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鎖定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作品。殷明佐,一作殷佐明。明佐曾官正字、倉部郎中,與顏真卿有親戚關係。大曆年間曾與顏真卿等聯句。五雲裘,楊齊賢雲:“五雲裘者,五色絢爛如雲,故以五雲名。”此詩為李白晚年作與當塗。此詩之妙除了對五雲裘極盡形容之能事,而且巧妙地將二謝的名句揉進詩篇之中,更使此詩璀璨奪目,五彩生輝。 [1] 
作品名稱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作品原文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1
我吟謝脁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2
謝脁已沒青山空3,後來繼之有殷公。
粉圖珍裘五雲色4,曄如晴天散彩虹。
文章彪炳光陸離5,應是素娥玉女之所為6
輕如松花落金粉,濃似苔錦含碧滋。
遠山積翠橫海島,殘霞飛丹映江草。
凝毫採掇花露容,幾年功成奪天造。
故人贈我我不違7,著令山水含清暉。
頓驚謝康樂,詩興生我衣8
襟前林壑斂暝色,袖上雲霞收夕霏9
羣仙長嘆驚此物,千崖萬嶺相縈鬱
身騎白鹿行飄颻,手翳紫芝笑披拂10
相如不足誇鷫鸘11,王恭鶴氅安可方12
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
為君持此凌蒼蒼,上朝三十六玉皇13
下窺夫子不可及,矯首相思空斷腸14
[2-3]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註釋譯文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詞句註釋

1、殷明佐:事蹟不詳。五雲裘:謂裘衣絢爛如五色雲,故云。
2、“我吟”二句:指謝脁觀朝雨》詩“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3、青山:在當塗東南三十里。謝脁嘗築宅於此,死亦葬於此。
4、粉圖珍裘:謂裘衣上繪有山水之圖。
5、“文章”句:謂五雲裘色彩鮮豔光怪陸離。
6、素娥:嫦娥。玉女:神女。以下數句即寫五雲裘上所繪圖畫。
7、違:拒絕。
8、“頓驚”二句:謂五雲裘所繪山水使謝靈運驚訝。謝靈運以山水詩聞名,故云。
9、“襟前”二句:謂五雲裘襟、袖上山水圖畫,狀如謝靈運山水詩。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有“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二句,故云。
10、“手翳”句:用曹植飛龍篇》“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句意。
11、“相如”句:司馬相如有鷫鸘裘。
12、王恭:字孝伯,東晉名士,美姿儀,嘗披鶴氅裘,涉雪而行,時人嘆為神仙中人。見《晉書·王恭傳》。以上二句謂五雲裘勝過司馬相如鷫鸘裘、王恭鶴氅。
13、“為君”二句:意謂自己將着此裘上天朝見玉皇。三十六玉皇,道家所謂三十六天之帝王。
14、“下窺”二句:謂其已經上天,而留殷明佐在地面,使我翹首相思。以上皆想象中語。
[3]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白話譯文

我喜歡吟頌謝脁的詩文,喜歡他詩歌中那句“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所描述的感覺。
謝脁已經成為歷史,當塗的大青山也變得如此空虛,萬幸的是殷公你不愧為後有來者。
你送我珍貴的裘毛衣,上面繡滿五色雲彩和白色圖案,就好像雨過晴天中絢麗的彩虹,光彩照人,
