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蒙古國

(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權)

鎖定
大蒙古國(鮑培轉寫:Yeke Mongghol Ulus;西里爾:Их Монгол Улс;英文意義為Great Mongol Nation;漢語音譯為“也可蒙古兀魯思”,意譯“大蒙古國”) [35]  ,指13世紀由蒙古乞顏部鐵木真建立的蒙古政權 [1]  ,是該政權歷史上真實使用過的國號。
鐵木真 [2]  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 [3]  ,國號大蒙古國。 [4]  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西遼金國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大蒙古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
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1259年,蒙哥汗死後,大蒙古國逐漸分裂為元朝四大汗國
1271年,名義上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作為漢文的國號“大蒙古國”被廢棄。但是,其對應的蒙古文國號“Yeke Mongghol Ulus”仍沿用不衰,直到元亡,也未改變。 [35] 
中文名
大蒙古國
外文名
Empire Of Mongolia
別    名
蒙古
時間範圍
1206年 至 1271年
首    都
曲雕阿蘭哈拉和林
主要城市
哈拉和林汗八里
官方語言
蒙古語
政治體制
君主制
主要民族
蒙古族
主要宗教
薩滿教
藏傳佛教
開國可汗
成吉思汗
民政最高官員
也可札魯忽赤(yeke jarghuchi),漢譯為“大斷事官” [37] 
行政中樞
大斷事官及其所屬必闍赤(文書官、書記官) [36] 

大蒙古國國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的正式國號是“大蒙古國”,史學界通稱為“大蒙古國時期”。 [26]  西方史學界把元朝四大汗國等蒙古政權稱呼為“蒙古帝國”,而這個的名稱甚至概念並沒有在歷史文獻中出現過。這個名稱實際上後世學者是對13世紀蒙古人建立的政權的統稱。 [38]  十三世紀也被中外史學界稱之為“蒙古人時代”或“蒙古人世紀”。 [27] 
大蒙古國九白紋章 大蒙古國九白紋章

大蒙古國歷史

大蒙古國民族起源

參見:蒙古族
唐朝以前蒙古人生活在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下游之東,大興安嶺北端的密林裏,唐朝時西遷到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上游的不兒罕山(大肯特山)下的大草原遊牧,遼代時、蒙古分為許多小部落。此時漠北高原還有克烈部蔑兒乞部乃蠻部塔塔兒部汪古部斡亦剌部。其中塔塔兒部曾強大一時,因此、遼宋金時,蒙古草原各部都通稱為塔塔兒,史書上寫作韃靼或達達。 [49] 
蒙古部遷至草原後,遊牧業很快發展起來,他們處於遼朝統治之下。接觸到中原的先進經濟、文化,特別是鐵的傳人,促促進了蒙古各都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的氏族制度迅速瓦解,私有制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出現了“那顏”(意為官人,即奴隸主費族)、“合刺除”(平民)以及“孛斡勒”(意為門檻裏的“梯已如婢”),形成了階級對立。 [50] 
蒙古貴族為爭奪財富,部落之間經常進行戰爭。一些部落為了擴大勢力,結成了聯盟。8世紀上半葉,蒙古部首領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攻滅了斡難河的札刺亦兒部,勢力日漸強大,金初,蒙古各部落組成大聯盟,推舉海都曾孫葛不律為汗,蒙古部首領自此開始用汗號。葛不律家族號乞顏氏,是蒙古部中最有勢力的貴族。 [50]  8、9世紀之交,原來遊牧於貝加爾湖東南和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一帶的室韋諸部,開始向西遷徙,進入斡難河、怯魯連河和土拉河上游地帶,隨之佔據了東起貝加爾湖、西至額爾齊斯河、南達萬里長城、北到西伯利亞的廣闊高原地區。

大蒙古國起兵反金

蒙古帝國的創建者成吉思汗 蒙古帝國的創建者成吉思汗
當時蒙古及漠北各族都處於金朝統治之下,金朝統治者為了防止蒙古及各部造成威脅,在各部之間製造分裂,挑起長期爭鬥;同時實行殘暴的“減丁”政策。金世宗時,每三年向蒙古各部出兵剿殺一次,沒有被殺的掠作奴隸,使得蒙古各部處於災難之中。蒙古歷史的發展,要求各部實現統一,以擺脱金朝的統治。 [50] 
鐵木真出生於貴族家庭,是蒙古部乞顏氏軍事首領也速該的長子。他誕生時,適逢其父生擒一個名叫鐵木真兀格的塔塔兒人首領,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按照古代蒙古人的命名習慣,“因以所獲鐵木真名之”。但是,不久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乞顏氏部落四散,鐵木真隨其母逃進不兒罕山,艱難度日,有機會接近下層人民,鍛鍊了他的堅毅性格,因其父也速該生前曾援助克烈部脱裏汗復國,所以鐵木真在脱裏汗支持下重新集合部落。1189年,乞顏氏諸部落共立鐵木真為汗。呼鐵木真為“成吉思汗”。 [50] 
10至12世紀,蒙古諸部與南方的遼金政權往來甚密,接受先進物質文化的影響,鐵器使用逐漸普及,生產力獲得較快發展,私有制度開始出現。以往那種傳統的氏族集體遊牧方式“古列延”漸漸讓位於一家一户的遊牧方式“阿寅勒”,社會階級分化加劇,氏族社會逐步瓦解。 [10]  各個部落首領“汗”和貴族“那顏”在大肆攫取社會財富的同時,還豢養親兵勇士“那可兒”為其效命,以此作為維繫權勢,攻伐征戰的武裝力量。各部落為爭奪牧場、牲畜和奴隸,相互拼殺,弱肉強食

大蒙古國統一蒙古

12世紀下半葉,蒙古諸部在殘酷角逐之後,逐漸形成孛兒只斤和札只刺兩大部落,彼此虎視眈眈,力圖吞滅對方。與此同時,整個高原自東向西,塔塔兒(韃靼)、蒙古、克烈乃蠻四大集團及北方的蔑兒乞集團五雄並存對峙。為爭奪支配整個高原的最高權力,五大部落集團展開激烈廝殺。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登上了歷史舞台,他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四處征戰。 [8] 
金章宗承安元年(1196年),鐵木真約脱裏汗配合金軍大破塔塔兒部,金授鐵木真以“札兀惕忽裏”(即糾特)職銜,承安五年(1200年),漠北十餘部聯合攻打乞顏、克烈二部、結果泰布馬、塔塔兒兩部被鐵木真消滅,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鐵木真遭到脱裏突然打擊,但他很快重整部伍奇襲脱裏駐地,克烈部眾盡降於鐵木真,1204年,乃蠻部太陽汗東約汪古部夾攻鐵木真失敗,鐵水真乘勝征服了乃蠻部。1205年,他又北定蔑兒乞部,南伐西夏。1207年,斡亦刺、吉利吉思二部亦來歸降。至此,漠北羣雄盡為鐵木真削平,統一蒙古的大業終於完成。蒙古逐成為漠北各部的共稱。 [50] 

大蒙古國蒙古立國

漠北南部原為大金的附屬地區。隨着金國的章宗時期的軍力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國(1170年)。1204年乞顏部領袖鐵木真征服了蒙古高原各部。1206年春天, [11]  鐵木真在斡難河(今鄂爾渾河)源頭召開庫里爾台大會,確認鐵木真為全體蒙古人至高無上的大汗,進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Yeqe Mongol Ulus)。成吉思汗還頒佈了扎撒,作為大蒙古國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性文件。 [12]  蒙古帝國的組織是十户、百户、千户、萬户、十個萬户組成一旗,十旗組成一路,十路組成一州,十州一國。 [13] 

