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巴斯一世

(波斯薩非王朝第五位沙阿)

鎖定
阿巴斯一世(波斯文:عباس بزرگ,英文:Abbas I of Persia;1571年1月27日-1629年1月19日 [1]  ),一譯阿拔斯一世 [3]  ,波斯薩非王朝第五位沙阿(1587年10月16日-1629年1月19日在位 [2]  )。
阿巴斯早年以王子身份鎮守赫拉特。1587年,他在土克曼大貴族的支持下登基為帝。阿巴斯一世特別重視鞏固中央集權和發展經濟力量。他即位後,先與奧斯曼帝國布哈拉汗國停戰,集中精力平定內部動亂,又推行著名的阿巴斯一世改革,使薩非波斯初步完成軍事的“現代化” [3]  。1597年,阿巴斯一世從布哈拉汗國手中奪回呼羅珊;從1603年起,三次對奧斯曼帝國作戰,獲得對整個外高加索的統治權 [4]  。1602年及1622年,接連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回了巴林霍爾木茲。到1623年,阿巴斯一世已經統治着一個西至底格里斯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帝國,使薩非波斯國勢達於全盛。1629年,阿巴斯一世病逝。
阿巴斯一世是一個建樹頗多、眼界開闊的帝王。在伊斯蘭發展史上,他與蘇萊曼大帝阿克巴大帝齊名,不但影響了伊朗歷史,而且對大航海時代的東西方交流也起了很大作用,因而被尊稱為阿巴斯大帝
概述內圖片來源 [5] 
中文名
阿巴斯一世
外文名
عباس بزرگ(波斯語),Abbas I of Persia(英語)
別    名
阿巴斯·米爾扎
阿巴斯大帝
阿拔斯一世
國    籍
波斯(薩非王朝
民    族
波斯人
出生日期
1571年1月27日
逝世日期
1629年1月19日
職    業
波斯沙阿
主要成就
通過一系列改革,使薩非王朝達到全盛時期
從烏茲別克人手中奪回呼羅珊
三次對奧斯曼帝國作戰,佔領高加索
葡萄牙手中奪回霍爾木茲
出生地
赫拉特
信    仰
什葉派伊斯蘭教
在位時間
1587年10月16日—1629年1月19日

阿巴斯一世人物生平

阿巴斯一世早年繼位

阿巴斯大帝 阿巴斯大帝
阿巴斯·米爾扎於1571年1月27日生於呼羅珊行省的首府赫拉特城,當時其父穆罕默德·科達班達正受薩非王朝第二任沙阿(皇帝)塔赫瑪斯普一世委任為赫拉特總督 [1]  。他2歲時,被塔赫瑪斯普一世指定為呼羅珊地區的總督,並受土克曼大貴族、沙姆魯部落的阿里·庫裏汗的教導。 [2] 
1578年,在伊斯瑪儀二世死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被推舉為沙阿。 [1] 
1581年,因為在政治鬥爭中失利,阿里·庫裏汗一怒之下宣佈獨立,擁立阿巴斯成為沙阿 [4]  。1583年,穆罕默德·科達班達與阿里·庫裏汗達成停戰協議。之後,烏斯塔吉魯部落的穆爾希德·庫裏汗與阿里·庫裏汗反目,且劫走阿巴斯,將其帶往馬什哈德
1587年9月,18歲的阿巴斯在穆爾希德·庫裏汗的支持下,前往加茲温,廢黜正在南方平叛的穆罕默德·科達班達。10月1日,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回到加茲温,同意退位。10月16日,阿巴斯正式登基成為薩非王朝的第五位沙阿,稱阿巴斯一世。 [1]  [4] 

