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相思

(徐陵詩作)

鎖定
徐陵這二首《長相思》是抒寫閨思的。作者通過一個女子對遠戍邊陲的夫君的殷切思念,既表現了在阻隔中更顯其忠貞的愛情,也委婉地揭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楚。
含蓄委婉,是徐陵詩歌的一大特點,他的詩句曲折地表達着“腸一日而九回”的少婦的煩惱。
作品名稱
長相思
作    者
徐陵
創作年代
南北朝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文學體裁
雜言古風
類    別
閨怨詩

長相思作品全文

長相思其一

長相思,望歸難, [1] 
傳聞奉詔戍皋蘭。
龍城遠,雁門寒。
愁來瘦轉劇,衣帶自然寬。
念君今不見,誰為抱腰看(1)?

長相思其二

長相思,好春節,
夢裏恆啼悲不泄。
帳中起,窗前咽。
柳絮飛還聚,遊絲斷復結。
欲見洛陽花,如君隴頭雪(2)。

長相思註解

(1)長:長久地。相思:互相思念。多指男女相悦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望歸難:期望歸家困難。傳聞:流傳消息。流傳聽聞。奉詔: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行朝廷的指令。戍:衞戍。保衞。皋蘭:皋蘭縣。隸屬於甘肅省會蘭州市。為絲路重鎮,隴西要衝。春秋戰國時為羌戎之地,秦統一中國後歸秦。西漢時屬金城郡。龍城:漢代匈奴單于庭所在。匈奴祭祀天地祖神之地和政治中心。外蒙古鄂爾渾河上游和碩柴達木湖附近。代指匈奴居住地。雁門: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駐雁門,憑藉關城之險,擊敗匈奴十萬人馬;漢朝名將李廣、衞青、霍去病曾在此戰勝匈奴,威震塞外。愁來:憂愁來臨。瘦轉劇:消瘦轉為劇烈。衣帶:束衣的帶子。自然寬:自然就寬鬆舒緩。念君:思念或唸叨君子或夫君。今不見:如今不能見。如今見不到。誰為:誰來作為,誰來做。為誰。為,做,作為。抱腰看:抱着腰肢欣賞觀看。
(2)好春節:美好的春季時節。恆:永恆。總。啼:啼哭。悲不泄:悲憤不能宣泄。帳中:牀帳中。起:起身。窗前:窗户前。咽:嗚咽。哽咽。柳絮:柳樹的種子,上面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故稱柳絮。飛還聚:飛散又聚攏。遊絲:飄遊的柳絲。飄動着的蛛絲。指繚繞的爐煙。斷復結:斷絕後又再次結系或打結。欲見:想要見到。洛陽花:洛陽城的花朵,指洛陽牡丹。洛陽花,石竹花的別稱。如君:如若君子或夫君的。隴頭:隴山的山頭。隴山山脈的端頭。借指邊塞。雪:雪花。

長相思作品賞析

第一首,寫天寒中的女子“長相思”。相思之起因:丈夫從軍戍邊到遠在塞外的皋蘭山,歸之何其難也!“傳聞”二字,下語頗佳。征夫戍邊之急迫,思婦幽閨之閉塞,皆由此微露。“奉詔”一詞進一步説明王命難違,“望歸難”的又一原因。
“龍城”四句,正面寫出相思之後果。“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鄂爾渾河上游和碩柴達木湖附近。。為漢匈奴大會祭祀之所。“雁門”,戰國時期屬趙國,在今山西北部。龍城、雁門,為古人心目中酷寒難耐之地、因而思婦天天憂愁丈夫戍邊地。這太多的愁、太多的憂,令她急劇地消瘦。當初可體的衣帶,如今都變寬了。
最後二句,緊承上文有照應首句,寫其相思之苦永無止境,但是,表現技巧令人折服,詩人選取夫妻生活中的隱秘細節,“念君今不見,誰為抱腰看?”是的,除了戍邊在外的丈夫,還有誰能如此體察關切自己的形體變化呢?詩歌戛然終止了,而相思能夠終止嗎?
第二首,此詩寫春日長相思。前三句寫當邊地還是酷寒的嚴冬之際,家鄉的大地卻已然換上了春裝。紅花綠柳,陽光和煦,到處盪漾着説不盡的美好春意。這位獨居的少婦,白天或許還能被盎然的春意所感染,愁情有所緩解。但是,夜晚睡夢之間,她總是啼哭不止。“好春節”,反而成了她“夢裏恆啼悲不泄”的引發景色,這種景與情的反向,構成了萬綠中一點愁的動人畫面。
“帳中起,窗前咽。”二句寫不泄之悲的緩解與延續。“柳絮”二句,則捕捉住暮春之際最富有特徵的景象,把個體的情感投射到這些無生命的景物之上,構成詩歌的意象,並用對比照應的手法,以有情之己和無趣的柳絮遊絲相對照,見出思婦命運的可悲與可嘆,因為無情的柳絮與柳絲隨風翻飛,還有重新合續接的機遇,唯有自己的命運,卻無從改變,還不及翻飛的柳絮和飄蕩的遊絲。此二句對仗工穩,含蓄藴藉,把思婦的複雜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末尾二句,又把春日之長相思,濃縮於“洛陽花”上。洛陽花,為牡丹的代稱。牡丹乃花中之王,嬌顏莫比。然而在思婦的眼中,這美麗的牡丹似乎又幻化為隴頭的皚皚白雪。春日之長相思通過這種別出心裁的藝術聯想,又飛至遙遠的邊塞。

長相思作者簡介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縣)人。南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戎昭將軍、太子左衞率徐摛之子。
早年即以詩文聞名。八歲能撰文,十二歲通《莊子》、《老子》。長大後,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蕭衍時期,任東宮學士,常出入禁闥,為當時宮體詩人,與庾信齊名,並稱“徐庾”。入陳後,歷任尚書左僕射、中書監等職,繼續宮體詩創作,詩文皆以輕靡綺豔見稱。
至德元年(583年)去世,時年七十七,贈鎮右將軍、特進、侍中、左光祿大夫、鼓吹、建昌縣侯如故,諡號為章。 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詠》10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