衣上繡的圖案紋路錯綜斑斕,色彩絢爛,一定是那位神仙般的少女繡成的衣裳。
衣裳輕如松花上的金粉,彷彿風一吹就會漫天飄揚;綠色色彩濃烈,如同吃足了雨水的青苔,滋潤無比。
又如同遠處青翠的海島,又彷彿是紅色的飛霞映襯江邊的青草。
上面描畫着滿滿的含露花蕊,嬌豔無比,一定花費了幾年工夫才繡出如此天工開物。
殷公你把這珍貴的衣裘送給我,我也不跟你客氣,穿你的衣裘,讓別人看去吧!我穿上它,一定可以讓山山水水頓時散發出青輝。
謝康樂看到我這衣裘,肯定以為是那裏的奇山異水而頓時詩興大發。
衣襟前面繡滿了冥色沉沉的森林深壑,衣袖上繡着與夕陽共輝的飛霞。
就是神仙們看了也會驚歎連天。高聳的險峯千萬座,座座綠色蒼莽。
我穿上它騎上白鹿就出發,跟我走吧,這就出發,飄颻如仙雲中行,手握紫色的靈芝,隱隱約約,笑聲隨風飄飄。
司馬相如的鷫鸘羽衣不足誇耀,王恭的鶴毛氅披更不足為敵。
五雲裘上素花點點千千萬,猶如王母瑤池飄來的雪花,更奇異的是片片都帶着香氣,把春風都燻個透透。
我將代表你穿上它去九天遨遊,我也將代表你去朝見三十六位神仙。
我還代表你在天上俯瞰你,可是拉不到你的手,無法把你拉上天,但是,我已經代表你上天了。你在地上朝我揮手,以揮手的姿勢將我擁有,永遠的相思一定讓你愁腸寸斷
[4]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創作背景

此詩為李白於天寶十三年(754)在當塗作,其時殷明佐將繡有粉圖山水之裘贈予李白,李白便賦詩以答。 [5-6]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作品鑑賞

詩篇起筆出人意料,前二句先寫謝朓詩之優美感人,接着惋惜斯人已逝,第四句筆鋒一轉,點出殷公。這一曲筆使文情出現跌宕。謝胱雖沒,但後繼有人。李白是推崇二謝的,曾以“中間小謝又清發”自比,本詩下文又以謝靈運詩句贊友人所贈錦裘之美。此時以謝朓比友人,足見他對友人才華的看重和賞識。
從讀者心理看,李白這樣稱許友人的才情,接下來該從這個角度生髮開去。可是,“粉圖珍裘五雲色”再另起一頭,詩人不再談詩論文,卻説起那五雲裘來。這其實是切入正題。前面四句,原來是鋪墊。五雲裘者,五色絢爛如雲,故以五雲名之。以下一大段,大筆揮灑,對五雲裘作具體描繪。其中亦有變化。“粉圖珍裘五雲色,曄如晴天散彩虹。文章彪炳光陸離”三句,寫裘之色彩斑爛,華美無比,所以斷定出自神女之手,是一件神物。這在文意上成一小頓。之後,又回到裘本身,寫雲裘上的美麗的圖案,圖案上的松花碧苔、江草江花、大海小島、遠山紅霞。這宏大的畫圖,精微的工藝,顯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而再一次判斷為“幾年功成奪天造”。神女所制,已是高貴無比,而以神女之巧,方几年完成,又見其構思之精巧、工藝之複雜、工程之浩大,也就襯出這五雲裘之彌足珍貴。
對這樣高貴的贈品,李白毫不掩飾自己的驚喜之情。他沒有故作姿態,矯情拒辭,而是痛痛快快地收下了它,不僅如此,還立即穿上這裘衣,以示對友人的尊敬和謝忱。李白親切自然,豪放灑脱的形象也頓時躍然紙上。這是一件不但給自己增添風采,也給山水增輝的裘衣。要是謝靈運在世,恐怕也會驚訝不已,感嘆自己的詩句被如此完美地反映在圖畫中。這裘上的畫,正是謝靈運在《石壁精舍還湖中》所寫的“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的詩意的再現。
