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雨哈佛路

(2011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風雨哈佛路》是2011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莉絲·默裏。 [1] 
書    名
風雨哈佛路
作    者
莉絲·默裏
原作品
Breaking Night: A Memoir of Forgiveness, Survival, and My Journey from Homeless to Harvard
譯    者
曹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月
頁    數
312 頁
定    價
3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8625942

風雨哈佛路主要內容

莉絲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儘管父母吸毒,莉絲仍然深愛着他們。她在毒品、艾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童年。在學校,莉絲骯髒的衣着,和藏在頭髮裏的蝨子讓她飽受同學嘲弄,終因逃課被送進女童院。15歲時,莉絲拼盡全力維持的家庭最終破碎,她開始流落街頭,撿拾垃圾,偷東西,她整夜乘坐地鐵,因為只有在這裏才能温暖入夢。莉絲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光鮮明亮的世界,只是她與那世界始終相隔。
莉絲流落街頭時,母親因艾滋感染而死,莉絲深受觸動,她決定不再繼續這樣的生活,她要改變命運,重返高中。無處安身的莉絲常在地鐵站、走廊裏學習、睡覺,她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哈佛大學
這是一個女孩與命運抗爭的故事,面對逆境與絕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動容!

風雨哈佛路作者簡介

莉絲·默裏(Liz Murray) 1980年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區,父母吸毒,15歲莉絲便無家可歸。 她在居無定所,流浪街頭的日子裏,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以全優的成績考入哈佛,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莉絲還曾獲得“白宮計劃榜樣獎”,及美國脱口秀女王奧普拉·温弗瑞特別頒發的“無所畏懼獎”,更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接見。 2003年莉絲的故事被搬上熒幕,該片獲得第55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三項提名。 如今,莉絲在全球各地發表演説,以激勵人們跨越困境去追尋心中的夢想,賦予人生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1980年9月出生於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街頭的Liz Murray有一個在常人看來完全是恐怖的家庭,她的爺爺有暴力傾向。Liz父親後來成了街頭混混,勉強進入紐約市中心的一所大學修心理學。但不到兩年就休學。Liz的母親也是癮君子,兩個毒癮者有兩個孩子:1980年的Liz和姐姐:1977年出生的Lisa;父母靠賣“止痛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同時還接受救濟款。在Liz的回憶中,每個月的前一段時間,兩姐妹可以有充足的食物來填飽肚子。父母也可以“飄飄欲仙”。而一旦這段時間結束,就是漫長的捱餓。最飢餓的時候,兩姐妹只好用一管牙膏來當做晚餐,與此同時也體會了牙膏那種入肚那種冰涼刺骨的感覺。母親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捱餓的生活,索性上酒吧在各種老男人那裏討個一兩美元,或者乾脆在自家的衞生間裏賣淫。同時,母親的毒癮越來越大,一年過節,祖母寄來一張賀卡。賀卡里加了一張五美元的鈔票來當做節日禮物,可是這點錢都被母親偷走去買毒品。
因為沒有機會洗澡,她的頭上長滿了蝨子,在學校的一次的聽寫測試課上,她頭上的蝨子一不小心掉在了試卷上,全教室的同學都沸騰了,她開始逃學來躲避同學對她的異樣眼光。
在逃學的日子裏,她只好睡在地鐵上,從城市一邊的終點站“坐”到另一個終點站。“如果我不睡在地鐵上,我就沒有沒有地方可以去睡覺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Liz認識了一個女孩:佩吉。佩吉也過過這種生活。但是現在她有一份工作,和幾個朋友合租的公寓。Liz非常羨慕她,她決定利用兩年時間學完高中課程。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和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哈佛大學參觀。學術味道濃厚的哈佛大學讓她深深着迷,她決定拋棄過去那種逃學、居無定所的生活,考上哈佛。
終於,Liz Murray,這個癮君子的孩子,以全優的成績考上美國哈佛大學。中間她有一段時間去照顧身患艾滋病的父親,此時Liz的母親已經去世。等到父親因艾滋病去世才重回校園。有趣的是,Liz的姐姐Lisa也完成了大學學業,現在是一名教師。
她的故事已經成為了永不放棄、自強不息的代名詞。