阿巴斯一世平息動亂

阿巴斯一世 阿巴斯一世 [6]
阿巴斯即位時,正值內憂外患交侵,內部土庫曼人諸部落首領專橫僭越,東西部起義不斷 [1]  ;外部有奧斯曼帝國布哈拉汗國兩大強鄰不斷侵犯國土,以及壟斷波斯灣貿易的葡萄牙人、滅亡阿斯特拉罕汗國的沙皇俄國虎視眈眈。為穩固自己的統治,阿巴斯首先借助庫裏汗的力量,以追查母后和王兄被弒案為由,剷除了部分桀驁不馴的土克曼貴族,在鎮壓了一場叛亂陰謀後又收回了大批封邑。接着,又設計除掉權臣穆爾希德·庫裏汗,真正做到大權在握。 [7]  [8] 
在阿巴斯離開赫拉特後,布哈拉汗國的阿布德·阿拉赫二世派其子阿布德·穆明攻打此地。阿巴斯不願兩面樹敵,於是在1590年訂立《君士坦丁堡和約》,將包括大不里士在內的伊朗西北部、西部大片領土讓給奧斯曼帝國,用以集中精力對付烏茲別克人及內部的叛亂。但此後他卻因病卧牀達五十日之久,待到康復後,主要將精力放在平定國內諸行省的叛亂之中。 [1] 

阿巴斯一世推行改革

幫助阿巴斯進行軍事改革的英國冒險家羅伯特·謝利 幫助阿巴斯進行軍事改革的英國冒險家羅伯特·謝利 [20]
阿巴斯即位後,以加強皇權為主導,重建了薩非王朝的統治結構,並長期同有分裂傾向的土庫曼遊牧部落進行鬥爭 [2]  。他在中央設立諮詢性機構最高會議,由皇帝召集,代表由皇帝指定;在行政方面,撤除攝政和紅帽軍總司令兩個職務,加強首相的地位;完善行省制,由王子或親信任總督;逐步將部分土庫曼貴族的私人領地置於皇帝本人控制之下。為防備少數民族的“異心”,阿巴斯還強迫一些民族,如庫爾德人等離開本土遠走他鄉。 [7] 
阿巴斯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在軍事方面。他的軍事改革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現代化”,在英國冒險家羅伯特·謝利(1581-1628)及大臣阿拉威爾迪汗幫助下,薩非軍隊從一支帶着部落氣息的軍隊,發展為有着火槍銅炮等裝備的新型軍隊;另一方面是“皇權化”,改變了土庫曼基齊勒巴什軍(即“紅帽軍”)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吸收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等地改宗伊斯蘭教的戰俘和他們的後裔入伍,全體官兵由皇帝全權控制。像其他西亞國家一樣,阿巴斯發展了一支直屬於皇帝本人的近衞軍。而組建領取薪俸的職業化新軍,旨在制衡基齊勒巴什戰士、克服地方離心傾向和強化中央集權。阿巴斯當政期間,新軍達到3.7萬人,而基齊勒巴什戰士則由6至8萬削減為3萬。使薩非波斯的軍隊初步完成軍事“現代化”。 [3]  [10]  [11] 
阿巴斯的另一個重大影響在宗教方面。薩非王朝開國君主伊斯瑪儀一世曾以激烈的手段推行什葉派,迫害遜尼派,使什葉派在波斯佔了上風。阿巴斯則以比較温和的方式扶植什葉派,他曾將自己的所有私人財產捐贈給什葉派,也曾徒步近一個月的時間去參拜什葉派長老陵墓 [12]  。經過他長期統治的潛移默化,波斯終於成為一個徹底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
阿巴斯(右)會見瓦利·穆罕默德·汗 阿巴斯(右)會見瓦利·穆罕默德·汗 [9]
1598年,阿巴斯宣佈遷都於伊斯法罕,並進行了大規模營建。此城位於波斯腹地,遠離奧斯曼帝國的攻擊範圍。遷都伊斯法罕,標誌着伊朗腹地取代阿塞拜疆成為薩非王朝的政治重心,政治生活的波斯色彩日漸濃厚,土庫曼人的政治影響進一步削弱。 [12]  [10]  [8]  經過數代經營,伊斯法罕獲得了“天下之半,伊斯法罕”的美譽。
阿巴斯統治時期,相繼與葡萄牙人、英國人合作,發展貿易。還派使團出訪俄國及西歐列國,建立外交關係,尋找夾擊奧斯曼帝國的盟友。外貿的增長,帶動了國內手工業的發展,波斯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阿巴斯一世將重要手工業部門納入國家控制之中,加強了國家實力,但也妨礙了資本自由競爭的原則。 [10]  [3] 

