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

鎖定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始建於1958年,前身為煙台師範專科學校數學學科,是全校最早建立的三個學科之一。1984年更名為煙台師範學院數學系,同年開始招收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師範)本科生;1997年數學系更名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2003年更名為煙台師範學院數學與信息學院;2006年更為現名,2011年更名為數學與統計科學學院。
中文名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
創辦時間
1958年
現有師資
86人
在校本科生
1398人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概況

學院現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3個本科專業。擁有運籌學與控制論、應用數學、課程教學論(數學)3個碩士學位點,同時培養教育碩士和同等學歷研究生。擁有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運籌學與控制論。
“十五”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博士後基金項目2項,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研究項目2項,主持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2項,主持山東省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項目3項。獲省部級獎2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10項。發表論文290篇,其中在《SIAM Journal Applied Mathematics》、《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中國科學》等國外、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203篇,被SCI、EI、ISTP索引94篇。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主持山東省試點改革課程1門,主編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出版山東省“十五”規劃教材6部,出版教材16部。承擔教改項目10項,建設校級精品課2門,優質課13門。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全國一等獎5項,二等獎9項,山東省一等獎24項,二等獎18項。
學院擁有數學建模實驗室、科學計算與應用軟件實驗室、統計學實驗室、統計調查實驗室、數學教育技術實驗室、系統仿真實驗室、智能控制實驗室。擁有機器手、兩級倒立擺、280餘台計算機等實驗設備及配套軟件。實驗室面積600多平方米。現有資料室、閲覽室、電子閲覽室各一個,擁有中外文圖書1萬多冊,其中包括spring出版社自1966年以來出版的所有數學類圖書。擁有中外文學術期刊80種,共13428冊。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師資力量

現有師資86人,其中博士19人,碩士43人,佔72%;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佔36%。在校本科生1398人,研究生20人,教育碩士20人。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學科建設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簡介

在山東省重點學科及兩個碩士專業的帶動下,學科在控制理論、生物數學與微分動力系統、應用偏微分方程、數理金融、優化與管理、科學計算、信息安全、基礎數學等幾個學科方向上形成了以博士、教授為帶頭人和骨幹的學科梯隊。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山東省優秀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學科的發展促進了3個本科專業建設,形成相互交叉、融合、相互支撐的發展態勢。為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學院聘請了張嗣瀛、張景中院士等九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兼職教授,指導學院的科研工作。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研究方向

控制理論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自適應控制、魯棒控制、干擾抑制與抵消理論及其應用、網絡流量控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十五”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江蘇省博士後基金課題1項、山東省教育廳科技發展計劃課題 2 項,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95.5萬餘元。“十五”以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5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91篇,出版著作1部,主編教材2部。獲省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該方向目前有主要學術骨幹四人:
劉曉華教授,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碩士生導師,於大連理工大學獲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博士學位,為山東省首屆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自適應控制、預測控制理論及其應用。
王秀紅教授,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碩士生導師,1991年於曲阜師範大學自動化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從事基礎數學與控制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王天成副教授,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碩士生導師,2005年於中國礦業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非線性控制、切換控制、魯棒控制理論及其應用。
魏新江副教授,2005年於東北大學獲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東南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主要從干擾抑制與抵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動力系統

生物數學與微分動力系統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非線性系統的動力學研究,研究重點是種羣動力學的種羣持久性和滅絕性問題,以及種羣共存態的穩定性問題。學術骨幹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2項,主持校基金課題5項,共獲得科研經費28萬元;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魯東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項。在《J.Math.Anal.Appl、Nonlinear Analysi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生物數學》等國內外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4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30篇。該方向目前有主要學術骨幹三人:
趙建東教授,應用數學專業碩士生導師。2004年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復旦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常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生物數學。
王琳琳副教授,應用數學專業碩士生導師。2004年於蘭州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微分方程動力學行為研究。
樊永紅副教授,2005年於蘭州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動力系統理論與應用研究。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偏微方程

應用偏微分方程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非線性彈性動力學方程組、分數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大氣動力學方程組、燃燒理論中的Chapman-Jouguet燃燒模型的研究。近三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中國博士後一等資助基金課題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主持校基金課題4項,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26萬餘元。在《SIAM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等SCI期刊,以及《數學學報》、《數學年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6篇。該方向目前有主要學術骨幹三人:
辛傑副教授,應用數學專業碩士生導師。2004年於復旦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沈春博士, 2006年於上海大學獲流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氣科學和流體力學中偏微分方程組的穩定性分析與解析解計算。
孫梅娜博士,2007年於上海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雙曲守恆律中的高維Riemann問題與燃燒問題。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優化管理

