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頻數分佈表

鎖定
將一組計量資料按觀察值大小分為不同組段,然後將各觀察值歸納到各組段中,最後清點各組段的觀察值個數(稱頻數),以表格形式表示之,稱為頻數分佈表又稱“頻次分佈表”,簡稱“頻數表”。
中文名
頻數分佈表頻數分佈表
外文名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別    名
頻數表
主要作用
描述資料的分佈特徵和分佈類型

目錄

頻數分佈表用途

1、描述資料的分佈特徵和分佈類型
頻數分佈有兩個重要特徵:集中趨勢離散趨勢。大部分觀察值向某一數值集中的趨勢稱為集中趨勢,常用平均數指標來表示,各觀察值之間大小參差不齊。頻數由中央位置向兩側逐漸減少,稱離散趨勢,是個體差異所致,可用一系列的變異指標來反映。
2、便於進一步計算有關指標或進行統計分析。當數據較多且需手工計算時,常先編制頻數表,再進行統計計算。
3、發現特大、特小的可疑值。
如果頻數表的一端或兩端出現連續幾個組段的頻數為零後,又出現少數幾個特大值或特小值,使人懷疑其是否準確,需進一步檢查和核對並做相應處理。
4、據此繪製頻數分佈圖 [1] 

頻數分佈表原則

製作頻數分佈表的兩個基本原則
第一,用來製作頻數分佈表的原始數據都能出現在該表中;第二,任一個原始數據只能出現在該表的一個組中,不能同時兼屬兩個組中。
根據第二原則,製作頻數分佈表時,組與組之間應該有明確的界限,即組限,每組的起點稱為組下限,而每組的止點稱為組上限。由此可見,對計量資料而言,組限應是閉一開區間,而對計數資料而言,組限應是閉區間。根據第一原則,如果組限是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則第一組的下限應小於等於原始數據資料的最小值,最後一組的上限應大於等於原始數據資料的最大值。反之則相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