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切斯特·艾倫·阿瑟

鎖定
切斯特·艾倫·阿瑟(Chester Alan Arthur/Chester A. Arthur,1829年10月5日-1886年11月18日),生於美國佛蒙特州,美國政治家、律師,第21任美國總統(1881年9月19日-1885年3月4日)。 [4-5]  [16] 
阿瑟早年曾任教師、校長、律師等職務,南北戰爭前進入政壇,歷任紐約州總工程師、軍需局局長等職。後因協助共和黨尤里西斯·格蘭特當選總統,被任命為紐約港海關監督。拉瑟福德·海斯當選後,阿瑟被免職,重回律師行業。1880年在共和黨派系鬥爭中,他成為總統候選人詹姆斯·加菲爾德的搭檔,併成功當選為美國副總統。1881年7月加菲爾德遇刺,並於9月19日去世,阿瑟隨即接任成為美國總統。1885年,在謀求連任失敗後,阿瑟重操律師業務,翌年因腎炎病逝,享年57歲。 [5] 
阿瑟任總統期間,親自過問並公正處置了“星形郵線醜聞”;反對政黨分肥制,其於1883年簽署的《彭德爾頓法》被視為他在總統任內最重要的行動。在否決未果的情況下,他簽署了國會通過的《排華法案》。此外,他注重加強海軍建設,使美國海軍有了較大的發展,享有“新海軍之父”稱號。 [6]  [9]  在1962年曆史學家的投票排名中,阿瑟名列31位總統中第21名,也是12位“普通”總統中的第10名 [3] 
概述圖來源 [4-5] 
中文名
切斯特·艾倫·阿瑟(又譯切斯特·阿蘭·亞瑟) [12] 
外文名
Chester Alan Arthur
別    名
紳士老闆 [6] 
優雅的阿瑟 [6]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829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
1886年11月18日
畢業院校
斯科內克塔迪聯合學院 [6] 
職    業
政治家、律師
主要成就
簽署“彭德爾頓法
注重增強國防力量,加強海軍建設
出生地
美國 佛蒙特州 費爾菲爾德
信    仰
美國聖公會
總統任期
1881年9月19日-1885年3月4日
所屬政黨
美國共和黨

切斯特·艾倫·阿瑟人物生平

切斯特·艾倫·阿瑟求學時期

1829年10月5日,切斯特·艾倫·阿瑟(又譯切斯特·阿蘭·亞瑟 [12]  )生於美國佛蒙特州的北費爾菲爾德。 [4]  [12] 
阿瑟是威廉·阿瑟和馬爾維娜·斯通·阿瑟8個孩子中的第5個。 [6]  父親威廉·阿瑟出生於北愛爾蘭,後來移居加拿大,不久又遷居美國佛蒙特州,在當地教書,還是一個虔誠的浸禮會牧師。母親馬爾維娜祖籍英國。 [9]  因此,阿瑟是移民的後代。 [12] 
阿瑟的童年是漂泊不定的。9歲時,全家搬到紐約州薩拉託加的聯合村(今美國紐約格林威治村)。阿瑟進了當地的學校,他雖然淘氣,但聰明伶俐,思想敏捷,記憶力過人,頗討老師們的喜歡。阿瑟全家11口人,單靠父親教書的微薄收入不足以餬口,因此,阿瑟不得不經常犧牲假日,甚至在學校許可之下利用星期六在附近農場做些零活,以貼補家用。 [9] 
1844年,阿瑟全家遷到紐約的斯克內克塔迪。這座城鎮是當地的教育中心,擁有知名的利休姆學校和聯合學院,很適合求知慾很強的阿瑟。他先進入利休姆(一譯萊森姆)學校學習一年,在校中擔任校報《利休姆評論》的編輯,還參加了支持亨利·克萊競選總統的校園示威遊行。1845年,由於成績優異,阿瑟以二年級學生身份進入聯合學院學習,選修全部課程。阿瑟在校內刻苦攻讀哲學、天文學、政治經濟學和古典文學等十幾門課程。他在古典文學方面很有修養,廣泛閲讀了古希臘演説家德摩斯梯尼古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抒情詩人昆圖斯·賀拉斯·弗拉庫斯等人的名著,以及拉丁和希臘劇作家的作品。他勤奮好學,抓緊一切機會學習。 [9]  除此之外,他還參加了許多校園中的惡作劇。寒假期間在紐約州的沙格蒂科克教書。四年級時,又加入全美優秀大學生的榮譽組織聯誼會。 [14] 
1848年,阿瑟以全年級第三名的成績自聯合學院畢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9]  [14] 

