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谷川清

(侵華日軍海軍司令)

鎖定
長谷川清(1883年5月7日—1970年7月2日),日本海軍大將,淞滬會戰爆發時的日本艦隊司令,日本第18任台灣總督,福井縣人。1932年晉升海軍中將,1934年升任海軍次官。1936年調任第三艦隊司令官。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任侵華海軍總司令,積極參與對華侵略戰爭。作為侵華日軍的急先鋒,其率領的海軍以及海航部隊參加過淞滬會戰江陰海戰南京保衞戰等一系列戰役,並且開啓了臭名昭著的“無差別轟炸”戰例。
1939年晉升海軍大將,1940年11月調任台灣總督,積極推進“皇民化”政策。1944年辭職,任軍事參議官。 [2] 
中文名
長谷川清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族
出生日期
1883年5月7日
畢業院校
福井中學
職    業
日本海軍將領
出生地
日本福井縣
死亡時間
1970年7月2日

長谷川清早期生涯

長谷川清 長谷川清
長谷川清,1900年受甲午戰爭勝利的影響,從福井中學退學進入海兵學校,當時還有兩個同班同學和他一起退學考的海兵,就是後來的津田靜枝海軍中將和東林巖次郎海軍少將。這兩個傢伙在長谷川清在中國方面活躍之前已經從第一線引退,不過,津田作為海軍軍官在中國呆的很長,歷任了第2遣外艦隊和駐滿海軍部等留駐部隊的司令官。東林是炮術學校教頭和橫須賀海軍士兵團長,是陸戰指導的第一人,他們兩個給長谷川幫了不少忙。 1903年12月14日長谷川於海軍兵學校卒業,成績173人中第6位,任海軍少尉候補生服役於2等巡洋艦“松島”號, 由於戰爭臨近,就沒有參加通常的遠洋練習,1904年1月4日直接調任戰列艦“八島”號,日俄戰爭時,八島號在旅順口外觸雷沉沒,他5月23日調任戰列艦“三笠”乗組,參加黃海海戰,8月公受輕傷,9月10日任海軍少尉。第二年5月參加了對馬海戰,日本人東城鉦太郎畫作『三笠艦橋図』中、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背後那個拿測距儀的少尉就是他了。戰後任海軍中尉,9月11日,倒黴的三笠號戰艦爆炸坐沉港內,死了339名艦員,他也受了重傷。11月出院參加遠航訓練,接着在在驅逐艦上玩了兩年,成了個魚雷專家,最後考上了海軍大學12期,以第2位畢業,這下就沿着精英分子的路走下去了,歷任“三日月”號驅逐艦艦長、第二艦隊參謀、海軍人事局局員、雖然他家鄉的前輩大將加藤寬治是艦隊派的,他確是跟條約派岡田啓介這一路混出來的,後來一直做到海軍省副官兼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秘書官。
1917年12月~1920年6月任美國大使館參贊武官的補佐官,當時美國黃禍論盛行,有人擔心美國人會竊聽情報,主張平常使用日語會話,但他還是下令武官府必須用英語會話,後任武官山本五十六持同樣立場,盡力緩和對美關係。回國後任第一水雷戰隊參謀、海軍省人事局局員及第一課課長,再回任美國大使館武官參贊。復因曾任巡洋艦“日進”號、戰列艦“長門”號艦長的經驗,1927年12月升少將,任橫須賀鎮守府參謀長。之後任第二潛水戰隊長令官、海軍艦政本部第五部長、吳海軍工廠長。1932年7月~1933年12月參加日內瓦裁軍會議,之後任第三艦隊司令官(遣支艦隊)。他上任的時候,拜會了中國海軍司令陳紹寬,相約絕不開炮相向。

