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楚

鎖定
遊楚(生卒年不詳),字仲允,馮翊頻陽人。 [1]  曹魏時,官至北地郡太守。
全    名
遊楚
仲允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籍    貫
馮翊郡頻陽縣 [1] 

遊楚人物生平

遊楚年幼時,其父遊殷將其託付給郡書佐張既。後來,遊楚擔任司隸河東郡蒲阪縣令。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漢中,當時漢興郡太守職位空缺,曹操問計於張既,張既則向曹操推薦遊楚,稱讚其文武雙全,曹操聽從,便任命遊楚為漢興郡太守。後來,遊楚轉任隴西郡太守。 [4] 
遊楚為人慷慨好施,長期擔任太守,所管轄時以恩德為主,不喜歡用刑法和殺戮等手段。
曹魏太和二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出隴右,涼州官民震動。涼州天水、南安郡太守郡棄郡逃走。遊楚獨守隴西郡,形勢危急,便召集官吏百姓,對他們説:“我對你們沒有恩德,如今蜀軍已經進入涼州,其他郡的官民都去投奔蜀軍,這也是諸位的富貴之時。我是太守就應該為國家守衞本郡,我義在必死,諸位可以拿我的人頭去投奔蜀軍吧。”官民聞言,都痛哭流涕,説:“我們生死都與你在一起,絕無二心!”遊楚再説:“諸位如果不肯殺我,我為諸位出個主意,如今東邊的兩郡已經投奔蜀軍,他們必定會帶領敵人來侵犯隴西,我們可以堅守不出。等待朝廷的援軍趕到,敵人就會退去。到時候,我們都為本郡堅守義節,都可以獲得封賞。如果朝廷的援軍趕不到,而蜀軍攻城很急,你們就把我綁了投降去獲取富貴,這也不晚。”於是,隴西郡的官民閉城守衞。 [5] 
不久,南安郡果然率領蜀軍進攻隴西郡。遊楚聽説敵人到來,便派長史馬顒出城門,設陣以待,而自己在城牆之上對蜀軍將領説:“如果你能阻斷隴西,讓東邊的援軍不能抵達這裏,一個月之中,我隴西郡的官員不用你攻打,都會投降,如果你做不到,你這樣興師動眾只會增加負擔。”於是,讓馬顒擊鼓進軍,蜀軍退卻。
後十餘日,曹魏朝廷援軍進入隴西,蜀軍撤退。南安、天水兩郡太守均獲重刑,而遊楚以守城有功封列侯,其下屬長史、掾屬等官員均獲賞賜。 [6] 
魏帝曹叡特別稱讚遊楚在隴西郡的政績,特別下詔至朝廷,安排上殿會見。遊楚為人身材矮小,而聲音響亮,自從當官到現在,是第一次見皇帝,因此不知道禮儀。曹叡讓侍中去傳令其上殿,大呼:“隴西太守前。”遊楚應該回答“唯”,卻大聲回答“諾”,曹叡看到就笑了,然後慰勞勉勵他。會見結束後,遊楚上書乞求留任宿衞,曹叡准奏,拜其駙馬都尉。 [7] 
遊楚不好研究學問,而喜歡音樂,蓄養歌手,至於琵琶、箏、簫都是隨身攜帶,還喜歡玩樗蒲、投壺等遊戲。
數年後,遊楚出拜北地郡太守,七十多歲時逝世。 [8] 

遊楚人物評價

張既:“才兼文武。” [4] 
魚豢:“楚為人慷慨,歷位宰守,所在以恩德為治,不好刑殺。” [2] 