至此,詩人已完全進入了想象的世界。穿上這件裘衣,別説一般王公貴人,就連神仙也個個自愧不如,他們遠遠地觀賞着、感嘆着,擠滿了千崖萬嶺。美麗的裘衣刺激了他的想象,這位對神仙境界極為嚮往的浪漫大師的思緒正在仙國飛揚。彷彿自己已經騎上那早已放牧在青崖間供他隨時驅遣的白鹿,手擎着用三島十洲的特產紫芝仙草做成的華蓋,正在天空飛馳。這該是何等的快意,何等的瀟灑。傳説司馬相如有一件用鷫鸘鳥羽做的鷫鸘裘,十分美麗,視為至寶;王恭則用鶴羽為氅,常常乘高輿,披鶴氅裘,儼如神仙中人。但比起詩人來,恐怕他們都黯然失色了。在這種自得心態中,詩人繼續遐想着,他在飛昇,到了高高的天界。風景這邊獨好。仙境瑤台雪花紛紛,漫天飛舞,這雪景不同塵世,沒有嚴冬的肅殺,卻有春天的温暖;沒有砭人肌骨的酷寒,倒有沁人心脾的清香。詩人更加興奮,他要更上一重天,去參見高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玉皇大帝啦!就在這時,他偶一回頭,看見那位給他帶來運氣的朋友卻不能同行,他正羨慕地望着自己,為他們之間的突然分別而傷感。詩人自己也似乎悟出了什麼……全詩就這樣戛然而止。
這首酬答之作頗能代表李白個性。全詩通過吟詠五雲裘強烈地抒發了主體的情感。寫五雲裘之美,濃墨重彩,金碧輝映,為的是突出友人的深情。而這件彩裘又與自己仙風道骨的形象相得益彰。它刺激了詩人的想象力,在着衣後的短暫時間裏,詩人彷彿因這巧奪天工的神奇外衣而飄飄欲仙了。他上天入地,笑傲王侯,臨虛御風,上謁玉皇,擺脱了塵世的種種羈絆和煩惱,從而奏出一曲主體的頌歌。詩中的誇張和想象貫穿始終,從他對珍裘的讚歎到披裘飛昇上謁玉皇,無不如是,而這正是李白的風格特徵。詩中的種種想象又曲折而真實地反映了這位浪漫大師的心態。李白崇尚道教,“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道教的洞天福地多是名山大川,恍如神仙境界在塵世設立的“廣告牌”。所以,在李白的思維中,似乎形成了一種定勢,由美麗衣衫上的山水圖案聯想到清靜幽美的自然界,披上這樣的裘衣,自己就好象置身於理想中的樂土。他平日夢縈魂牽的一些神仙境界中的道具,如白鹿、紫芝等,也及時地出現在他面前,招之即來,唾手可得,於是終於飄然成仙,樂極一時。似幻似真,而一切皆出於情。一件五雲裘讓詩人喜悦,而友人的情誼更讓人沉醉。這又恰好表明了詩人對友誼的看重。因而,詩人流露出的這激情也就格外感人。
此詩節奏明快,氣韻生動,一氣呵成。開頭以吟謝詩發端,引出殷公,贊其才俊。接着落筆即轉,切入“見贈五雲裘”,由此美物產生種種聯想,直至飛昇而去。而最後兩句忽又回首,對想象中的分別感到傷悲。本是虛寫,卻照應了開篇,“結穴”迴歸友誼,乾淨利落,結束全篇。此結句頗令人回味。這一回顧,看似在説他人對自己成仙的羨慕,但也流露出了詩人自身對仙界的企羨以及深知天界難以企及的潛意識。因為這畢竟是想象,是幻覺,當詩人清醒過來,面對“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現實,對於理想中的仙境,也會“矯手相思空斷腸”。
[7]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着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8] 
參考資料
  • 1.    葛景春.《李太白全集》詮釋與解讀: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
  • 2.    《全唐詩》(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4頁
  • 3.    閻琦.《李白詩選評》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 5.    常秀峯.《李白在安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
  • 6.    林東海.《黃河之水天上來》.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3
  • 7.    宋緒連,初旭 .《三李詩鑑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 8.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