大蒙古國對外擴張

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8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台繼位。傳説,後來拖雷因替窩闊台飲下有詛咒的酒去世。 [14-15] 
1229年,窩闊台繼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台逝世。遠征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7] 
1246年,貴由在窩闊台的皇后支持下繼位。拔都與貴由在長子西征以後不和,而貴由在遠征歐洲的歸途中病死,拔都(欽察汗國的實力最強)作為長孫本有實力承繼汗位,但他無意即位,遂提議召開忽裏勒台大會,力挺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大汗。1251年,蒙哥繼位。1254年滅大理國。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60年,佔領大馬士革。元憲宗八年(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他親率主力征四川,次年,在攻打合州時(今重慶合川區)受傷(一説疫癘流行,兵士多病死,蒙哥亦染疾),於元憲宗九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1259年8月11日)死於合川釣魚山上。有史料認為他的死是由於進攻合州時所受的箭傷。其他的史料,包括《元史》,則斷言他死於痢疾。拉施都丁則聲稱蒙哥死於霍亂。不管原因是什麼,蒙哥的死震撼了整個蒙古帝國,並對其未來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16-17]  [39] 
13世紀初期左右,蒙古民族在首領鐵木真的領導下,衝出高原,掀起強勁的擴張浪潮。短短時間內,這股擴張浪潮使人類中古時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上產生了鉅變。它不僅極大地影響了蒙古民族的歷史進程,也在人類文明演進的軌跡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9] 
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但是,成吉思汗進行的對外戰爭具有極大的掠奪性和野蠻性,他所統率的蒙古鐵騎,成為威脅各民族生存的可怕力量,給各地人民造成了無窮災難,有不可原諒的歷史罪責。 [6] 

大蒙古國遠征四方

參見:蒙古第一次西征之戰蒙古第二次西征之戰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戰
  • 東歐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佔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佔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達奧地利維也納附近,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但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擊退了蒙古軍的進攻,這也是蒙古軍隊在歐洲第一次被擊敗,由於1242年窩闊台的死訊傳來,拔都以爭奪蒙古大汗汗位的繼承權為藉口,率軍撤退東歸。其實如此長的距離,拔都即使趕回去,也未必趕得上汗位爭奪,此時蒙古軍隊已成強弩之末,繼續西進,必將受到歐洲三強英國、神聖羅馬帝國、法國軍隊的抵抗和遍地城堡的頑強堅守(之前這三大國的主力軍隊都未曾參戰,甚至都沒有引起重視),此時找個藉口撤軍可避免身敗名裂。後在此處建立蒙古大汗國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 [8] 
  • 中東
窩闊台之後經過貴由的短暫統治,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西征軍攻佔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1259年旭烈兀徵敍利亞,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當年蒙哥在進攻南宋時於四川戰死。旭烈兀回師爭位,之後留下的少量蒙古軍隊在巴勒斯坦阿音札魯特戰役敗於埃及馬木留克王朝),標誌着蒙古帝國未能延伸到非洲。此處建立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 [18]  [40] 
蒙古武士(1200-1350)

大蒙古國內訌分裂

蒙哥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訊時尚在鄂州一帶與南宋作戰,後聽説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準備集會稱汗,立即與南宋議和並北上回到開平(今內蒙古多倫縣),於1260年5月在以東道諸王塔察兒為首的蒙古宗王及漢人儒臣的支持下搶先集會稱汗。阿里不哥聞訊後,在阿速台、玉龍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於同年6月在當時的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召開“忽裏勒台”大會,即大汗位。由於忽必烈長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漢人,推行漢法,改變了蒙古人的遊牧傳統,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貴族的不滿,故多數西道諸王當時均支持阿里不哥。為了爭取宗王勢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認了朮赤后王別兒哥、察合台后王阿魯忽八剌、六弟旭烈兀對各自封地的合法統治權。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隨後遷都大都(北京),以上都陪都
忽必烈 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在其領地內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繼承了原大蒙古國的法統。但窩闊台汗國君主海都仍然與忽必烈敵對,並聯合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組成同盟與忽必烈的元軍交戰,並一度攻佔漠北哈拉和林。金帳汗國君主忙哥帖木兒本為忽必烈提名,但很快轉為支持海都反對忽必烈。忽必烈去世後,海都等繼續與元成宗交戰,直到海都於1301年2月去世。在窩闊台汗國滅亡後,其餘三大汗國僅在名義上仍為元朝的宗藩(元朝稱其為西北諸王),實際獨立的地位為元廷所承認。元朝保留了金帳汗和伊利汗在山西、河南等處的份地,每年頒給歲賜。伊利汗國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冊封,頒發“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作為元朝的藩屬國。此後金帳汗國的數位君主,如脱脱(肅寧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冊封。 [8] 

大蒙古國疆域

漠北位於東亞戈壁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帶,素為眾多遊牧部落、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自春秋始,先後有鬼方、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黠戛斯等民族崛起,構成人類古代遊牧世界的東翼,與相鄰的古代中國農耕地區有着密切的經濟、文化往來和政治、軍事的頻繁衝突與交往。 [20] 
蒙古帝國的版圖擴張源於其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8~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越過太和嶺(今高加索山)擊破欽察各部,第二次西征(1235~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裏海布噶爾王國、斯拉夫各族,進而滅亡位於東歐大平原境內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征服保加利亞,遠征勢力遠達意大利半島的威尼斯東北,第三次西征(1252~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木剌夷(伊斯蘭國家)、阿拔斯王朝(位於阿拉伯的黑衣大食,750~1258)以及敍利亞,三次西征共滅了40多個國家。 [20] 
1259年的大蒙古國 1259年的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政治

成吉思汗上台伊始便着手改革,消除落後的部落體系,建立新的政治、軍事、社會組織,以鞏固新興政權的統治。所創建的國家機構、軍政制度、成文法規、民族文字使蒙古社會的文明進程明顯加速。 [9] 

大蒙古國千户制度

鐵木真被公推為成吉思可汗,便一舉封了九十五個千户,並且指定其中四人為“萬户”,成吉思汗,一面施惠而一面以蓄養千户之子為護衞,為質子,加強了對功臣的掌握。四個萬户與九十五個千户,在理論上並非必須送兒子到可汗的身邊來,候選為護衞。他們送不送,他們的兒子來不來,全憑“自願”。 [41] 
千户可以送兒子來候選為護衞,“百户”與一般的老百姓也可以送兒子來候選。選的標準是拉弓搭箭,使刀使槍,被可汗看得順眼。有九十五個千户,便是有九萬五千以上的兵。事實上,每户的壯丁不止一人。打起仗來,父子兄弟全都出動。各族各部各氏的兵力,經過此次“分封”,實際上是反而合成了一體。成吉思可汗把各族各部各氏的人民一一安頓在自己的幹部之下,以便指揮。除了九十五個千户以外,成吉思可汗在護衞之中設十個千夫長。這十個千夫長是放在身邊的將領,隨時可以使喚,而一萬名護衞在平時是凜不可犯的核心隊伍,到了戰時便是督戰團。一萬名護衞直屬於可汗。九十五個千户,在大體上分屬於右手萬户孛斡兒出、左手萬户木華黎、中軍萬户納牙阿、與另一萬户豁兒赤別乞。軍政方面的組織,如此而已。 [41] 
這種制度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特點,牧民平時要交納貢賦,戰時自備馬匹武器,由各級那顏統率出征。千户長和萬户長由成吉思汗任命、宗親和功臣擔任,他們所屬的千户內的牧地和牧民即是大汗封給的世襲領地和封户。這種領户分封制鞏固了蒙古奴隸主貴族的特習和統治地位。 [5] 

