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安秋望

(杜牧詩作)

鎖定
《長安秋望》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作者登上高樓鳥瞰整個長安,眺望終南山,描寫長安周邊秋高氣爽的景色,表現了詩人高蹈絕俗、明淨開闊的襟懷。
作品名稱
長安秋望
作    者
杜牧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長安秋望作品原文

長安秋望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1] 

長安秋望註釋譯文

長安秋望詞句註釋

⑴秋望:在秋天遠望。
⑵倚:靠着,倚立。霜樹:指深秋時節的樹。外:之外。指樓比“霜樹”高。
⑶鏡天:像鏡子一樣明亮、潔淨的天空。無一毫:沒有一絲雲彩。
⑷南山:指終南山,在今陝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氣爽的天空。
⑸氣勢:氣概。喻終南山有與天宇比高低的氣概。 [2] 

長安秋望白話譯文

樓閣倚在經霜的樹林外,天空如明鏡無纖雲一毫。
峻拔的南山與清爽秋色,氣勢互不相讓兩兩爭高? [3-4] 

長安秋望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難確定,以大中四年(850)杜牧在長安,且多詠長安景色,故應是詩人晚年居住在長安所作。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啓,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認為,杜牧請求外放並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意朝政,認為自己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 [5] 

長安秋望作品鑑賞

長安秋望整體賞析

這是一曲高秋的讚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並不在最後的那個“望”字,而是讚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貌才是詩人要表現的直接對象。
首句點出“望”的立足點。“樓倚霜樹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強調自己所登的高樓巍然屹立的姿態;“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經霜後的樹,多半木葉黃落,越發顯出它的高聳挺拔,而樓又高出霜樹之上,在這樣一個立足點上,方能縱覽長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領略它的高遠澄潔之美。所以這一句實際上是全詩的出發點和基礎,沒有它,也就沒有“望”中所見的一切。
次句寫望中所見的天宇。“鏡天無一毫”,是説天空明淨澄潔得象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沒有一絲陰翳雲彩。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徵。這種澄潔明淨到近乎虛空的天色,又進一步表現了秋空的高遠寥廓,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淨的心境。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第三句轉筆寫到遠望中的終南山。將它和“秋色”相比,説遠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雲的氣勢,象是要和高遠無際的秋色一賽高低。
南山是具體有形的個別事物,而“秋色”卻是抽象虛泛的,是許多帶有秋天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的集合與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擬。而此詩卻別出心裁地用南山襯托秋色。秋色是很難描寫的,它存在於秋天的所有景物裏,而且不同的作者對秋色有不同的觀賞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悽清蕭瑟,有的取其明淨澄潔,有的取其高遠寥廓。這首詩的作者顯然偏於欣賞秋色之高遠無極,這是從前兩句的描寫中可以明顯看出的。但秋之“高”卻很難形容盡致(在這一點上,和寫秋之“悽”、之“清”很不相同),特別是它那種高遠無極的氣勢更是隻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種情況下,以實託虛便成為有效的藝術手段。具體有形的南山,襯托出了抽象虛泛的秋色,詩人通過“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詩句,不但能具體地表現出“秋色”之“高”,而且寫出了它的氣勢、精神和性格。
這首詩的好處,還在於它在寫出長安高秋景色的同時寫出了詩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於寫意畫。高遠、寥廓、明淨的秋色,實際上也正是詩人胸懷的象徵與外化。特別是詩的末句,賦予南山與秋色一種峻拔向上的動態,這就更鮮明地表現出了詩人的性格氣質,也使全詩在躍動的氣勢中結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餘地。
晚唐詩往往流於柔媚綺豔,缺乏清剛遒健的骨格。這首五言短章卻寫得意境高遠,氣勢健舉,和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儘管在雄渾壯麗、自然和諧方面還不免略遜一籌。 [6-7] 

長安秋望名家點評

宋代陳師道後山詩話》:
世稱杜牧“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為警絕。而子美才用一句,語益工,曰“千崖秋氣高”也。
宋代陳知柔《休齋詩話》:
予初喜杜紫微“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語,已乃知出於老杜“千崖秋氣高”,蓋一語領略盡秋色也。然二家言巖崖間秋氣耳,猶未及江天水國氣象宏闊處。
清代翁方綱石洲詩話》:
詩不但因時,抑且因地。如杜牧之雲:“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此必是陝西之終南山。若以詠江西之廬山、廣東之羅浮,便不是矣。 [7] 

長安秋望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2
  • 2.    張超.名勝詩詞經典賞析.北京:線裝書局,2007:375
  • 3.    嚴華銀.初中生必背古詩文名句篇200(名師導讀美繪版).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11:69
  • 4.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64
  • 5.    吳在慶.杜牧詩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84
  • 6.    趙麗雅.唐詩鑑賞解析.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2:923-924
  • 7.    長安秋望(唐·杜牧)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09-23]
  • 8.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