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島

(當代詩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鎖定
北島(1949年8月2日—),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湖州人,出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
北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詩集《陌生的海灘》《北島詩選》《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藍房子》《午夜之門》《時間的玫瑰》《青燈》和小説《波動》,代表詩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譯成30種文字。自1987年起,他在歐美及香港多所大學任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講座教授 [18]  。教學以外,北島致力於詩歌教育。2009年創辦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詩歌活動——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並於2018年創辦香港詩歌節基金會 [17] 
北島曾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洛哥阿格那國際詩歌節詩歌獎、古根海姆獎、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最高榮譽金花環獎、日本大伴家持文學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17] 
中文名
趙振開
別    名
北島
國    籍
美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9年8月
畢業院校
北京四中
主要成就
創辦民間詩歌刊物《今天
美國布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主要成就
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回答
一切
陌生的海灘
北島詩選
在天涯 展開
曾用筆名
北島、石默、艾珊、李平
職    稱
教授

北島人物經歷

北島青年經歷

北島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於當時的北平(即北京)。
1965年9月,北島考入北京四中高中部。 [1]  回憶起在四中不到一年的學習生活,北島坦言説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當時因為數學不好,四中給北島的學習壓力特別大。 [2] 
1969年到1980年,北島在北京市六建當了11年的建築工人。

北島早期創作

北島
北島(5張)
北島曾回憶,1969年高中畢業到北京城建公司做一名工人後,1970年春天,當北島和幾個朋友在頤和園划船時,有位朋友在船頭朗誦食指的詩,給北島以強烈的震撼,隨後就開始了寫詩。
有人回憶説,北島是在1970年到海邊度過一段時間後開始寫詩的,詩中充滿着關於海岸、船隻、島嶼、燈塔的意象。
1973年前後,北島與北京四中的同學16常常在一起進行文學沙龍形式的聚會;還同文學青年史鐵生等人保持密切的文學接觸。
在寫新詩的同時,北島還寫了不少中、短篇小説,如《波動》、《在廢墟上》、《稿紙上的月亮》、《幸福大街十三號》、《歸來的陌生人》等。在當時一切向前看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大的寫作背景下,無論是新詩寫作還是小説寫作,北島都是“向後看”的、與主流意識形態“反向”的。

北島創辦雜誌

1978年北島與芒克等人創辦《今天》雜誌。1978年初秋一個晚上,北島和芒克黃鋭在黃鋭家的小院裏喝了點兒白酒,北島提議要辦個文學雜誌,於是《今天》誕生了。
北島的筆名也是因為《今天》的創辦而來的。當時北島和芒克創辦《今天》雜誌,覺得自己應該有個筆名。有一次無意間兩人在晚上騎車,芒克想起北島是個南方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時候北島出了一本詩集叫《陌生的海灘》,裏面也提到很多島。他是那種外表看起來挺冷、挺獨立,芒克覺得叫“北島”非常合適。
1980年《今天》停刊。
1981年年初,北島在《新觀察》雜誌當編輯,後來調到外文局的《中國報道》任文學編輯。 [3] 
1985年,北島調到昌平縣任北京飛達(集團)公司幹部。在那兒呆了大半年後,成為自由職業者。
1987年春,北島去了英國,在大學當訪問學者。

北島國外經歷

1989年,北島因故移居國外,一度旅居瑞典等七個國家並進行創作,尋找機會朗讀自己的詩歌。
1990年,北島移居美國,曾任教於加州戴維斯大學,同年在北島的主持下《今天》文學雜誌在挪威復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發行,其網絡版和論壇也享譽世界各地漢語文學圈。
1994年,北島返回中國,在北京入境時被扣留,遣送回美國,任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後來,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杜倫大學中文系擔任講師。
2001年10月,回國為父奔喪,2002年宣佈退出中國人權。 [4] 