切斯特·艾倫·阿瑟聲名鵲起

阿瑟畢業後,在佛蒙特波納爾地區擔任過中學教師,律師事務助理。同時自修法律。1851年他擔任北波納爾中學校長。1853年辭去校長職務,進入他的朋友卡爾弗和帕克合辦的律師事務所,1854年,通過律師考試,阿瑟成為該所正式合夥人。1856年,阿瑟在紐約自設律師事務所。 [9] 
阿瑟是堅定的廢奴主義者。他同情黑奴,經常為逃亡奴隸辯護,並對公共車輛上的種族隔離等歧視黑人的做法給以猛烈的抨擊。 [9] 
在美國大托拉斯紛紛崛起的時候,阿瑟對一些大公司用逼迫的手段吞併其他小業主產業的做法也非常反感,因此他常常也會利用法律,為那些失去了自己產業的小業主討還公道,雖然這些官司的結局往往是以失敗告終,但是阿瑟也在民眾中建立起非常好的名聲。
1857年,阿瑟加入州民兵組織,任軍法官。1859年,他同一位著名海軍軍官的女兒埃倫·劉易斯·赫恩登結婚。 [9] 

切斯特·艾倫·阿瑟掌管海關

1859年的阿瑟律師 1859年的阿瑟律師
由於阿瑟持反對奴隸制觀點,很快就與紐約州新成立的共和黨搭上關係。他入黨後,結識了不少朋友。1860年,共和黨人埃德温·摩根競選紐約州長獲勝,遂任命阿瑟為紐約州總工程師。同年,阿瑟支持亞伯拉罕·林肯競選總統。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他轉任紐約州軍需局局長,負責籌集食品、醫療設備、各種軍需物資,支援紐約州民兵對南軍作戰。這一時期,他工作努力,卓有成績。 [9]  [14] 
1863年,摩根下台,民主黨人霍拉肖·西摩接任紐約州長。阿瑟辭去政府職務,重操律師舊業。 [9] 
阿瑟退職後,對政治仍很關心,同紐約州共和黨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繫。他積極支持共和黨要人、參議員羅斯科·康克林,併成為其主要心腹之一。在1864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阿瑟支持林肯總統再次作為總統候選人,並提名安德魯·約翰遜作為副總統候選人。1867年,他被任命為紐約市共和黨人執行委員會成員,第二年升任州執行委員會主席。1868年,共和黨人尤里西斯·格蘭特競選總統,紐約市成立了紐約格蘭特中央競選俱樂部。阿瑟為該俱樂部的重要謀士。1869年大選結果,格蘭特當選總統。 [9]  [14] 
1869年至1870年,阿瑟擔任紐約市税務委員會法律顧問,年薪一萬美元。1871年7月,在康克林和即將離職的税務官托馬斯·墨菲的極力推薦下,格蘭特任命阿瑟為紐約港海關監督 [9]  [14] 
紐約港海關監督一職職位並不算高,卻掌控着上千個職位的任免大權和大量聯邦貨幣的收支。阿瑟上任之後,把數以千計的共和黨人安插在海關各個部門,並要求他們支持以康克林為首的紐約共和黨組織。他因此被認為是康克林政治機器上的“一顆無人知曉的螺絲釘”。為確保自己的職位,阿瑟竭力顯得辦事公正,並用考核辦法來決定職員的去留。然而,海關內貪污受賄現象不斷出現,阿瑟對此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9]  阿瑟本人在這個職位上也是受益匪淺,據説他利用自己的影響為他的支持者謀求政治職位,因此私下獲得了4萬多美元的收入。 [6] 

