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離(拼音:lí)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鳥,下部像長柄的捕獵工具,本義疑即捕獲,在古籍中多用作鳥名,即黃鸝。又音近通“罹”“蘺”“麗”“摛”等字。又表示分開,引申為逃脱避開等。 [2] 
簡體離始見於戰國文字,《説文解字》解釋為傳説中的山林精怪,這個意思後來寫作“魑”,讀作chī。後用作繁體“離”的簡化字。 [3] 
中文名
拼    音
lí、chī,lì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YBMC(86);YRBC(98) [5] 
倉    頡
YUKB [5] 
鄭    碼
SOLZ [5] 
字    級
一級(編號:2035) [1] 
平水韻
上平四支(lí、chī),去聲八霽(lì) [17] 
總筆畫數
2+7
異體字
𨾫、𩀌
統一碼
79BB [5]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注音字母
ㄌㄧˊ、ㄔ,ㄌ〡ˋ

文字源流

【甲組】離(繁體)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離(繁體)字形演變流程圖 [2]
甲骨文有甲組圖1、2、3、4、5、6等形之字。羅振玉釋“羅”,又釋為“離離”,謂“古羅離為一字。離從隹從離聲……《方言》‘離謂之羅’,始以羅離為二字。後人遂以為黃倉庚之名及別離離字,而離之本誼晦矣。”《甲骨文字詁林》第2829頁按語:“釋‘羅’釋‘離’,皆不可據。《甲骨文字典》《漢語大字典》均釋此字為“離”。 [6] 
甲骨文的“離”字,是個上下結構的會意字。下部像一個捕鳥獸的網,網裏有一隻“”,這是一種小鳥,如麻雀、黃鸝之類。下面有隻手握住網,表示手拿網逮住一隻小鳥。上面一隻手從網裏把鳥兒拿出來,含有分開的意思。本義指“分開,去掉。”
有人認為,以上説法欠妥。把鳥兒從網裏拿出來,只是表示捕獲,因被捕獲而致使它離開了羣體,這才有了分離的意思,因此“離離”字的本義為“鳥遭到捕獲”,分離是引申義。甲骨文“隹”的繁簡、“隹”頭的左向右向都不固定,下部的網也是有繁有簡,簡者如甲組圖5,繁者如甲組圖1、甲組圖4等。後來網形構件在戰國時代逐漸訛變。戰國文字(甲組圖7,睡虎地秦墓竹簡)變成了左右結構。小篆的“離”字由戰國文字演變而來,寫作甲組圖10。隸書、楷書均由小篆演變而來。 [2]  [7] 
【乙組】離(簡體)字形演變流程圖 【乙組】離(簡體)字形演變流程圖 [3]
簡體“離”字最早見於戰國,戰國文字下部像網,上部為“林”。田網張在樹林裏,隱含了飛鳥進人田網之意。田網字已經訛變,表示網柱子的豎畫和表地面的橫畫組合的“十”開始向“禸”過渡。後來把“林”改為“艸”(同“草”)作乙組圖2。篆文作乙組圖3,與其形同。許君據魑字從離解釋為“山神獸",已不知其源。可能想到字中沒有隹,意義不顯,於是加隹作甲組圖7。篆文作甲組圖10。“離”作“猛獸”義時讀作chī,除此之外,表示其他義項時,都讀作lí。根據字音相同、字書釋文和古籍用例,離、離當是一字異體,字音都是呂支切,類推拼音為lí。《廣韻·支韻》:“離,卦名。案:《易》本作離。《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屍居餘氣,形神已離”殿本作“離”。
離、離一字,所以傳統文獻中的“離”字就有甲骨刻辭“離”字的“鳥獸進入田網”和“遭遇”這兩個古老的意義。《易·小過》:“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大意釋沒有得到適當的對待,結果超過了界限,好比飛鳥自投羅網,很危險。《詩經·邶風·新台》:“魚網之設,鴻則離之。”又《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以上義為“進入”。屈原《九章·惜誦》:“紛逢尤以離謗兮,謇不可釋。”王逸注:“離,遭也。”《史記·管蔡世家》:“爾聞公孫疆為政,必去曹,無離曹禍”以上義為“遭遇”。獵人在山林張網捕捉的鳥類主要是黃鶯,還有畫眉等。黃鶯被驅趕時,不向高空衝,而朝林中飛,結果誤入獵網,故黃鶯又名離黃。許慎訓“離”為“(離)黃,倉夷也”,是引申義。 [6]  [3]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鳥名。離黃,即黃鸝
oriole
《詩經·豳風·七月》“有鳴倉庚”毛傳“倉庚,離黃也。”

