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尚可喜

鎖定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後至河北衡水,明萬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繼官舉家遷往遼東海州(今遼寧海城)。
原為明廣鹿島副將。天聰八年(1634年)正月航海歸後金,被授總兵官,屬漢軍鑲藍旗,號其兵為天助兵,尋從徵明。崇德元年 (1636年) 封智順王,從徵朝鮮。 [33]  順治元年(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和孔有德、尚可喜等八旗兵入關。尚可喜與阿濟格率部尾追李自成軍。第二年,與阿濟格部分兵攻克鄖陽、襄陽,直至湖北鄂,通山裏境,又回兵武漢,同阿濟格合兵下九江,李自成於九宮山殉難,尚可喜率部還師駐海州。順治三年(1646年)同平南大將軍孔有德出征湖廣,攻佔湖南全境。清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平南王。在攻破廣東地區的明軍後,駐守廣州,成為清初三藩之一。 [34] 
吳三桂反叛後,其子之信響應。 [34]  康熙十五年(1676年)10月,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七十三歲,康熙帝賜諡曰敬。康熙二十年(1681年)移柩歸葬海城。 [14] 
全    名
尚可喜
別    名
毛永喜
元吉
震陽
諡    號
封    號
智順王→平南王→平南親王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遼東海州
出生日期
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八月初一日
逝世日期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十月二十九日
安葬地
海城八里鎮
繼    任
尚之信
主要成就
治理廣東
本    名
尚可喜

尚可喜人物生平

尚可喜從軍明朝

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家世務農。曾祖父尚生遷至北直隸衡水,祖父尚繼官遷至遼東海州,尚可喜便出生於此,在五子中排行第四。十八歲時因後金入侵遼瀋,他隨父尚學禮遷徙遼西松山避難,期間母親死於戰亂。後父子先後加入明軍。尚學禮先投遼東巡撫王化貞,後隨毛文龍皮島。尚可喜則在明天啓三年(後金天命八年,1623年)參加明軍水師,翌年赴皮島尋父,也投入了毛文龍的麾下,被收為養孫,賜名永喜。 [1]  [2] 
尚可喜 尚可喜
父子團聚後不久,尚學禮就被後金兵打死,毛文龍將尚學禮所部交尚可喜統領。明崇禎四年(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十月,皮島發生兵變,東江總兵黃龍被耿仲裕、王應元等拘禁,沈世魁攝其事。分屯海上的尚可喜聞訊後趕回皮島鎮壓兵變,殺耿仲裕、王應元等帶頭者,扶黃龍復出視事,黃龍為表達感謝,當即提拔尚可喜為遊擊。 [1] 
不久後,明朝就發生吳橋兵變孔有德耿仲明等佔據登州,抗拒明軍一年有餘。兵變發生後,黃龍就派尚可喜和金聲桓安撫東江諸島,並驅逐了旅順的叛黨高成友,隨即黃龍入駐旅順
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二月,明軍收復登州後,孔、耿等竄逃海上,尚可喜又奉黃龍之命率艦隊圍堵叛軍,因遭颶風而全軍散沒,登陸登州後被明將祖大弼疑為叛黨,幸得黃龍搭救而返回旅順。因平叛有功,他被擢為副將,駐守廣鹿島。同年七月,已投後金的孔、耿引後金兵攻陷旅順,黃龍兵敗自殺,留在旅順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數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 [1]  [3] 

尚可喜渡海歸金

黃龍死後,沈世魁接任東江總兵。由於當初尚可喜曾鎮壓皮島兵變,使沈世魁失去權力,所以沈世魁對他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騙尚可喜至皮島,意圖誣以罪名,加以謀害。此事為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偵知,尚可喜遂有去意。 [3] 
此後,尚可喜派許爾顯、班志富諸部下前往瀋陽,與後金接洽。皇太極聞之,興奮至極,大呼“天助我也”,並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九年,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會,逮捕副將俞亮泰、仇震泰,然後掠廣鹿、大小長山、石城、海洋五島軍民萬餘人,二月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金。
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九年,1634年)四月十日,尚可喜來到盛京,皇太極出城三十里相迎,與上年孔、耿歸降時同樣待遇。皇太極盛讚尚可喜“達變通權”、“知明運之傾危,識時勢之向背”,賞賜珍寶無數,發還先前所俘虜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員共計27人,旋封總兵官 [4] 