大蒙古國怯薛制度

為了加強大汗的權力,成吉思汗建立了一支萬人的護衞軍,叫做怯薛(意為番直宿衞)。這支怯薛軍由大汗親自管轄,軍士要經過嚴格挑選,由身體強健的各級那顏子弟和少量平民充當,享有高於在外的千户長的特權。其職責是保衞大汗金帳和跟隨大汗出征。實際起着控制與聯繫各級那顏的作用。 [5] 

大蒙古國設斷事官

在民政方面,成吉思可汗設置了“最高斷事官”,由失吉刊·忽禿忽擔任。他的權力之大,比起金、宋的丞相來,的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有權“懲治全國的盜賊,追查造謠惑眾(的人),依理該殺的殺,該罰的罰。” [41]  成吉思汗設置了“札魯忽赤”,意為斷事官,掌管屬民的分配和審斷案件,成為蒙古汗國的最高行政官。千户制、怯薛制和斷事官的設置是蒙古建國初期三項最重要的制度。 [5] 

大蒙古國其他機構

  • 諫官
次於最高斷事官的,是四位“諫官”:豁兒赤·兀孫、忽難、闊可搠思、迭該。迭該兼作可汗的“牧羊官”。忽難兼作皇子朮赤的輔佐。朮赤的其他兩位輔佐,是豁兒豁孫與蒙古兀兒。作為皇子察合台的輔佐的,是諫官闊可搠思與巴魯剌思氏的合剌察兒。窩闊台與拖雷,均只有輔佐一人;窩闊台的輔佐,是蘇尼特氏的亦魯該。拖雷的輔佐,是札剌亦兒氏的巴剌·扯兒必。巴剌·扯兒必的哥哥,是阿兒撒·合撒兒。巴剌·扯兒必本人也是一位名將。 [41] 
  • 護衞
另一位扯兒必,朵歹·扯兒必,地位也很重要。他的本職是護衞之中的一個千夫長。護衞分為四班(四怯薛),班長由十個千夫長之中的四個人兼任。朵歹·扯兒必是這四個人之一。他又兼了“管理家內人口”的職務。成吉思可汗説:“在宮帳周圍的全體宿衞們,散班們,宮帳內的家僮,放馬的,放羊的,放駱駝的,放牛的,和宮帳自身,都常川由朵歹·扯兒必管理。” [41] 
  • 廚師
地位可能次於朵歹·扯兒必,而重要不亞於他的,是可汗的廚師。相當於中原王朝的“掌膳”,“御廚房總管”,或“光祿寺正卿”。這廚師必須是可汗信得過的人。先後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的,是:四駿之一的孛羅忽勒,可汗的嫡堂兄弟翁古兒(蒙格禿·乞顏之子),諫官迭該的弟弟古出古兒,豁羅剌思氏的薛赤兀兒,塔兒忽惕氏的合答安·答勒都兒罕,晃豁壇氏的雪亦克禿·扯兒必。 [41] 
  • 車匠
廚子以次的官,可考的有車匠古出古兒與必闍赤之長失勒忽勒。車匠,實際上不是普通的匠人,而是總管車子的製造與修理的工程官。 [41] 
  • 必闍赤
必闍赤,與清朝的“筆帖式”是一個名詞,意思是書記、秘書。引申起來,必闍赤便是管得了民事的文官了。 [41] 

大蒙古國户籍

成吉思汗首先打破古老的血緣關係,擯棄傳統的部落、氏族單位,對所有臣民進行户口登記,將其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的結構納入軍政、軍民合一的組織框架中。以往的部落貴族皆以百户長、千户長的身份充任國家官吏。成吉思汗把全國的土地和人户分封給諸子、諸弟等宗室成員。大汗權力高於一切,是整個蒙古統治階級的最高代表;皇室宗親構成的“黃金貴族”和各級那顏貴族組成封建統治階級;而分屬各級人户制度下的廣大牧民,則固定在指定的區域之內。“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是所有成年男子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職責。一旦有戰事,便攜帶武器、馬匹及糧秣,在各級長官率領下出徵作戰,據説其總數可達70萬之眾。在全民皆兵的基礎上,成吉思汗還握有三支精鋭之師——怯薛軍。它是由萬名壯勇的貴族子弟組成的近衞軍,平素司拱衞大汗金帳之責,戰時則擔中軍護駕之任,往往是成吉思汗在戰爭最關鍵時刻投入戰場,以決定勝負的生力軍。同時,這支精鋭勇猛之師亦是大汗震懾地方割據勢力的重要力量。怯薛衞士職守明確,制度嚴密,享有種種特權,絕對效忠大汗,成為蒙古軍事封建專制統治的中堅。 [9] 

大蒙古國司法

成吉思汗還強化國家司法機構,設置了斷事官——達魯花赤。初始,斷事官只負責審理民事、刑事訴訟案件,後則發展為兼管人户、財賦的重官。成吉思汗還對傳統的蒙古習慣法進行整理,數次召集大會,頒佈“扎撒”(意為軍令、法度),並將各類扎撒和大汗的“訓言”用維吾爾文字記錄下來,編成《扎撒大典》,形成1套成文法典。1204年,蒙古擊敗乃蠻部落時,俘獲了掌印宮維吾爾人塔塔統阿,大汗令其以維吾爾字母拼寫蒙語,創制出蒙古文字,又令蒙古諸王及貴族子弟皆學習之。蒙古文字的創立及運用,為高原諸部間的聯合提供了文化上的凝聚力,統一的蒙古民族開始形成。 [9] 

