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繼堯

鎖定
唐繼堯(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 [37]  又名榮昌,別號東大陸主人,又稱唐會澤, [38]  字蓂賡,雲南會澤人,清末秀才,中華民國時期滇系軍閥首領、 [39]  軍事家、政治家。 [38] 
唐繼堯6歲入私塾讀書。15歲應童子試,名列榜首。 [40]  1904年,赴日留學。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雲南督練公所提調、新軍管帶等職。1911年10月,參加蔡鍔指揮的昆明起義,任雲南軍政府軍政、參謀兩部次長。1912年,率滇軍佔領貴陽,任貴州都督。1913年,參與鎮壓二次革命,後任雲南都督。1917年,參加孫中山發動的護法運動。次年,參與策劃改組軍政府。後改滇軍為靖國軍,自任總司令,企圖稱霸西南。1921年,被倒戈滇軍驅逐,逃往香港。次年,收買駐桂滇軍打回雲南,重掌政權。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與吳佩孚、孫傳芳勾結,以反共、討赤相號召,組織民治黨。次年,所部龍雲等發動二六政變,迫其交出政權。同年,唐繼堯病死。 [41] 
唐繼堯建立的兵工廠在護國、護法和靖國戰爭中派上了大用場。其扶持起的“昆明亞西亞煙草公司”為雲南捲煙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雲南的戰時經濟提供了資源,工業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後來抗戰期間大規模的企業內遷奠下了基礎。 [42]  唐繼堯領導的護國運動,順應了歷史的潮流,阻止了一次歷史的大倒退。 [43]  在唐繼堯“教育救國”論的影響下,雲南教育事業也有很大的發展。 [42]  唐繼堯著有《東陸大學緣起》《〈校訓〉並序》,輯有《東大陸主人言志錄》《會澤首義文牘》《會澤靖國文牘》等。 [44] 
別    名
又名榮昌
人稱聯帥 [2] 
蓂賡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雲南曲靖會澤
出生日期
光緒九年(1883年)8月14日
逝世日期
民國十六年(1927年)5月23日
主要成就
參加重九起義;參與護國戰爭;創建雲南大學;任八省聯軍總司令
主要作品
《會澤首義文牘》 [3] 
《會澤靖國文牘》
《東大陸主人言志錄》
本    名
唐繼堯
畢業院校
東京振武學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5] 
政    黨
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中國致公黨
軍    隊
滇軍

唐繼堯人物生平

唐繼堯早年生活

主詞條:重九起義
唐繼堯 唐繼堯
光緒九年七月十二日(1883年8月14日),唐繼堯出生於雲南會澤一個家境雖不富裕、但重視子女教育的地主家庭。父唐學曾是庠生,叔唐學敏為丁酉科舉人。 [5]  唐繼堯六歲入私塾, [1]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唐繼堯十五歲的時候,應童子試,中秀才 [6]  舊學很有基礎,為人器宇恢弘,倜儻有大志。
光緒三十年(1904年)到昆明,考取官費留日生,得以留學日本。 [7]  就讀東京振武學校,初擬學工科,後改軍事,和趙恆惕孔庚閻錫山等人同期。次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了中國同盟會,唐繼堯受資產階級革命思潮影響,不久加入中國同盟會。 [8]  並參與同盟會雲南支部機關刊物《雲南雜誌》的組織工作。 [5]  同時又秘密組織了陸軍團、武學社。11月,因日本政府公佈取締中國留學生的規則,在日的中國留學生奮起抗議,並紛紛準備回國。唐繼堯不同意學生們進行抗議活動,反而號召他們安心學習。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唐繼堯以第一名的成績從振武學校畢業,到金澤的日軍第九師團炮兵聯隊見習,一年期滿後又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進入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學習。 [1] 
宣統元年(1909年)畢業後返國, [6]  遍遊東北,憑弔日俄戰場,又至北京,在保定秋操。唐繼堯返雲南任督練公所提調、雲南講武堂教官之後加入新軍,在新軍任職,從事革命活動。宣統三年(1911年),唐繼堯任陸軍第十九鎮卅七協七十四標第一營管帶(即營長),當時卅七協協統是蔡鍔,七十四標標統是羅佩金,唐繼堯是第一營管帶,劉存厚是第二營管帶,雷飈是第三營管帶。11月與陳其美等籌劃並領導上海起義。滬軍都督府成立後,在吳淞設立軍政分府,自稱吳淞都督。 [4] 