阿巴斯一世東征西討

波斯細密畫中的阿巴斯一世 波斯細密畫中的阿巴斯一世
阿巴斯的改革成效逐漸顯現的同時,正好遇上了大好的國際形勢。1597年中旬,阿巴斯前往馬什哈德,並於8月在赫拉特大敗阿布德·阿拉赫二世的外甥,解除了烏茲別克人對於薩非王朝的侵擾,至1602年,相繼了收復呼羅珊到赫拉特的土地,使阿姆河以南都成為薩非王朝的勢力範圍,阿富汗人也向其稱臣。由於布哈拉汗國內部的動亂,薩非的東線戰事遂告一段落。 [1]  [10] 
接着,面對衰落中的奧斯曼帝國,阿巴斯洗刷了波斯人的百年恥辱,1603年至1604年出兵橫掃高加索地區,1605年在烏爾米耶湖戰役中獲得對土耳其人的首場大捷,1613年迫使土耳其人簽訂《伊斯坦布爾條約》,收回了故都大不里士庫爾德斯坦阿塞拜疆等地,1623年至1625年期間,阿巴斯一世再次西征,收復了包括巴格達巴士拉在內的整個兩河流域地區。 [1]  [8]  這是薩非王朝版圖上的極盛,在與宿敵奧斯曼帝國的較量中,天平完全倒向了波斯一方。
1609年到1610年,薩非帝國與庫爾德人之間爆發了一場血腥的戰爭。這場戰爭的原因是伊朗西北烏米耶湖附近地區的一座城堡。當地的庫爾德人酋長試圖在奧斯曼帝國與薩非帝國之間保持獨立,他重建這座城堡被薩非帝國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姿態,因此威脅到了薩非帝國對其西北地區的統治。許多其他庫爾德人首領(包括馬哈巴德的酋長)也開始從波斯獨立。從1609年11月到1610年夏,薩非軍隊對這座城堡進行了長久和血腥的圍困戰後城堡失陷。阿巴斯下令對血洗整個省份,並將許多庫爾德人的部落遷往呼羅珊。 [7] 
薩非王朝使節於1605年參加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的婚禮 薩非王朝使節於1605年參加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的婚禮
在面對長期壟斷波斯灣貿易的葡萄牙人時,阿巴斯也採取了靈活的手腕。他於1602年收回了巴林,並以含糊其辭的方式婉拒了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收回巴林的請求(當時葡萄牙被西班牙合併)。在認為西班牙已無法提供對奧斯曼帝國戰事的援助,且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開始談判後,阿巴斯斷絕了與西班牙的聯繫。1621年,英國海軍在賈斯克港擊敗葡萄牙艦隊,大大削弱了葡萄牙在波斯灣的影響力。1622年2月9日,薩非、英國聯軍包圍霍爾木茲城堡,並於4月23日將其攻克。 [1]  自此,薩非王朝恢復了對波斯灣的控制。
1622年,阿巴斯從莫卧兒帝國手中奪取了坎大哈 [4] 

阿巴斯一世晚年猜疑

阿巴斯一世的陵墓與棺槨
阿巴斯一世的陵墓與棺槨(2張)
阿巴斯有四子,其中三位長大成人。長子薩菲·米爾扎(Safi Mirza)成為皇儲。後因捕風捉影的流言,阿巴斯認定長子準備取而代之,於1615年命人在拉什特土耳其浴中將皇儲殺死。阿巴斯即時感到後悔,但他仍然是多疑,在1621年及1627年,又分別殺死與刺盲次子、幼子。 [14]  [1] 
1629年1月19日,一稱1628年12月19日 [1]  ,阿巴斯在馬贊德蘭染病逝世。臨終前,他立其孫薩非為繼承人。 [14] 