大蒙古國軍事

大蒙古國軍隊建設

參見:蒙古鐵騎
  • 兵役
蒙古舊例,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在原則上都是本部落或氏族的戰鬥員,直接向部落長或氏族長效忠,間接替部落長或氏族長所擁護的人拼命。在成吉思可汗設立了九十五千户以後,每一個服兵役的蒙古人都在千户的指揮之下,直接對可汗效忠,替可汗拼命。服兵役的年齡,改在二十歲以上。 [43] 
  • 漢軍情況
在成吉思可汗逝世時,全部蒙古軍只有十二萬九千蒙古人。這個數目,其後並未增加,直至忽必烈滅掉南宋之時,忽必烈所掌握的蒙古兵,只是這十三萬左右的一大部分而已,有些早已分給了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合撒兒、帖木格等人,及其後裔。窩闊台、蒙哥與忽必烈伐金伐宋,所用的兵多數是漢人,不是蒙古人。窩闊台派拔都等人西征與蒙哥派旭烈兀南征,所用的兵多數是突厥種的人而不是蒙古人。窩闊台在即位的一年(1229年)便成立“漢軍三萬户”,以劉嶷(劉黑馬)、札剌兒、史天澤三人充任。所謂萬户,實際上是“萬夫長”。這三人各有一萬名兵士在麾下。劉嶷是劉伯林的兒子。劉伯林降蒙古最早。札剌兒是契丹人,原為金朝契丹乣軍的指揮,在他麾下有契丹兵,也有漢兵。史天澤是史秉直的兒子,史天倪的弟弟。 [42] 
五年以後,窩闊台滅了金,增設漢軍五個萬户,以張柔、邸順、嚴實、張榮、郝和尚五個人充任。邸順是保定府行唐縣人,降了成吉思可汗以後,歷任行唐令縣、恆州安撫使、山前都元帥,被賜名為“察罕·納合兒”(白狗)。張榮是濟南府歷城縣人,本已結寨自保,而且掌握了章丘、濟陽、淄州等地方,最後在東平易手之後,無可奈何而降蒙古,被成吉思可汗任為“金紫光祿大夫、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他在滅金的戰役之中,連破歸德、沛縣、徐州。郝和尚是太原人,幼年被蒙古兵擄去,隸屬於千户客台麾下,在戊子年(1228年)當到了豐州元帥,三年以後受封為“行軍千户”。 [42] 
隨着八個漢軍萬户,先後受封為漢軍千户的人,有幾十名。事實上,窩闊台所有的漢軍,超過八萬人很遠。 [42] 
當年失吉刊·忽都忽到金朝中都接收户籍的時候,業已按照每二十壯丁僉軍(徵兵)一人的敕令,一共僉得了十萬零五千四百七十一名,點名實到九萬七千五百七十五人。史天澤、劉嶷、張柔、嚴實、張榮等人的兵,不在這些“僉軍”以內。 [42] 

大蒙古國對外戰爭

參見:蒙古西征
成吉思汗曾夢想“讓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場”。無數古代文獻都記載,在蒙古帝國的擴張過程中,無數的古代文明遭到徹底毀滅,無數個城池被夷為平地。DavidNicole在《The Mongol War lords中説,“恐怖和大規模滅絕反對者是蒙古人屢試不爽的戰術”。 [28] 
1963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聯合發表的“九評蘇共”中第四評《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中説:“成吉思汗是當時蒙古的汗,中國和俄國,都是遭受侵略的。” [31]  在這之前,魯迅也持此看法。 [32] 
  • 第一次西征
1218年,成吉思汗遣勇將哲別率精騎2萬,一舉擊破宿敵乃蠻部太陽汗之子屈出律所控制的西域契丹國家西遼,殺死屈出律。從此,蒙古國與中亞新興大國花剌子模開始相峙。花剌子模原為塞爾柱突厥人的1個行省,後獨立稱國。13世紀初,據有北界阿姆河上游,南臨波斯灣,東起印度河,西抵兩河流域的廣大地區,一時稱盛。1219年。花剌子模訛答刺守將劫殺蒙古商隊和使臣,致使兩國關係驟然交惡,成吉思汗乘機起兵,興師問罪。他親率大軍20萬,分成4路,攻入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民風剽悍,又有雄兵40萬,但在戰略上犯了分兵駐地守城的錯誤,無法集中禦敵,在不到1年的時間裏,先後失去訛答刺、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等重鎮,蒙軍贏得了戰略優勢。花剌子模國王穆罕默德全然失去昔日英勇,一味奪路西逃,死於裏海一個小島上。王子扎蘭丁率眾抵抗,雖有數次小勝,但終不敵蒙軍,最後被迫單騎涉印度河,亡命天涯,不知所終。花剌子模王國滅亡。 [25] 
蒙古鐵騎乘勝進擊,越高加索山進入頓河流域的草原地帶。1223年5月,蒙軍一部在卡爾卡河畔與波洛伏齊人和俄羅斯人的聯軍會戰,大勝,而後蒙軍長驅直入,攻掠俄羅斯各地,入克里米亞,溯伏爾加河而上,途中為保加爾人所敗,年末,東歸蒙古高原。 [25] 
  • 第二次西征
1235年,窩闊台汗決定派蒙古諸王的長子西征俄羅斯朮赤長子拔都為帥,窩闊台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等王子從之。1236年,蒙軍進入欽察草原,掃蕩波洛伏齊人,繼而衝入俄羅斯平原,連敗俄羅斯諸王公,先後攻陷梁贊、莫斯科、弗拉基米爾、車爾尼戈夫等地。1240年,蒙軍攻佔古城基輔,蹂躪了俄羅斯大部分地區。1241年,拔都兵分兩路,南北揮戈。南路主力由拔都統領越喀爾巴阡山,攻入匈牙利,擊敗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的抵抗,焚燬布達、佩斯等重鎮,然後直逼奧地利國都維也納城下。北路蒙軍攻入波蘭,先奪克拉科夫,再入西里西亞。4月,在裏格尼茨之戰中,痛殲西里西亞王公亨利組織的波蘭、德國和條頓騎士團聯軍3萬餘人,擊殺亨利。蒙古大軍在東歐勢如破竹般的攻勢,使羅馬教廷和西歐諸國陷入極大的恐慌之中。正當拔都將南北兩路兵馬合為一體,準備新的攻勢時,窩闊台汗病故。拔都聞訊,依從慣例,停止軍事行動,並率軍經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回到南俄平原。1243年,拔都以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為中心,建立欽察汗國。 [25] 
1241至1251年,蒙古擴張的態勢基本處於間歇期。整個蒙古統治階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汗位的爭奪上。窩闊台汗死後5年,才由其子貴由承繼大汗之位。不料貴由短命早殤,僅居汗位兩年。蒙古諸王又陷入新一輪爭鬥漩渦之中,朮赤—拖雷系與窩闊台—察哈台系展開數年的激烈角逐。最後,拖雷的長子蒙哥在其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和朮赤長子拔都的支持下,登上大汗之位。上台伊始,他便殘酷鎮壓反對派王公,改革政權體制,鞏固大汗的權威。 [25] 
  • 第三次西征
1253年,蒙古的擴張戰火重新燃起。旭烈兀奉蒙哥大汗之命率大軍踏上西征之路。1255年抵撒馬爾罕,1256年渡阿姆河,平定伊斯蘭教伊斯馬恩派阿薩辛人的木刺夷國。1258年,旭烈兀涉底格里斯河,向衰弱不堪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國都巴格達發起進攻。末代哈里發穆斯台耳綏木出城投降,為蒙軍縱馬踏斃。歷時500餘年的阿拉伯帝國滅亡。歷史名城巴格達慘遭洗劫,無數財富被掠,數十萬平民死於蒙古武士的彎刀之下。1260年,蒙軍又陷大馬士革,直抵地中海東岸。正當旭烈兀準備進攻北非埃及之時,蒙哥大汗死訊傳至軍中,旭烈兀留下5000人馬駐守敍利亞,自己率主力東歸。不久,駐敍利亞蒙軍為埃及馬木留克王朝所殲。 [25] 

大蒙古國經濟

大蒙古國賦税

一般的蒙古人在成吉思可汗之時無需納税,只須在作戰以後把戰利品交出屬於可汗的一份。到了窩闊台可汗之時,一般的蒙古人便須納税:每年繳馬牛羊百分之一,並且要繳母的。有一百匹馬的,每年繳一匹母馬,以此類推。(此外,還要捐出百分之一的羊,賑濟“本部”的窮人。)從此,每一個蒙古人對國家有了納税的義務。 [43] 