長谷川清侵略上海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東京海軍軍令部電令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立即率第三艦隊主力從台灣海峽駛回原“警戒防地”上海、青島、廈門等港口“警戒”備戰。長谷川清隨旗艦出雲號返抵上海港。
7月16日,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在上報東京海軍當局的《對華作戰用兵意見書》中提出:“欲置中國於死命,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為重要。”
7月28日上午,漢口的日本僑民突然奉命實行緊急撤退。此事的直接起因,是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館在7月27日晚獲得黃浚(即黃秋嶽,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為日本方面秘密收買充當間諜)所提供的情報:中國將立即封鎖江陰長江航道,殲擊日本海軍駐泊長江各口岸的軍艦。
7月29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永野修身發佈“第一號作戰命令”,第一艦隊主力駛往上海,同日,日本政府下令撤退長江沿岸漢口等各個城市的僑民。
8月8日,長谷川清根據東京的指示,為應付事態擴大作好一切準備,向部隊下達了正式的作戰部署。8月9日,日本在長江一帶的僑民29230人全部撤退至上海。同時,上海日僑全部撤入上海租界地域,集中虹口、楊樹浦地區。
8月13日至19 日,集中上海的日僑除留下1萬多人外,悉數撤回日本。從日本的戰場作戰的部署而言,陸軍當時正傾注全力進行平津作戰,力圖儘快解決華北問題,海軍在上海暫時採取蓄而不發的態度,以待整個事態的發展。 9日晚,虹橋機場案發,當晚21時30分,長谷川清即下令在日本佐世保待命的第八戰隊、第一水雷隊、第一航空隊、佐世保鎮守府第一特別陸戰隊、吳港鎮守府第二特別陸戰隊,作好出動準備。8月10日13時許,電令上述部隊之大部迅速向上海開進。
8月11日,上述部隊到達上海,當晚23時其陸戰隊2000人登陸完畢。同日,蔣介石下令京滬警備軍進軍上海,發動對駐滬日軍的圍攻戰。
長谷川清迎接支援淞滬會戰的松井石根 長谷川清迎接支援淞滬會戰的松井石根
8月12日下午,淞滬停戰六國共同委員會應日本代表岡本季正的要求,召集緊急全體會議。會上岡本公然污衊中國保安隊和軍隊在《淞滬停戰協定》之限制區域內推進作戰準備,不僅妨礙租界安全,且違反停戰協定,他要求各國採取有效方法,對中國加以制裁。中方代表俞鴻鈞據理逐條予以反駁。
8月13日,張治中奉命指揮精鋭的中央警衞軍(第87師、第88師、獨立第20旅等部)向日軍開戰,圍攻日軍,淞滬會戰打響。他率陸戰隊支持了10天,還召喚日本海軍航空隊進行越洋轟炸,終於等來了松井石根率領的2個師團的援軍。後來在攻略南京時,發生了美國炮艇帕納伊號和英國軍艦被擊沉的事件,他雖然立即賠禮道歉,但這還是作為日後他甲級戰犯嫌疑的重大依據,1938年(昭和13年)4月25日長谷川清解職調任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 。

長谷川清江陰海戰

長谷川清血戰江陰

結果:
中國海軍全滅,江陰淪陷