靈鳥名。長離,即鳳。比喻才華出眾的人

傅鹹《贈何劭王濟》:“雙鸞遊蘭渚,二離揚清暉。”

指離散者。

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收離聚散,鹹安其居,民庶悦服,殊俗款附。”

區別;不同
distinction
《管子·侈靡》:“昭穆之離。”
司馬遷《史記·趙世家》:“儒者一師而俗異,中國同禮而教離。”

古代東方少數民族的樂名

漢班固《白虎通·禮樂》:“故南夷之樂曰《兜》,西夷之樂曰《禁》,北夷之樂曰《昧》,東夷之樂曰《離》。”

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又為六十四卦之一,離下離上。

《易·説卦》:“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

指南方。語出《易·説卦》:“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杜周士《閏月定四時》詩:“葭灰初變律,斗柄正當離。”

古代一種大琴

《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小者謂之應。”

通“籬”。藩籬

《國語·吳語》:“孤用親聽命於藩離之外。”一本作“籬”。

通“梨(樆)”。山梨

司馬相如《子虛賦》:“桂椒木蘭,檗離朱楊。”

通“縭(褵)”。古代女子出嫁時系的佩巾。一説衣帶
scarf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妤》:“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離以自思。”

春秋齊國均地之法。四聚為離

《管子·乘馬》:“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製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

稻穀落地,第二年生出來的稻

《淮南子·泰族訓》:“離先稻熟,而農夫耨之,不以小利傷大獲也。”

(Lí)姓氏用字



動詞
分開;分別
part;leave
《墨子·辭過》:“男子離其耕稼而脩刻縷,故民飢。”
《史記·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
離別;離席;離異;分離;悲歡離合
逃脱;避開

《後漢書·劉盆子傳》:“必欲殺盆子以塞責者,無所離死。”
韓愈《東都遇春》詩:“幸蒙東都官,獲離機與阱。”

整體分成若干部分;離散
decentralize
《國語·吳語》:“夫吳民離矣,體有所傾,譬如羣獸然。”
曹植《七啓》:“累如疊谷,離若散雪。”
從中挑撥;離間

《莊子·漁父》:“析交離親謂之賊。”
陸機《漢高祖功臣頌》:“規主於足,離項於懷。”

相距;相隔
be apart from
《水滸傳》第十九回:“離這裏還有多少路?”
老舍《四世同堂》十四:“對國事……他總以為都離他很遠,無須乎過問。”

分析

《韓非子·揚權》:“彼自離之,吾因以知之。”

開;裂

張衡《思玄賦》:“離朱唇而微笑兮,顏的礫以遺光。”

背離;違背

《尚書·仲虺之誥》:“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
《國語·楚語上》:“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
斷絕

《戰國策·秦策四》:“則是我離秦而攻楚也,兵必有功。”

缺少
lack;
be short of
《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割;分割
cut
《儀禮·士冠禮》:“離肺,實於鼎。”
《莊子·外物》:“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

經歷;經過
experience
《詩經·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漢書·匈奴傳下》:“近不過旬月之役,遠不離二時之勞。”

遭受;遭遇。後多作“罹”
suffer from
《易·小過卦》:“弗遇過之,飛鳥離之。”
屈原《九歌·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離尤;離殃
羅列,陳列
enumerate
郭璞《江賦》:“雹布餘糧,星離沙鏡。”
離衞
編輯

杜牧《〈李賀歌詩編集〉序》:“常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凡二百二十三首。”

形容詞
憂愁;悲哀

《詩經·小雅·四月》:“秋日悽悽,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差;不好

老舍《斷魂槍》:“你不離,姓王的服了!”
曹禺《日出》第三幕:“你説,這身衣服我穿着不錯吧……我看也不大離。”

迷離,模糊不清

《易·離卦》:“日昃之離。”
《紅樓夢》第一○二回:“明明是個大野雞飛過去了,拴兒嚇離了眼,説的活像!”