阿巴斯一世為政舉措

阿巴斯一世政治

  • 遷都伊斯法罕
1598年, 阿巴斯將薩非王朝的都城,由加茲温遷往百里之外的伊斯法罕。伊斯法罕位於扎格羅斯山西麓,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進可攻退可守,且遠離奧斯曼帝國統治區域,更加靠近薩非東部邊疆和海灣地區。經阿巴斯一世的修築,市區規模膨脹,人口劇增,商賈雲集,巴扎店鋪鱗次櫛比。遷都於此,既可以避免奧斯曼帝國從西部長驅直入,又便於對東北部的烏茲別克人用兵。 [12]  [15] 
遷都也基於對波斯人和波斯文化因素的考慮。伊斯法罕一直是古代波斯文明中心之一,革除土庫曼部落的各種弊端,就必須重用文明程度更高的波斯人,以波斯化代替突厥化。 [12] 
  • 加強王權
阿巴斯一世 阿巴斯一世 [7]
阿巴斯統治時期,以加強王權為主導,不斷完善官僚機構,重建了薩非王朝的統治結構。 [10]  [11] 
首先,阿巴斯在中央設立了諮詢性機構最高會議,由遊牧部落軍事首領、波斯高級官僚和什葉派僧侶組成,負責處理一些國家日常事物。省區總督由皇帝委派非土庫曼血統的新軍將領出任,並只對皇帝負責,由此取代基齊勒巴什成為諸多地區的實際控制者。至其在位末期,約半數的省區總督由新軍將領擔任。阿巴斯還將最高司法權收歸中央,由迪萬·貝格行使;地方法官由選舉產生, 但須經皇帝認可。 [12] 
其次,阿巴斯通過強制性遷移政策,強化了對基齊勒巴什人的限制,使得國家社會政治中土地所有權發生了改變,加速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流動。實際上,通過這種社會流動性,他摧毀了傳統的貴族政治模式,並宣稱在薩非王朝不應存在世襲貴族。 [12] 
薩非王朝實行國家土地所有制,供養基齊勒巴什戰士的軍事封邑和薩非家族主要歲入來源的王室領地構成土地佔有的基本形式。薩非王朝初期,土庫曼人勢力膨脹,佔有大量土地。阿巴斯即位後,逐漸削基齊勒巴什的軍事封邑,收回加茲温、卡尚、克爾曼、葉茲德和庫姆諸地,擴大王室領地,用於維持新軍和支付軍餉。 [10] 
阿巴斯統治時期,將法治貫穿於改革的全過程,授權各地官員對法律執行情況進行嚴格檢查,並對違法者處以嚴懲。利用社會流動性因素,他完成了各方制衡的目標,並建立了一個新的精英階層,以高加索人和波斯人取代基齊勒巴什人,進一步削弱了土庫曼部落貴族的勢力。 [12] 
阿巴斯統治時期是薩非王朝最為重要的時期,它標誌着傳統部落管理方式正逐漸向專制統治轉變。在皇帝支持下,高加索人的政治影響力大幅度增加,儼然成為土庫曼人和波斯人之外的一股強大的第三方勢力。 [12] 

阿巴斯一世軍事

  • 軍隊改革
薩非波斯的火槍手與炮兵 薩非波斯的火槍手與炮兵
薩非王朝前期仰仗的土庫曼遊牧部族軍隊(基齊勒巴什軍,即紅帽軍)漫無紀律,且時常反叛。對阿巴斯而言,如何遏制基齊勒巴什力量的膨脹,是其即位後面臨的首要問題。 [12] 
在英國冒險家羅伯特·謝利的幫助及大臣阿拉威爾迪汗的主持下 [11]  ,阿巴斯利用新式武器裝備新軍,使其成為遏制部落力量的基柱。新的常備軍是由波斯農民和來自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塞加西亞人戰俘及其後裔組成的皇家軍團,主要包括炮兵、洋槍兵和步兵。其中,步兵每軍12000人,騎兵每軍10000人,皆裝備火槍;炮兵人數達12000人,配備有500門銅炮。 [12]  [10] 
除了建立新式的正規部隊外,阿巴斯還擴充王室近衞軍規模,使其人數達到了3000人。近衞軍職責是保衞皇帝和王室成員的安全,隨時聽從皇帝的調遣。軍事改革不僅加強了部隊戰鬥力,使其能夠更好地保衞國家政權抵禦外部侵犯。 [12] 
此外,阿巴斯將軍隊中基齊勒巴什人的數量由原來的6至8萬裁減至3萬,扭轉了土庫曼部落貴族擁兵自重的局面,降低了基齊勒巴什人在軍隊中的影響力。 [12] 
阿巴斯的一系列軍事改革,改變了薩非王朝的兵源結構,使薩非波斯的軍隊初步完成軍事“現代化”。 [3]  [10] 
  • 開疆拓土
1602年,阿巴斯大敗布哈拉汗國赫拉特,收復馬什哈德和赫拉特,重新佔領呼羅珊,兵抵巴勒黑。 [10] 
從1603年起,阿巴斯三次對奧斯曼帝國作戰(1603-1613年,1616-1618年,1623-1639年,前兩次合稱奧斯曼-薩非戰爭)。戰爭的結果,使薩非王朝收復了北起阿塞拜疆,南至巴格達的失地,獲得對整個外高加索的統治權。 [10] 
1602年,阿巴斯將葡萄牙人逐出巴林。1622年,在英國艦隊的幫助下,收復了葡萄牙人強佔的霍爾木茲島參見霍爾木茲圍攻戰),控制了波斯灣沿岸。同年,又擊敗莫卧兒帝國,佔領坎大哈參見莫卧兒-薩非戰爭)。 [10]  [4] 
到1623年,阿巴斯已經統治着一個北起裏海,南抵波斯灣,西至底格里斯河,東達印度河的龐大帝國,使薩非波斯國勢達於全盛。 [10] 
16-17世紀的薩非王朝(R.Savory,1980) 16-17世紀的薩非王朝(R.Savory,1980) [16]