參戰方兵力:
中國2萬8千人;日本10萬餘人
傷亡情況:
中國海軍第一、第二艦隊被全數擊沉
主要指揮官:
中國:陳紹寬日本:長谷川清
日軍參戰航母:
長谷川清指揮的日本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 長谷川清指揮的日本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
1937年9月,長谷川清指揮日本第三艦隊、第四艦隊以及日本第一艦隊、第二艦隊臨時派遣協助日本支那方面艦隊作戰的三個航母戰鬥羣,擊沉中國海軍第一、第二艦隊。
7月19日,日軍空襲江陰縣,在江陰東南鄉學社擲彈一枚,揭開了江陰保衞戰的序幕。
上海開戰之後,日軍也高度重視江陰要塞的戰略地位。日方認為,集結在江陰要塞的中國海軍艦隊不僅阻礙南京方面的空中作戰,其遠程大炮的火力還威脅到沿長江下游行動的日軍艦艇,因此無論是因為空中作戰還是封鎖中國東南海岸的需要,均須將中國艦隊殲滅。
但忌憚於江陰要塞的強大火力和敷設水雷能力(實際並未實施),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中將否決了直接進攻江陰的建議,轉而出動第2聯合航空隊(轄陸基第2航空戰隊之第12、第13航空隊)和海基的第2航空戰隊“加賀”號航母執行此次任務。具體的作戰安排是先以艦載機進行壓制,並以一部分艦載攻擊機牽制炮台,再以主力全力進攻“平海”艦與“寧海”艦。 遺憾的是,直至此時,中國海軍還在根據一場水面艦隊決戰的模式安排迎戰準備,對於日軍以航空兵為主的交戰手段缺乏心理準備。陳紹寬部長曾明確指示説: “敵人要用艦隊從揚子江上駛,必需破壞我封鎖線。要壞我封鎖線,又不能不先殲滅我守衞封鎖線的海軍。以長江的地勢和海軍的性能看來,要達到‘它’的戰略目的,應該運用‘它’們的海軍的。……”
1937年8月11日,海軍部派“甘露”測量艦、“皦日”、“青天”測量艇及“綏寧”、“威寧”炮艇破壞西周、滸浦口、鐵黃沙、西港道、狼山、大姚港、通州沙、青天礁、劉海沙到長福沙、海北港沙、龍潭港、福姜沙等各處的燈標、燈樁、燈塔、燈船及測量標杆。各艦在兩日內完成了航標的破除作業,使敵艦失去了導航標誌。 在此同時,海軍第1艦隊與第2艦隊主力由湖口與下關向江陰的集結已經完成,49艘軍艦進入了長江待命,“拱衞京畿”。
8月12日,兩個艦隊主力在江陰江面集合完畢,這次甲午戰爭之後海軍的第一次對外大型動員,全體海軍全體官兵皆懷高亢鬥志,誓與日寇決一死戰!但當艦隊在江陰江面集中完畢之後,滿懷熱血等待着“中國深望每人能盡其至責”旗令的官兵們,愕然發現他們將目擊中國海軍規模最大的一次集體自沉。
首批自沉的軍艦為艦齡最大的“通濟”練習艦、“大同”、“自強”巡洋艦、“德勝”、“威勝”水機母艦、“武勝”測量艇(已停用)、“辰”字與“宿”字魚雷艇(均已停用),這批軍艦大多為清代遺留的舊艦。此外,海軍還向招商局與各民輪船公司徵集“嘉禾”、“新銘”、“同華”、“遇順”、“泰順”、“廣利”、“醒獅”、“華新”、“回安”、“通利”、“寧靜”、“鯤興”、“新平安”、“茂利二號”、“源長”、“母佑”、“華富”、“大篢”、“通和”、“瑞康”20艘輪船同時自沉以構成江陰鎖線。當第1艦隊抵達江陰時,等待自沉的28艘軍民艦船已經停泊在君山江面。
12日上午8時,江陰江面各艦由“平海”艦率領進行升旗典禮。8時整,“平海”艦舉行升旗儀式,各艦官兵在艦舷“站坡”,向軍旗行禮致敬。陳紹寬的上將司令旗在軍樂聲中冉冉上升到主桅頂端。一個國家的海軍竟要用如此悲壯的方式保護自己的領水,真是滑稽而又沉重!隨後,自沉艦隊由旗艦“通濟”率領,駛向福姜沙就位。