尚可喜封王從徵

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此清初三順王。並將海州賜尚可喜為封地,家口舊部安置於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極極高禮遇。同年十二月,隨皇太極征討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倧簽訂城下之盟。 [5] 
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在松錦之戰中,尚可喜跟隨清軍攻打松山、杏山等地,立下戰功。同年,清朝設八旗漢軍,尚可喜被編入漢軍鑲藍旗 [4] 

尚可喜入關南下

尚可喜故居
尚可喜故居(3張)
順治元年(1644年),尚可喜等三順王隨清軍入關,追李自成望都。後與吳三桂隨英親王阿濟格沿長城而下,佔領了李自成侄兒李錦所據的延安,後出武關進兵至湖廣、江西,追擊李自成餘部,李自成在九宮山被殺後,班師北京,奉命回駐海州。 [6] 
順治三年(1646年)與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進攻湖南,順治五年(1648年)班師回京。
順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改封平南王,賜金印、金冊,與靖南王耿仲明攜家口舊部共2萬餘人進軍廣東。他們沿天津、登州、武昌、岳陽南雄、韶州、英德清遠,最後直抵廣州城下。途中由於部下違反軍法,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由其子耿繼茂接任,兩路大軍同歸平南王節制。
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大軍抵達廣州,一路勢如破竹,望風歸降。南明永曆帝逃亡梧州,然而南明兩廣總督(原李成棟麾下副將)杜永和拒絕投降,尚可喜等圍困城池長達10個月,最終於十二月攻下,俘虜了範承恩等,斬首六千餘級,並將餘下的人逐到海邊,溺死者非常多, [7]  盡殲廣州少壯男子 [8]  ,死者七十萬人,史稱“庚寅之劫 [9] 

尚可喜藩屏廣東

荷蘭使臣紐霍夫筆下的尚可喜 荷蘭使臣紐霍夫筆下的尚可喜
廣州城破的第二天,即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三日,尚可喜進城,“止屠戮,封府庫,收版籍,亟遣人至 郡學守視祭器,毋令散失,傳檄郡邑,安處將吏卒伍,居數日,所屬州縣相繼來歸”。 [1]  尚可喜在廣州開府建第。
順治十年(1653年),尚可喜在肇慶打敗南明將領李定國,轉而平定潮州叛將郝尚久。順治十一年(1654年)尚可喜於新會再敗李定國,鞏固了清朝在廣東的統治。
尚可喜駐粵二十六年間,維持社會秩序,重建禮樂文教,安撫南明遺民,促進農業發展,捐資廣建佛寺容納明末出家學者。同時他還沒有按慣例進行圈地。他在東南沿海一面打擊鄭成功等的沿海抗清勢力,一面上書朝廷取消遷界禁海之命,朝廷不允後就鎮壓百姓反抗。 [10] 
尚可喜在廣東私市私税,“每歲所獲銀兩不下數百萬”,壟斷了鹽、礦及一切貿易,故時人有“平南之富,甲於天下”的説法。 [10-11] 

尚可喜堅拒叛清

主詞條:三藩之亂
尚可喜畫像
尚可喜畫像(3張)
順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疏以“痰疾時作”請求歸老遼東,為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挽留。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請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安達公尚之信鎮守廣東。康熙準其歸老遼東,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尚可喜登記造冊,準備舉族遷回海城。不料平西王吳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聖旨後,打出了“興明討虜”的旗號,起兵反清,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鎮廣東,並加封尚之信為鎮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平南大將軍。南方羣起響應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雲南、貴州、福建、江西、廣西等地皆為吳三桂統轄;廣東平南王麾下將領也有劉進忠祖澤清等多人舉兵響應,沿海羣島並起。尚可喜堅持效忠清室,以廣東彈丸之地牽制十餘萬叛軍無法全心北上,為清政府平叛創造有利條件。期間,廣東數度危急,清政府派尚可喜之子額駙尚之隆的人馬行至江西遇阻,二次調兵由簡親王喇布率領,行至江西再次遇阻。廣東十郡,已失其四,廣州城危如累卵,平南王甚至在後院堆滿柴火,欲在危急時刻舉火自焚。 [12] 
為了籠絡尚可喜及其部眾,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晉封尚可喜為平南親王。當時廣東正受到賊寇衝擊,盜賊並起,博羅、河源、長寧、增城、從化諸縣先後告警,可喜於是分兵將他們剿定。 [13]  同年十二月,自覺時日無多的尚可喜在廣州鎮海樓上召集畫師為自己繪了7幅畫像流傳後世。