阿巴斯一世外交

阿巴斯與莫卧兒皇帝賈汗吉爾的擁抱,象徵着兩國和平共處的願望 阿巴斯與莫卧兒皇帝賈汗吉爾的擁抱,象徵着兩國和平共處的願望 [13]
在對外政策方面,阿巴斯的做法十分積極。他在即位後立即向奧斯曼帝國布哈拉汗國割讓了部分領土,1590年3月21日又與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君士坦丁堡和約》,結束了這一階段的奧斯曼-薩非戰爭 (1578年—1590年)。但在進行軍隊改革後,他又接連發動對烏茲別克人和奧斯曼帝國的戰爭,收復大量失地。 [10] 
阿巴斯統治時期,正處於地理大發現時代,西歐航海家紛至沓來之時。阿巴斯在奪回了霍爾木茲後,以大陸港口阿巴斯港作為主要對外窗口,加強與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聯繫。同時,他仍允許失去霍爾木茲的葡萄牙人在波斯灣擁有商舍,以拉攏西班牙與葡萄牙,以期在與英國敵對時不至孤立無援。 [12]  阿巴斯還派使團出訪西歐列國及沙皇俄國,建立外交關係,其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就對兩國結盟對付奧斯曼帝國很感興趣。他在位期間,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法國都向薩非帝國派遣了大使。 [16] 
阿巴斯積極發展同西方基督教國家的關係是有來由的,主要目的是尋找夾擊奧斯曼帝國的盟友,但像他這樣在東西方交往中積極主動的東方君主,仍是不多見的。 [3]  [1]  [18] 