切斯特·艾倫·阿瑟重操舊業

1872年,阿瑟支持格蘭特連任總統,向海關僱員募捐以支持共和黨候選人。在1876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他支持康克林作為總統候選人,但在最後一輪投票中與康克林的力量一起支持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他支持斯圖爾特·伍德福德作為副總統候選人,但沒有成功。他在大選中為海斯活動,再次讓海關僱員為共和黨捐款。 [14] 
1877年,海斯當選總統,明確表示自己的文官制度改革政策將延伸到阿瑟的職權範圍。同年建立的傑伊委員會調查有關紐約海關腐敗的指控,傳喚阿瑟作為其第一個證人。在6小時的作證中,阿瑟無法否認該委員會的主要發現——為了把職位留給唯命是聽的黨的工作人員,忽視量才錄用制度;僱員必須把部分薪水捐贈給共和黨。該委員會建議紐約海關進行徹底的清洗,並精簡人員,海斯總統接受了建議。為了有利於黨的團結,海斯同意比較體面地免除阿瑟的職務,改任他為駐巴黎領事。在阿瑟表示拒絕後,1878年7月11日,海斯解除了他的職務,由埃德温·梅里特代替。接着,阿瑟重新開業當律師,成了紐約阿瑟一費爾普斯一克內維爾斯-蘭塞姆律師事務所的主要合夥人。 [14] 

切斯特·艾倫·阿瑟意外的總統

  • 當選副總統
1880年加菲爾德(左)和阿瑟(右)搭檔競選的海報 1880年加菲爾德(左)和阿瑟(右)搭檔競選的海報 [4]
1880年6月,共和黨在芝加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推選總統候選人。紐約州共和黨首腦康克林的忠實支持者,堅決支持前總統格蘭特再次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阿瑟是該黨在紐約州的代表之一,也是支持格蘭特的306個“忠誠分子”之一。當時,格蘭特的對手主要是前任眾議院議長詹姆斯·吉萊斯皮·布萊恩。兩人勢均力敵,經多次投票一直無人取得多數。直至第36次投票時,共和黨改革派詹姆斯·加菲爾德異軍突起,在布萊恩的大力支持下,以微弱多數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改革派取得勝利後,為安撫格蘭特派“忠誠分子”,保持共和黨內的團結,要求從紐約代表團的格蘭特派中提名一人,作為副總統候選人。在這關鍵時刻,阿瑟毛遂自薦,表示願意嘗試,結果沒有遇到多少阻力,就順利地獲得了副總統候選人的提名。11月2日在全國大選中,共和黨獲勝。於是,阿瑟一躍而成為美國副總統 [9] 
在加菲爾德總統與康克林圍繞官職任命權的激烈鬥爭中,阿瑟與加菲爾德決裂,站到了康克林一邊。 [14] 
  • “出人意料”的總統
1881年7月2日,阿瑟和康克林在紐約離開一艘輪船時獲悉,加菲爾德遭到槍擊;他們最初得到的報道錯誤地聲稱,加菲爾德已中彈身亡。應內閣的要求,阿瑟前往華盛頓,等待局勢的發展。隨着加菲爾德傷勢的好轉,阿瑟回到紐約。當加菲爾德的狀況開始惡化時,阿瑟拒絕前往華盛頓,擔心他可能顯得急於確定總統的死亡。 [14] 
加菲爾德去世後,阿瑟宣誓就職總統 加菲爾德去世後,阿瑟宣誓就職總統 [4]
1881年9月19日晚上11點半,阿瑟在家中收到了加菲爾德已在大約1小時前逝世的消息。20日凌晨2點15分,在紐約市列剋星敦大街123號阿瑟家中,由紐約最高法院法官約翰·布雷迪主持,阿瑟宣誓就任總統。當時,既沒有副總統,也沒有參議院臨時議長和眾議院議長(兩院議長尚未選出),因此,不存在憲法規定的繼承順序。倘若當時阿瑟遭到謀殺或突然死亡,美國曆史將第一次出現空位期。為了防止這種災難,阿瑟當天起草了一份召集參議院舉行特別會議的公告,並把公告郵往白宮。一旦到了華盛頓,他就可以銷燬這封信,親自召集參議院開會。9月22日,在國會大廈,由首席大法官莫里森·韋特主持,阿瑟第二次宣誓就任總統。 [14] 
阿瑟愛好社交,講究衣着。他上任後,人們議論頗多,擔心他不稱職,然而出人意料,他努力以正直的態度;處理政務,並熱心於改革,逐漸改變了公眾對他的看法。 [9] 
阿瑟是一個共和黨人,但親自過問了郵政部門的“星形郵線醜聞”,將參與此案的郵政和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一律解職。阿瑟反對政黨分肥制,於1882年通過《河道港口撥款案》。其於1883年簽署的《彭德爾頓公共服務改革法案》被視為他在總統任內最重要的行動。這項法案建立起一項制度,使得政府職位依照能力分配而不是根據黨派分配。阿瑟還是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他對西部地區的自然資源很感興趣,並且很關心森林受到過度毀壞的問題。 [6] 
阿瑟政府[內閣]成員
職位
人物
任期
總統
切斯特·艾倫·阿瑟
1881-1885
副總統
——
——
國務卿
1881
1881-1885
財政部長
1881
1881-1884
1884
休·麥卡洛克
1884-1885
陸軍部長(戰爭部長)
1881-1885
司法部長
艾薩克·韋恩·麥克維
1881
本傑明·哈里斯·布魯斯特
1881-1885
郵政局長
蒂莫西·Q.豪(即葛禮山
1881-1883
沃爾特·昆廷·格雷沙姆
1883-1884
弗蘭克·哈頓
1884-1885
海軍部長
威廉·H.亨利
1881-1882
威廉·E.錢德勒
1882-1885
內政部長
塞繆爾·喬丹·柯克伍德
1881-1882
亨利·M.特勒
1882-1885
表格參考資料 [15] 