尚可喜軟禁而死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發兵圍困其父府邸,奪取廣東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聞變後欲懸樑自盡,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臨終前原本一直昏迷的他忽然強睜眼睛,説:“吾受三朝隆恩,時勢至此,不能殺賊,死有餘辜!”他令諸子把皇太極所賜冠服取出,穿戴好後扶他起來,向北叩頭,説:“吾死之後,必返殯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説完死去。康熙皇帝聞訊震悼,賜諡號曰“敬”。 [14]  棺槨暫厝於廣州大佛寺,康熙二十年(1681年)歸葬海州鳳翔山,後又遷葬今海城市八里鎮大新村文安山。
乾隆年間,尚可喜被列入《貳臣傳》。 [32] 
百科x混知:圖解三藩之亂 百科x混知:圖解三藩之亂

尚可喜歷史評價

  • 黃龍:“公大度非人所能,且馭變定亂濟世才也。” [15] 
  • 皇太極:”不費一弓,不折一矢,而王率甲眾卷,傾心歸命,首建大勳,為國家肅清海島,此識時之俊傑,宜有以優禮之。“ [16]  “全攜兵民,盡載盔甲器械,乘危涉險,航海來歸,偉績豐功,超羣出類,誠可嘉尚。” [17] 
  • 康熙帝:“平南王尚可喜航海歸誠,勳猷懋著。太宗文皇帝嘉其勞績,特賜王封,及定鼎燕京,復能殫竭忠忱,襄大業。世祖章皇帝知其夙篤忠貞,畀以疆重任,鎮守粵東,海氛寧靜,百姓安。近因吳三桂耿精忠等叛逆,該藩益勵忠純,克抒偉略,悉心籌劃,數建膚功,朕甚嘉焉。” [18]  ““王素矢忠貞,若人人盡能如王,天下安得有事?每念王懷誠事主,至老彌篤,朕甚悼焉!” [8] 
  • 王鉞:“王起身營伍,無學術,而性明達,曉暢軍事。每上文移一切章奏,令左右誦之,輒能解其大略,有所處置,得當者常十六七。然性貪好利,諸子女頗多,不能一一為之計。一女子出嫁,非萬金不可。一男子授室,則數萬金。計諸子至四十餘人,女子稱是。故其晚年好利甚,凡粵中市舶、鹽鐵、材木等利,往往皆藩下人專之,大為民害。” [19] 
  • 尹源進:“王生而權奇驍果,有識量,甫成童,善弓馬,結納豪傑,以俠烈見稱。” [1] 
  • 天然和尚:“平南王具佛性而無定力。.” [20] 
  • 顧誠:“尚可喜、耿繼茂以漢族同胞的鮮血在清朝功勞簿上記下了‘名垂青史’的一筆。” [21] 
  • 李治亭:“尚可喜是清初發展史上一位傑出人物。他歸清後,四十餘年征戰,為締造多民族國家政權清王朝,為發展和密切滿漢民族關係作出了重大貢獻。當這個政權‘君臨天下’時,尚可喜維護國家的安定與統一,反對分裂,表現了以大局為重的政治胸懷。他的遠見、膽識與貢獻,深得太宗、世祖、聖祖的信任與倚重。” [22] 
  • 張玉興:“尚可喜本是在努爾哈赤率後金八旗兵攻入遼瀋地區,並瘋狂肆虐時,與父兄等一道不甘兇殘的民族壓迫與奴役,憤然而起,投入到以皮島為根據地的明東江總兵毛文龍部下,加入了反抗後金的行列,從此進行了十年的浴血奮戰,他以戰功升至廣鹿島副將。這是正義鬥爭的十年,是善良反抗邪惡,為國效命,悲壯的十年,氣壯山河的十年,是尚可喜一生中最為有意義、最為光彩的十年。他於國於民,皆著功勳。尚可喜父兄均戰死在抗金戰場,後又遭後金逼迫而舉家數百口罹難,可謂國恨家仇集於一身。然而,尚可喜在形勢變化,痛感被長官逼迫,個人性命危險之時,又陡然投降後金,並掉轉身來屠戮自己的同胞,成為可恥的叛賣者,又可謂罪行昭著。這本是再清楚不過的問題,而史家就應毫不含糊地展示這一事實。” [23] 

