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神

(人物稱號)

鎖定
軍神,對用兵如神的人的一種稱謂中國當代的代表性人物:蔡鍔將軍、劉伯承元帥。
中文名
軍神
定    義
對於用兵非常傳神的人一種稱謂
中國代表人物
蔡鍔將軍、劉伯承元帥
名將介紹
蔡鍔
蔡鍔將軍 蔡鍔將軍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蔡鍔曾經響應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朱德曾這樣回憶他與蔡鍔在反袁護國戰爭中的晤面:朱德遵照蔡鍔預定的計劃,率領革命士兵驅逐了帝制派軍官,宣佈起義,並全體開往昆明。到達昆明後立刻趕到蔡鍔的司令部,正趕上蔡鍔和參謀們開會。朱德説,當蔡鍔起身向他們走去的時候,“我大吃一驚,説不出話來。他瘦得像鬼,兩頰下陷,整個臉上只有兩眼閃閃發光,肺結核正威脅着他的生命。那時他的聲音已經很微弱,我們必須很留心才能聽得清。當他向我走來的時候,我低頭流淚,一句話也説不出來。他雖然命在旦夕,思想卻一如既往,鋒利得像把寶劍。我們坐下來,他説明了全國各地起義的計劃,並且説雲南必須挑起重擔,等待其他各省共和派力量組織起來。 [1] 
三天之後,我們就要出兵四川,袁世凱一些最精鋭的部隊駐紮在那裏。……蔡鍔對我們説,要立刻出兵貴州,掃蕩袁世凱在那裏的部隊,然後轉道廣西,直奔濱海的廣東。第一軍和其他附屬部隊要出兵四川,增援部隊只要訓練完成也應跟着上前線。”
蔡鍔説完,朱德問他:“可是你不能帶隊去啊!你有病,要送命的。”蔡鍔望望他,又把眼光移到別處,説,“別無辦法,反正我的日子也不多了,我要把全部生命獻給民國。”
蔡鍔的護國軍出師,對袁世凱震動很大,及至1915年12月25日雲南宣佈獨立,在當天召開的國務會議上,袁世凱竟然語無倫次地抱怨説:“雲南自稱政府,照會英法領事,脱離中央。此事(帝制)餘本不主張,爾等逼餘為之。”眾默然,可見袁世凱的驚慌程度。
護國第一軍在川艱苦奮戰半年之久,中間幾月戰事尤其激烈,處境艱難,但唐繼堯在軍餉、軍需和兵員上都沒有給前線任何補充。蔡鍔説“自滇出發以後,僅領滇餉兩月。半年來,關於給養上後方毫無補充,以致衣不蔽體,食無宿糧,每月伙食雜用,皆臨時東湊西挪,拮据度日”。
護國戰爭勝利之後,蔡鍔的病情已急劇惡化,幾次向北京政府請假就醫,都未能獲准,反而臨危受命為四川督軍。當時蔡鍔在全國威望極高,被視為“軍神”,一到成都,“萬人空巷,都想一望風采”。但朱德對此時松坡將軍的回憶是,“蔡鍔看上去像個幽靈,虛弱得連兩三步都走不動,聲音微弱……”
蔡鍔臨終前,由護士勉強扶起來,憑窗瞭望日本飛機演習,又一次受到刺激,他對身邊的蔣百里説:“我早晚就要和你分手了。我們建設國防尚未着手,而現代戰爭已由平面而轉立體,我國又不知道落後了多少年。”“我不死於對外作戰,不死於疆場馬革裹屍,而死於病室,不能為國家做更大貢獻,自覺死有餘憾。”隨即口授隨員遺囑,精神尚一絲不亂,遺囑句句關乎國家大計,無一語及家事。
蔡鍔將軍護國討袁再造共和,名動一時,被當時被稱為軍神且為民國國葬第一人,其人清正廉潔,是朱德、葉劍英、唐繼堯、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校長,編有曾胡治軍語錄為北洋政府黃埔軍校、延安根據地印發學習,以3000之眾(3月無援無餉)破袁世凱5萬之敵,之後病死異鄉,英年早逝,是我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被尊稱為“中國第一軍人”,為歷史和後人銘記。
劉伯承
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1892~1986),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現代軍事家。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入學生軍,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組織過瀘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過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他對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邁進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1915年12月,劉伯承在涪陵成立了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參加了第二次反袁戰爭,即護國戰爭。1916年3月,在攻打豐都的戰鬥中,劉伯承頭部連中兩彈,右眼受重傷。當德籍沃克醫生為他摘除右眼球時,為保護腦神經,未用一點麻醉藥。他扶着柱子,滿頭大汗,沒吭一聲。沃克醫生不禁為之動容:“你不是軍人,而是軍神!軍神!”
劉伯承的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過程。他判斷敵情準確,計劃戰鬥周密,善於出奇制勝,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朱德元帥曾讚譽他“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陳毅元帥留下過“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的名句。1986年10月7日17時40分,劉伯承元帥與世長辭。
徐向前元帥驚聞揮筆寫了一首詩:“日暮噩耗遍京城,淚雨瀟瀟天地傾。垂首山川思樑棟,舉目九天覓帥星。淵淵韜略成國粹,昭昭青史記殊榮。塗就七言染素絹,十萬軍帳哭劉公”。鄧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寫道:“伯承同志是我黨我軍的大知識分子,大軍事家。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軍事理論造詣,在國內外屈指可數。”“對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伯承是有大貢獻的。”面對榮譽和功勞,他本人生前曾謙遜地説:“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點點成就,那是黨和毛主席的領導所給我的。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麼名堂來的。因此,我願意在黨的領導下,做毛主席的小學生,為中國人民盡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上‘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其主要著述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譯著有《蘇軍步兵戰鬥條令》、蘇軍《合同戰術》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