遊楚史料記載

魚豢魏略》以徐福(徐庶)、嚴幹李義張既、遊楚、梁習趙儼裴潛韓宣黃朗十人為一傳。裴松之將遊楚的事蹟附在《三國志·張既傳》中。 [3] 
《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裴松之注 [2] 
參考資料
  • 1.    《華岳廟殘碑陰》:故功曹太尉掾頻陽遊殷幼齊。 《三輔決錄注》:既為兒童,為郡功曹遊殷察異之,引既過家,既敬諾。殷先歸,敕傢俱設賓饌。及既至,殷妻笑曰:"君其悖乎!張德容童昬小兒,何異客哉!"殷曰:"卿勿怪,乃方伯之器也。"殷遂與既論霸王之略。饗訖,以子楚託之;既謙不受,殷固託之,既以殷邦之宿望,難違其旨,乃許之。殷先與司隸校尉胡軫有隙,軫誣構殺殷。殷死月餘,軫得疾患,自説但言"伏罪,伏罪,遊功曹將鬼來"。於是遂死。於時關中稱曰:"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貴神之靈。"子楚字仲允,為蒲阪令。 (遊楚是遊殷之子,兩人籍貫應該相同)
  • 2.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引用日期2023-09-18]
  • 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魏略列傳以徐福、嚴幹、李義、張既、遊楚、梁習、趙儼、裴潛、韓宣、黃朗十人共卷,其既、習、儼、潛四人自有傳,徐福事在諸葛亮傳,遊楚事在張既傳。餘幹等四人載之於後。】
  • 4.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三輔決錄注曰:既為兒童,為郡功曹遊殷察異之,引既過家,既敬諾。殷先歸,敕傢俱設賓饌。及既至,殷妻笑曰:"君其悖乎!張德容童昬小兒,何異客哉!"殷曰:"卿勿怪,乃方伯之器也。"殷遂與既論霸王之略。饗訖,以子楚託之;既謙不受,殷固託之,既以殷邦之宿望,難違其旨,乃許之。殷先與司隸校尉胡軫有隙,軫誣構殺殷。殷死月餘,軫得疾患,自説但言"伏罪,伏罪,遊功曹將鬼來"。於是遂死。於時關中稱曰:"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貴神之靈。"子楚字仲允,為蒲阪令。太祖定關中時,漢興郡缺,太祖以問既,既稱楚才兼文武,遂以為漢興太守。後轉隴西。】
  • 5.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魏略曰:楚為人慷慨,歷位宰守,所在以恩德為治,不好刑殺。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吏民騷動。天水、南安太守各棄郡東下,楚獨據隴西,召會吏民,謂之曰:"太守無恩德。今蜀兵至,諸郡吏民皆已應之,此亦諸卿富貴之秋也。太守本為國家守郡,義在必死,卿諸人便可取太守頭持往。"吏民皆涕淚,言"死生當與明府同,無有二心"。楚復言:"卿曹若不願,我為卿畫一計。今東二郡已去,必將寇來,但可共堅守。若國家救到,寇必去,是為一郡守義,人人獲爵寵也。若官救不到,蜀攻日急,爾乃取太守以降,未為晚也。"吏民遂城守。】
  • 6.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魏略曰:……而南安果將蜀兵,就攻隴西。楚聞賊到,乃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陳,而自於城上曉謂蜀帥,言:"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使顒鳴鼓擊之,蜀人乃去。後十餘日,諸軍上隴,諸葛亮破走。南安、天水皆坐應亮破滅,兩郡守各獲重刑,而楚以功封列侯,長史掾屬皆賜拜。】
  • 7.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魏略曰:……帝嘉其治,詔特聽朝,引上殿。楚為人短小而大聲,自為吏,初不朝覲,被詔登階,不知儀式。帝令侍中贊引,呼"隴西太守前",楚當言"唯",而大應稱"諾"。帝顧之而笑,遂勞勉之。罷會,自表乞留宿衞,拜駙馬都尉。】
  • 8.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魏略曰:……楚不學問,而性好遊遨音樂。乃畜歌者,琵琶、箏、簫,每行來將以自隨。所在樗蒲、投壺,歡欣自娛。數歲,復出為北地太守,年七十餘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