尚可喜人際關係

父親
兄弟
  • 尚可進,遼東名將,公元1633年陣亡於對後金的作戰中。
  • 尚可和
  • 尚可位
妻妾
  • 劉氏,被皇太極封為智順王夫人 [25] 
  • 楊氏、舒氏、胡氏
子女
尚可喜一生共生育了三十七個兒子,三十二個女兒。其中第七子娶順治帝哥哥的女兒,晉封和碩額附(漢稱駙馬),他的兒子又娶了當朝親王的女兒,也是駙馬。尚可喜的後代有14個男丁與皇族聯姻,先後有150多人在朝中做“高官”。 [10] 
  • 長子:尚之信,在“三藩之亂”中發動兵變軟禁尚可喜, 並協同吳三桂反清,後又降清, [26]  襲爵平南親王,加封太子太保,聽命於中央,於南方剿撫賊寇,基本上掃平兩廣境內吳三桂餘部。1680年,康熙帝以尚之信為人殘暴跋扈、反覆無常,不可留之,令其自盡,年52歲。 [27] 
  • 次子:尚之孝,原先授可喜藩下都統,承襲平南親王。後授平南大將軍,以內大臣入直,官居一品,食正一品俸祿。後又為宣義將軍。康熙三十五年正月,卒。 [28] 
  • 七子:尚之隆,官至領侍衞內大臣,娶和順公主。 [29] 
後代
  • 尚其亨,晚清大臣,曾出洋考察憲政。
  • 尚小云,民國四大名旦之一,京劇表演藝術家。
  • 尚世武,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
  • 尚世鉉,北師大物理系的教授。
  • 尚世南:鋼鐵冶煉專家。 [30] 

尚可喜後世紀念

尚王陵園系清代平南敬親王尚可喜的墓葬,位於海城市八里鎮小新村東南的文安山上。整個陵園由王陵、祖陵、陵門、陳列室等組成,外有圍牆。佔地面積約11400平方米。
尚王陵園 尚王陵園
按照尚可喜的遺囑,康熙二十年(1681年),死後的尚可喜歸葬海城。為紀念他的功績,清政府撥8000兩白銀修建尚王墓園,賜田萬頃,安置家屬,派兩名四品頂戴佐領和100名士兵,世代為尚可喜守陵,一直侍守了200餘年。建國後尚王墓園被列為地方文物。
1996年,國家鼓勵民間興修紀念館,搶救歷史文物。尚可喜第11世孫尚德新先後投資幾十萬元,包括後人共投資200多萬元,按照族譜圖樣,在海城八里鎮小新村東南的文安山祖墳地,基本修復了尚王陵園
尚氏族人祭尚可喜 尚氏族人祭尚可喜 [31]
1997年基本恢復了園外的石牌坊等附屬建築的歷史原貌。1999年又在陵園正門兩側增修了尚王展覽館和尚王遺物陳列館。展覽館內展覽着文字、圖片和繪畫,描述了尚可喜的生平事蹟。陳列館中保存着5部尚氏族譜及尚可喜畫像、官印以及乾隆御賜給尚可喜後人的千叟杖等許多文物。2003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公佈尚王陵園為鞍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平南王紀念館落成,正廳懸掛着一幅高2.74米,寬0.81米的尚可喜彩繪畫像,尚可喜身穿九蟒五爪親王朝服(也稱蟒袍),腰繫鍍金珊瑚轉環御賜黃腰帶,胸前配掛臘面朝珠(108顆),肩擔五蟒披肩,頭戴親王冠帽。尚王陵園是社會力量搶救保護的一處清代文物,也是遼寧省境內第一座民建清代的歷史人文景觀,現已對國內外遊人開放。 [10] 