阿巴斯一世經濟

阿巴斯一世在伊斯法罕興建的沙阿廣場 阿巴斯一世在伊斯法罕興建的沙阿廣場
阿巴斯統治時期,鼓勵發展手工業和商業。1616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以驅逐霍爾木茲水域的葡萄牙艦隊作為條件,與薩非王朝簽訂通商條約,大陸港口阿巴斯港成為伊朗與東印度公司在波斯灣地區的貿易中心。 [15] 
阿巴斯積極發展交通網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保護並支持國內貿易。隨着歐洲和亞美尼亞壟斷了國際貿易,薩非王朝的商人將目光更多地集中於國內的市場。因撒馬爾罕成為歐亞大陸新的貿易中心,薩非王朝作為兩大洲潛在的商品集散地,其重要性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雖然在17世紀,薩非王朝的商業貿易相對集中於國內市場,但商人們每年仍能賺取30%~40%的利潤。這足以體現阿巴斯一世統治下薩非王朝商業貿易的發達。然而就世界體系而言,當時薩法維王朝作為一個區域性帝國,與歐洲國家的貿易模式大致相同,並且主要以奢侈品為主,比如絲綢等大宗商品。在阿巴斯一世時期,國家的商貿進出口相對較為平衡,並沒有過分依賴任何進口商品,薩非波斯亦未被納入源於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相對而言,薩非王朝和歐洲國家之間在貿易交往中相對獨立。 [12]  [15] 
在阿巴斯統治時期,税收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他在全國範圍內整頓税收,並將税收制度編纂成冊,幾乎全國各地的税收都是依據中央政府頒佈的律法直接徵收。當時全國的税收總額大約785,623圖曼,同一時期政府的支出總計491,796圖曼。因此,政府預算中存在大量盈餘。這部分盈餘保存在國庫中,以供國王在需要時使用。通過將財政收入在各階層之間進行分配,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其對行政機構的控制。為了減輕窮人的經濟負擔,阿巴斯還下令免除了部分賦税。 [12] 
這一時期,薩非王朝的手工業也得到空前的發展,阿巴斯大量興建工廠、學校,廣泛收攬人才。據統計,當時伊斯法罕的地毯廠規模很大,僅工人就達25,000人。除了僱傭本國工人外,他還大量引進外國人才,如聘請300名中國燒製瓷器的工匠,他們連同其家屬一起定居於伊斯法罕等地。 [12] 
阿巴斯的經濟政策,使薩非王朝一度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自蒙古帝國入侵以來未有的繁榮。 [7] 

阿巴斯一世文化

  • 宗教
阿巴斯一世 阿巴斯一世
在宗教方面,阿巴斯推行相對寬容的宗教政策,並以比較温和的方式扶植什葉派,加強其國教地位。他修復了位於馬什哈德的第八代什葉派伊瑪目阿里·裏薩的陵墓,並於1601年親自徒步從伊斯法罕到馬什哈德朝覲聖陵;1607年,他將自己所有的私人領地和個人財產作為瓦剋夫捐贈給什葉派使用。 [12] 
政策上的傾斜,使得什葉派實力不斷強大。在阿巴斯的支持下,大量什葉派長老和烏勒瑪進入國家政權機構,成為各級教法官和清真寺行政官員。與此同時,阿巴斯十分重視什葉派神學家在教育和輿論方面的影響,並利用他們為王權統治提供理論依據。如著名的“伊斯法罕學派”(照明學派)的思想,就迎合了這種需要,並得到阿巴斯的支持,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2] 
阿巴斯允許其他宗教的存在。特別是對遜尼派而言,儘管其受到了不少限制,但在邊遠地區,如波斯灣沿岸、赫拉特和坎大哈等地,仍能容忍遜尼派的存在。對於非穆斯林的異教徒,阿巴斯一世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允許祆教徒、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繼續保持他們的信仰,甚至還為遷到新卓勒法的亞美尼亞人修建了一所基督教堂。天主教的嘉布遣修會和加爾默羅修會也在伊斯法罕建立了各自的修道院;奧古斯丁會、加爾默羅會和聖方濟會也向伊斯法罕派駐了傳教團。 [12]  [16] 
經過阿巴斯長期統治的潛移默化,薩非波斯終於成為一個徹底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自伊斯蘭教興起以來,波斯曾作為其中的一員同中東眾多文明融為一體,但自薩非王朝之後,什葉派又使波斯同東西兩面的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區分開來,從此成為波斯獨特的旗幟,維持了獨立。
  • 藝術
阿巴斯為伊斯法罕新建的基礎設施、街道等平面圖 阿巴斯為伊斯法罕新建的基礎設施、街道等平面圖 [19]
阿巴斯的統治標誌着波斯藝術成就的一個高峯,特別是在繪畫紡織和手稿插圖繪製等領域。他還是藝術品的大買主,也維持着一個極為奢靡的宮廷。伊斯法罕的伊瑪目清真寺(原名沙阿清真寺,Shah mosque)、阿拉瓦迪汗大橋(Allahvardi Khan)、阿里·卡普宮(Ali Qapu)、四十柱宮(Chehel Sotoun)、謝赫魯法拉清真寺(Shaykh Lotfallah mosque)、伊瑪目廣場(原名沙阿廣場,Meidan-e Shah)等建築,都是在阿巴斯在位時期建造或開始興建的。而各國使節和商人也雲集於伊斯法罕,使都城空前繁榮。 [14] 
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伊斯法罕的發展特徵包括供水、供應食物、修建寬闊平直的道路和大型城市廣場、構建以穹頂為蓋的神聖空間和建築以園林為背景的豪華宮殿,其綜合現代化程度超過了其它城市。 [19] 
伊斯法罕的發展的關鍵在於對乾旱的地方景觀的水源進行控制以及對城市新郊區邊緣進行綠化。阿巴斯一世對該城市的擴建工程主要包括園林,薩非王朝還修建了多座跨越薩楊德河(Zayande river)的橋樑。在城市的最邊緣區域,長達1英里的查赫巴格(Chahar Bagh)大道從北面的河流一直延伸到麥丹(Maidan)大公共廣場。加上一條兩邊成列栽種了綠蔭樹的水渠,這條公共大道還兼作公園查赫巴格周圍修建了私人宅邸和伊斯蘭學校,兩者都附帶園林。麥丹廣場四周是樣式雷同的商鋪和咖啡屋。從該廣場可進入皇宮及其園林、兩座新建清真寺中的一座、兩座大圓頂運動場和位於該城中世紀時期市中心的老清真寺廣場。伊斯法罕的園林是公共設施,考慮到當地的氣候條件,它們還能顯示帝國控制國家最寶貴資源的能力。此外,修建園林還可能代表一種虔誠行為,可視為是在重建天堂。 [19] 
伊斯法罕在阿巴斯時期,逐漸成為了薩非王朝建築的典範,素有“天下之半,伊斯法罕”的美譽。 [19] 
阿巴斯一世在位時期的建築遺存
圖冊部分參考資料 [22] 
阿巴斯統治時期,薩非的書法藝術也得到了繁榮發展。阿里·瑞沙等書法家負責裝飾當時著名的建築物,如伊斯法罕皇家清真寺等。畫家瑞沙·阿巴西等延續着薩非傳統(即伊斯蘭傳統)的書畫風格,薩迪克·貝克·阿夫沙爾等則致力於打破傳統,這預示着17至18世紀波斯更為現實主義的書畫風格的到來。 [16] 

