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格里拉

(小説《消失的地平線》中虛構的神秘國度)

鎖定
“香格里拉”(Shangri-La),是一個虛構的神秘國度,最早出現在英國小説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創作的小説《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中。此地神秘而和諧,位於喜馬拉雅山西方,被羣山包圍,由一個藏傳佛教僧院守護,相當於《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聖經》中的伊甸園,亞瑟王傳説中的阿瓦隆 [2] 
在小説中,這個地方的居民,長生不老,過着快樂的生活。在這部小説出現後,香格里拉這個名稱被當成是人間天堂、理想鄉與烏托邦的同義詞。詹姆斯·希爾頓創造的這個故事,被認為有可能源自於西藏香巴拉傳説,也有認為麗江是香格里拉的真正原型。 [1-2] 
中文名
香格里拉
外文名
Shangri-La
類    型
虛構地名、理想鄉
出    處
消失的地平線
所在地點
傳説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西區
主要特色
沒有紛爭和吵鬧聲、居民可長生
地方信仰
各種不同的宗教

香格里拉發展歷史

香格里拉是英國小説家詹姆斯·希爾頓於1933年發佈的長篇小説《消失的地平線》中虛構的神秘國度。書中描寫香格里拉是一個世外桃源,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西端一個神秘祥和的山谷,當地的居民可信奉各式各樣的宗教信仰並和平共處,當地的藏傳佛教會看護整個香格里拉。在西方文化中,香格里拉通常意指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理想國度。
香格里拉這個出現於小説中的神秘國度,到底在哪裏?世人爭論不休,最終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世紀謎題……尼泊爾木斯塘巴爾蒂斯坦拉達克稻城亞丁、察隅、波密、林芝,還有如今更名為“香格里拉”的中甸,都以“香格里拉本尊”而自居。
也有認為小説中的香格里拉地處藏漢邊界,那裏有神秘祥和的藍月山谷、形如金字塔高聳入雲的卡拉卡爾雪山、威嚴的喇嘛廟……描繪的正是隱匿在青藏高原雲貴高原交界處的麗江 [2] 
從1922年到1949年,美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Joseph Rock)以雲南省麗江市為基地,對中國西南地區考察,透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許多探險日記,對這一地區風土人情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些文章引起了西方世界對這一地區的很大興趣;有人認為希爾頓也從洛克的文章中獲得了很多素材。
巴基斯坦北部巴控克什米爾靠近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的Hunza山谷被認為有可能是香格里拉的原型。希爾頓在發表《消失的地平線》前幾年曾經到訪那裏。當地的環境與書中的描寫相當吻合,也是希爾頓唯一到過並自稱是“香格里拉”的地方。
此外,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巴控克什米爾巴爾蒂斯坦(別稱小西藏)、尼泊爾及不丹部分地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雲南西北及川西等地方均自稱為香格里拉。
在藏文化中,就有香巴拉的傳説,據説也是人間樂土,可能也是希爾頓創造“香格里拉”的來源。

香格里拉創作靈感

20世紀初,地理學家約瑟夫·洛克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撰稿人、攝影師的身份來到麗江一帶探險,並先後在麗江逗留27年,拍攝上千幅珍貴照片,收集8000餘冊東巴經書,第一次將麗江、玉龍雪山、東巴文化推向全世界,書寫了《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納西語英語百科辭典》《納西語英語漢語語彙》等皇皇鉅著。
詹姆斯·希爾頓創作小説《消失的地平線》的靈感,正是源自這一時期約瑟夫·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的探險記述和照片,這也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麗傳説。 [2] 

香格里拉景物原型

在巍峨拔萃的玉龍雪山下,有一座外形神似月牙狀的山谷,水色湛藍如寶石,猶如一個藍色的大月亮鑲嵌在雪山中,因而得名“藍月谷”。
藍月谷因此也被譽為是“詹姆斯·希爾頓小説《消失的地平線》裏藍月山谷的原型。”如今的藍月谷已成為玉龍雪山頗負盛名的網紅打卡地。
近日入選世界避暑名山的玉龍雪山,早在千年之前便威名遠播,唐朝時被南詔王封禪為“北嶽”,元朝時被開國皇帝忽必烈封禪為“大聖北嶽定國安邦景帝”,如今更是獲封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病重躺在夏威夷病房裏的約瑟夫·洛克在彌留之際留下遺言:“寧願回到玉龍雪山的鮮花叢中死去。”如今,玉龍雪山下玉湖村裏還遺存有洛克故居。
與詹姆斯·希爾頓小説《消失的地平線》裏的卡拉卡爾雪山一樣,玉龍雪山的主峯扇子陡峯也擁有着潔白無瑕的金字塔狀輪廓,約瑟夫·洛克至死眷戀的玉龍雪山莫不就是夢幻一般的卡拉卡爾雪山。
百年來,麗江崇尚宗教寬容,以福國寺為代表的藏傳佛教、普賢寺為代表的漢傳佛教、木府三清殿為代表的道教、古城文廟為代表的儒教、古城福音堂為代表的基督教、北門坡清真寺為代表的伊斯蘭教等“世界五大宗教”與麗江本土宗教東巴教和諧共生講信修睦。
其中,以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最為盛行,麗江境內的喇嘛廟不勝枚舉,以福國寺、指雲寺、文峯寺、玉峯寺、普濟寺為首的“麗江十三大寺”聲名遠播滇西北,乃至東南亞,不乏詹姆斯·希爾頓小説《消失的地平線》裏喇嘛廟的原型。 [2] 