動詞
附着,依附

張衡《思玄賦》:“松喬高跱孰能離?結精遠遊使心攜。”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
【離支】即荔枝

司馬相如《上林賦》:“隱夫薁棣,答遝離支。”

-
【離跂】踮起腳跟。形容用力攘臂的樣子。

《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

chī
名詞
古代傳説中的一種龍。也作“螭”

《集韻·支韻》:“螭,《説文》:‘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一説無角。’螭,或作‘離’。”
離玦
傳説中的一種猛獸

《史記·周本紀》:“尚桓桓,如虎如羆,如豺如離。”
《後漢書·班固傳上》:“至乎三五華夏,京遷鎬亳,遂自北面,虎離其師,革滅天邑。”

-
【離瞀】山名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於天、東極、離瞀,日月所出。”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1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隹部】呂支切(lí)
(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從隹離(簡)聲。 [18] 
【卷十四】【禸部】呂支切(lí)
(離)山神,獸也。從禽頭,從厹從屮。歐陽喬④説,離,猛獸也。
〖註釋〗徐鉉注:從屮,義無所取,疑象形。①黃:當連篆讀成離黃。②倉庚:黃鸝。《爾雅·釋鳥》:“倉庚,黧黃也。”郭璞注:“其色黧黑而黃,因以名雲。”③鳴則蠶生:王筠《説文解字句讀》:“倉庚鳴,可蠶之候也。”④歐陽喬:《漢書·儒林傳》作歐陽高,研究《尚書》的學者。 [19] 

説文解字注

【卷四】【隹部】離
“離黃”注:各本無離,淺人誤刪,如巂周刪巂之比。依《爾雅音義》《廣韻》補。
“倉庚也”注:《豳風》、《毛傳》曰:“倉庚,離黃也”,《月令》注云:“倉庚,驪黃也”,《釋鳥》曰:“倉庚,鵹黃也”,又曰:“鵹黃,楚雀”,又曰:“倉庚,商庚”,然則離黃一物四名。按,《説文》離、𩁟不類廁,則不謂一物。又按,《毛傳》“黃鳥,搏黍也”,不雲即倉庚,倉庚下亦不雲即黃鳥,然則黃鳥非倉庚。焦氏循雲:“鄭箋稱黃鳥宜食粟,又云緜蠻,小鳥皃,顯非倉庚。”玉裁謂,蓋今之黃雀也。《方言》雲鸝黃或謂之黃鳥,此方俗語言之偶同耳。陸機乃誤以倉庚釋黃鳥。
“鳴則蠶生”注:《月令》:“仲春,倉庚鳴”,《內宰職》曰:“仲春,詔後帥外內命婦始蠶於北郊。”
“從隹,離聲”注:呂支切,古音在十六部。今用鸝為鸝黃,借離為離別也。 [5] 
【卷十四】【禸部】離
“山神也”注:也字今補。
獸形。形,各本作“也”,今正。《左傳》:“螭魅罔兩。”杜注:“螭,山神,獸形。”《周禮》:“地示物魅。”正義引服䖍《左傳》注:“螭,山神,獸形。”《上林賦》:“蛟龍赤螭。”如淳注曰:“螭,山神也,獸形。”按山神之字本不從蟲,從蟲者,乃許所謂若龍而黃者也。今《左傳》作“螭魅”,乃俗寫之譌。《東京賦》作“魑”,亦是俗字,徐鉉於鬼部增“魑”字,誤矣。薛綜《二京》解雲:“魑魅,山澤之神也。”與許、服説同。本是山神而形如獸,故其字從厹。若今本作神獸,則大誤矣。
“從禽頭”注:謂兇也。
“從厹”注: 獸形則頭足皆獸矣。
“從屮”注:從屮,若巂字之首,像其冠耳。竊謂當從山。從山者,謂其為山神也。音醜知切,古音在十七部,大徐呂支切。
歐陽喬説:離,猛獸也。此別一義。《西都賦》:“拕熊螭。”李注引歐陽《尚書》説曰:“螭,猛獸也。”《漢書·儒林傳》:“歐陽事伏生,世世相傳,至會孫高字子陽,傳孫地餘,地餘子政。由是《尚書》世有歐陽氏學。”《藝文志》:“歐陽章句三十一卷”。許雲歐陽喬者,蓋即高。古喬、高通用。許作離,李善作螭者,俗亂之也。此蓋説今文《坶誓》。《史記》作“如豺如離”,可證。離、離古通用。《周禮正義》引服氏《左傳》注:“螭,山神,獸形,或曰如虎而噉虎。”二説並列,正同許氏。若俗本《説文》前説改為“山神獸也”,則與後説不別矣。 [5] 

