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婺州

鎖定
婺州,金華古稱。隋置婺(wù)州,治金華。元惠宗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婺州路名甯越府,至正二十年(1360年)改為金華府
中文名
婺州
外文名
Wuzhou
別    名
金華府
甯越府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設立時間
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4年)

婺州歷史變遷

金華府城隍廟 金華府城隍廟
金華建制久遠,因位於金星與婺女(星)分野,而得名金華。
夏商時金華地屬百越。《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佈“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春秋時屬越囯,戰國後期越囯為楚國所滅,遂屬楚國。
秦、漢為烏傷縣(治所在今義烏境內),屬會稽郡(紹興)。東漢設長山縣。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以會稽郡西部設東陽郡(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治長山(今金華市區),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金東區蘭溪)、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游)、新安(今柯城區衢江區)、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晉延其制。
南朝·梁紹泰二年(556年)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年)撤縉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金華”一名源於“金星與婺女爭華”之地。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改置婺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置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改婺州,並分置衢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婺州。宋延其制。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甯越府,至正二十年改金華府
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遂昌、金華、蘭溪、龍游縣部分地置湯溪縣。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
民國二年(1912年)廢府。民國四年(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擴及原衢州嚴州府。民國十七年(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設磐安縣,劃縉雲縣之5鄉,永康縣之3鄉,天台縣之飛山鄉,東陽縣等都鄉,為磐安縣境。
1949年5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金華,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10月,改名金華專區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併入。嗣後,金華專區轄縣(市)續有撤併、復置,並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整。1958年11月,撤銷湯溪縣。1968年4月,改為金華地區。
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衢州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蘭溪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
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
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
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與婺城區互有調整,縣境東部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婺州大事年表

梁於東陽郡兼置婺州,南朝陳武帝永定三年(559)又改縉州
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改金華郡置婺州。治金華縣(金華市婺城區)。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婺州置東陽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新安)縣分置衢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婺州路。
元惠宗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甯越府,至正二十年(1360年)改為金華府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析遂昌、金華、蘭溪龍游縣部分地置湯溪縣。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

婺州歷史概括

金華古稱婺州,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自三國吳元寶鼎元年(266)始設東陽郡建置以來,具有1800多年的歷史和燦爛文化。歷名金華、婺州,或設郡、州、路、府,或設道、區、專區和地區。1949年5月7日金華解放,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金華專區,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併入。1985年5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金華地區,分設金華、衢州兩市,實行市轄縣體制。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