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足山志

(雞足山文化研究文獻)

鎖定
《雞足山志》是研究雞足山文化最重要的成果和展現形式,包括《志補》在內,共編纂有7本,明朝1本,清朝3本,民國1本,新中國成立後2本。 [1] 
中文名
雞足山志
作    者
徐霞客
大錯和尚
範承勳
作    者
高奣映
趙藩 展開
出版社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2] 
內容簡介
(一)徐霞客《雞足山志》
徐霞客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應麗江土知府木增之請,於八月第二次登臨雞足山時所修,成稿四卷,因病中止。
志稿毀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所幸《徐霞客遊記》末附有《雞山志目》《雞山志略一》和《雞山志略二》,從中可以瞭解到徐《志》綱目、“靈異十則”、“景緻十則”、寺院簡介和部分碑文簡介,特別是徐《志》綱目為後世修山志提供了優秀的體例,以後的山志都沒有跳出這個範疇。 [1] 
(二)大錯和尚《雞足山志》
大錯和尚,俗名錢邦芑,明末遺民,極富文采。
清順治十七年(1660),瀾滄兵備道曹延生巡山時與山僧共請居山的大錯和尚撰寫《雞足山志》,之後大錯和尚與無盡、眼藏、子眉、古道、古笑一起“攀巖捫壑、搜奇弔古,歷數十日而其未厭也。”
歷時半載,成稿十卷,曾刻板印行,後遭兵燹,書板俱毀。三十年後範承勳續修山志時得見其大部分殘編,略作增刪,成稿十卷,人稱範《志》。 [1] 
(三)範承勳《雞足山志》
範承勳,字蘇公,瀋陽人,清康熙年間(1662—1722)任雲貴總督。康熙三十年(1691)遊雞足山,捐資修建天一閣,寫有《遊雞足山記》等詩文。次年以錢《志》殘本為藍本,“刪其蕪陋,補其缺略,付寺僧梓之。”正文十卷,卷首序文七篇,另有《雞足山全景圖》及大錯和尚《雞足山指掌圖記》。
範《志》大部份承襲錢《志》,得以保存錢《志》風骨,內容豐富,記述準確,言簡意賅,文采蜚然,流傳盛廣。清光緒時(1875—1908)同興石廠重印。今有雞足山佛教協會1985年鉛印本,賓川李寶鍹、葉元生註釋。 [1] 
(四)高奣映《雞足山志》
高奣映,字雪君,雲南姚安土司,中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秉乘父願,歷時3月,修《雞足山志》13卷,首1卷,共計14卷。此志未刊行,稿本先存山寺,後流落民間,1931年為姚安由雲龍所獲,既是孤本,也是善本。
高《志》除部分抄襲範《志》外,增加“異術”、“風俗”、“異跡”及大量詩文,可補範《志》之不足。雲南省圖書館作善本收藏。有三個版本,一為芮增瑞校注《雞足山志》,此版本排版錯誤和文字錯誤頗多;二是候衝校注《雞足山志》,該版本仍用繁體字,不便於普通讀者閲讀;三是2000年由雞足山佛教協會請趙應寶、張鵬飛、李樹軍等先生斷句、排印,作為內部資料交流,該版本美中不足是原志稿中的圖片沒有刊印。 [1] 
(五)趙藩、李根源《雞足山志補》
趙藩李根源為雲南民國時期的重要文人官吏,於民國元年(1912)8月同上雞足山住悉檀寺時,尋訪古蹟文獻,“援古證今”所輯。
全書四卷一冊,民國二年夏五月京師聚珍版印行。書中不少內容為舊志所沒有,較為珍貴,但因成書倉促,並沒有進行長時間的深入考察,對高《志》後200餘年的史事沒進行充分記載,因此“補”的不夠充分。 [1] 
(六)賓川縣誌辦1991年版《雞足山志》
該志較舊志書體例有較大改變,增加了歷史沿革、佛教、旅遊等章節,體現了新志的特點,對歷史上的高僧、寓山名流、文物古蹟等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記載,而且補充了不少民國時期的史料。
由於該書的編篡者劉天位、李寶鍹等人學識淵博、治學嚴謹,使該書不僅內容充實,而且體現了較高的學術水平,是一本優秀的新志書。 [1] 
(七)賓川縣誌辦2012年版《雞足山志》
該志較1991版《雞足山志》在體例上作了一些微調,將舊志第一章第一節與第七章合併構成第一章“自然地理”;將“歷史沿革”改變為單獨一章;“佛教”這一章增加了“源流宗派”;將“文物古蹟”改變為單獨一章,並增加了“佛教古蹟”和“道教古蹟”的內容;將“高僧”一章與“文人學者”一節合併為“人物”一章。
新志較1991年版共增加了“源流宗派”、“佛教古蹟”、“道教古蹟”,以及高僧名僧、寓山名流中也有一些補充的內容,但總體上看,在史料上並無實質的突破,這也説明雞足山史料的挖掘工作難度是比較大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