大蒙古國農業

興修水利在蒙古族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據拉施特《史集》載,成吉思汗的祖先海都汗將營地設在與蒙古斯坦交界處的巴兒忽真-脱窟木地方。他在那條河上建立了渡口,以便牲畜飲水與人們往來,這個渡口被他起名為扎羅魯木。成吉思汗在位時,弘吉剌部人圖忽察兒曾修築過堤壩,被稱為答蘭-圖兒合黑-圖忽察兒 [22] 

大蒙古國手工業

  • 編織、印染
蒙古人的編織和印染技術也有一定的水平。他們將樹枝劈開編成箱子,用牛油或羊奶浸過,並以多種顏色圖案的黑毛氈覆蓋在箱子上面,以保持其堅固性和美觀。這樣的箱子可以用來放寢具和珍貴物品。已婚的婦女都有很漂亮的車輛。
  • 冶煉
蒙古的冶煉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説公元前10世紀就已能熔鐵出山。據史集記載,兀良合人善於鑄鐵;《新五代史》載,契丹之東北至篾劫子(蒙兀室韋之音轉)其地多銅、鐵、金、銀,其人工巧,銅鐵諸器皆精好,善織毛錦。蒙古族中廣為流傳的《四巧匠頌》中的四巧匠是蒙古族的希瑞巧匠、漢族的王巧匠、撒爾塔兀拉的根哥巧匠和唐兀惕的巴拉希巧匠。他們心靈手巧,精通百藝,對發展當時蒙古地區金屬工藝起到了重要作用。裝飾弓、矛、劍、盾、箭筒,尤其馬鞍具,是蒙古族牧民的一貫愛好。大汗的坐椅是包金的,龍頭虎狀,鞍馬帶上亦以黃金盤龍為飾。鞍鞽喜歡配有各種裝飾,有的繪製圖案,有的用骨雕鑲嵌,有的鑲嵌金屬工藝製品。蒙古民族更是一直喜歡銀碗、金盃等生活用品。
  • 雕刻
這一時期,石雕、木雕、骨雕工藝有了很大發展。銀盒的雕刻等實用美術,或細膩或豪放,有浮雕也有透雕。用羊角雕刻鑲嵌的杯子,以及用樺樹皮製作的各種器皿也多為流傳。這些雕刻品不僅是實用品,也是藝術品,它體現了自然美、色澤美、材料美的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有草原雕刻藝術的傳統方法,也有變化豐富的外來風格,生動、質樸,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 刺繡
刺繡藝術表現在衣、食、住、行中。貴族上層人士的服飾華麗美觀、珠翠金寶,衣冠腰帶十分講究,其刺繡花紋豐富,色彩鮮明。當時社會上還流行着一種姑姑冠帽,聳聳然富有風趣。

大蒙古國文化

大蒙古國文字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之時,就確定畏兀兒文為全國通用的文字,用其記錄《大札撒》、必力克,書寫公文、信件、碑文等。如1225年的《成吉思汗石文》、貴由汗的璽文及1250年的《蒙哥汗石文》,均用畏兀兒文鐫刻。當時用這種文字書寫的規範化了的書面語已經形成,而且這種書面語有別於民間口語。成吉思汗採用畏兀兒文字的同時,也採用了用這種文字書寫的古代書面語。
隨着蒙古統治者的對外擴張,蒙古語言和文字的使用範圍日趨廣泛,到13世紀時,蒙古語幾乎成為世界語 [23] 
早在13世紀以前,蒙古諸部已經形成了規範化的口頭文學語言,其特點是詞句簡練易懂,意義明確。內容包括故事、傳説、詩歌、讚頌詞、諺語、謎語等種類,其中以詩歌最為突出。蒙古人未使用文字以前,各部之間的信使來往都用押韻的隱喻詩歌傳遞。而這些詩歌極富想象力和比喻技巧。

大蒙古國文學

除民間口頭文學之外,在民間還廣泛地流傳着諸多的英雄史詩。1240年成書的《蒙古秘史》是歷史的珍貴傑作,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方面,都反映了當時蒙古書面文學發展的水平。該書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的偉大業績,歌頌了新興的蒙古汗國,反映了13世紀蒙古社會的發展狀況。在寫作技巧上,蒐集和吸收了民間口頭文學的精華,把編年史體例與文學的形象描寫結合在一起,系統地敍述了蒙古500年的歷史。此外,反映這一時期的傑出文學作品還有《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等。

大蒙古國節日

每逢大節日,蒙古族人都舉行盛大的宴會。正月初一,是蒙古人的春節。這一天,他們不分男女老幼,都身着白色衣服,騎白馬、飲白食(奶)。五月初九,是一年一度蒙古人第一次喝新釀製的忽迷思的日子,以表明新春已到。這一天,占卜者們把當地的所有白色母馬集中到一起,以表示將其獻給神靈,把新釀製的忽迷思灑在地上,然後舉行盛大宴會。另外,當日蝕或月蝕現象消失時,則也舉行盛大宴會。

大蒙古國教育

蒙古人擁有重視家庭祖訓和學校教育的傳統。每個家庭的父母都承擔着對子女講授其氏族部落歷史的義務。因為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系譜的習俗,他們視系譜為財產,而且形成人們共同遵守的規矩,世代相傳。同時,每個家庭還各自有祖先傳下來的訓教,用以教育後代。
學校教育始於13世紀初。據《元史·塔塔統阿傳》記載,1204年成吉思汗俘獲了太陽汗的掌璽官塔塔統阿(畏兀兒人)後,命其教授諸王子弟們學習畏兀兒文,使蒙古汗國有了第一代文人。畏兀兒文人阿憐帖木兒歸附成吉思汗後,諸皇子曾受學於他。窩闊台汗時,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從西域派畏吾兒人闊兒吉思來蒙古教授蒙古兒童。
尊儒是窩闊台汗治理中原的重要措施之一。1236年,在燕京、平陽分別設立了編修所和經籍所,着力編纂經史。在汗庭內錄用了一批儒士,命他們講解《九經》等。

大蒙古國宗教

薩滿教是蒙古草原的原始宗教。蒙古汗國建立後,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均傳入汗國。蒙古人認為太陽、月亮、火、水、土、山川、河流等都有神靈。神靈的偶像稱之為翁棍,用氈製成,予以供奉。偶像一般放在帳幕門口的兩側,在偶像的下面有用毛氈製作的牛、羊模型,人們視偶像為家畜的保護者,能夠賜給他們乳酪和馬。在氈帳內的中央位置也掛着一個偶像,它是保護神。蒙古人並且認為四方都有神靈,神無處不在。最高神靈稱之為蒙哥騰格里長生天),它是一切可見和不可見事物的創造者,能夠賜予人類真善美和假惡醜,蒙古人尊它為額赤格·騰格里(天父)。當時許多人認為雷霆就是天神的怒吼。
騰格里和人之間的通話者為巫師,男巫稱孛,女巫稱伊都幹。巫師兼星佔、占卜、醫師於一身,在蒙古人中頗有威望。據《出使蒙古記》所載:正如蒙哥汗所承認的,他們的占卜者是他們的教士,占卜都命令做的任何事情,必須立即執行,毫不遲延。巫師能觀察天象,預言日蝕和月蝕的時間,宣佈吉凶日子。軍隊出征,沒有他們的應允,決不能輕易出動;男孩子降生時,需請占卜者預言其命運;當有人患病時,亦需請巫師唸咒語。在蒙古汗國,巫師已成為人數眾多的特殊階層,他們不僅活躍在民間,而且在汗庭中也集中了很多。占卜者們人數很多,並且總是有一個首領,像是一個主教。這個首領總是把他的帳幕安置在蒙哥汗的主要帳幕前面,相距約一擲石之遠。送到宮廷去的一切物品,都須由巫師拿着在兩堆火之間通過,目的是起淨化作用,這是巫師的職責之一。 [23] 

