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以鼎

鎖定
曾以鼎(1888-1957),原海軍研究委員會主任。字省三,福州閩縣(今福州市)人。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畢業於煙台海校,後赴英國留學深造。回國後進入海軍工作,在抗戰期間與日軍曾進行殊死搏鬥,歷任歷任“海容”艦長、魚類遊擊艦艇司令、第二艦隊司令兼江防副總司令、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等要職,最高軍銜為海軍中將。抗戰勝利後,負責主辦接收日偽海軍工作,後因陳誠武力接管海軍而暫時寓居上海。1949年,曾以鼎留待上海解放,隨後歷任華東軍區和中央軍委海軍司令部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57年11月因積勞成疾而死,享年70歲。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安葬於北京八寶山烈士公墓。 [1] 
省三
出生地
福州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57年
本    名
曾以鼎

目錄

曾以鼎人物生平

曾以鼎(1888-1957),字省三,福州閩縣(今福州市)人,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福州東街清代曾暉春“五子登科”的後裔。其胞兄曾毓雋是北洋軍閥段祺瑞安福系重要首領之一。以鼎自幼受其培育,畢業於煙台海校之後,又赴英國留學。
以鼎相貌英俊。因在首次直奉戰爭中作戰勇敢,被流彈傷了手指而受到直系的海軍總長杜錫珪的提拔。但皖系的曾毓雋為了控制全國海軍,於1923年通過以鼎花錢策動“海籌”等艦在上海搞“滬隊獨立”,推建章為海軍領袖處領袖,以鼎為掌握實權的參謀長。他們提出反對直系“武力統一”全國的政策,主張“聯省自治”。當時,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支持。可是,“滬隊”的倒戈,皖系就被直系打垮。後來,八閩鄉親皆曰可殺的楊砥中,也是曾以鼎奉命派遣部下行刺的。
1937年“七·七事變”之前,暫居於福州文儒坊的以鼎,在戰爭爆發後,不惜犧牲,即率中央海軍第二艦隊赴長江中下游抗擊日寇入侵。在中國海軍與敵軍1比20的絕對劣勢下,截至1938年7月止,英勇壯烈的沉塞江陰之舉和對敵海空作戰,使該艦隊的15艘炮艦僅剩下8艘,4艘魚雷艇僅剩下1艘(陳季良率領的第一艦隊更為慘烈,13艘大軍艦至10月止僅剩2艘)。1939年1月5日,海在長沙召開了“表彰慶功大會”。會期,海軍總司令陳紹寬親擬呈文,電告蔣介石,為有功將士申請褒獎。其中寫道:“海軍少將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自抗戰以來,率艦隊、炮隊、雷隊,先後在江陰及長江一帶,擔任江防,努力抗戰,著有功績。現仍率部隊在荊河佈防。”
以鼎歷任“海容”艦長、魚類遊擊艦艇司令、第二艦隊司令兼江防副總司令、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等要職,最高軍銜為海軍中將。抗戰初期,以鼎駐防江陰,指揮江陰一帶的海軍艦艇和各炮台炮隊,並負責護衞江陰阻塞線,全力以赴抗擊日敵。1945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軍事委員會派以鼎主辦接收日偽海軍工作。同年12月,陳誠動用武裝接管了海總部,陳紹寬掛冠去職回閩隱居,地位僅次於陳紹寬的以鼎亦隨之離職寓居於上海。
1949年,曾以鼎留待上海解放,隨後歷任華東軍區和中央軍委海軍司令部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在對台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生前深受周總理的關懷。1957年11月因積勞成疾而死,享年70歲。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安葬於北京八寶山烈士公墓。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福州市社會科學所主編.福州歷史人物 第九輯.福州:福建省計委、福州市計委印刷廠,不詳: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