切斯特·艾倫·阿瑟卸任及去世

許多人認為阿瑟執政三年半,“成績卓著”,有資格再任一期。阿瑟本人也試圖競選連任。但出乎人們預料,他不僅未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連紐約州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也未獲得。 [9] 
究其原因,阿瑟本是紐約州共和黨康克林一派,當上總統後試圖獨樹一幟。1882年秋,他竟允許財政部長查爾斯·詹姆斯·福爾傑在保留原有職務的同時作為共和黨候選人蔘加紐約州長的競選,干擾了該州正常的競選活動。這一事件讓人們認為阿瑟利用權力插手地方競選,庇護福爾傑,引發反對情緒,導致福爾傑的落選。阿瑟對《排華法案》和《河流與港口法案》的否決讓他更加不受歡迎。這樣的一些行為,既得罪了共和黨“忠誠分子”,又得不到共和黨改革派的支持,引起黨內兩派的不滿。於是在1884年共和黨代表大會的第一輪投票時,阿瑟得278票,布萊恩得334票。到第四輪投票時,布萊恩得541票,阿瑟得207票。最終,阿瑟沒能勝過將他視為阻礙的布萊恩。而布萊恩在大選中敗給了民主黨候選人格羅弗·克利夫蘭 [9]  [11] 
阿瑟的墓地 阿瑟的墓地
1885年3月4日,阿瑟卸任總統,回到他在紐約的律師事務所。 [9]  他還同時任紐約阿凱德鐵路公司的董事長。該年12月,阿瑟出席了表彰退休的紐約市中級民事法院首席法官查爾斯·戴利的集會,這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14] 
在總統任期內,切斯特·阿瑟患上了布賴特腎炎,並伴隨着心臟肥大症、瘧疾,但他一直將自己的健康狀況保密。卸任之後,阿瑟的病情急速惡化,於1886年11月16至17日間的夜間因中風導致左半身癱瘓,失去知覺,到18日便去世了,享年57歲。 [4-5]  11月22日,阿瑟的葬禮在紐約天國安息教堂舉行。他被葬於紐約奧爾巴尼鄉村公墓。 [6]  [14] 

切斯特·艾倫·阿瑟主要影響

切斯特·艾倫·阿瑟政治

阿瑟熱心改革,頗為勤政,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 處理“星形郵線”案
在加菲爾德就任總統後的第一週,他就命令郵政部長詹姆斯調查郵線合同的簽訂中有欺詐行為的指控。阿瑟接任後,更是親自過問這一“星形郵線”(星形郵線是指偏僻地區專門僱用人員郵遞的路線)詐騙案。經過詹姆斯調查,發現共和黨參議員斯蒂芬·多爾西、郵政部第二副部長托馬斯·布雷迪等人與這起賄賂案有關。檢察官們估計,這起賄賂案浪費了納税人400萬美元的錢。最終,阿瑟對參與此案的郵政和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給予解職的處罰。 [9]  這起醜聞的揭露為後來文官制度改革的進行打下了基礎。 [18] 
  • 改革文官制
阿瑟畫像、照片
阿瑟畫像、照片(2張)
阿瑟就職後,採取了超黨派的態度,在組織政府班子時不抱派系偏見。他任命有才幹的人擔任聯邦政府要職,其中包括屬於黨內對立派系的人士。而且他未讓他的老上司羅斯科·康克林在政府內掌握實權。 [9] 
對於阿瑟的任期來説,最大的功績被認為是改革文官制度。此前,美國政界長期流行“政黨分肥制”,根據這種制度,在大選中獲勝的黨派依據“戰利品歸勝利者所有”的規則,可以取得政府機構中的各種職位。黨的領導人利用這一制度可以用官職來做政治交易,培植親信。這樣,每次大選後,政府人員大量更換。阿瑟深感這種“分贓”制度的弊端,在他的敦促下,國會在1863年1月16日通過了《彭德爾頓法》。該法禁止在競選總統時利用政府職位去拉票,並規定政府中10%的職位需通過文官考試聘用人員,但這一制度僅適用於低級文職人員,至於當選總統任命政府主要人員,仍是按黨派關係來選定。該法自1883年通過以採沿用了近一個世紀,適用範圍不斷擴大,但基本條文沒有什麼改變。直至1978年吉米·卡特總統時期,才對條文作了修改。 [9]  在21世紀的美國政界,依然有這個法案的痕跡。