北島重回祖國

2004年,北島的散文集《失敗之書》在中國大陸出版,這是時隔15年北島首次在大陸出版書籍。
2005年8月,北島的隨筆集《時間的玫瑰》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5] 
香港中文大學北島著作展
香港中文大學北島著作展(5張)
2007年,北島收到香港中文大學的聘書。8月,北島正式搬到香港,與其家人團聚,結束其近20年的歐美各國漂泊式生活。
2008年,北島的散文集《青燈》在大陸出版。
2008年12月,北島與芒克舒婷等作為特邀詩人,出席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希慎音樂廳舉辦的“今天的昨天與明天——詩歌音樂晚會”。 [6] 
2009年,北島的散文集《藍房子》與《午夜之門》在大陸出版。
2010年,北島的散文集《城門開》在大陸出版。
2010年,北島全票通過當選《鐘山》雜誌當代(1979-2009年)十大中國詩人之首。 [7] 
2010年3月,北島以“想像與創造的空間”為題,主持香港中文大學博文公開講座。 [8] 
2011年8月8日,北島參加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並接受了新華社的專訪。
2013年10月30日,“時間的玫瑰——北島詩歌之夜”在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舉行,600多人入場,創下主辦方同系列活動的最高紀錄。
2013年11月25日,北島出席汕頭大學國際詩歌節。
2014年7月,北島編選《給孩子的詩》在中國大陸出版 [9]  ;繁體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4年7月5日,北島時隔13年重回北京,出席新書發佈會。 [9] 
2014年8月22日,北島出席上海書展。
2014年9月,北島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2014年9月22日,北島到北京南五環壽寶莊的民工子弟學校——蒲公英中學教孩子們讀詩。
2014年10月6日,北島出席杭州“第三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
2014年10月17日,北島闊別45年重回北京四中,並表明希望能回北京四中開課。 [2] 
2015年6月,北島與李陀一起編選《給孩子的散文》在大陸出版。
2015年8月8日,北島出席深圳“第一朗讀者”跨界詩歌活動。
2015年11月25日,出席第四屆香港國際詩歌節開幕式。
2015年12月,北島出席兩岸詩會 [10] 
2017年2月27日,北島出席“藝術慶雲詩歌交流會”。
2018年5月24日,北島的繪畫個展在巴黎地平線畫廊開幕,同時推出展覽同名畫冊《此刻·北島》。 [11] 
2021年7月3日,北島獲頒第二屆日本大伴家持文學獎。 [17] 

北島主要作品

類型
作品
時間
詩集
1978年
1986年
1988年
《舊雪》
1991年
在天涯
1993年
《距離的形式》
1994年
《午夜歌手》
1995年
1995年
《開鎖》
1999年
小説集
波動》及英譯本
1984年
1987年
散文集
藍房子
2000年
2004年
2005年
2005年8月
青燈
2008年1月
城門開
2010年9月
以上內容來自: [1]  [5] 

北島創作特點

北島作品主題

北島
北島(5張)
北島是文革後期興起的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他最著名的詩歌如《回答》、《一切》、《宣告》、《結局或開始》等,曾經震撼了無數國人,表達了在文革中成長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後的批判與否定、懷疑與茫然。北島的詩歌冷峻、思辨,有很強的批判性和思想能量,總是在悖論與斷裂中探尋乃至拷問着人類、時代乃至自我的真理與價值。北島曾説過:“詩人應該通過作品建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
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於十年動亂後期,反映了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十年動亂的荒誕現實,造成了詩人獨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靜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靜的觀察中,發現了“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價值的全面崩潰、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他想“通過作品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而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北島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為準繩,重新確定人的價值,恢復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審判劊子手;嘲諷怪異和異化的世界,反思歷史和現實;呼喚人性的富貴,尋找“生命的湖”和“紅帆船”。 [1] 
北島以一種清醒的理性精神,用青春作賭注,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作出了自己的審判。北島恢復了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在中國的存在,以自己的創作接續了斷流數十年的中國現代詩歌傳統,併成功使其當代化,激發更新的一代詩人成長。
北島總是以一種挑剔甚至是嚴苛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現實生活,揭去其虛偽的面具,暴露出蒼白的本質。北島以一種清醒的理性精神,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作出了自己的審判。在他早期的詩中,呈現出一個“對抗的自我”,他至死不渝地相信自己的追求是正確的,不可妥協的。如這首著名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12] 
作品《回答》中,“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15]  這種句子帶有明顯的悲觀主義情緒,但其中包含的挑戰宿命的信念卻又堅定不移,給人一種絕望中誕生的勇氣。這是北島詩歌最大的特徵。從這首詩中我們也可看出北島的早期,仍然帶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結。 [12] 

