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悦然

(漢學家、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

鎖定
馬悦然(Göran Malmqvist,1924年6月6日—2019年10月17日),出生於瑞典南部的林雪平(Linkoping),漢學家,翻譯家,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15]  ,瑞典學院院士,生前為諾貝爾文學獎十八位終身評委之一,斯德哥爾摩大學東方語言學院中文系漢學教授和系主任。 [1] 
馬悦然於1946年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跟隨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學習古代漢語和中國音韻學;1951年結束在華學術項目後,返回斯德哥爾摩大學完成學業,隨後受聘前往英國倫敦大學教授中文;1956年出任瑞典駐華使館文化專員;1958年任堪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文教授 [6]  ;1965年任斯德哥爾摩大學漢學系漢學教授 [6]  ;1975年當選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2019年10月17日(瑞典當地時間)在家中離世,享年95歲。 [1] 
馬悦然教授畢生致力於漢學研究,和中國文學譯介。 [3] 
中文名
馬悦然
外文名
Göran Malmqvist
國    籍
瑞典
出生地
瑞典林雪平 [1] 
出生日期
1924年6月6日
逝世日期
2019年10月17日
畢業院校
斯德哥爾摩大學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另一種鄉愁 ,俳句一百首
主要成就
1975年當選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
1985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

馬悦然人物經歷

1924年6月6日,馬悦然出生於瑞典南部的林雪平(Linkoping)。
1946年,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跟隨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學習古代漢語和中國音韻學。
1948年,作為實習生首次來到中國,開始進行中國西南方言調查的工作,並親歷了新舊中國的世代交替,對中國現當代社會的變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1951年,結束在華學術項目後,返回斯德哥爾摩大學完成學業,隨後受聘前往英國倫敦大學教授中文。
1956年,以青年中文專家的身份重返中國,出任瑞典駐華使館文化專員。
1956年—1958年,在瑞典駐華大使館工作。 [14] 
1958年,任滿後定居澳大利亞,受聘於堪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成了中文教授,發表了一系列有關中國西南官話和西南方言的重要學術著作、論文。 [6] 
1965年,被斯德哥爾摩大學漢學系聘任,擔任漢學教授。 [6] 
1975年,當選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
1985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
2019年10月17日(瑞典當地時間),在家中離世,享年95歲。 [1] 
馬悦然相關圖片

馬悦然主要成就

馬悦然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馬悦然對中國古代典籍的譯註和評介幾乎遍及中國整個古代的各個時期和所有的文類,從樂府古詩到唐宋詩詞,到散曲,到辭賦古文。學術研究上,馬悦然的研究領域涉及中國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宗教、思想史、社會問題等各個方面。他發表和出版了兩百多種有關中國文學、哲學、語言學方面的論著,其中《中國西部語音研究》是他獲得廣泛聲譽的漢學專著。馬悦然也廣泛涉獵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對古典文學的研究總是把文學鑑賞與歷史背景的分析結合起來,以此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他對古代典籍《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進行研究,並從事實和義理兩方面來理解《春秋》,還翻譯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馬悦然在漢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從古漢語語法和音韻分析到四川方言調查,從中國古典小説的翻譯到當代朦朧詩的譯介,他的學術研究涉獵了中國語言學與中國文學的眾多領域。 [2] 
馬悦然曾把大量中國古代、現代和當代的文學作品介紹到中國國外,將《水滸傳》《西遊記》譯為瑞典文,並向西方介紹了《詩經》《論語》《孟子》《史記》《禮記》《尚書》《莊子》《荀子》等先秦諸子的著作,翻譯了辛棄疾的大部分詩詞,並組織編寫了《中國文學手冊:1900-1949》。除此以外,馬悦然還翻譯了魯迅、沈從文、老舍等當代中文作品。 [1] 
  • 學術論著
馬悦然的著作有《另一種鄉愁》《俳句一百首》《二十世紀台灣詩選》《中國西部語音研究》《中國文學手冊1900-1949》《現代中國文學及其社會背景》;譯作有《毛澤東詩詞全集》《西遊記》《水滸傳》《中國八十年代詩選》,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老舍的短篇小説《普通病房》,沈從文的《邊城》《從文自傳》,張賢亮《綠化樹》,李鋭的短篇小説集《厚土》、長篇小説《舊址》,台灣詩人商禽的《冰凍的火炬》,高行健的小説戲劇集以及長篇小説《靈山》,北島顧城的詩選《海岸與被寵壞的孩子》;主要論文有《論〈左傳〉中“其”字的不同功用和意義》《〈西遊記〉中疑問句結構的責任形式》《西部官話語音研究》《論先漢及漢代文本中“嫌”字的語義》《四川方言造句結構的限制形式》《中國現代派詩歌的誕生》。 [1] 

馬悦然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名稱
1975年
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
1985年
瑞典學院院士 [1] 
/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15] 
/
歐洲學院創辦院士 [15] 
/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榮休講座教授 [3] 

馬悦然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2012年
西泠印社海外名譽社員 [11] 
1981年、1982年
歐洲漢學協會會長 [3]  [14] 
/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12] 

馬悦然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馬悦然的兩任妻子均為中國人,他的第一任夫人來自四川省,是曾任重慶大學校長陳行可的二女兒陳寧祖 [4]  。1950年9月24日,馬悦然與陳寧祖在香港道鳳山教堂舉行了傳統瑞典式婚禮。1996年11月,陳寧祖病逝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二任妻子為中國台灣媒體人陳文芬,兩人1998年初識於台灣,此後兩人秘戀多年,2005年在山西宣佈婚訊。馬悦然與陳文芬(出生於1967年)相差43歲。 [6] 
  • 求學生涯
馬悦然是原華西協合大學國學大師聞宥的弟子。聞宥不但是他研究四川方言的導師,還如父親般的關愛他,連馬悦然這個中文名字都是聞宥取的。 [7] 

馬悦然人物評價

馬悦然對漢語學習有着很高的天分,在很長時間內,馬悦然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中惟一懂得並且精通中文的評委。他在中瑞文化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他一生致力於提升中國文學在國際上的地位,是當代西方漢學界的領袖人物之一。(新京報評) [1] 
馬悦然不僅繼承了西方漢學前輩審慎嚴謹的治學方法,也改變了瑞典乃至歐洲漢學研究獨尊先秦的學術傳統,帶頭將歐洲的漢學研究重點拓展到中國現、當代文學和社會文化領域,把學術研究與促進國際間,特別是中瑞兩國之間學術文化交流的具體活動結合起來,使當代漢學研究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光大和發展。(新華社客户端評) [2] 
馬悦然是瑞典文學界的重量級人物。(《文匯報》評) [4] 
馬悦然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海外漢學家。作為當代西方漢學界的領袖人物之一,馬悦然不僅在文學作品翻譯和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中瑞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他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動者。(澎湃新聞評) [5] 
馬悦然是“中國文學通”。(《楚天都市報》評) [6] 
馬悦然有一副典型的北歐人面孔,卻又一派淡然的東方氣質,他是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築橋”的人。(新華每日電訊評) [8] 
馬悦然是個真誠善良有愛心的大好人,是個把中國當作他的第二個故鄉的大好人。(作家曹乃謙評) [9] 
馬悦然是個十足的“中國通”,他對漢語文化的熟知程度以及語言運用的能力,連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都要汗顏。(杭州網評) [10] 
“他是一位非常重義氣、很講感情的人,很超脱,很智慧。”(四川文化學者、作家譚楷評) [13] 
馬悦然説話,語速緩慢、調子沉穩,但他動起筆來則機敏活潑,十足老頑童。(《 南方人物週刊》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