切斯特·艾倫·阿瑟經濟

阿瑟的雕像 阿瑟的雕像
阿瑟主張適當削減關税。他知道,為了防止外國廉價商品打入國內市場影響正在發展中的本國工業,不能過多降低關税。但是,他又看到高關税使政府積累起來的很多盈餘,卻被國會用於“政治分肥”。因此,他建議成立包括有貿易保護主義者參加的專門委員會,研究制定關税修正案。該委員會提出的削減關税方案,雖遭國會否決,但阿瑟最後還是使關税有了一定程度的削減,並從財政盈餘中拿出四億美元償付國債。 [9]  1882年,阿瑟否決了試圖撥款1900萬美元用於各種國內改良措施的《河流港口法案》。他認為這是十足的政治分肥立法。儘管國會立即推翻了他的否決,但阿瑟還是因為試圖挫敗許多人所認為的“國庫襲擊”而受到廣泛的讚揚。 [14] 
密西西比河洪水氾濫,造成數萬人無家可歸。於是阿瑟向國會提出特別諮文,要求批准修建密西西比河防洪大堤。 [9] 

切斯特·艾倫·阿瑟軍事

阿瑟在1883年發現美國海軍艦艇僅有24艘,已經相當陳舊,而且部分還是木船。於是他提出建造4艘現代化戰艦(兩艘巡洋艦、兩艘炮艦),建立陸、海軍用的槍炮廠。1884年4月,又向國會提出撥款150萬美元用於防禦工事。經過他與他的繼任者兩代總統的不懈努力,美國海軍不斷擴大,到美西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上升到世界第五位,為美國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因此阿瑟也有“新海軍之父”的頭銜。 [9] 

切斯特·艾倫·阿瑟社會

為了平息人們對猶他州一夫多妻制的不滿,在阿瑟支持下,國會於1882年3月通過一項反對一夫多妻制的《埃德蒙反多妻制法案》,宣佈多妻制為犯罪,禁止多妻制者擔任政府公職和行使投票權。 [9]  除簽署《排華法案》(見“外交”二級目錄)外,阿瑟還在1882年8月簽署《移民法案》,提高外國移民入境門檻,對入境移民每人收取50美分的税,並禁止精神病患者、智障、罪犯等可能成為政府負擔的人入境;他反對聯邦最高法院通過1883年“民權案”的裁定,此裁定推翻了保護黑人權利的《1875年民權法》。 [16] 
此外,阿瑟還積極推動國會發展土著人教育;計劃在土著人中間推行針對個人的份地制度,該制度在下任總統任期內通過《道威斯法案》得以實現。他通過行政命令,強行開放達科他領地的一個土著人保留地給西進移民。 [16] 

