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良臣

(元代將領)

鎖定
張良臣,元朝將領張良弼的弟弟,在陝西防守慶陽,對抗明軍三月,城破後與子投井自殺,被吊出斬首。
本    名
張良臣
所處時代
元代
性    別
身    份
將領

目錄

張良臣相關信息

《明史》記載:思道走寧夏,為擴廓所執,其弟良臣以慶陽降。達遣薛顯受之。良臣復叛,夜出兵襲傷顯。達督軍圍之。擴廓遣將來援,逆擊敗去,遂拔慶陽。良臣父子投於井,引出斬之。 [1] 

張良臣詳細

明軍士氣正旺,輕鬆攻取蘭州。明軍攻佔蘭州後,立即發動了慶陽會戰。有人説,慶陽會戰是明軍北伐後最慘烈的一戰。
此時,元慶陽守將是張思道、張良臣,這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尤其張良臣驍勇善戰,素有“小平章”之稱。其兵精悍,養子七人皆善戰,軍中有傳言:“不怕金牌張,惟怕七條槍”。可見,張良臣所部戰鬥力不一般。
徐達率兵攻克平涼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慶陽。不攻克慶陽,徐達的側翼就時刻受元軍的襲擾,不能久持。徐達命費聚守平涼,費聚後來被封為平涼侯。
徐達先禮後兵,派遣指揮張煥率騎兵前往慶陽偵察巡視。誰知,張良臣很狡猾,竟然利用詐降,抓獲了張煥,然後堅決固守慶陽。於是,徐達調各路悍將圍攻慶陽。元朝柱石王保保也使出絕招,抓了張思道,逼迫他弟弟張良臣同明軍死戰。徐達隨即派兵分道攻取會州、蕭關等地,掃清外圍。
此時,雙方都抱着殲滅對方的想法。張良臣依仗慶陽的地勢很是囂張。明軍名將彙集慶陽外圍,馮勝、湯和等率部趕到,俞通源、 顧實(時)、傅友德、陳德率部四面圍攻慶陽。
北元政權也調集各路大軍,參加對慶陽的爭奪。八月,元將賀宗哲率兵攻鳳翔,增援慶陽;北方的孔興、脱列伯也受命圍攻大同,以牽制明軍。王保保部將韓扎兒攻陷原州(今甘肅鎮原縣)、涇州(今甘肅涇川縣)。
明軍駐紮在原州的指揮陳壽戰死。情況危急,徐達和馮勝、傅友德商議,決定固守要衝驛馬關。結果,當夜傳來消息,涇州失守,守將丁千户退守靈台。為確保驛馬關不失,馮勝率軍逼近元軍,向韓扎兒部主動發起攻擊。誰知,韓扎兒卻跑了。也就在同時,接替常遇春的李文忠,在率軍前來會攻慶陽的途中,聽到元軍圍攻大同的消息。李文忠只能先解大同之圍,大敗圍攻元軍,徹底斷了元主南顧之意。
擊敗元軍援軍後,慶陽已經成為孤城。孤城不守,張良臣東、西兩門出戰,均被擊敗。他登上城頭喊話投降,被拒絕。慶陽城被圍已久,外援不至,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城裏軍民無以可食。
最後,張良臣部將姚暉、熊左丞、胡知院等開門納降。張良臣父子投井殉節未果,被明軍牽出斬首。明軍遂以都督僉事陳德守慶陽,以馮勝駐慶陽節制諸軍。
慶陽會戰一舉殲滅元軍在西北的機動兵力,為收復甘肅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