唐繼堯總督雲南

民國元年(1912年),雲南光復後,蔡鍔就任雲南都督,出兵北伐,派雷飈、彭新民護送前雲貴總督李經羲離滇。派謝汝翼李鴻祥率師出四川,迫四川總督趙爾豐獨立。派羅佩金庾恩暘率一軍赴滇南。派李根源率一軍赴滇西。這時候貴州也起義,貴州士紳任可澄、劉顯世、戴戡等籲請蔡鍔派唐繼堯率軍援黔。討平黔亂。唐繼堯率滇軍佔領貴陽,即被推為貴州都督。 [9] 
民國二年(1913年)秋,唐繼堯繼蔡鍔出任雲南都督。 [9]  11月唐繼堯正式接替蔡鍔擔任雲南都督兼雲南民政長。 [9]  在當年底唐繼堯繼蔡鍔督滇前後,恰逢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以武力蕩平國民黨的二次革命、抹掉“臨時”二字成為正式大總統之時,袁世凱的軍隊就此推進到了南方各省,僅餘的雲、貴、桂、粵諸省,袁世凱以爵位金錢拉攏了粵督龍濟光,對廣西構成了牽制,又以陳宧督川,有進一步收拾雲貴之勢。
民國三年(1914年)2月,袁世凱下令停辦地方自治,並以民政長官進一步分削軍事都督之權。唐繼堯以軍事長官的都督,只能勉強推薦並接受袁世凱任命任可澄為雲南巡按使掌理民政。民國三年(1914年)秋他在應蔡鍔邀即將赴京時,唐繼堯就秘密讓他轉告蔡鍔:“袁氏自平寧、贛後(指二次革命),予智自雄,蹂躪國會,蔑棄約法,停止自治,撲滅民黨。窺其舉動,將不安居於總統,必有盜國之日。蔡公在京,寧能伈伈俔俔,屈伏其下,將來為袁所忌,必遭危險。不如脱身南來,共圖大事”。 [10] 

唐繼堯討袁護國

護國運動形勢 護國運動形勢
袁世凱顯露出稱帝的野心之後,唐繼堯在雲南暗地準備反袁。民國四年(1915年)2月,唐繼堯分別向粵、湘、桂、川等六省將軍及巡按使發出密電,明確表示反對“二十一條”,建議西南各省“秣馬厲兵,有備無患”。 [11]  “內則調整本省人事”,暗中庇護並啓用曾經在江西參加二次革命的被袁世凱敵視的葉荃黃毓成、趙復祥等人,召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閒居在家的羅佩金顧品珍等復出,用“在外散處之劉雲峯李雁賓呂志伊李曰垓李宗黃等”。“外則與各方同志密通聲息,派人邀約,如蔡鍔、李烈鈞、程潛、陳強、戴戡、方聲濤、熊克武、韓鳳樓、但懋辛、王伯羣諸公,亦皆久相默契,次第來滇。凡起義前後之軍事、政治、餉械、宣撫、遊説、聯絡等,皆賴內外同人分任合作,乃收雲龍鳳虎集賢成事之效。”;整軍方面,當時雲南省陸軍只有兩師,一旦有事不足應付,故除將現有部隊加以整頓訓練外,自行編警衞兩團,以唐繼禹、趙世銘分任團長。而借補充之名,招募退伍及新徵之兵,以待編組。複選賦閒軍官及測量班學員,命於講武堂補習,以備任使。並以治安為名,密令各縣整飭地方團隊,以等待時機。 [12]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20日,蔡鍔到達昆明。唐繼堯與蔡鍔、任可澄等反覆商議反袁大計,決定先以唐繼堯、任可澄的名義致電袁世凱,令其取消帝制;若無圓滿答覆,則以武力解決。22日晚,唐繼堯、蔡鍔等召集部下宣誓,表示要擁護共和,“興師起義,誓滅國賊”。 [13]  23日晚,唐繼堯、任可澄發出反帝制電報,要求袁世凱懲辦帝制禍首。12月25日,唐繼堯與蔡鍔、李烈鈞等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唐繼堯等正式宣佈雲南獨立,率先在西南邊陲打響了護國討袁的第一槍。護國戰爭結束後,任雲南督軍兼省長。
民國五年(1916年)5月8日,護國軍中央機構軍務院宣告成立, [14]  以代行北京國務院的職權,推唐繼堯為撫軍長,以岑春煊為副撫軍長。軍務院設於肇慶,唐遠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撫軍長代理撫軍長。並推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梁啓超、蔡鍔、李烈鈞、陳炳焜撫軍