切斯特·艾倫·阿瑟外交

  • 與夏威夷
阿瑟政府於1881年12月宣佈根據門羅主義,夏威夷羣島為美國體系中的一部分,美國船隻有權在夏威夷加煤和維修。 [9] 
  • 與中國
1882年4月,阿瑟否決了國會一項為期20年的限制華工移民法,因為他認為這項法案違反了《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在美國一般被成為《伯林格姆條約》,即《蒲安臣條約》)。但他還是簽署了國會在5月6日通過的《排華法案》,宣佈美國在10年內禁止中國勞工入境。 [9]  這項法律適用於“無論是熟練和非熟練勞工,還是受僱採礦的中國人”。它還禁止美國法院授與已經居住在美國的中國人公民權。這項法律在1892和1902年得到展期,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 [14] 
  • 與朝鮮
阿瑟接見赴美的第一個朝鮮使團的場面 阿瑟接見赴美的第一個朝鮮使團的場面
阿瑟任內,通過海軍中將薛斐爾等人的努力,以及朝鮮的宗主國清朝的斡旋下,1882年5月22日,美國與朝鮮簽訂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兩國正式建交。通過承認朝鮮有自主權,美國獲得在朝的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 [9]  美國由此成為第一個打開朝鮮國門的西方國家。
  • 與墨西哥
1883年1月,美國同墨西哥簽訂互惠通商條約。 [9] 

切斯特·艾倫·阿瑟歷史評價

美國公理會牧師、演説家亨利·華德·比切爾:“我幾乎無法想象他能做到更好。” [6] 
阿瑟的白宮官方畫像,丹尼爾·亨廷頓繪 阿瑟的白宮官方畫像,丹尼爾·亨廷頓繪
美國政治家伊萊休·魯特:“他的治國本領是精明的,他的管理是堅定有效的。國家財政的公正,行政機構的廉潔和有效,貿易的增長,美國海軍的重建,南方和北方之間的和解,還有與外國的高尚友誼——這一切都得到了他的積極支持。有益的事業會發現他是一個朋友,錯誤的措施會遇上他這個不屈不撓的反對者。” [14] 
阿瑟內閣的海軍部長威廉·錢德勒説:“如果有人批評他處理事情缺乏侵犯性,那麼人們可以自信地回答他,侵犯性即使不是災難性的,也是不幸的。一個輕率的總統幾乎沒有機會解決較多的災難。這不是賣弄地進行輝煌試驗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人民需要擺脱其總統遭謀殺而使他們陷入緊張不安的情緒。阿瑟總統所選擇的路線是最明智和最理想的。” [14] 
美國第19任總統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評論阿瑟在任時的白宮:“在執政官的官邸裏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一―酒精、勢利,還有更糟糕的。” [6]  海斯還説:“(在文官問題上)他對改革顯然沒有誠意,但為了順從公眾的情緒,他作了如此大的讓步,以致建議撥款25000美元實施改革,並表示願意這麼做。” [14] 
紐約共和黨黨魁羅斯科·康克林批評道:“阿瑟總統的政府只有一件事令我煩惱,那就是,與它相比,海斯的政府變得即使不是史詩般的,也是可尊敬的。” [14] 
在1962年曆史學家的投票排名中,阿瑟名列美國31位總統(其中2人因任期短暫而不計入排名)中的第21名,在12位“普通”的總統中排名第10。 [3] 
美國傳記作家托馬斯·裏夫斯指出:“儘管很少有人會猜到這位城市政治家的這麼一個特點,阿瑟是一個十分易動感情,甚至多情的人,忠貞不渝,易流眼淚。” [14] 
美國曆史學家伯納德·魏斯貝格爾説:“19世紀80年代早期,美國正處在一個轉型時期,兩個政黨差不多勢均力敵。整個時代還是比較繁榮,內戰的創傷正在消退,但還不到騷動與創新的時候。適應現狀的最好辦法是低調調節一一阿瑟的總統歷史就這樣幾乎沒有波瀾地平靜結束了。他沒有被正式考慮提名連任,在卸職後不到兩年就去世了,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幾乎被遺忘了。然而,任那個國家處境困難的時期,阿瑟的缺乏令人難忘的品質與事蹟恰是一種調和與撫慰。” [17] 
美國曆史學家弗雷德裏克·洛根·帕克森:
  • 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執政的一屆美國政府證明了一點,正如改革者所言,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從來都不是一個可恥的分肥者,或者換句話説,他始終如一地堅持了自己的立場。 [11] 
  • 切斯特·艾倫·阿瑟註定不會獲得候選資格,因為他特立獨行,不免運用政治手段對付了某些政客,既疏遠了堅定派,也沒能贏得改革者們的支持。 [11] 

切斯特·艾倫·阿瑟軼事典故

切斯特·艾倫·阿瑟個人名言

  • 我可以是美國總統,但是我的私人生活別人無權過問。 [6] 
  • 人不免要死亡,但是,我們這個自由國家的制度是永世長存的,是絕對不會動搖的。 [6]  沒有更重大或更可信的證據能比一個事實更能證明人民政府的力量和永久性,這個事實就是,儘管人民選擇的總統被槍殺了,但憲法規定的他的繼承人卻平靜地就任了總統職位,除了居喪時的哀傷,沒有震驚或緊張的氣氛。 [14] 
  • 我從來沒有想到能夠獲得副總統這般榮耀的職位。 [6] 