在各艦抵達位置之後,坐鎮“平海”的陳紹寬發出沉船命令,各艦同時打開水底門,緩緩下沉。 自沉作業一直進行的傍晚才初告結束,陳紹寬站在“平海”艦橋上,黯然無語。 是日汽笛哀鳴,軍旗低垂,令人慾哭無淚。
因為水流甚急,第一批各艦下沉時多半被水流衝離理想原位,導致封鎖線並不完整。當海軍部發現封鎖線並不完整而空隙甚多之後,又徵用了“公平”、“萬宰”、“泳吉”等三艘民輪沉入封鎖線,在鎮江蕪湖、九江、漢口、沙市等地繳獲的“吉安”、“貞安”、“福安”、“漢安”、“泰安”、“永清”、“德安”、“沙市”8艘日籍躉船也先後被拖到封鎖線鑿沉。海軍部又請行政院訓令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各省政府緊急徵用民用小船、鹽船185艘,滿載石子沉入封鎖線的空隙中。這些民船一共使用了30.94萬立方英尺石子,合65020擔。 如果加上9月25日自沉的“海容”、“海圻”、“海籌”、“海琛”艦四艘巡洋艦,在江陰的沉船封江作業之中一共自沉老舊軍艦與商輪43艘,合計噸位63800餘噸。
9月19日,規模更大的戰鬥開始。
這一天,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下令所屬第2聯合航空隊(9月10日剛剛從大連轉場到新落成的上海公大機場)對南京市區進行“無差別級”轟炸。
上午8時15分,警報聲大作,江陰要塞瞭望台報告:大批敵機正自下游向江陰飛來!海軍各艦炮手均各就各位。幾分鐘後,只見一個由33架敵機組成的龐大機羣在3000米高度向西南飛去。
這天正是著名的“9·19空戰”日,敵機被我空軍第四大隊擊落4架,擊傷1架。中國空軍後來的傳奇人物劉粹剛自此一戰成名。 9時20分左右,警報聲又起,海軍見1小時前西飛的敵機羣正雜亂無章錯落地返航,料定必是被我空軍擊敗,便以排炮“歡送”。敵機驚魂未定,無心戀戰,未發一槍,未擲一彈,均高速向東逃竄。下午2時30分,又傳來警報聲,見敵機28架,又在南京被中國空軍擊潰。這次,該機羣未敢沿江飛行,繞開中國高射炮火有效射程返航。
據日本海軍作戰檔案記載,8月底,第三艦隊就已經根據多次偵察所得的情報,制定出了進攻江陰要塞的作戰方案:決定在9月20日前,主要是以襲擾為手段,給中國海軍造成精神壓力,使其長期處於緊張中;自9月20日起,要使用優勢的空軍力量(“加賀”號和第2聯合航空隊)圍殲江陰水面的中國海軍,務必一鼓盪平。攻擊的主要目標是徹底摧毀“平海”、“寧海”這兩艘中國海軍最大的輕巡洋艦,從歷史上抹掉中國海軍!
1937年9月下旬,日本海軍增派艦隻70多艘、飛機300多架和戰鬥人員10萬人,力圖打通江陰防線。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9月22日和23日,日海軍輪番轟炸中國海軍及岸上陣地,旗艦平海號遭到80架以上飛機的轟炸,平海號的姊妹艦寧海號也遭到至少70架次飛機的轟炸。
9月22日這天,從早上8時至下午5時,中國集結在江陰水面的諸艦和岸邊炮台的官兵作戰達9小時,“寧海”軍艦消耗高射炮彈400餘發,機槍彈8000多發;“平海”軍艦消耗高射炮彈265發,機槍彈4000餘發。敵機的空襲未造成太大損失,僅“平海”艦陣亡5人,傷23人。 當晚,陳季良司令召開各艦艦長會議,下令“平海”絕不能因為避開日機重點轟炸而降下桅頂的司令旗,各艦也不得為了機動,向上遊駛去。
