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汝立

鎖定
鄭汝立(정여립,1546年—1589年),朝鮮王朝文臣,歷任禮曹佐郎、修撰等職。本貫東萊,字仁伯,生於全州。他先是西人,後投東人,組織了“大同契”。後在“己丑獄事”中被指控謀反而自殺。 [1] 
本    名
鄭汝立
仁伯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出生日期
1546年
逝世日期
1589年
主要成就
歷任禮曹佐郎、修撰等職
外文名
정여립

鄭汝立人物生平

鄭汝立十五歲時,就能代替時任益山郡守的父親處理政事,據説當時衙前怕他甚於郡守。長大後成為一個身材魁偉的男子漢,領腦能力強,頭腦清晰,精通經史和諸子百家之書。 [1] 
1567年成為進士,1570年式年文科乙科及第,此後頗得李珥成渾的青睞與期望,吸引一世耳目。1583年成為禮曹佐郎,翌年成為弘文館修撰。本來他屬於西人黨,但成為修撰後,反而依附當時執政的東人黨,背叛了李珥,並批判樸淳、成渾。國王對此不滿,他就棄官返鄉。雖然他帶頭攻擊西人的説法不實,但也有説法是他有望成為吏曹銓郎時,李珥反對。但也有可能是因為他直率而積極的性格與東人領袖李潑很合得來。 [1] 
他因為與李珥的問題而集中受到西人的憎恨,也不為宣祖所喜,因此即使有東人的力薦,他也無法獲得中央官職。但在東人中依然有人望和影響力,監司或守令爭相登門拜訪。尤其在全羅道一帶,他的名望很高。他在鎮安竹島修築書齋,組織“大同契”,每月開“射會”,擴張勢力。1587年倭船侵犯全羅道損竹島之時,他應當時全州府尹南彥經之邀,動員“大同契”將其擊退。隨後,“大同契”的組織擴散全國,黃海道安嶽的邊崇福、樸延齡,海州的池涵鬥,雲峯的僧人義衍等奇人謀人紛紛加盟。 [1] 
但是在1589年,黃海道觀察使韓準、安嶽郡守李軸、載寧郡守朴忠侃、信川郡守韓應寅聯名告發鄭汝立等準備利用漢江的結冰期,從黃海道和全羅道同時進京,殺害兵曹判書申砬掌握兵權,於是相關人員陸續被捕。另一方面,鄭汝立逃離金溝別莊,與兒子玉男躲在竹島,隨着官軍縮小包圍而自殺。由此坐實了他的逆謀。鄭澈成為委官,在調查處理事件的同時剷除東人精英,包括李潑在內的死於非命的人士達到1000餘人。 [1] 

鄭汝立人物爭議

對於鄭汝立謀反事件,有誣獄説和謀逆説兩種説法。偽造説的理由有四個。
  • 第一,雖説他可能是接到安嶽校生邊崇福的急報而逃走的,但他不可能明知調查之手即將伸向自己卻把家裏的各種受信文件放置不管,因為這些文件會讓很多人連累而死。 [1] 
  • 第二,如果接到急報逃跑的話,他應該去智異山之類的深山而非居住地,也不會告訴家人目的地而讓追捕之手伸向自己。 [1] 
  • 第三,150年後出現的《桐巢漫錄》等野史上記載説,“鄭汝立方遊鎮安竹島,(宣傳官李濬慶)與縣監閔齊伯領軍圍住汝立,亂撲殺之,以自刎聞”。 [2]  由於己丑獄事的後遺症很大,因此採用異説不能不慎重。所以,從直書東人內部口口相傳的説法來看,很有可能是事實。 [1] 
  • 第四,根據金長生編的《松江行錄》,告變發生後,一般人都等着他進京,奇怪的是鄭澈卻已預先知道他會逃亡,不僅如此,還主動請求負責獄事處理。也就是説,鄭澈之所以預先知道他會逃亡,正因為他才是指令引誘和暗殺鄭汝立的最高指揮者。而且在鄭澈背後實際炮製己丑獄事的人是宋翼弼。他出身奴婢,卻活躍為西人的參謀,炮製這個事件是為了對想讓自己一家70餘人還賤的東人李潑和白惟讓復仇。 [1] 
相反,證明他謀反的理由是:
  • 第一,他留下的文字提出了“天下公物説”和“何事非君論”,還説“忠臣不事二主”是王蠋臨死一時所言,不是聖人的通論。他還引用被孟子譽為“聖之和者”的柳下惠的話“何事非君”,被認為是革命性的言論。正如申採浩早就指出的那樣,他在400年前就試圖打破君臣綱常論,是具有革命性的思想家。 [2] 
  • 第二,據説他利用早已有之的李亡鄭興的讖言,散佈“奠邑”是指自己的謠言,並深信不疑。他相信王朝氣數已盡、天命降於他姓,必然出現新王朝,這就是圖讖信仰,他故意炮製這個也可以看做是叛逆或謀逆。 [1] 
  • 第三,從他家裏沒收的“祭天文”中列舉了宣祖的失德,討論朝鮮王朝氣數已盡,祈禱天命早日轉移。説明他可能判斷在宣祖手下什麼都成不了,並秘密考慮革命。 [1] 
但是,死於獄事的東人名士雖然在背棄宣祖方面和他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也應該認為他們與謀逆毫無關係。不管怎樣,鄭汝立成了己丑獄事的罪魁禍首,給東人的政治圈帶來了巨大打擊,也使全羅道被打上了“逆鄉”的烙印,全羅道出身人士因而難以進入政界。 [1] 

鄭汝立親屬成員

  • 曾祖父:鄭克良 [1] 
  • 祖父:鄭世玩 [1] 
  • 父親:鄭希曾 [1] 
  • 母親:樸纘之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