唐繼堯護法運動

主詞條:護法運動
民國六年(1917年)夏天起,孫中山發起了反對段祺瑞軍事獨裁,反對假共和,維護真共和為主要內容的護法運動,然而缺少實力的孫中山,把護法的希望寄託於南方,他尤其寄希望於桂系和滇係為首的西南地方實力派,這是他長期以來“依南討北”思想的繼續。
唐繼堯 唐繼堯
民國六年(1917年)7月初,張勳復辟過程中,唐繼堯控制的滇黔宣稱“靖國”。連發數電錶示誓死擁護共和討逆,並組織靖國軍説:“本督軍義憤填膺,匡扶有責。為此躬率三軍,剋日由滇省出發,誓將會師武漢,立馬幽燕,廓彼妖氛,式靖區宇,族旗卷地而來,霹靂從天而下。 [15]  “集中所部,編成靖國軍,剋日出發。”唐繼堯對“靖國軍”的取名,沒有作出必要的解釋。而文公直的解釋則是:靖國“含有別種在外滇軍之意,非僅因護法之故。” [16]  孫中山於民國六年(1917年)7月中旬,率領艦隊來到廣州,宣佈護法,並於8月25日至9月1日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宣佈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國會選舉孫中山為軍政府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並推舉了軍政府各部總長。 [17] 
民國六年(1917年)8月以後,唐繼堯即以靖國軍總司令的名義,發佈了《入川討賊通電》《為滇人入川告四川各界布部》《為護法入川告滇省文武官紳父老子弟電》等。為掩人耳目,唐繼堯於8月11日也發佈了擁護約法的通電,並提出四點要求。與此同時,唐繼堯即組織了靖國軍,再組織靖國聯軍,自任總司令,將所部編為六個軍,以顧品珍、趙又新、庾恩暘、黃毓成張開儒方聲濤分任靖國第一、二、三、四、五、六軍總司令,大舉入川。並致電孫中山,多次拒絕廣州政府給出的元帥一職。
孫中山頻頻給唐繼堯電報勸説就元帥職的同時,還對唐繼堯作了若干讓步和遷就。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承認他自稱的靖國軍司令,並且提出“設川、滇、黔三省靖國軍總司令,由唐公擔任,統率既歸於一,庶指臂之效可期。” [18]  直到1918年5月,由桂系的主使,滇系的呼應,政學系的表演,終於使廣州軍政府的改組成為事實,排斥孫中山,與北方軍閥妥協,使軍政府成為議和機關。孫中山十分氣憤,乃於1918年5月4日發表了《辭大元帥通電》,指出“南與北如一丘之貉”,憤然離職。

唐繼堯軍閥混戰

護法運動之後,唐繼堯又利用“靖國”的名義,擴大軍閥勢力。他在重慶召開了川、滇、黔、鄂、豫五省聯軍會議,組織“靖國聯軍”,擔任總司令。不久,又有陝西、湖南、福建三省加入,唐繼堯乃以八省靖國聯軍司令而自命。在這期間,他還與北洋軍閥互相勾結.支持直係軍閥吳佩孚。 [1] 
民國九年(1920年)爆發了川滇戰爭。駐川滇軍第二軍軍長趙又新被打死,駐川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率部返滇,在川軍的支持下進逼昆明。唐繼堯內部不穩,遂通電辭職。
民國十年(1921年)2月8日,唐繼堯離昆赴港。顧品珍於2月9日進駐昆明,以滇軍總司令名義統治雲南。 [19] 
民國十一年(1922年)被駐川靖國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驅逐。次年不聽孫中山先生的勸阻,率先回滇復職。
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華僑社團美洲致公堂發起,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中國致公黨,推舉陳炯明為首任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在舊金山召開,來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門和上海等地的洪門組織代表參加了會議,這一次懇親大會實際上也就是中國致公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唐繼堯下野逝世