廣韻

呂支切,平支來 ‖離聲歌2部(lí)
離(簡),明也。又卦名。案《易》本作離。又醜知切。
醜知切,平支透 ‖離聲歌2部(chī)
離(簡),猛獸。《説文》作𡴥,山神獸也。又呂知切。
呂支切,平支來 ‖離聲歌2部(lí)
離,近曰離,遠曰別。《説文》曰:“離黃,倉庚,鳴則蠶生。”今用鸝為鸝黃,借離為離別也。又姓,孟軻門人有離𡝤。呂支切。三十七。
力智切,去寘來 ‖離聲歌2部(lì)
離,去也。又力知切。
郎計切,去霽來 ‖離聲歌2部(lì)
離,《漢書》雲:“附離,著也。” [20]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禸部】 離;部外筆畫:6
古文:𡴥
《廣韻》醜知切。《集韻》《正韻》抽知切,並音摛。同魑。
又《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
又散也,違也。《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屍居餘氣,形神已離。亦同離。 [12] 
【戌集中】【隹部】 離;部外筆畫:11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並音驪。《説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從隹離聲。《玉篇》:亦作鸝。《廣韻》:今用鸝為鸝黃,借離為離別。《集韻》:或作鵹。
又卦名。《易·離卦》:彖曰:離,麗也。《玉篇》:離,明也。
又《玉篇》:散也。《廣韻》:近曰離,遠曰別。揚子《方言》:參蠡,分也。秦晉曰離。《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詩·王風》:有女仳離。
又《玉篇》:遇也。揚子《方言》:羅謂之離。《易·小過》:飛鳥離之。《前漢·揚雄傳·反離騷》注:應劭曰:離,猶遭也。
又《詩·小雅》:不離於裏。疏:離,歷也。
又《玉篇》:兩也。《禮·曲禮》:離坐離立。注:離,兩也。兩相麗謂之離。
又《玉篇》:判也。《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注:離經,斷絕句也。《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注:華讀為𠇗,正之使不𠇗邪離絕。
又《禮·明堂位》:叔之離磬。注:離,謂次序其聲懸也。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又《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注:離,猶過也,獵也。
又《玉篇》:陳也。《左傳·昭元年》:設衞離服。注:離,陳也。
又《爾雅·釋親》: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謂出之子為離孫。
又《荀子·非相篇》:離離然。注:離離,不親事之貌。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注: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
又屈原《離騷》:長餘佩之陸離。注:陸離,猶㠁嵯,眾貌也。許慎雲:美好貌。師古云:分散也。
又《前漢·郊祀歌》:闢流離。注:流離,不得其所者。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注:林離,撡攦也。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又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注:服虔曰:皆神名也。師古曰:長離,靈鳥也。○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注云:星名。張衡《思玄賦》:前長離使拂羽兮。注: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又《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又《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注:師古曰:《魏略》雲: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青、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又馬名。李斯《諫逐客書》:乘纖離之馬。
又鳥名。《詩·邶風》:流離之子。傳:流離,鳥也。○按《爾雅·釋鳥》注,作留離。
又草名。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注:離,蘼蕪也。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櫱離朱楊。注:離,山梨。又《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將離,相贈以芍藥。一名可離。
又木名。《史記·孔子世家》注:《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又水名。《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又地名。《左傳·成十五年》:會吳於鍾離。注:鍾離,楚邑,淮南縣。
又國名。《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又《廣韻》:姓也。孟子弟子離婁。
又《集韻》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詳虫部螭字注。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離跂,攘臂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注:離靡,謂相連不絕也。離,音力爾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併力智切,音荔。《廣韻》:去也。《書·胤徵》:畔官離次。《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又與荔同。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注: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師古:音力智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並郎計切,音麗。《禮·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注:離,讀如儷偶之儷,宿儷謂其屬。馮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與宿偶,當審伺候,不得過差也。《釋文》:離,呂計反。偶也。
又叶音黎。卓文君《白頭吟》:悽悽復悽悽,嫁女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又葉良何切,音羅。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為大家。家,音歌。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5]

書寫提示

“離”字書寫演示 “離”字書寫演示
【規範提示】“乂”的第二筆捺改點。
【寫法】“㐫”居上居中,“禸”居下居中,“厶”連接上下。上框內撇、點相交於豎中線;下框寬於上框。 [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離、離
平聲
上平五支