大蒙古國科技

大蒙古國天文

蒙古民族很早就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學知識,這首先源於他們長期的遊牧生活實踐。據《蒙古秘史》和《世界征服者史》記載,他們掌握天象變化規律並掌握着能夠準確記錄紀年、月、日、時刻的方式方法。他們當中還出現了星佔家。星佔家(占卜者)繪製了天宮圖,以觀察和預測天象變化。另據拉施特《史集》記載,蒙哥大汗登基的日期就是星佔家們測定出來的。晴天,在那幾天中,那裏的天空一直被烏雲遮蓋着,不斷下着雨,任何人見不到太陽。而恰好在星佔家選作天象觀察的那個時刻,照耀世界的太陽,從烏雲裏面露出來了,天空綻開了與太陽相等的一塊地方,星佔家們便容易地測定了(行星)在地平線上的高度。月亮被太陽照射才發光的道理,在當時已為蒙古人所知,他們説太陽是月亮的母親,因為月亮是從太陽那裏得到它的光輝。 [21]  蒙哥汗在位時,法國使者盧布魯克在蒙古汗國都城哈剌和林(今蒙古國後杭愛省額爾德尼召北)親眼見到過星佔家,他們之中有些人熟悉天文學,特別是他們的首領,他們預言日蝕和月蝕的時間。1233年,窩闊台汗在燕京修制渾天儀;蒙哥汗也曾下令建造了一座天文台。

大蒙古國醫學

蒙古族有比較豐富的醫學知識,早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前,蒙古兀剌速惕、帖良古惕、客思迪迷等森林部落,就以熟悉蒙古藥劑、用蒙古治病方法治癒患者而聞名於世。《蒙古秘史》也曾提到蒙古人用熱敷的方法或用嘴吸取陳血的方法治療傷口。蒙古軍出征時,攜帶止血藥,防止中矢流血身亡。如札剌台人(札剌亦兒部)朔魯罕在野狐嶺戰鬥中被流矢擊中,成吉思汗即用哈迪兒(止血藥)敷之。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已能按照機械原理製造火炮。

大蒙古國藝術

大蒙古國舞蹈

自古以來,蒙古人就善歌善舞,早在氏族社會時期,人們在歡度喜慶日子時,便以集體跳舞的形式表示慶賀。據《蒙古秘史》記載,在乃蠻部的汗斡爾朵(行宮)內已經有了樂隊。另據《史集》所載,每天晚上窩闊台汗都招請弓弩手和角鬥士進行射箭和摔跤比賽。據《蒙韃備錄》記載,木華黎出征時,亦以女樂隨行。多以十四人等彈《大官樂》曲,拍手為節,甚低,其舞甚異。

大蒙古國樂器

對於其他民族的樂器,諸汗亦給予重視,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徵用西夏舊樂 [24]  。從1240年開始,令制登歌樂。

大蒙古國社會

大蒙古國姓氏

大蒙古國居住

蒙古人逐水草遷移,以氈帳為居室,所以蒙古人對製作氈帳有很高的技術。當地牧民的氈帳用白毛氈覆蓋,毛氈上面塗以石灰或白粘土和骨粉,使之更為潔白,有時也把毛氈塗成黑色。覆蓋在天窗周圍的毛氈,飾以各種圖案,門口懸掛着繡有各種顏色圖案的毛氈。大汗及諸王的氈帳則塗上金色,舉行宴會的氈帳可容納2000人。 [44] 

大蒙古國飲食

蒙古人用牛糞和馬糞燒火來煮他們的食物,而且他們所有的人,皇帝也和貴族們以及其他的人一樣,都以牛馬糞燒火取暖。 [45] 
他們的食物包含一切能吃的東西,因為他們吃狗、狼、狐狸和馬,而且,當為需要所迫時,他們也吃人肉。例如,當他們攻打契丹人的一個城市(契丹皇帝就駐蹕在這裏)時,他們圍城如此之久,以致他們自己的糧食完全吃光了,完全沒有東西可吃,因此他們就在每十個人中抽出一個人來當食物吃。他們吃母馬在生小馬時排泄出來的污物。不但如此,他們吃蝨子。他們會説:“它們吃我兒子的肉,喝他的血,為什麼我不應 該吃它們呢?”甚至還吃小老鼠。 [48] 

大蒙古國髮式

蒙古人幾乎沒有任何人長鬍子,雖然有些人在上唇和下巴有一些,而這些髭鬚他們不加修剪。在頭頂上,他們像教士一樣把頭髮剃光, 剃出一塊光禿的圓頂,作為一條通常的規則,他們全都從一個耳朵到另一個耳朵把頭髮剃去三指寬,而這樣剃去的地方就同上述光禿圓頂連結起來。在前額上面,他們也都同樣地把頭髮剃去二指寬,但是,在這剃去二指寬的地方和光禿圓頂之間的頭髮,他們就允許它生長,直至長到他們的眉毛那裏;由於他們從前額兩邊剪去的頭髮較多,而在前額中央剪去的頭髮較少,他們就使得中央的頭髮較長;其餘的頭髮,他們允許它生長,象婦女那樣;他們把它編成兩條辮子,每個耳朵後面各一條。他們的腳是小的。 [46] 

大蒙古國婚姻

每一個男人,能供養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一個人有一百個妻子,另有人有五十個,還有人有十個--一個人多些,另一個少些。按照他們的通常風俗,可以同任何親戚結婚,但他們的母親、女兒和同母姐妹除外。不過,他們可以和同父異母的姐妹結婚,甚至在他們的父親去世以後,可以同父親的妻子結婚;弟弟也可以在哥哥去世以後同他的妻子結婚,或者,另一個較年輕的親戚也視為當然可以娶她。此外的一切其他婦女,他們都可以娶作妻子,沒有任何區別,他們以很高的價錢,從她們的父母那裏購買她們。在她們的丈夫去世以後,婦女們是不容易第二次結婚的,除非一個人願意娶他的後母為妻。 [47] 

大蒙古國服飾

男人和女人的衣服是以同樣的式樣製成的。他們不使用短斗篷、斗篷或帽兜,而穿用粗麻布、天鵝絨或織錦*製成的長袍,這種長袍是以下列式樣製成:它們(二側)從上端到底部是開口的,在胸部摺疊起來;在左邊扣一個釦子,在右邊扣三個釦子,在左邊開口直至腰部。各種毛皮的外衣樣式都相同;不過,在外面的外衣以毛向外,並在背後開口;它在背後並有一個垂尾,下垂至膝部。 [47] 
已經結婚的婦女穿一種非常寬鬆的長袍,在前面開口至底部。在她們的頭上,有一個以樹枝或樹皮製成的圓的頭飾。這種頭飾有一厄爾高,其頂端呈正方形;從底部至頂端,其周圍逐漸加粗,在其頂端,有一根用金、銀、木條或甚至一根羽毛製成的長而細的棍棒,這種頭飾縫在一頂帽子上,這頂帽子下垂至肩,這種帽子和頭飾覆以粗麻布,天鵝絨或織錦5。不戴這種頭飾時,她們從來不走到男人們面前去,因此,根據這種頭飾就可以把她們同其他婦女區別開來。要把沒有結過婚的婦女和年輕姑娘同男人區別開來是困難的,因為在每一方面,她們穿的衣服都是同男人一樣的。他們戴的帽子同其他民族的帽子不同。 [47] 