阿巴斯一世歷史評價

法國胡格諾教徒夏爾丹認為:當偉大的阿巴斯一世逝世後,波斯也就停住了繁榮的腳步。 [16] 
伊朗學者阿寶斯·艾克巴爾·奧希梯揚尼在《伊朗通史》中評價:他在拓疆治國方面的豐功偉績,無疑使他成為了伊朗伊斯蘭時期最偉大的國王。在伊朗民眾心目中,沒有任何一位伊朗國王能在聲譽上與他相提並論,人們爭相傳誦有關他的故事和傳説便可印證。正因為如此,歐洲人給他冠之於“大王”的稱號。 [1] 
美國學者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①薩菲王朝的統治者中最傑出的是國王阿拔斯一世。他建立火炮部隊,使波斯軍隊現代化。 [3]  ②16世紀的穆斯林世界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蘇里曼、阿克巴和阿拔斯統治的帝國至少堪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帝國相匹敵。 [3] 
圖冊參考資料 [21] 
英國學者麥克·安斯沃西在《伊朗——從瑣羅亞斯德到今天的歷史》中評價道:他(阿巴斯一世)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和軍事領袖,同樣也是一個冷酷無情的獨裁者。 [14] 

阿巴斯一世軼事典故

阿巴斯一世冷酷殘暴

阿巴斯在私生活方面表現出了他的冷酷無情和狠心多疑,有一種説法稱其仿效奧斯曼帝國處置王室男性成員的方式,將諸子囚禁在後宮 [14]  。隨後,他仍以意欲謀反的罪名,殺死了長子,刺瞎了另外兩個兒子。同時,他曾在格魯吉亞展開屠殺,但凡稍有過錯的官員也會被殺死。 [1] 