北島藝術特徵

清醒的思辨與直覺思維產生的隱喻、象徵意象相結合,是北島詩顯著的藝術特徵,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造成了北島詩獨有的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著有詩集《太陽城札記》、《北島詩選》、《北島顧城詩選》等 。 [1] 
北島的詩歌在藝術上具有冷峻的風格和堅硬的質地。如《迷途》:“一隻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和絃》:“煙頭忽明忽暗/野貓孤零零的/海很遙遠”,《界限》:“對岸的樹林中/掠過一隻孤獨的野鴿/向我飛來”。他的主觀情感跟現實世界如此隔隔不入,這就造成了他的詩的兩大主題,一方面,他對“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深惡痛絕,企圖用人性和理性的兩大標尺對其進行審判。另一方面,他在這樣做的時候,心中時時感到寂寞和無助。這兩種情緒集結在一起,使他的詩中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悲劇感。 [12] 
北島與同期朦朧詩人相比,具有更為清醒的思辯特徵。但他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又是通過直覺性的意象表現出來的。隱喻、象徵、通感,“蒙太奇”,這些藝術手法在他的詩中都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他使用的詩歌意象瘦硬奇崛,如重錘出擊,撲面襲來,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力。他善於使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悖論式警句,如《祖國》:“她被鑄在青銅的盾牌上/靠着博物館黑色的板牆”,《在黎明的銅鏡中》:“在黎明的銅鏡中/呈現的是黎明/水手從絕望的耐心裏/體驗到石頭的幸福”,《詩藝》:“骨骼鬆脆的夢依然立在遠方/如尚未拆除的腳手架”,這些句子都具有鮮明的意象和獨特的感覺。 [12] 

北島創作分期

國內
早期的北島詩作呈現出“對抗的自我”,詩人相信自己的追求正確,不願妥協。《回答》中“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這些詩句雖帶有強烈的悲觀情緒,卻仍鏗鏘有力,展示作者堅定的挑戰宿命的信念,給人以重生抗爭的勇氣。這首詩寫於1976年,是他最有名的作品,當時的許多讀者都能倒背如流,影響之大,無出其右,而他此後寫的詩作,影響力能超越這首詩的,也難再有。
北島其它詩句如“一隻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迷途》),“煙頭忽明忽暗/野貓孤零零的/海很遙遠”(《和絃》),“對岸的樹林中/掠過一隻孤獨的野鴿/向我飛來”(《界限》),這些詩句則體現出其詩歌藝術的冷峻之風和內心的孤獨之感,讓讀者感覺詩人跟現實世界似乎隔隔不入,時時感到孤獨寂寞。由此判斷,北島早在出國之前其實就已聽到“夢破碎的聲音”了。
國外
旅居國外的北島,常常真切感受到的是母語的懸浮狀態。在《鄉音》裏,北島説:我對着鏡子説中文,感覺祖國是一種鄉音,因此,為這種遠隔祖國帶來的疏離感受而恐懼不已。在另文中,他又説:我喜歡中文的音調,喜歡那種它孤懸於另一種語境中的感覺。
美國布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美國布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旅居異域近20年,北島早已深切體會到自己曾經歷的是天涯孤旅,雖漂泊無依卻仍心有所屬。詩集《在天涯》的書名或可作為他異域生存狀態的最佳概括和註腳,其散文鮮活有致且美麗多姿,像珍貴的心靈綠洲,讓天涯孤旅得以休息棲居;文中充滿幽默、觀察、記憶與迴應,其純淨的文字不僅袒露自己,也能洗滌眾生。
長期在異域漂泊。客觀的距離使北島同母語的關係改變了,變得更密切了,更實在了。他説:對於一個在他鄉用漢語寫作的人來説,母語是惟一的現實。對於母語的體會,北島還在布羅茨基的劍、盾、宇宙艙這三個比喻外,添加了傷口。
北島在他的詩裏大量使用祖國、故鄉、鄉音、母語、懷鄉、鄉愁等詞。足見,它們已成為北島在異域他鄉的抵禦之盾、精神城堡和皈依之所。《毒藥》體現了流亡者對祖國的複雜愛情。這裏面有太多的誤會,乃至詩人懇請上帝《再給我一個名字》,《我以此刻痛哭餘生》,以便使《母語的太陽》升起在大海上,照耀着流亡者。流亡者對於祖國的愛情尤如《羣山之間的愛情》那樣永恆厚實,流亡者對遙遠祖國的愛情的呼喚,就像《從遠古至今》的《一聲淒厲的叫喊》。這一時期,北島的詩是一道道外冷內熱的“冷風景”。