大蒙古國體育

摔跤、射箭、賽馬是蒙古人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優秀的摔跤手被譽為孛闊(力士)。另外,打獵亦為人們所喜愛,它既是體育活動,又是軍事訓練,優秀射手被譽為篾兒幹。

大蒙古國交通

大蒙古國在鼎盛時期統治從東亞到中亞、西亞、東歐。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整個絲綢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只有一個國家控制,這使得東西方的商貿往來比其他分裂時期要容易得多。大蒙古國的驛站制度,形成了當今郵政的雛形。 [8] 

大蒙古國影響

大蒙古國對中國歷史

  • 人口鋭減
中國人口在蒙古入侵的七十年間因戰爭和包括因戰爭造成的各種原因鋭減過半,在蒙古入侵以前,中國地區(包括金、南宋、西遼、西夏、大理等國)人口約有一億四千多萬,甚至更多,而到1279年(1279年完全佔領)僅剩七千餘萬人。 [29] 
  • 促進統一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侵略行動客觀上為中國所謂的再次統一於一個政權之下奠定了基礎,蒙古帝國分出來的元朝再次統一了中國。1211年,新疆各地歸屬蒙古帝國;1247年,吐蕃被蒙古招降,在元朝建立後首次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結束了雲南長期割據於中央政權的局面。從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國也實現了歷史上的第七次統一,打破閉塞狀態,真正登上了世界歷史舞台。現位於今中國境內的南宋西遼西夏大理吐蕃諸部等,只是大蒙古國疆域的一部分,而後西遼被劃入成吉思汗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國 [30] 

大蒙古國對世界各國

  • 黑死病
通常認為,1346年,在金帳汗國軍隊進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又譯克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時,用拋石機將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屍體拋進城內,這是西方社會有紀錄以來第一次細菌戰。 [33]  鼠疫原產中亞,其攜帶者是土撥鼠。在大蒙古國之前鼠疫曾多次傳入中國,所以雖然中國也曾發生過地區性鼠疫傳染,但中國人也逐漸有了對鼠疫的免疫力,而歐洲人則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鼠疫。在卡法的一個熱那亞商人將帶病的跳蚤無意間帶到意大利的熱那亞共和國,於是鼠疫在歐洲廣泛傳播,最終在1348年—1349年造成2000萬人死亡,成為令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因為鼠疫患者皮下淤血、全身發黑而死。
1348年—1349年的黑死病使得當時歐洲喪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對人的關心的人文主義隨之覺醒。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第一部代表作《十日談》就是薄伽丘在黑死病氾濫最猖獗的時期寫成的,描述1348年發生在意大利的可怕瘟疫。歐洲就此迎來了文藝復興的曙光。 [34] 
  • 中亞和西亞
伊斯蘭世界的東半部經歷了恐怖的死亡與毀滅。從1219年到1260年,由於大屠殺和饑荒,波斯的總人口從1200萬下降到110萬。在中亞河中地區大呼羅珊,自希臘—巴克特利亞王國時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統被徹底毀滅,同時也伴隨着無數良田成為荒蕪和沙漠化;在西亞,自阿卡德帝國古巴比倫時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統被徹底毀壞,大量良田成為荒蕪。在花剌子模沙朝的城市:訛答剌塔什干、塞格納克、真德、別納客忒、忽氈、不花剌城(今布哈拉)、撒馬爾罕玉龍傑赤巴里黑(巴爾克赫)、尼沙普爾(內沙布爾)、可疾雲(今伊朗德黑蘭省加茲温)、圖斯(今伊朗霍臘散省馬什哈德北)、達蔑幹(今伊朗馬贊德蘭省達姆甘)、西模娘(今伊朗德黑蘭省塞姆南)、剌夷(今德黑蘭之南)、哈馬丹(今伊朗西部哈馬丹)、贊詹、哈侖、莫夫(馬裏)、也裏(赫拉特)、塔裏寒城(今阿富汗木爾加布河上游以北)、範延(巴米安)、加茲尼城、八魯灣(今阿富汗查裏卡東北)、內薩(土庫曼阿什哈巴德東)、庫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蔑剌合(今伊朗東阿塞拜疆省馬臘格)、阿爾達比勒、沙馬哈(今阿塞拜疆舍馬合)城、克里米亞蘇達克城(今烏克蘭克里米亞蘇達克)、奧可斯、木鹿蘇薩、納西切萬、比特利斯、阿爾吉斯、蔑剌合、迪亞巴克爾、埃爾比勒地區、剛加、尼西比斯地區、阿尼、卡爾斯城、錫瓦斯、額爾哲魯木城、埃爾津詹、託卡特、開塞利城、起剌特、阿米德、保加爾人的卡馬突厥國、蔑怯思城、里亞贊、科羅姆納、莫斯科、蘇茲達爾、弗拉基米爾城、雅羅斯拉夫城、特維爾城、切爾尼戈夫、乞瓦(基輔)、加利奇國、赫梅爾尼克、桑多梅日城、克拉科夫城、摩拉維亞奧拉迪亞、瓊納德、佩斯城、斯普利特科托爾巴格達佩斯阿勒頗等七十多個城市,都被蒙古軍大規模屠殺和摧毀村莊,故意大量殺死當地百姓,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殺,給當地造成巨大災難和痛苦記憶。 [8] 
  • 歐洲
在歐洲,由於蒙古鐵騎連下數十城,佔領多個國家,歐洲君主十分恐慌。後來在19世紀有了“黃禍”一説,一些説法認為泛指所有東亞黃種人帶來的威脅時,常回溯用於13—14世紀的大蒙古國時期。
歷史學家估計匈牙利王國(1241年—1242年)當時200萬人口中的一半在拔都進攻下都死於蒙古入侵。基輔羅斯幾乎所有的城市均被摧毀,投降者作為奴隸,大部分因繁重的勞役很快死去,戰俘則加入蒙古軍隊繼續西征。大約一半的俄國人死於蒙古入侵。但是,ColinMcEvedy的《世界人口史地圖集》(1978)估計俄國歐洲部分的人口從入侵前的750萬下降到700萬。
在大蒙古國衰敗之後,前金帳汗國屬國的莫斯科公國崛起並佔領了從前朮赤汗國中的相當一部分,成為後來著名的俄羅斯帝國。莫斯科公國統治者在朮赤汗國時代曾長期把持了當時蒙古人遙控羅斯諸國的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位置,並代表蒙古進行收税,進而抬頭,因為蒙古人很少視察他們佔領的疆土。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形成有明顯的當年的大蒙古國的因素。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學生認為俄羅斯的統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勞。另一位歐亞主義哲學家特魯別茨科伊在他的經典著作《論俄羅斯文化中的圖蘭成分》指出莫斯科要感謝蒙古統治,俄國在消滅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後才成為強國。 [19]  莫斯科公國的貴族就有20%曾與蒙古人通婚,莫斯科公國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從本質上説,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蒙古國家。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響,有大量蒙古語借字、郵政、税收、衣服也受蒙古影響,軍制與法制是從蒙古學的。俄羅斯人也被圖蘭化。
  • 朝鮮
在朝鮮半島,高麗王朝在大蒙古國軍隊屢次大舉征伐後,歸順於蒙古,成為附庸國之一。蒙古人的元朝被朱元璋驅逐出中國後,漢族人建立了新的王朝──明朝,忠於蒙古的高麗國王無法接受,遂派出將軍李成桂征伐明帝國。但是親近明帝國的李成桂從鴨綠江附近舉師回朝,發動兵變推翻高麗國,建立朝鮮王朝 [19] 

