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醉氧

鎖定
醉氧是由於人的機體剛剛適應高原地區低氧環境,重新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再次發生不適應,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會產生一種所謂“脱適應反應”或稱“低原反應”。
在醫學上,也俗稱“醉氧症”。根據高原活動時間、到達高度的不同,程度和持續時間也不一樣,一般1-2周可自行消失。
中文名
醉氧
俗    稱
醉氧症
表    現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預    防
注意休息

醉氧基本簡介

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重返平原居住後,覺得特別懶洋洋,人也會暈乎乎的,想睡覺,就像喝醉了酒一樣。這就相當於“醉氧”。原因是由於人的機體剛剛適應高原地區低氧環境,重新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再次發生不適應,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會產生一種所謂“脱適應反應”或稱“低原反應”。在醫學上,也俗稱“醉氧症”。對於這種情況無需驚慌,因為短期旅遊後產生的“醉氧”一般不嚴重,醫生建議,“回來休息幾天再工作,就能恢復。”另外,有條件的遊客可以“循序漸退”,採取“台階式”撤離高海拔地區,有助於緩解“醉氧”。

醉氧表現

醉氧 醉氧
初上高原的人都有一種代償反應,即血紅蛋白增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久而久之,人體對高原缺氧環境產生了一定的適應性。從高原來到平原地帶,又產生了一個從低氧環境到常氧環境的變化,機體原來對高原的生理適應成為過去,就會逐漸地解脱或消退。這一變化就是所謂“脱適應”。
這種“脱適應”反應,可能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就像喝醉了酒一樣。個別人因體質原因,血液、心、肺等生理異常參數,恢復到平原值後還會繼續下降,甚至低於平原值。有些人在平原連續居住兩年後,還會出現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緩慢、心排血量血容量增加、肺動脈高壓逆轉等症狀,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後果。

醉氧主要影響

這些狀況根據高原活動時間、到達高度的不同,程度和持續時間也不一樣,一般1-2周可自行消失。
“醉氧”其實就是“氧中毒”,同高原反應一樣,也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反應。雖然對人體的危害遠不及高山反應大,但如果不注意,也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醉氧預防

應對“醉氧”需注意這些方面:
(一)注意休息
旅途奔波本來就辛苦,加上“醉氧”,回來後更需要好好休息,恢復狀態和體能。
(二)注意飲食
多吃抗氧化食物,多食用蔬菜和維生素,少飲酒。
番茄橘子草莓豆製品、茶葉等食物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C茶多酚大豆異黃酮等食物成分,抗氧化作用強,有益於防治“醉氧”。
症狀較重者還可服用維生素E
(三)多飲水
每日飲水2-3升左右。

醉氧建議

從高原下到平原,應當採取“循序漸下”的預防措施。比如,先從5000米下到3000米,休整一段時間再往低處走,必要時還可以進高壓氧艙進行1—2次治療,“醉氧”的症狀就可以緩解。

醉氧相關資料

氧中毒和吸氧時間密切相關,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氧中毒。進入體內的氧會產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極為活躍,在體內到處流竄,攻擊和殺死各種細胞,導致細胞和器官的代謝和功能障礙,並能促使基因突變誘發癌症。當然,有氧化就有抗氧化,這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本領。健康人在自然狀態下,體內氧化和抗氧化運動處於動態平衡
氧氣療法主要是向患者提供氧氣,以保證其基本生命活動,促進疾病緩解,已經成為臨牀醫療中的一種極為重要方法。原則上凡有缺氧時均應進行吸氧處理,如呼吸困難煤氣中毒、休克、心衰、高原缺氧等情況出現時就需儘快吸氧,慢性阻塞性肺病緩解期時,為提高生活質量也提倡長期家庭氧療
醉氧 醉氧
氧療基本原則是保證機體有較充足的氧供應,而又不引起不良反應。為此應根據需要給予不同方式供氧,常用的氧療方式有控制性氧療高濃度氧療高壓氧療法。由於吸氧方式和時間、療程與氧中毒的發生密切相關,而這些方面的知識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因此,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合理吸氧,達到趨利避害,充分發揮氧氣作為生命之源的作用 。

醉氧醉氧原因

由於剛剛適應高原地區低氧環境,重新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產生一種“低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