風雨哈佛路作品榮譽

獻給所有身處困境的人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可以讓自己的生活不平凡
★ 《紐約時報》2010年度超級暢銷書
★ 同名電影《風雨哈佛路》獲得第55屆艾美獎3項提名
★ 同名電影引發萬千豆瓣網友強烈共鳴
● 她爬出了深淵,沐浴到陽光。
● 你的生活比她更糟嗎?你的努力與她相差多遠呢?看到莉絲的故事,捫心自問:你盡力了嗎?
● 這是讓人震撼的力量,我們從來沒有像莉絲一樣無路可退過,所以,我們缺乏改變的勇氣和力量。
● 挫折和逆境不是用來看輕的。它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 感動全美的“奇蹟女孩”,她出生於貧民窟,卻擁有世界上最陽光的笑容
★ 被評為“美國當代傑出年輕女性”,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接見
★ 美國脱口秀女王奧普拉特為其頒發“無所畏懼獎”,感動推薦

風雨哈佛路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學院大道
我只有一張母親的小相片,這張相片是黑白的,上面有很多摺痕。在相片裏,她微微地彎着腰坐着,胳膊放在膝蓋上並支撐她的後背。
第二章 困惑之中
每當放學鈴聲響起,我都會第一個衝出教室,走在同學中間讓我感到非常緊張。我穿着破爛的衣服,和他們格格不入,從他們看我的眼神我就知道。
第三章 海嘯天氣
電視上那些艾滋病人的畫面栩栩如生地浮現在我腦海裏。我記得有人説過,凡是得了艾滋病的人最終都會死掉。母親會很快死去嗎?我嚇得發抖……
第四章 家庭解散
每次父母親出去,我都不想和他們在一起,也從來不向他們解釋原因。我經常偷偷出去,在福特漢姆大道漫無目的地走着,有時一個人在外面待到天亮。
第五章 無路可退
我現在可以想見父親睡在收容院的一張小牀上,身邊的那些老人們一個個拖着殘軀,鬍鬚稀稀拉拉,他也在其中嗎?為什麼父親出了事卻不告訴我?
第六章 男孩子們
如果有人曾告訴過我們愛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許事情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第七章 流浪生活
無論我們多累,或者別人對我們的處境有多大偏見,每天我只是想熬過夜晚,直到太陽昇起,這時一切可以重新開始,重新再來。
第八章 汽車旅館
我們住進一家汽車旅館,我們在那兒衝了這輩子最好的淋浴。我打開熱水,調熱,讓它熨帖我的皮膚,皮膚泛起明亮的粉紅色。
第九章 懷念珍珠
媽媽,我們的關係讓我想起了珍珠是怎麼長成的。人們只是看到珍珠是美麗的珍寶,但是從來沒人意識到它們其實生於痛苦——它們成長的環境很艱苦,但被牡蠣緊緊地包裹着,是牡蠣讓珍珠保全了自己。
第十章 選擇希望
生活總是這樣:一會兒所有東西都有意義,下一刻一切又都變了。人會生病,家人會離開,你的朋友會關閉曾對你敞開的那扇門。我坐在那裏,經歷過的那些快速的變化折磨着我,心裏卻沒有悲傷。不知從哪裏,也不知為什麼,一種異樣的感情偷偷地佔據了悲傷的位置,那就是希望。
我想,如果生活可以變得很糟糕,那麼,它就可以變得更好。
第十一章 打工生涯
我成功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我不僅常捱餓,而且又沒有暑假,我需要在冬天來臨前儲存糧食,省吃儉用,不管怎樣,以備長久之需。我的確需要這樣。我的目的就是要節約每一美元,等到入校學習不得外出工作時,我也能夠度過那漫長的日子。第一次,我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個更大的目標:走出貧民窟——那個我出生的地方。這就是我的底線。
第十二章 抓住機遇
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人時刻準備着告訴你事情應是怎樣的,什麼事情是現實可行的,但同時我也體會到其實沒有人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除非他親自去嘗試了。
後記
不管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還是商務人員,不管是醫生還是老師,不管你的背景如何,只有當我們賦予生命意義的時候,生命才真正有了意義。
致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