切斯特·艾倫·阿瑟樣貌習慣

阿瑟 阿瑟 [4]
阿瑟身高六英尺二英寸,體重225,被認為“威嚴、高大、英俊”,微紅的棕色頭髮,灰色小鬍子再加兩鬢鬍子。他被認為是美男子,愛好社交,講究衣着,被華盛頓社交界稱為“好客鉅子” [13]  。據説,他的衣櫃裏掛有各式服裝80套,被人稱為“紳士派大亨”,或稱“優雅的阿瑟” [6]  [8]  [9]  有人説他“看上去像個總統”。 [5]  改革派在批評他過去政治生涯的同時,又十分珍視他的這種氣質。 [17] 
阿瑟每天從上午10點工作到下午6點,餘下的生活則十分舒適。他對飲食十分講究,愛喝美酒,一頓晚餐通常吃兩三個小時。 [8]  阿瑟常常邀請朋友上白宮共進深夜晚餐,飯後進行持續到半夜以後很久的輕鬆談話。有時他會在凌晨三四點鐘帶着客人在華盛頓街頭散步。他很難在凌晨2點以前就寢。 [14]  據阿瑟在海關的一位老朋友説:“他在任何社交聚會中都是最後一個上牀睡覺的。” [17]  白宮歷史學家威廉·西爾認為:“阿瑟被人記住的事情並不多,但其中之一就是他有品位。” [17] 
阿瑟是一個熱心的捕魚人,還喜歡打獵。 [14] 

切斯特·艾倫·阿瑟愛情故事

切斯特·艾倫·阿瑟夫人 切斯特·艾倫·阿瑟夫人 [17]
阿瑟儘管在年輕時與好幾個女人約會過,但在遇見他的妻子之前,沒有認真地與任何女人相愛過。到26歲時,他開始擔心,他將永遠結不了婚。直到1859年10月25日30歲時,阿瑟迎娶了22歲的埃倫·劉易斯·赫恩登·阿瑟。婚禮在紐約市卡爾瓦里主教派教堂舉行。赫恩登的父親威廉·赫恩頓是海軍軍官。1856年,赫恩登的堂兄達布尼·赫恩登介紹她與阿瑟認識,她的堂兄也是阿瑟的朋友。阿瑟在紐約州薩拉託加斯普林斯美國飯店的走廊內向赫恩登求婚。婚禮以後,這對夫婦一度在紐約與新娘的母親同住。赫恩登是一個有才華的女高音歌手,參加門德爾松格利合唱俱樂部,在紐約附近進行義演。阿瑟夫婦的婚姻雖然是牢固的,但是,耗費他大量時間的政治活動以及南北戰爭也使他們的關係變得緊張。南北戰爭期間,當阿瑟在紐約民兵中服役時,赫恩登私下裏同情南部邦聯,因為她的許多弗吉尼亞親戚正在為南部邦聯戰鬥。 [8]  1880年1月,體質較弱的赫恩登因在晚間音樂會後等候馬車時着涼而病倒。病情迅速發展成肺炎,使得赫恩登在兩天後去世,年僅42歲。當時阿瑟正外出辦事,等他回家時為時已晚。為此,阿瑟在幾周的時間內悲痛欲絕,一直沒有從妻子的死亡中完全恢復過來。他私下裏常常表示悔恨,因為赫恩登沒有活着見到自己成為總統。在白宮時,阿瑟吩咐每天在她的畫像前放上鮮花。 [14] 