優化與管理主要研究全局優化計算、智能優化算法以及在航天領域、項目管理、醫學圖像處理等領域的應用。近三年,本研究方向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承擔山東省教育廳基金項目2項,校科研基金項目2項,參與橫向課題項目設計開發10項,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23.6萬餘元。在《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運籌學學報》、《系統理論方法應用》等國內外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2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9篇。
翟金剛副教授,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碩士生導師,1999年於大連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最優化方法、智能計算等方面的研究。
樊保強博士,2006年於同濟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排序論、計算複雜性、組合優化和供應鏈排序等方面的研究。
孫少燕博士,2007年於大連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醫學圖像處理及相關優化算法的研究。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數理金融

數理金融研究方向以數學、金融學、信息科學的高度交叉為背景,以數理金融為主要研究領域,重點研究金融信息風險管理、金融安全技術、金融投資優化設計、貨幣匯率時間序列分析、金融衍生產品定價的理論及應用。主持中國博士後一等資助基金課題1項,參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國家統計局科研課題2項、省統計局科研課題3項,校基金4項,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29.5萬餘元。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1項、山東省軟科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在《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管理科學學報》、《運籌學學報》、《統計與決策》國內外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31篇,其中SCI、EI、ISTP收錄16篇。本方向主要是以楊瑞成博士為帶頭人,由6名年輕碩士組成的研究隊伍。
楊瑞成副教授,應用數學專業碩士生導師。2004年於北京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大連理工大學高科技研究院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後。主要從事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的研究工作,開發金融衍生產品定價及投資市場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科學計算

科學計算研究方向的背景來自地下油藏運移與聚集、油田的深度開採、地下水污染、核廢料的處理以及海水入浸問題,其數學模型均被描述為偏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組。地層結構以及流體受力的複雜多樣性,使得問題的數學模型和求解非常困難。這類問題的數值求解,或者這些問題的數值模擬都涉及超大規模的數值計算。 本研究方向主要尋求偏微分方程穩定、高效和高精度的數值方法。主持校基金項目2項,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6萬餘元。在《Numerical Methods for PDE》、《Impulsive Dynamic Systems and Appliations》、《Northeastern Journal of Mathematics》、《應用數學學報》、《工程數學學報》等國內外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18篇,被國際SCI、EI收錄8篇。本方向主要是以龍曉瀚博士為帶頭人,由4名年輕碩士組成的研究隊伍。
龍曉瀚副教授,2006年于山東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數值方法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主要研究保護信息保密性和完整性的理論和方法,密碼技術是保護信息安全的關鍵技術。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鑰密碼,對稱密碼,信息認證和安全協議等。 主持校基金課題2項,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6萬餘元。在《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研究》、《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等國內外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15篇,被國際SCI、EI、ISTP收錄5篇。本方向主要是以高偉博士為帶頭人,由4名年輕碩士組成的研究隊伍。
高偉博士, 2006年於湖南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密碼學與信息安全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基礎數學

基礎數學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弱Hopf代數、矩陣理論、非線性泛函算子、一般拓撲學等領域的研究。近三年,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參與省自然基金課題1項,主持校基金課題1項,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13.5萬餘元。在《中國科學》、《數學學報》、《美國數學物理學報》等國內外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31篇,被國際SCI、EI、ISTP收錄8篇。主編教材4部,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從事基礎數學研究與教學的教授、博士有5人。
趙玉松教授,主要從事解析函數論和非線性泛函算子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範永順教授,學科教學論碩士生導師,兼任山東省高師數學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數學教育理論
與方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唐瑞娜教授,主要從事基礎數學函數論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楊振光教授,全國教育數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數學與統計科學學院院長。主要從事代數學的教學與研究。
賈玲博士, 2006年於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Hopf代數、弱Hopf代數的研究。
程學漢博士,2006年於華東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矩陣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教育教學

近幾年,學院進一步落實“寬口徑、厚基礎、重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改革指導思想,按一個學科大類進行招生。學院在培養目標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計算機基礎,以及應用數學方法、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為學生就業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課程體系