日軍在9月23日以72架飛機圍攻中國“寧海”、“平海”兩艦並將其擊傷、擊沉後,兩日後又開始向中國海軍的其他艦隻實施攻擊。
25日清晨,加賀號航母上的日軍海基第2航空戰隊又以94艦爆、96艦攻機各8架在96艦戰4架的掩護下集中攻擊“平海”艦。
“平海”軍艦高炮彈藥用盡,軍艦的下沉已經無法控制,於是葉可鈺副長下令軍艦駛往江北十二圩的淺灘擱淺,並且開始拆卸火炮與重要零件運往南京,參加首都保衞戰。
這艘中國自制的海軍主力艦在擱淺之後艦身繼續向左傾斜到45度,緩緩滑入長江。 戰鬥中,官兵共陣亡軍需官葉宗亮、中士張朗惠、下士謝道章、列兵王允吉、黃順憶等11人,負傷20餘人。後來有人回憶到,“平海”號所有的犧牲官兵的遺體,均在各炮位下面,負傷者亦全是在戰鬥中掛彩。全艦所有官兵,在23日的大戰中,均未離其戰鬥崗位一步。
“平海”號在江陰要塞之戰後亦被日軍打撈隊浮起,修復後改名“八十島”,編入日軍第一輸送戰隊並擔任旗艦。1944年11月25日在呂宋島被美國海軍飛機擊沉。
“寧”、“平”兩艦被炸後,艦隊旗艦改由噸位稍小的“逸仙”艦擔任,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移至該艦指揮。
9月25日夜,這四艘名艦進行了最後一次航行。在封鎖線後方集結完成之後,四艘軍艦戰艦在淒涼的汽笛聲中打開海底門,靜靜地沉入長江。 這夜,中國海軍失去了自己的艦隊。 [1] 

長谷川清兵力對比

1、江陰之戰中的中國海軍序列:
海軍部部長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
海軍第1艦隊司令部 司令陳季良中將
海容巡洋艦(江陰自沉)艦長歐陽勣上校,副長楊道釗少校,輪機長黃輝如少校
海籌巡洋艦(江陰自沉)艦長林鏡寰上校,副長鄭翊漢少校,輪機長黃輝如少校
海琛巡洋艦(江陰自沉)艦長張鳳仁上校,副長吳支甫中校,輪機長陳精文中校
海圻巡洋艦(江陰自沉)艦長唐靜海上校,副長劉乃沂中校,協長許世鈞中校,輪機長邱崇明中校
寧海輕巡洋艦(被日軍撈起,改裝為“八十島”號巡洋艦)艦長陳宏泰上校,副長甘禮經少校,輪機長姚法華上尉
平海輕巡洋艦(被日軍撈起,改裝為“五百島”號巡洋艦)艦長高憲申上校,副長葉可鈺少校,輪機長周烜
應瑞輕巡洋艦(1937年10月23日於採石磯空襲沉沒)艦長陳永欽上校,副長華國良少校,輪機長郎昌熾少校
逸仙輕巡洋艦(被日軍撈起,改裝為“阿多田”號練習艦。戰後歸還,1958年6月退役) 艦長陳秉清中校,副長楊希顏上尉,輪機長黃貽慶
自強巡洋艦(江陰自沉)艦長張日章中校
大同巡洋艦(江陰自沉)艦長羅致通中校,副長曾侍琯上尉
中山炮艦(1938年10月24日於金口空襲沉沒)艦長薩師俊中校,副長張天浤
永績炮艦(1938年10月21日於新堤被日軍繳獲。1949年5月於上海被人民解放軍繳獲) 艦長曾冠瀛中校
咸寧淺水炮艦(1938年1月九江遇轟炸沉沒) 艦長薛家聲少校,副長賈珂上尉
德勝號水上飛機母艦(江陰自沉)艦長劉煥乾中校
威勝號水上飛機母艦(江陰自沉)艦長王夏鼐少校
皦日測量艦(1937年8月26日被擊沉)艦長謝為良少校
辰字魚雷艇(江陰自沉)
宿字魚雷艇(江陰自沉)
武勝測量艦(江陰自沉)
海軍第2艦隊司令部 司令曾以鼎少將
建康驅逐艦(被日軍撈起改裝為汪偽海軍“海綏”號)艦長齊粹英中校,副長嚴又彬,輪機長呂文週上尉
江貞淺水炮艦(1938年7月空襲擱淺,11月於岳陽自行燒燬)
江元淺水炮艦(保存至戰後。1949年12月退役)
楚同淺水炮艦(保存至戰後。1949年被人民解放軍軍繳獲)
楚有淺水炮艦(1937年9月29日於六圩港空襲沉沒),艦長鄭耀恭中校
