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德

(明朝開國名將、杞國公)

鎖定
陳德(?—1378年),字至善,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名將。
陳德出身於農耕世家。至正十三年(1353年),投奔朱元璋,加入起義軍。至正二十一年( 1361年),率軍支援長興,隨常遇春大敗李伯升。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參加鄱陽湖之戰。此後,隨徐達北伐。洪武三年(1370年),封臨江侯。洪武四年(1371年),隨傅友德南征明夏。洪武五年(1372年),隨馮勝北伐。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鳳陽去世,追封杞國公,諡號定襄。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坐胡惟庸黨,爵除。 [1] 
本    名
陳德
至善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濠州(今安徽鳳陽)
逝世日期
1378年
主要成就
明初將領 臨江侯→杞國公(追封)

陳德人物生平

陳德從徵張陳

陳德出身於農耕世家。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定遠,陳德於是投奔朱元璋。 [2] 
至正十四年(1354年),隨軍攻克全椒、滁州,任萬户。 [2]  [3] 
至正十五年(1355年),隨軍攻克和州,遂朱元璋南渡長江,攻克太平。 [4] 
至正十六年(1356年),隨軍攻破海牙水寨、金陵、鎮江,擔任帳前都先鋒。 [5] 
至正十七年(1357年),隨軍攻克寧國、徽州、溧水、常州。 [6] 
至正十八年(1358年),隨胡大海攻克婺州 [6] 
至正十九年(1359年),隨軍攻克攻克紹興,隨常遇春攻克衢州,升任帳前大元帥。 [6] 
至正二十一年( 1361年),李伯升率兵十萬圍攻長興,耿炳文領七千人守城,李伯升久攻不下,朱元璋命陳德、華高費聚前往支援,被李伯升夜襲,潰退。後常遇春率兵趕到,合力擊退李伯升,解圍長興。 [7-8]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隨軍出征湖州、天目山城、羅家寨。 [9]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隨朱元璋支援安豐,追擊張士誠軍,敗之。 [10]  七月,隨朱元璋支援南昌。十六日,於鄱陽湖和陳友諒展開大戰,是為鄱陽湖水戰,陳德擒獲水寨姚平章。二十一日,陳友諒麾下猛將張定邊直衝朱元璋而去,朱元璋所乘船隻擱淺,陳德為保朱元璋性命,奮力迎戰,身中九箭後依然奮戰,後常遇春、俞通海率軍前來支援,朱元璋得以保全。 [11-12]  十月,隨軍包圍武昌。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陳理投降,武昌平定。 [13]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在舊館大敗張士誠軍,攻克高郵、淮泗。十二月,升任天策衞親軍指揮使,出征浙西,攻克湖州。 [13] 

陳德北伐南征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隨軍攻克平江、嘉興、蘇州,升任大都督府事、定國上將軍。 [14]  十月,隨徐達北伐元朝。
洪武元年(1368年),出征山西,攻克汴梁後留守。設置河南行都督府,陳德任府事,率軍討平羣盜。 [15]  奉命渡河作戰,攻破澤州磨盤寨,俘獲參政喻仁,會同大軍攻克懷慶、澤潞平陽、太原。 [16]  [17] 
洪武二年(1369年),隨軍攻克大同,渡黃河攻取奉元、鳳翔、羅山寨,率軍抵達秦州後,秦州守將呂國公逃跑,陳德率軍追擊至鹽館,擒獲呂國公。五月,率兵攻裏店,未能攻克。 [18]  時徐達圍攻慶陽,陳德駐軍城南,慶陽守將張良臣依恃其兄張思道為外援,派使者往來,陳德率兵擒獲其使者,慶陽於是攻克,陳德留守。 [16]  同年被召還汴州。 [19] 
洪武三年(1370年),於古城大敗王保保,降敵八萬,攻克興元,回師南京。 [20]  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被封為臨江侯、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食祿一千五百石,允世襲。 [21] 
洪武四年(1371年),隨潁川侯傅友德征討明夏政權,率兵進入綿州,攻破龍德,大敗吳友仁等人。六月,乘勝攻取漢州。向大亨、戴壽等人逃往成都,陳德率軍追擊,又敗其軍,俘獲三千餘人,三百多匹馬,於是和傅友德同圍成都。八月,攻克成都、重慶、保寧。明夏滅亡後,被賜予白金彩幣,回師汴梁。 [22] 
洪武五年(1372年),任左副將軍,隨馮勝出徵北元,在別篤山擊敗元軍,斬殺、俘獲數萬元軍,攻克甘肅、亦集乃路,留下部分軍隊扼守關口後回師。 [23] 
洪武六年(1373年),徵察罕腦兒。又出兵朔方,在三岔山大敗元軍,擒獲副樞失剌罕等七十多人。八月,元軍侵犯河州,陳德率軍擊退。後和元軍戰於答剌海口,斬首六百人,俘獲同僉忻都等五十四人,三戰三捷。 [24]  十一月,和郭子興葉升上奏,請求將綏德、慶陽等地農民遷離邊境,朱元璋同意。 [25] 

