁將軍印。朱聿鍔、王興遂率軍轉戰電白、兩陽、三水、順德等地,準備進攻廣州,可惜孤軍無援,無功而返,最後只得退回文村。
1654年(永曆八年)李定國部二攻廣東,聯絡朱聿鍔、王興所部會合進發,三月攻佔高州。六月進攻新會時,文村大地主陳王道趁機派人到新寧城與清知縣聯絡,向清朝告密,引清軍攻打文安城,朱聿鍔、王興所部不得不回師出擊清軍及歸附陳王道的橫崗、那馬、小擔等村,奪回文安城,雖取得文村第一次大捷,卻造成進攻新會失利,得不償失。八月攻佔江門,擊斃清廣東水師總兵蓋一鵬。因為陳王道投降,文安城暴露,朱聿鍔、王興部無法全力配合,造成廣東久攻不下,戰事陷入僵持。十月,李定國親統聯軍猛攻新會,先後採取挖掘地道、大炮轟城、伐木填濠等戰術進行強攻,都因守城清軍負隅頑抗,未能得手。新會圍困日久,糧食告罄,城中清軍竟然屠殺居民為食。至十二月,清廷援軍抵達,嚮明軍發起總攻,明軍抵敵不住,全線潰敗。李定國撤回廣西,朱聿鍔、王興復撤回文村。
之後尚可喜率兵三萬第二次圍剿文村,相持數月,朱聿鍔、王興頑強抵抗,清軍折兵萬餘而退,取得文村第二次大捷。朱聿鍔的戰將王興因堅持抗戰,累加官保柱國少師,晉廣寧伯
1658年(永曆十二年),尚可喜乘台山饑荒率兵十萬第三次圍攻文村,從當年五月至翌年八月,圍剿十五月之久。城中糧盡,將士羅掘俱窮,樹皮草根食盡,但朱聿鍔、王興部將士仍堅貞不屈,奮抗清兵,雖然山窮水盡,餓死者仍執戈縝目,並無一兵一卒叛逃。 朱聿鍔自縊而亡,得以不辱。王興的妻子也率15個妾自縊,王興則將妻妾遺骸放置在火藥上,引火自焚,追主而去,死事慘烈,古今罕見。至是,南明在廣東最後一個抗清堡壘歷時12年的文村政權宣告滅亡。

朱聿鍔唐王世表

唐定王朱 桱(公元1391年-公元1415年)[洪武二十四年~永樂十三年]
唐靖王朱瓊烴(公元1421年-公元1426年)[永樂十九年~宣德元年]
唐憲王朱瓊炟(公元1428年-公元1475年)[宣德三年~成化十一年]
唐莊王朱芝址(公元1477年-公元1485年)[成化十三年~成化二十一年]
唐成王朱彌鍗(公元1487年-公元1523年)[成化二十三年~嘉靖二年]
唐成王朱彌鉗(公元1525年追封)[嘉靖四年]
唐敬王朱宇温(公元1525年-公元1560年)[嘉靖四年~嘉靖三十九年]
唐順王朱宙栐(公元1562年-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一年~嘉靖四十三年]
唐端王朱碩熿(公元1571年-公元1632年)[隆慶五年~崇禎五年]
唐裕王朱器墭(追封)
唐 王朱聿鍵(公元1632年-公元1636年)[崇禎五年~崇禎九年]{隆武二年八月(公元1646年)被俘,自盡}
唐 王朱聿鐥(公元1636年-公元1641年)[崇禎九年~崇禎十四年]{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陷南陽時被俘殺}
唐 王朱聿鐭(公元1645年-公元1646年)[隆武一年~隆武二年]{永曆一年(公元1646年)被俘,自盡}
唐 王朱聿鍔(公元1646年-公元1659年)[隆武二年~永曆十三年]{永曆十三(公元1659年)文村淪陷,自盡}
參考資料
  • 1.    邵廷采.《東南紀事》.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