尚可喜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平南王元功垂範》捲上。
  • 2.    巫峽逸人:《五藩檮乘》卷下。
  • 3.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明莊烈帝崇禎三年,擢副總兵黃龍為東江總兵官,駐皮島,可喜隸部下。皮島兵亂,龍不能制,可喜率兵斬亂者,事乃定。後二年,孔有德等叛明,陷登州,旅順副將陳有時、廣鹿島副將毛承祿皆往從之。龍遣可喜及金聲桓等撫定諸島。有德黨高成友者據旅順,斷關、寧、天津援師,龍令遊擊李維鸞偕可喜等擊走之,即移軍駐其地。旋以可喜為廣鹿島副將。明年秋七月,有德等從我師攻旅順,龍兵敗,自殺,部將尚可義戰死,蓋可喜兄弟行也。明以沈世奎代龍為總兵,部校王庭瑞、袁安邦等構可喜,誣以罪。世奎檄可喜詣皮島,可喜詗得其情,遂還據廣鹿島。
  • 4.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天聰七年十月,遣部校盧可用、金玉奎謁上乞降。上報使,賜以貂皮,並令車爾格等偵可喜蹤跡。八年正月,可喜舉兵略定長山、石城二島,行且至,上命諸貝勒集滿、漢、蒙古諸臣諭曰:“廣鹿島尚副將攜民來歸,非以我國衣食有餘也,承天眷佑,彼自來附。八家貝勒已出粟四千石,凡積粟之家,當量出佐餉,仍予以值。”二月,命貝勒多爾袞、薩哈廉往迓。三月,可喜至海州,上降敕慰勞。攻旅順時,獲可喜戚屬二十七人,至是,命歸諸可喜。四月,可喜入朝,上迎十里外,拜天畢,御黃幄,可喜遙行五拜禮,進至上前再拜,抱上膝以見,所部將士以次羅拜,可喜跪進贐。上與宴,賜蟒衣、鞓帶、帽鞾、玄狐裘、雕鞍、馬、駝、羊,命諸貝勒以次設宴。旋授可喜總兵官,賜敕印,可用、玉奎皆為甲喇章京,號其軍曰天助兵,命駐海州。......分隸鑲藍旗。
  • 5.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尋從伐明,自宣化入邊,略代州。崇德元年四月,封智順王。十二月,從伐朝鮮。二年,朝鮮降。
  • 6.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 順治元年,從入關,擊李自成,追至慶都,斬自成將谷可成等。十月,命從英親王阿濟格西討自成,出邊自榆林趨綏德,二年二月,師次米脂。自成兄子錦猶據延安,用可喜議,令諸軍分道進,錦走,克其城。會豫親王多鐸已破潼關,定西安,上命可喜從英親王追擊自成,分兵克鄖陽、荊州、襄陽諸郡,降自成將王光恩、苗時化等。復與英親王合軍下九江,聞自成竄死九宮山,乃班師,賜可喜繡朝衣一襲、馬二,還鎮海州。
  • 7.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六年五月,改封平南王,賜金冊金印。旋命率舊兵二千三百、新增兵七千七百,合萬人,與耿仲明同徵廣東,以許爾顯為左翼總兵官,班志富為右翼總兵官。仲明所部匿逃人,事發,因諭有德等檢校軍中得逃人悉送京師,仲明懼罪自裁。吏議可喜亦坐奪爵,上命納白金四千以贖。時明桂王駐肇慶,兩廣尚為明守。是歲除夕,可喜潛兵襲南雄,城兵三千出西門迎戰,擊敗之,立雲梯以登。明守將江起龍棄城走,斬其部將楊傑、董洪信、鄭國林等三十餘人、兵六千有奇。   七年正月,進克韶州。明守將羅成耀聞南雄破,已先遁,明桂王走梧州。復進下英德、清遠、從化諸縣,明將吳六奇等迎降。二月,師薄廣州。廣州城三面臨水,李成棟之叛,於城西築兩翼,令附城外為炮台,水環其下。成棟死信豐,子元胤、建捷代將,元胤留肇慶,建捷守廣州。可喜令攻城,阻水不能進,乃鑿深壕,築堅壘,為長圍困之。建捷拒戰甚力,暑雨鬱蒸,我師弓矢皆解膠,久相持不下。元胤與明將陳邦傅等分道援廣州,邦傅與杜永和等以萬餘人自清遠赴戰,可喜擊敗之,獲裨將魏廷相等,明水師總兵梁標相來降,得戰船百五十助攻;復招潮州守將郝尚久、惠州守將黃應傑,皆以其城降,遣將士戍焉。圍合十閲月,永和部將範承恩助守廣州,約內應,決炮台下水,可喜令諸軍皆舍騎藉薪行淖中以濟,遂得炮台;據城西樓堞發炮擊城西北隅,城圮,師畢登,克廣州,俘承恩等,斬六千餘級,逐餘眾迫海濱,溺死者甚眾。
  • 8.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列傳二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2]
  • 9.    李君明 編.東莞文人年表 上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06月第1版:576
