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遣興五首·賀公雅吳語

鎖定
《遣興五首·賀公雅吳語》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14首。本卷共有三組《遣興五首》,這是第三組中的第四首。
作品名稱
遣興五首·賀公雅吳語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遣興五首·賀公雅吳語作品原文

遣興五首·賀公雅吳語(作者:唐·杜甫)
賀公雅吳語①,在位常清狂②。
上疏乞骸骨③,黃冠歸故鄉④。
爽氣不可致⑤,斯人今則亡⑥。
山陰一茅宇⑦,江海日淒涼⑧。 [1] 

遣興五首·賀公雅吳語作品註釋

①賀公:賀知章。《舊唐書》:賀知章為禮部侍郎,取捨非允,門蔭子弟,喧訴盈庭。於是以梯登牆,首出決事,時人鹹嗤之。晚年尤加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天室三載,因病恍榴,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仍捨本鄉宅為觀。上許之。《世説》:劉真長見王丞相,出,人問云何,答曰:“未見他異,唯聞作吳語耳。”
②在位:居官任職。清狂:放逸不羈。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漢書·昌邑王賀傳》:“賀清狂不慧。”左思《魏都賦》:“僕黨清狂。”
③疏:奏章。乞骸骨:官員年老自請辭職還鄉。《史記》:范增願請骸骨歸。
④黃冠:道士之冠。《記·郊特牲》:野夫黃冠。劉刪詩:“名山本鬱盤,道士貴黃冠。”吳注:隋李播仕隋,棄官為道士,號黃冠子,即淳風之父。
⑤爽氣:性格爽朗。《世説》:王徽之以手板拄頰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耳。”
⑥斯人:指賀知章。《論語》:“今也則亡。”
山陰:縣名,在今浙江紹興市。山陰,越州也,在會稽山北,故名。茅宇:茅屋。
⑧江海:山陰西有浙江,東有曹娥江,地近東海。《古今樂錄》:莊周引聲歌:“巖巖之石,幽而清涼。”山陰西有浙江,東有曹娥江,兩江近海,隨潮出入,故有江海淒涼之句。 [1] 

遣興五首·賀公雅吳語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敍,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