北島獲獎記錄

文學類
  • 2021-7-3    第二屆大伴家持文學獎[17]     (獲獎)    
  • 2017-09    第二屆中國佛山長詩獎    (獲獎)    
  • 2015-12    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10]     (獲獎)    
  • 2015-03    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最高榮譽“金花環獎”    (獲獎)    
  • 2011    布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獲獎)    
  • 2010-11    《鐘山》雜誌當代(1979-2009年)十大中國詩人評選之首[7]     (獲獎)    
  • 2009    第二屆中坤國際詩歌獎    (獲獎)    
  • 1986    被《星星》評為“我最喜歡的中青年詩人”之一    (獲獎)    
  • 1986    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全國優秀新詩(詩集)獎[19]     北島詩選    (獲獎)    

北島個人生活

趙濟年:北島父親(1921年-2003年),金融專家,早年在重慶中央信託局工作,1949年解放前參加上海金融系統地下黨組織領導的革命工作,建國後擔任上海保險公司幹部,六十年代曾擔任民進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革後調回中國人民保險總公司工作。新中國保險業的創始人之一。
孫美利:北島母親(1922年-2013年),浙江紹興人,醫生。 [1]  2013年夏,北島母親以90多歲高齡去世。5月24日, 北島回故鄉湖州。
姍姍:北島妹妹(1953年-1976年),1976年7月27日下午,珊珊帶幾個女孩去蠻河游泳。那天上游水庫泄洪,水流湍急,一對小姐妹被捲走了,妹妹消失在漩渦中。珊珊一把抓住姐姐,帶她遊向岸邊,用全身力氣把她託上岸,由於體力不支,她自己被急流捲走了。第二天早上,才在下游找到屍體。年僅二十三歲。北島為妹妹寫下的詩有《小木房的歌》寫於姍姍23歲生日、《黃昏:丁家灘》 寫於珊珊1975年的最後一次回京、《界限》 1976年7月珊珊逝後所作、《安魂曲》 1998年護送珊珊骨灰從湖北迴京,北島寫在墓蓋上的詩。
甘琦:北島現任妻子,祖籍江西,2004年與北島結為伉儷。 [1]  兩人育有一子兜兜。
邵飛:北島前妻,1954年6月生於北京。兩人育有一女田田。2003年,與女畫家邵飛的多年婚姻宣告破裂。
田田:北島女兒 [13]  ,1985年出生,10歲接到美國團聚,15歲又回到北京,17歲再搬回美國,曾在北京上大學,現在荷蘭一家美術學院讀碩士。北島為女兒寫了很多詩,代表作有隨筆《女兒》、詩歌《畫-給田田5歲生日》、《出發-給TT24歲生日》。 [13] 
兜兜:北島兒子,2004年平安夜出生,與現任妻子甘琦所生。
趙延年:北島叔父(1924年-2014年),北島(趙振開)父親趙濟年是趙延年的兄長。曾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 [14] 

北島人物評價

北島用深邃的、充滿力量、讓人難以忘懷的詩句,向他的祖國和世界發出了聲音,譜寫自由和表達的樂章。他曾經寫道:“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這些詩句激勵着青年們改變世界的熱望。 [1]  布朗大學校長路斯·西蒙斯)
北島創造性的作品在美學意義和詩歌獨特性上都十分重要,充滿新意和隱喻。……北島的詩歌在中國的1970年代成為了那一代人的聲音,他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詩歌超越了那個時代的文學可能到達的邊界。馬其頓文化部長Elizabeta Kanceska-Milevska評)
北島帶動了香港新詩國際化。(學者、文學評論家李歐梵教授)
香港國際詩歌節是北島給香港的禮物。(詩人廖偉棠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