楚觀淺水炮艦(保存至戰後。1956年退役)
楚謙淺水炮艦(保存至戰後。1949年退役)
湖鵬魚雷快艇(1937年10月3日於江陰目魚沙空襲沉沒)艦長梁序昭上尉
湖隼魚雷快艇(抗戰中期因老舊報廢)
湖鶚魚雷快艇(1937年10月3日於鰣魚港空襲沉沒)
民權炮艦(保存至戰後)艦長劉煥乾中校
民生炮艦(1938年7月空襲擱淺,11月於岳陽自行燒燬)艦長鄭世璋中校
永綏淺水炮艦(保存至戰後)艦長傅成少校
江犀淺水炮艇(1941年8月21日四川巴中空襲沉沒)
江鯤淺水炮艇(1941年8月21日四川巴中空襲沉沒)
甘露測量艦(1941年9月3日巴中空襲沉沒)
青天測量艦(1937年10月於龍梢港空襲沉沒) 艦長葉裕和少校
2、江陰之戰中的日本海軍序列:
●第3艦隊司令部 司令長谷川清大將
旗艦:出雲號、能登呂號
第一遣外艦隊:平戸號、天龍號、対馬號、常盤號、安宅號、宇治號、伏見號、隅田號、勢多號、比良號、保津號、堅田號、鳥羽號、熱海號、二見號驅逐艦浦風 第24驅逐隊
第二遣外艦隊:球磨號、八雲號、第13驅逐隊・第16驅逐隊
第3戰隊‐那珂號、阿武隈號、由良號
第1水雷戰隊:夕張號、第22驅逐隊・第23驅逐隊・第30驅逐隊
第1航空戰隊:加賀號、第2驅逐隊
第10戰隊:藤森清一郎少將
第11戰隊 水上機母艦神川丸 :近藤英次郎少將
第4水雷戰隊:細萱戊子郎少將
第6驅逐隊:伏見宮博義王中佐
第10驅逐隊:板垣盛大佐
第1水雷隊:渋谷紫郎中佐
第1連合航空隊:戸冢道太郎少將
第2連合航空隊:三並貞三少將
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大川內傳七少將
第1根陸地隊:園田滋少將
第3航空戰隊:寺田幸吉少將
●第4艦隊司令部 司令豐田副武中將
旗艦:足柄號
第9戰隊:妙高號長良號
第14戰隊:天龍號、龍田號…
第4水雷戰隊:木曾號、第6驅逐隊・第10驅逐隊・第11驅逐隊
第5水雷戰隊:名取號、第5驅逐隊・第22驅逐隊
第9戰隊:小林宗之助中將
第5水雷戰隊:後藤英次少將
第3驅逐隊:藤田俊造中佐
第16驅逐隊:島崎利雄中佐
第23驅逐隊:高橋一鬆中佐
第3潛水戰隊:鋤柄玉造少將
第9潛水隊:仁科宏造中佐
第4航空戰隊:鮫島具重少將
●其他:第二艦隊赤城號航母戰鬥羣,龍驤號航母戰鬥羣,第三艦隊鳳翔號航母戰鬥羣……(日本第一艦隊、第二艦隊臨時派遣協助日本支那方面艦隊作戰)
3、 攻擊“寧海”、“平海”的日本航空隊資料:
(1) 陸基:第2聯合航空隊(駐上海公大機場) 司令官:三並貞三少將
(a) 第12航空隊 司令:今村修大佐
12架中島95式艦戰(Nakajima A4N1)
12架空技92式艦攻(Yokosuka B3Y1)12架愛知94式艦爆(愛知 D1A1)
(b) 第13航空隊 司令:千田貞敏大佐
12架三菱96式艦戰(Mitsubishi A5M2)
12架空技96式艦攻(Yokosuka B4Y1)
12架愛知96式艦爆愛知( D1A1)
(2) 海基:第2航空戰隊 司令官:堀江六郎少將
第22驅逐隊
(a)航空母艦:加賀號
12架三菱96式艦戰(Mtsubishi A5M2)
24架空技96式艦攻(Yokosuka B4Y1)
12架愛知94式艦爆(愛知 D1A1)
在9月22日和23日的戰鬥中,因為日軍補充損失和將部分陸基航空隊配備到海基的航母上使用,因此部分數據可能與實際出動情況不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