以人才培養為根本,構建了充分體現辦學理念的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
學院採用“2+2”培養模式和“暑期小學期”制。為培養學生的數學與計算機綜合素養,將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專業的基礎課打通,前兩年實行統一的平台課,強化數學、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第三年,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志向和興趣自主選擇專業。學院各專業開設了多方向選修課,同時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課程學習,構建知識體系和職業生涯設計,為就業和升學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平台和選修模塊,培養了學生跨學科專業選擇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擇業自主權。
學院利用暑假“小學期”為學生提供了五種類型的科技活動。即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科技創新研討班、課程討論班和提高班、專題設計學習與專業技能培訓班、社會實踐等。在班主任和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志願參加,為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條件。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教學改革

通過組織教師研討、交流、聽報告,組成教學改革師資隊伍,認真將教改理念落實到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引導教師不斷加強學習,調整知識結構,打通專業課之間的溝通渠道,將各知識點聯繫起來,使數學類課程形成有機的整體,讓學生領會數學的思想方法,使之融會貫通。同時,將數學知識、實際問題與計算機應用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了解數學在自然科學、經濟、管理科學中的應用背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應用”的感情。例如: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數學主幹課程中,不同程度地開設一些“窗口”,使學生學會應用數學方法、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建模活動

該院通過組織魯東大學數學建模競賽,以及組織魯東大學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國家一等獎5項,二等獎9項,山東省一等獎22項,二等獎17項的優異成績。特別是2006年,所獲得的成績,名列山東省高校首位。為鞏固和擴大教學改革成果,學院進一步加強了數學建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成立了討論班,組織年輕教師進行研討。每學期春季,面向全校學生專門開設了數學建模公選課,吸引近千名學生選修,使許多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真正體會到了數學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為推動大學生素質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經過幾年的改革與實踐,該院的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學生就業更加拓寬,從近兩年就業情況來看,廣泛分佈在教育、信息、經濟、管理等領域,就業率達98%,其中每年有近40%的學生考取了研究生,分別攻讀數學、計算機、管理、經濟、生物數學等各個研究方向。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研究生教育

經過多年探索,該學科在研究生教育中,走出了一條高起點、高水平培養學生的路子。自2002年,學科招收研究生30人,已畢業的16人中有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其餘12人應聘到高校工作。研究生在校期間共參與省、廳課題3項,獨立承擔校創新基金課題7項,獲省優秀碩士論文1篇,獲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2等獎一項。畢業研究生髮表論文40 多篇,其中被EI、ISTP收錄17 篇。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學風建設

學院始終倡導“勤學求實,勵志明德”的學風,在教學工作中把塑造學生品德、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落實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學生管理實行“班主任”和“導師制”,分別負責學生的品德教育、班級文化建設和業務學習指導。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教育管理

學院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建立了課內與課外、院內與院外、教育與養成緊密結合的學生工作網絡系統。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建立學生工作組織網絡,狠抓隊伍建設,健全領導體制,完善工作制度,加強組織管理;
二是創新學生工作機制,建立學生工作考評體系;
三是突出管理重點,構築優勢領域,抓住重點,發現並填補“工作真空”;
四是拓寬渠道,不斷深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五是鋭意創新,積極推進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培養。先後湧現出省級先進班集體5個,校級先進班集體9個,有4名班主任榮獲校“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2名政治輔導員被, , 評為“優秀輔導員”。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黨政工作

學院黨政一直把自身建設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通過建章立制,保證工作的運行規範,通過加強學習,提高班子成員的理論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正確決策來保證改革、發展和穩定目標的實現,通過幹部發揮帶頭作用、勤政廉政來贏得教職工的擁護,通過黨員教育,特別是通過保持先進性教育,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帶動其他職工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先後獲得集體表彰獎勵十多次,個人表彰獎勵30多人次。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所授榮譽

95、96年連續兩年獲校“雙文明”先進單位稱號,97年被評為“先進集體”,98年被評為“科研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被評為“體育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被評為“教學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繼續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被學校評為“先進集體”,學生支部被評為“先進黨支部”,獲得校級重點學科建設一等獎,2005年工會工作被評為先進單位、學生工作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綠化衞生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被評為“煙台市先進基層黨總支”。

魯東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社會評價

數學與統計科學學院較為濃厚的學術氣氛,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豐富的圖書資料,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規範的教學、科研管理,重獎科研、教學成果的舉措,奮發向上的學科建設精神,和諧的人際關係,寬鬆的進修、訪問政策,潛力強勁的發展趨勢,較優厚的經濟福利待遇等方面一直受到國內外來訪專家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