陳德晚年去世

洪武七年(1374年),在會寧等處俘獲韃韃元帥禿魯迷失等九十七人及其族屬、馬牛羊等物。 [26]  後於北平練兵。 [27] 
洪武八年(1375年),回南京,不久又奉命去濟寧練兵。 [28] 
洪武九年(1376年),鎮守北平。
洪武十年(1377年),回南京,又回鳳陽。 [29] 
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去世,朱元璋停朝三日,追封其為杞國公,諡號定襄。 [30] 

陳德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 [31] 

陳德主要功績

陳德跟隨朱元璋以來,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北伐元朝,南征明夏,都立下赫赫戰功,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統一作出了貢獻,其中與鄱陽湖水戰中力戰,保衞了朱元璋的性命,使得其在決戰中獲勝。隨徐達、馮勝先後出征北元,俘獲十餘萬元軍,三戰三捷,在對元朝及北元的軍事打擊中作出了貢獻。 [31] 

陳德人物評價

《明史》:諸將當草昧之際,上觀天命,委心明主,戰勝攻取,克建殊勳,皆一時之智勇也。及海內寧謐,乃名隸黨籍,或追論,或身坐,鮮有能自全者。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31] 

陳德親屬成員

兒子陳鏞,戰死,坐胡惟庸案爵除。 [31]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黨,詔書言其徵西時有過,被鐫責,遂與惟庸通謀。爵除。
  • 2.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陳德,字至善,濠人。世農家,有勇力。從太祖於定遠,以萬夫長從戰,皆有功,為帳前都先鋒。
  • 3.    《明太祖實錄》:甲午從攻全椒滁州授萬户。
  • 4.    《明太祖實錄》:乙未克和州從渡江克太平。
  • 5.    《明太祖實錄》:置五部都先鋒以陶文興陳德等為之。
  • 6.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同諸將取寧、徽、衢、婺諸城,擢元帥。
  • 7.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李伯升寇長興,德往援,擊走之。
  • 8.    《明史·耿炳文傳》:士誠復遣司徒李伯升帥眾十萬,水陸進攻。城中兵七千,太祖患之,命陳德、華高、費聚往援。伯升夜劫營,諸將皆潰。炳文嬰城固守,攻甚急,隨方御之,不解甲者月餘。常遇春復帥援兵至,伯升棄營遁,追斬五千餘人。
  • 9.    《明太祖實錄》:壬寅從徵湖州天目山城羅家寨。
  • 10.    《明太祖實錄》癸卯從徵安豐追擊張士誠軍敗之。
  • 11.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從援南昌,大戰鄱陽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膠淺,德力戰,身被九矢,不退。
  • 12.    《明太祖本紀》:秋七月癸酉,太祖自將救洪都。癸未,次湖口,先伏兵涇江口及南湖觜,遏友諒歸路,檄信州兵守武陽渡。友諒聞太祖至,解圍,逆戰於鄱陽湖。友諒兵號六十萬,聯巨舟為陣,樓櫓高十餘丈,綿亙數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丁亥,遇於康郎山,太祖分軍十一隊以御之。戊子,合戰,徐達擊其前鋒,俞通海以火炮焚其舟數十,殺傷略相當。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於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從旁射中定邊,通海復來援,舟驟進,水湧太祖舟,乃得脱。
  • 13.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從平武昌。大敗張士誠兵於舊館,擢天策衞親軍指揮使。
  • 14.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吳平,進僉大都督府事。
  • 15.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從大將軍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討平羣盜。
  • 16.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徵山西,破澤州磨盤寨,獲參政喻仁,遂會大軍克平陽、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鳳翔,至秦州,元守將呂國公遁,追擒之。徐達圍張良臣於慶陽,良臣恃其兄思道為外援,間使往來,德悉擒獲,慶陽遂下。
  • 17.    《明太祖實錄》:洪武元年克汴梁奉詔由開封河南渡河取懷慶澤潞平陽太原大同。
  • 18.    《明太祖實錄》:壬寅都督僉事陳德率兵攻裏店買的哥即保寨取之。
  • 19.    《明太祖實錄》:二年會大將軍克狹西取慶陽克羅山寨被召還汴。
  • 20.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又大破擴廓於古城,降其卒八萬。
  • 21.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洪武三年,封臨江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 22.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明年,從潁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綿州,破龍德,大敗吳友仁之眾,乘勝拔漢州。向大亨、戴壽等走成都,追敗之,遂與友德圍成都。蜀平,賜白金彩幣。復還汴。
  • 23.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五年為左副將軍,與馮勝徵漠北,破敵於別篤山,俘斬萬計。克甘肅,取亦集乃路,留兵扼關而還。
  • 24.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明年復總兵出朔方,敗敵三岔山,擒其副樞失剌罕等七十餘人。其秋,再出戰於答剌海口,斬首六百級,獲其同僉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戰三捷。
  • 25.    《明太祖實錄》:臨江侯陳德鞏昌侯郭子興都督僉事葉昇等奏綏德慶陽之境胡寇出沒無常民多驚潰請遷入內地聽其耕種有脅從詿誤者招撫之詔可。
  • 26.    《明太祖實錄》:於會寧等處獲韃韃元帥禿魯迷失等九十七人並其族屬及馬牛羊等物。
  • 27.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七年練兵北平。
  • 28.    《明太祖實錄》:八年還京尋又命視師濟寧。
  • 29.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十年還鳳陽。
  • 30.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十九》:十一年卒。追封杞國公,諡定襄。
  • 31.    《明史·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2-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