香格里拉出土文物

1998年,麗江發現一通清朝光緒年間的古石碑,碑面清晰的鐫刻着“香各里雄古”等字樣,而在一幅民國二十一年印製的地圖上,雄古一帶被標註為“香各里”。
在納西語裏,“香各里”是地名,“拉”是表肯定的語氣助詞,這通“香各里雄古石碑”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唯一的一件可以佐證“香格里拉”的出土文物,如今保存於雄古坡觀景台正覺寺內。 [2] 

香格里拉小説情節

在開頭和結尾,作者解釋了有十一個章節的起源。這裏面的主人公是一位神經學家。他是英國外交部的老手,他找到了一個寧靜有愛有目標感的地方,香格里拉,那兒的人們有着無法想象的長壽。
這個神經學家和他的作家朋友Rutherford被他們在英國外交院擔任秘書的朋友Wyland邀請,在柏林吃晚飯。一位飛行員的路過讓他們開始討論奇怪失蹤的Hugh Conway,這是一位在阿富汗的英國領事。那天晚上,Rutherford告訴了主人公,在Conway失蹤後,他在一家中國重慶醫院找到了飽受失憶痛苦的Conway。後來Conway恢復了記憶並告訴Rutherford有關香格里拉的存在,然後悄悄溜走了。
電影《消失的地平線(1973)》 電影《消失的地平線(1973)》
Rutherford寫下了Conway的故事而且把手稿給了主人公,於是這份手稿成為了這部小説的主要內容,故事從而開始:
1931年,由於Conway所在的地方發生了一場暴亂,Conway與其它三人,年輕的副領事Mallinson,一個美國人Barnard和一個英國傳教士Brinklow小姐,乘坐政府安排的小型飛機去白沙瓦
但是,他們發現飛行員不是原來的飛行員,飛機的目的地也不是白沙瓦,而是飛到西藏內陸地區。飛機出了事故並迫降在雪地。在墜落之後,飛行員死了,但其他乘客都活了下來並在附近的香格里拉寺廟找了一個住處。
四個人後來被寺廟裏懂英語的聖職人員Chang帶到了一個地方-真正的香格里拉。他們發現這裏的居民竟然可以和平共處,沒有戰亂和壓迫,在當地喇嘛寺的領導下,即使信仰不同,但彼此依仍團結一致。更驚奇的是,這裏的居民非常長壽,幾乎不用擔心死亡的到來。
大家都被這裏帶來的奇蹟震驚了,最終有三人決定留下,他們都不願離開香格里拉。Brinklow小姐想將基督教的教義永遠留在香格里拉,Barnard想尋找香格里拉的金礦,而Conway覺得在香格里拉的生活很適合他。只有Mallinson並不想留下,他急着找人搬東西但又不想一個人離開。
最後Mallinson帶着一位志願離開香格里拉的本地女孩Lo-Tsen,並且劫持Conway一起離開了香格里拉。在路途中,Mallinson因重病去世,Conway則是突然失去了記憶。後來便是Rutherford找到了失憶的Conway並且Conway向對方告知關於他的故事。

香格里拉作品影響

由於香格里拉概念的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些地區爭相宣稱為香格里拉的真正所在,其中包括雲南迪慶中甸四川稻城亞丁以及西藏察隅、波密及林芝等。
其中雲南迪慶中甸“申請”成功,中國國家民政部於2001年12月17日正式批准易名香格裏拉縣,從此中甸聲名大噪。“香格里拉”這個名字含義與中甸縣古城藏語地名“尼旺宗”一致,意思為“心中的日月”。
另外土星的衞星土衞六有一大片黑暗地區,也被命名為香格里拉。
還有美國的CV-38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是美軍第一艘以香格里拉為名的軍艦,雖然取自《消失的地平線》,但香格里拉號一名實際出於紀念杜立德空襲東京一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