開口呼
次濁
呂支切
lje
平聲
上平五支

開口呼
次清
醜知切
ȶʰje
去聲
五寘

開口呼
次濁
力智切
lje
去聲
十二霽

開口呼
次濁
郎計切
liɛi
集韻
離、離
平聲
上平五支

開口呼
次清
抽知切
ȶʰiɛ
離、離
平聲
上平五支

開口呼
次濁
鄰知切
liɛ
上聲
四紙

開口呼
次濁
輦尒 (爾)切
liɛ
去聲
五寘

開口呼
次濁
力智切
liɛ
去聲
十二霽

開口呼
次濁
郎計切
lɛi
增韻
離、離


平聲





抽知切



平聲





鄰知切



去聲





力智切



去聲





郎計切

中原音韻
離、離

陽平
齊微

齊齒呼

次濁

li

去聲
齊微

齊齒呼

次濁

li
中州音韻
離、離


平聲
齊微





淩低切



去聲
齊微





郎帝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二支
穿


次清
抽知切
tʃ‘ie
離、離

平聲
三齊


次濁
鄰溪切
li

去聲
三霽


次濁
力地切
li
切韻
離、離

平聲

開口呼
次清
醜知切

禮部韻略


平聲





鄰知切



去聲





力智切



去聲





郎計切

(參考資料:漢典 [14-15] 

上中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l
ia
高本漢系統
tʰl
ia
王力系統
l
ǐai
董同龢系統
l
ja
董同龢系統
ja
周法高系統
l
ia
周法高系統
ia
李方桂系統
l
jiar
李方桂系統
hl
jar
西漢



東漢





jiei


ji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l
jie̯
擬音/高本漢系統
ȶʰ
ie̯
擬音/王力系統

l
ǐe
擬音/王力系統
ȶʰ
ǐe
擬音/董同龢系統

l
je
擬音/董同龢系統
ȶʰ
je
擬音/周法高系統

l
擬音/周法高系統
ʈʰ
擬音/李方桂系統

l
jĕ
李方桂系統
ṭh
jĕ
擬音/陳新雄系統
l
ǐɛ
擬音/陳新雄系統
ȶʰ
ǐɛ
(參考資料:漢典 [14-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片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京承片-京師小片
li
35
陽平

官話(北京官話)
京承片-京師小片
北京
li
51
去聲
“離開”舊讀
官話(冀魯官話)
石濟片-聊泰小片
濟南
li
42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石濟片-聊泰小片
濟南
li
21
去聲
“離開”舊讀
官話(中原官話)
關中片
西安
li
24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關中片
西安
li
55
去聲
“離開”舊讀
官話(西南官話)
湖廣片-鄂中小片
武漢
ni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湖廣片-鄂中小片
武漢
ni
35
去聲
“離開”異讀
官話(西南官話)
川黔片-成渝小片
成都
ni
21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川黔片-成渝小片
成都
ni
13
去聲
“離開”異讀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合肥
ɿ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合肥
ɿ
53
去聲
“離開”舊讀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揚州
li
34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揚州
li
55
去聲
“離開”異讀
晉語
幷州片
太原
li
11
平聲

晉語
幷州片
太原
li
45
去聲
“離開”舊讀
吳語
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蘇州
li
24
陽平

吳語
甌江片
温州
lei
31
陽平

湘語
長益片-長株潭小片
長沙
li
13
陽平

湘語
婁邵片-湘雙小片
雙峯
li
13
陽平

贛語
昌都片
南昌
li
24
陽平
離別
客家話
粵台片-梅惠小片
梅縣
li
11
陽平

粵語
廣府片
廣州
lei
21
陽平

粵語
高陽片
陽江
lei
43
陽平

閩語
閩南片-泉漳小片
廈門
li
24
陽平

閩語
閩南片-泉漳小片
廈門
li
33
陽去
離開
閩語
閩南片-潮汕小片
潮州
li
55
陽平

閩語
閩東片-侯官小片
福州
lie
52
陽平

閩語
閩東片-侯官小片
福州
lie
242
陽去
離開
閩語
閩北片-建甌小片
建甌
li
44
陽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21]  、漢典 [15] 

社會影響

2021年11月19日,在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1”活動啓動儀式上,入選年度推薦字詞的國際字。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2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05-306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68-1269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00
  • 5.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3]
  • 6.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824-826
  • 7.    顏煦之 編著. 一字一世界 JKL[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01:128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881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791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7[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418
  • 1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1[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16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09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358-1359
  • 14.    “離(簡)”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6]
  • 15.    “離(繁)”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6]
  • 16.    “漢語盤點2021”在京啓動將揭曉“年度字詞”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1-25]
  • 17.    平水韻 四支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12-09]
  • 1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96
  • 1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13
  • 2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5;46;48;346;374
  • 2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8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