  • 10.    清代親王后裔痴情問祖   .城市晚報 - 多媒體數字報.2013-02-24[引用日期2013-12-02]
  • 11.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十七年,移繼茂福建,可喜專鎮廣東。廣東初定,又以令徙瀕海居民,民失業去為盜。有鄧耀者據龍門,入掠雷陽;又有蕭國隆,與其徒洪彪、周祥、方泰、陳期新等分據恩平、開平、陽江、陽春諸山寨,掠廣州諸屬縣,並及肇慶。可喜先後遣兵討之,耀走死,斬彪、祥、泰、期新及其徒千五百人,國隆投水死。又有周玉,故疍户,自號恢粵將軍,繒船數百,三帆八棹,衝浪若飛,習水戰。鄭成功兵至,輒助剽掠。康熙二年,可喜遣兵討之,獲玉,焚其舟。四年,碣石總兵蘇利叛,可喜遣潮州總兵許龍以舟師進擊,利出降。玉餘黨譚琳高竄據東湧海島,疍户黃明初等濟以米糧。可喜遣部將佟養謨擊琳高,舒雲護等捕明初,皆就誅。   初,可喜遣長子之信入侍。十年十一月,疏言有疾,請令還廣東暫領軍事,上允其請。
  • 12.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十二年二月,遣侍衞古德、米哈納使廣東勞軍,齎御用貂帽,團龍天馬裘、藍蟒狐腋袍各一襲,束帶一圍,賜可喜。三月,可喜疏乞歸老海城,諭曰:“王自航海歸誠效力,累朝鎮守粵東,宣勞歲久。覽奏,年已七十,欲歸老遼東,恭謹能知大體,朕深嘉悦。”下議政王大臣及户、兵二部集議,議盡撤所部移駐海城。於是吳三桂、耿精忠相繼上章乞撤藩,上皆允其請,分遣朝臣料量藩兵移徙,具舟役芻糗,户部尚書梁清標如廣東。十一月,三桂反,命罷撤平南、靖南二藩,召清標還。   十三年,精忠及定南王孔有德壻孫延齡反應三桂。三月,可喜疏言:“延齡檄並舉三藩,精忠復叛,臣與精忠為婚姻,不能不踧踖於中。臣叨忝王爵,年已七十餘,雖至愚豈肯向逆賊求富貴乎?惟知矢志捐軀,保固嶺南,以表臣始終之誠。”上温旨嘉獎,並命與總督金光祖同心合力籌戰守。四月,潮州總兵劉進忠叛應三桂,可喜遣次子都統之孝帥師討之。疏言:“諸子中惟之孝端慎寬厚,可繼臣職。”上即命之孝襲王爵,之孝辭。可喜復疏言:“三桂遣兵二萬人屯黃沙河,若與延齡兵合,勢益猖獗,請遣將合軍進討。”上授副都統根特平寇將軍,自江西帥師赴廣東,與可喜合軍進討,並命兵部以各道進兵狀移告可喜。五月,上敕獎可喜忠貞,並諭與光祖等策討延齡。十月,可喜討平廣州土寇李三、官七。上命廣東督、撫、提、鎮俱聽可喜節制,遴補將吏,調遣兵馬,均得便宜從事。根特自長沙下廣西,卒於軍,上覆授安親王嶽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禁旅赴廣東。三桂、精忠方連兵寇江西,安親王師至,轉戰不能遽達。十二月,覆命鎮南將軍尼雅翰率所部協守廣東。
  • 13.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十四年正月,進封可喜平南親王,以之孝襲爵,並授平南大將軍。廣東當寇衝,盜賊並起,博羅、河源、長寧、增城、從化諸縣先後告警,可喜輒分兵剿定。
  • 14.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十五年正月,錦攻陷漳州,三桂兵逼肇慶。可喜初請以長子之信襲爵,繼惡之信酗酒嗜殺,請更授次子之孝。之信陰通三桂,三桂兵日迫。之孝與進忠相持,上敕還廣州,不時至,二月,之信發兵圍可喜第,叛。可喜卧疾不能制,憤甚,自經,左右救之甦,疾益甚,十月卒。可喜疾亟,猶服太宗所賜朝衣,遺令葬海城。十六年,之信降,上敕部恤可喜,諡曰敬。
  • 15.    《尚氏宗譜》:於是,與維鸞等出,召吏士斬首亂十餘人,一軍震懾。乃奉黃還帥府。黃泣語王曰:公大度非人所能,且馭變定亂濟世才也。
  • 16.    《東華錄》天聰九,3~4頁
  • 17.    《清太宗實錄》,卷8,16~17頁
  • 18.    《清聖祖實錄》,卷52,5~6頁。
  • 19.    王鉞:《水西紀略》,《世德堂文集》本。
  • 20.    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樂水園印行,2011年:卷4,第251頁
  • 21.    顧誠.南明史:中國青年社出版,1997年:608頁
  • 22.    李治亭.《微言集》:遼寧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329頁