大蒙古國帝王世系

  • 大蒙古國時期(1206年-1271年)
廟號
諡號
尊號
名諱
統治時間
熙祖
毅玄皇帝
-
世祖追崇
宣祖
功哲皇帝
-
世祖追崇
烈祖
神元皇帝
-
世祖追崇
太祖
法天啓運聖武皇帝
成吉思汗
1206年-1227年
聖宗
忠武皇帝
-
世祖追崇
穆宗
道寧皇帝
-
世祖追崇
睿宗
景襄皇帝
也可那顏
1227年-1229年(監國)
世祖追崇
太宗
英文皇帝
木亦堅汗
1229年-1241年
-
昭慈皇后
-
乃馬真·脱列哥那
1241年-1246年(稱制)
定宗
簡平皇帝
-
1246年-1248年
-
欽淑皇后
-
斡兀立·海迷失
1248年-1251年(稱制)
憲宗
桓肅皇帝
-
1251年-1259年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禪汗
中統1260年-1264年
至元1264年-1271年
參考資料
  • 1.    (法)雷納·格魯塞《蒙古帝國史》:除了一些從此以後已經是無足輕重的叛離者還存在在邊境之外,成吉思汗已成為全蒙古的主人。於是他召集所有各部落來重申並證實對他的擁戴。這個事件被公認是在1206 年,《元史》説是虎年或丙寅元年,《蒙古秘史》第202節説是虎兒年,拉施特證實是在回曆602 年,即豹年。這最後一種史源還説是在春天。
  • 2.    【注:或稱帖木真(temü in)—意為“鐵匠”或“鐵一般堅強的人”、“鐵人”。】參見:餘大鈞譯註,《蒙古秘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8頁。
  • 3.    【注:成吉思汗另説“成吉思”,為蒙古語“堅強”、“海洋”的意思。參見:王士立、孫開秦.《中國古代史(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89頁。】【成吉思汗的“成吉思”一詞,各種不同解釋。詳見:餘大鈞譯註,《蒙古秘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3頁。】
  • 4.    注: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難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部、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
  • 5.    王士立、孫開秦.《中國古代史(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90頁
  • 6.    王士立、孫開秦.《中國古代史(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92頁
  • 7.    通過戰爭讀懂世界:世界是部戰爭史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8.    包麗英 著.《蒙古帝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ISBN:9787222066205
  • 9.    雄睨四方的蒙古帝國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10.    波·少布 ,《古列延遊牧方式的演變》,《黑龍江民族叢刊》1996年03期
  • 11.    蒙古伊兒汗國宰相拉施德丁(1247?~1317年)的著作《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記載:“當始自伊斯蘭教歷602年7月的巴兒思亦勒即虎年[1206年]幸福地蒞臨時,初春,成吉思汗下令建九腳白旄纛,隆重地召集舉行了大忽裏勒台。”在這次忽裏勒台上他獲得了“成吉思汗”的尊號。”
  • 12.    注: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成吉思汗法典》。
  • 13.    緬懷長生天之子——成吉思汗  .百姓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14.    立儲遺患:成吉思汗最喜歡的兒子拖雷之死  . 深圳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15.    立儲遺患:成吉思汗最喜歡的兒子拖雷之死  .中華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16.    蒙哥親征南宋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17.    蒙哥之死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18.    歷史上的今天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19.    烏雲畢力格,《蒙古史綱要》,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    賀衞光 .《農耕與遊牧:古代中國的兩大經濟文化類型》.西北民族學院社會學系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 ,2002年01期
  • 21.    《出使蒙古記》
  • 22.    《史集》卷一第一冊
  • 23.    內蒙古社科院歷史所編著《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
  • 24.    《元史》卷68《禮樂志》
  • 25.    雄睨四方的蒙古帝國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26.    趙琦,《大蒙古國時期對儒士的政策及其措施》,《民族史研究》, 2002(00)。
  • 27.    陸全明,《大蒙古國時期蒙古族民族精神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 2010。
  • 28.    David Nicolle ,《The Mongol Warlords— Genghis Khan, Kublai Khan, Hulegu, Tamerlane》, Firebird,1990。
  • 29.    Ping-ti Ho, 《An Estimat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Sung-Chin China》,in Études Song, Series 1, No 1, 1970, pp. 33-53.
  • 30.    中國疆域的變遷  .求是理論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31.    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10-27]
  • 32.    《吾國徵俄戰史之一頁》:這隻有這作者“清癯”先生是蒙古人,倒還説得過去。否則,成吉思汗“入主中夏”,朮赤在墨斯科“即汗位”,那時咱們中俄兩國的境遇正一樣,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為什麼中國人現在竟來硬霸“元人,為自己的先人,彷彿滿臉光彩似的,去驕傲同受壓迫的斯拉夫種的呢?倘照這樣的論法,俄國人就也可以作“吾國徵華史之一頁”,説他們在元代奄有中國的版圖。倘照這樣的論法,則即使俄人此刻“入主中夏”,也就有“歐亞混一之勢”,“有足以壯吾國後人”之後人“之勇氣者”矣。嗟乎,赤俄未徵,白痴已出,殊“非吾國戰史上最有光彩最有榮譽之一頁”也!
  • 33.    Svat Soucek. 《A History of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521-65704-0. P. 116.
  • 34.    歐洲歷史上最為恐怖的瘟疫:黑死病  .中華網[引用日期2013-10-26]
  • 35.    胡阿祥.蒙元國號概説[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01):57-69.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1-06-16]
  • 36.    白壽彝總主編;陳得芝主編. 中國通史 13 第8卷 中古時代 元時期 上[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6. 第112頁.
  • 37.    温海清著. 從遊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國 元[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06. 第190頁.
  • 38.    復旦知識工場  .復旦大學[引用日期2021-06-16]
  • 39.    S. R. Turnbull.蒙古人-Mongols.英國: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105號,1980年:A~H頁
  • 40.    史蒂芬·特恩布爾.蒙古武士(1200-1350)-Mongol Warrior 1200-1350.英國: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Warrior系列第84號,2003年11月21日:A~H頁
  • 41.    黎東方.《黎東方講史·細説元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0-42頁
  • 42.    黎東方.《黎東方講史·細説元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1-112頁
  • 43.    黎東方.《黎東方講史·細説元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4頁
  • 44.    克里斯托福·道森.《出使蒙古記·蒙古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第9頁
  • 45.    克里斯托福·道森.《出使蒙古記·蒙古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第6頁
  • 46.    克里斯托福·道森.《出使蒙古記·蒙古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第7頁
  • 47.    克里斯托福·道森.《出使蒙古記·蒙古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第8頁
  • 48.    克里斯托福·道森.《出使蒙古記·蒙古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第17頁
  • 49.    王士立、孫開秦.《中國古代史(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87-288頁
  • 50.    王士立、孫開秦.《中國古代史(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88-28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