切斯特·艾倫·阿瑟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梅傑·尤賴亞·斯通
參加過印法戰爭。
父親
威廉·阿瑟(1796-1875.10.27)
出生於愛爾蘭安特里姆郡,畢業於貝爾法斯特學院,年輕時移居魁北克的鄧納姆。後成為浸禮會的牧師。1821年與馬爾維娜·斯通成婚。
母親
馬爾維娜·斯通·阿瑟(1802.4.24-1869.1.16)
出生在佛蒙特州伯克希爾,幼時隨家人一起移居魁北克。1821年與威廉·阿瑟成婚。
大姐
里賈納·考
嫁給紐約州科霍斯的商人威廉·考。
二姐
簡·阿瑟
剛滿18歲時不幸天折。
三姐
阿爾梅達·馬斯頓
——
四姐
安·伊萊扎·亞瑟
南加利福尼亞的教師。
六妹
馬爾維娜·海恩斯沃思
教師,嫁給南北戰爭期間南部邦聯文職官員亨利·海恩斯沃思的妻子。
七弟
小威廉·亞瑟
少校,在南北戰爭中因槍傷致聾。
八妹
瑪麗·麥克爾羅伊
嫁給牧師約翰·麥克爾羅伊。在阿瑟任總統期間充當白宮官方女主人。
妻子
埃倫·劉易斯·赫恩登·阿瑟
(1837.8.30-1880.1.12)
海軍上校威廉·劉易斯·赫恩登之女。1857年10月25日與阿瑟在紐約結婚,生有二子一女。
長子
威廉·劉易斯·阿瑟(1860-1863)
兩歲半時夭折。
次子
曾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兩度結婚,並且有一個孩子。
女兒
又叫內爾。嫁給查爾斯·平克頓,後因接受輸血治療而死。
表格參考資料 [1-2]  [6]  [7]  [9]  [12] 

切斯特·艾倫·阿瑟人物爭議

根據阿瑟“家庭聖經”上的記載,1829年10月5日,阿瑟在佛蒙特州北費爾菲爾德的牧師住宅出生。還記載了他出生時的重量為9磅。然而,阿瑟在中年時誤把自己的出生年説成是1830年,這導致後來他的政治對手們斷言,阿瑟是出生在佛蒙特邊界對面的加拿大境內。因此,根據美國憲法,只有出生在美國境內的美國人才能成為總統 [10]  。阿瑟否認這種指控,而他的政治對手們也沒有找到證明阿瑟出生在加拿大的足夠證據。 [12] 

切斯特·艾倫·阿瑟後世紀念

阿瑟墓位於美國紐約的奧爾巴尼鄉村公墓。 [6]  紐約麥迪遜廣場公園還立有阿瑟的紀念銅像。 [17] 
參考資料
  • 1.    美國曆屆總統簡介  .新浪[引用日期2015-11-15]
  • 2.    孫小金 主編.名人後代大追蹤 第五卷:中國古籍出版社,2009-09:1960-1969
  • 3.    [美]威廉·A·德格雷戈裏 主編;夏伯銘 譯.美國總統大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702-703
  • 4.    Chester A. Arthur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3-03-14]
  • 5.    Chester A. Arthur  .The White House[引用日期2023-03-14]
  • 6.    [美]卡特·史密斯 著.白宮舊主: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7-09:106-108
  • 7.    孫小金 主編.名人後代大追蹤 第五卷:中國古籍出版社,2009-09:1968
  • 8.    [美]戴維·沃倫欽斯,歐文·華萊士 編;陳亮 譯.總統外傳 美國曆任總統簡介:商務印書館,1983-09:79-80
  • 9.    梅人 主編.美國曆任總統:時事出版社,1996-01:215-220
  • 10.    [美]桑德拉·L.奎因-馬斯格魯夫,[美]桑福德·坎特 著;張愉,馮惠雲 譯.白宮後代: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2:141
  • 11.    [美]弗雷德裏克·洛根·帕克森 著;劉嵐 譯.新美國 從門羅主義、泛美主義到西奧多·羅斯福新國家主義的蜕變:華文出版社,2019-01:165-166
  • 12.    張錦鐵 主編.美國總統檔案 第17任安德魯·約翰遜、第18任尤利西斯·格蘭特、第19任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第20任詹姆斯·加菲爾德、第21任切斯特·阿蘭·亞瑟:九洲圖書出版社,2005:193-195
  • 13.    秦德君 著.領袖形象的政治藝術: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03:159
  • 14.    [美]威廉·A·德格雷戈裏 主編;夏伯銘 譯.美國總統大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330-341
  • 15.    楊生茂,張友倫 主編.美國曆史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2:501-502
  • 16.    阿瑟,C.A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7-20]
  • 17.    [美]詹姆斯·M·麥克菲爾森 主編;尹宏毅等 翻譯.總統的力量:從殖民地到超級大國: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7-06:155-158
  • 18.    [美]威廉·A·德格雷戈裏 主編;夏伯銘 譯.美國總統大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3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