  • 23.    張玉興.《明清之際的探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57頁
  • 24.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父學禮,明東江遊擊,戰歿樓子山。
  • 25.    《滿洲秘檔選輯》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2-20]
  • 26.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之信陰通三桂,三桂兵日迫。之孝與進忠相持,上敕還廣州,不時至,二月,之信發兵圍可喜第,叛。可喜卧疾不能制,憤甚,自經,左右救之甦,疾益甚,十月卒。可喜疾亟,猶服太宗所賜朝衣,遺令葬海城。十六年,之信降
  • 27.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二百六十一:尚之信,平南王可喜子。.....而以之信襲爵留鎮。.......之信旋遣使詣喇布軍,具疏請立功贖罪,上敕慰諭之。十六年,之信復疏請敕趣喇布軍入廣東。之信密嗾重民所部兵噪索餉,乘間擒重民,擊敗厥扶,走入海。乃遣副都統尚之瑛迎師,疏言闔屬歸正,並請敍藩下總兵王國棟、長史李天植等襄贊功。時方多故,而可喜有大勳,上優容之,命之信襲平南親王,.......之信故阻抑,復屢辱以鞭箠。怒護衞張士選語忤,射之,殘其足,諸護衞皆不平。國棟與副都統尚之璋、總兵甯天祚密謀圖之信。巡撫金俊疏言:“之信兇殘暴虐,猶存異志。臣察其左右俱義憤不平,因密約都統王國棟等共酌機宜,之信旦夕就擒。乞敕議行誅,以為人臣懷二心者戒。”國棟亦上疏自述與俊、之璋、天祚合謀圖之信,又代之信母舒氏、胡氏疏言:“之信怙惡不悛,有不臣之心。恐禍延宗祀,乞上行誅。”上諭趣之信出師。   之信既赴武宣,永祥、士選詣京師告變。上遣侍郎宜昌阿以巡視海疆至潮州,諭將軍賚塔移師,並令總督金光祖、提督折爾肯、副都統金榜選、總兵班際盛傳詔逮之信。之信與光祖、榜選、際盛等攻克武宣,之信入城。光祖等屯城外,得國棟檄,合兵圍城,傳詔逮之信。之信就逮,還廣州,上疏自辨。上令削爵,逮詣京師。藩下兵駐廣西,訛言師至雲南,即分置城守,眾情洶懼。上命宜昌阿、賚塔宣敕慰諭。七月,宜昌阿將以之信赴京師。天植怒國棟發難,白之信母,與之信弟之節、之璜、之瑛召國棟議事,伏兵殺之。賚塔率兵捕治,天植自服造謀,之信不與聞。護衞田世雄言之信實使天植殺國棟。獄上,上命賜之信死。
  • 28.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之孝初授可喜藩下都統,襲平南親王。授平南大將軍,帥師討劉進忠。上敕還廣州,未聞命,之信叛,脅之孝罷惠州軍,之孝還廣州侍可喜疾,及可喜卒,從之信居廣州。之信降,遣之孝還京師,上命以內大臣入直,秩視一品,食正一品俸。之孝請自效,授宣義將軍,駐南昌,募兵詣簡親王軍聽調遣,擊吳三桂軍吉安、贛州間,降其將林興隆、王國贊等;進次汀州,復擊破其將楊一豹、江機。江西定,召還京師,留所募兵編入綠旗營。之信誅,上貸之孝毋連坐,以內大臣入直如故。二十二年,奏乞守陵,議政大臣等劾削職。三十五年正月,卒。
  • 29.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之隆,可喜第七子。官至領侍衞內大臣。
  • 30.    海城《尚氏宗譜》揭開尚可喜家訓  .東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1-14]
  • 31.    海城尚氏族人祭尚可喜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2-07-02]
  • 32.    馮爾康.清代人物傳記史料研究.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38
  • 33.    尚可喜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3-08-13]
  • 34.    尚可喜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8-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