阿巴斯一世喜好巡遊

阿巴斯一世(左)晚年的畫像 阿巴斯一世(左)晚年的畫像 [17]
阿巴斯喜好旅行、巡遊,時常前往馬什哈德朝覲,或前往阿爾達比勒祭奠祖輩的陵墓。當時薩非王朝在在主要道路上建立了眾多商隊驛站,民間傳説其總數多達九百九十九座。 [1] 
1600年,阿巴斯曾徒步自伊斯法罕前往馬什哈德,他下令用繩子丈量了兩地的距離,經測算約有1242公里,其間還需穿越荒漠地帶。 [1] 
1608年,阿巴斯在見到伊利汗國旭烈兀時期建造的馬臘格天文台後,指派天文學家進行修復。但因種種原因,最終未能完成。 [1] 

阿巴斯一世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1532-1595/1596)
薩非王朝第四位沙阿(1578-1587在位)。
母親
出身波斯貴族家庭。在穆罕默德·科達班達統治初期影響了朝政。
次兄
哈姆扎·米爾扎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在位時期的王儲。
四弟
阿布·塔勒卜
——
五弟
塔赫馬斯普·米爾扎
——
長子
薩菲·米爾扎
薩非之父,被阿巴斯殺死。
次子
塔赫瑪斯普·米爾扎
先於阿巴斯去世。
三子
蘇爾坦·穆罕默德·米爾扎
被阿巴斯刺盲。
四子
伊瑪目·郭利汗
被阿巴斯刺盲。
孫子
薩非(1611-1642)
薩非王朝第六位沙阿(1629-1642在位)。
表格參考資料 [1]  [2]  [14]  [10] 
參考資料
  • 1.    [伊朗] 阿寶斯·艾克巴爾·奧希梯揚尼 著,葉奕良 譯.伊朗通史: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3:734-752
  • 2.    賀婷.薩法維王朝時期土庫曼部落與國家關係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6:57-60
  • 3.    [美]斯塔夫裏阿諾斯 著;吳象嬰、梁赤民 譯.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43
  • 4.    王平.薩法維王朝對外交往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9:41-42
  • 5.    Shah Abbas the Great(1571-1629) Date: 1815. Print made after an original mural in the Chihil Sutun Palace, Isfahan (c.1647).Provenance: Private Collection. Photographic Rights 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
  • 6.    取自Giacomo Franco於1596年出版的Effigie naturali dei maggior prencipi et piu valorosi capitani di questa eta con l'arme loro,屬於Effigie naturali dei maggior prencipi et piu valorosi capitani di questa eta con l'arme loro,登記號57.506
  • 7.    佟嘉毓.改變世界歷史的100帝王:武漢出版社,2009-02:161
  • 8.    冀開運.論伊朗沙法維朝的定都和遷都[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綜合版) ,1999.03期:14-19
  • 9.    阿釩 編.伊朗 絲綢西路上的明珠: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99
  • 10.    哈全安 著.伊朗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03:23-27
  • 11.    徐松巖.試論阿拔斯改革及其歷史地位[J].齊魯學刊,1992(03):103-109
  • 12.    折禕.困頓與變革:伊朗薩法維王朝阿拔斯一世改革.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02期:111-114
  • 13.    (美)威爾·杜蘭特 著;台灣幼獅文化 譯.文明的故事 6 宗教改革 下:天地出版社,2018-10:1181
  • 14.    麥克·安斯沃西 著 苑默文/劉宜青 譯.伊朗——從瑣羅亞斯德到今天的歷史:廣場,2018-08-22:219-225
  • 15.    哈全安 著.伊朗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03:33-35
  • 16.    (英)伯克 編著(阿巴斯部分劉軍 譯,肖完 校).人類文明史 5 16世紀至18世紀:譯林出版社,2015-06:243-245
  • 17.    為Muhammad Qasim Musavvir於1627年2月10日所繪,現藏於羅浮宮。
  • 18.    沙伊斯塔·瓦哈卜,巴里·揚格曼著.阿富汗史:東方出版中心,2016-08:73
  • 19.    (美)凱瑟琳·詹姆斯-柴克拉柏蒂著.1400年以來的建築 一部基於全球視角的建築史教科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01:102-103
  • 20.    Sir Robert_Shirley_by_Anthony Van_Dyck_1622_Rome,由安東尼·凡·戴克繪。
  • 21.    Safavid dynasty | History, Culture, Religion, &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2-02-09]
  • 22.    ʿAbbās I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2-02-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