唐繼堯 唐繼堯
民國十五年(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軍)從廣州出師北伐,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唐繼堯加緊與孫傳芳吳佩孚勾結,在雲南高唱“反共”、“討赤”的調子, [20]  標榜國家主義,對抗革命。
同年11月,中共雲南地下組織成立,立即組建了以“倒唐”為目的的雲南政治鬥爭委員會,領導雲南人民進行倒唐鬥爭。 [19] 
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鎮守使聯合起來,對唐繼堯實行兵諫,威逼去職。同年5月23日,唐繼堯病逝,享年44歲,雲南當局舉行公葬。
抗戰初期,感念唐護國之功,國民政府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明令褒揚,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公葬為國葬,補行國葬儀式,唐繼堯銅像也在昆明大觀樓落成。

唐繼堯主要功績

唐繼堯政治

唐繼堯是一個比較理想主義的政治人物。在他留學日本期間,唐繼堯的理想是“不速使中國富強,凌駕歐美,俯視列強,枉為二十世紀之中華男兒,生何如死!”他在民國二年(1913年)執掌雲南軍政後不斷推出新政。在政治上積極地裁兵撤督,制定了省憲
護法運動中,唐繼堯擁護孫中山早年在歐洲提出的政治理想,認為中國幅員太大,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能也不應該建成中央集權的國家,應當借鑑北美的模式,建立聯邦式的共和國。民國七年(1918年)時唐繼堯曾搞過“聯省自治”, [4]  擔任八省聯軍司令,有過建立聯邦式共和國的嘗試。
唐繼堯繼承了蔡鍔時期“漢、滿、蒙、藏、夷、苗各族,結合一體,維持共和”的思想,對少數民族土司採取“漸進主義”,推行以存土置流為目的“不改之改”政策,普遍確立了土流並治的統治形式。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彈壓委員、行政委員、殖邊督辦、設治局等行政機構,並派參謀長庾恩為巡閲使,出巡普思沿邊防務。 [21] 

唐繼堯軍事

  • 護國戰爭
雲南護國軍將領合影 雲南護國軍將領合影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23日夜11時,由唐繼堯、任可澄署名的反帝制電報正式發出。要求立將楊度嚴復劉師培段芝貴周自齊梁士詒等12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謝天下;渙發明誓,擁護共和”,並以雲南軍民“痛憤久積,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實據,萬難鎮勸”為詞。同日,唐繼堯、任可澄、蔡愕、戴戡等人並聯名照錄此電通告全國,請“一致進行”。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聯名宣佈雲南獨立,發佈討袁檄文,組成護國軍政府,以唐繼堯為都督。隨即組織討袁護國軍,分三路向四川、貴州、廣西進軍。護國戰爭全面爆發。第一軍總司令蔡鍔,進軍四川;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出兵兩廣;兼第三軍總司令唐繼堯,坐鎮雲南,坐鎮後方,負責後勤和指揮。12月27日發動護國戰爭。民國五年(1916年)元旦,護國軍誓師出征。護國軍在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等地與袁軍交戰,攻勢甚猛。5月8日,滇、黔、粵、桂四省在廣東肇慶共組軍務院,以唐繼堯、岑春煊為正副撫軍長,梁啓超為政務委員長,蔡鍔、李烈鈞等為撫軍。
  • 參與護法
唐繼堯 唐繼堯
民國六年(1917年)7月,針對張勳復辟,段祺瑞解散國會,孫中山南下廣州領導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運動。唐繼堯認為有機可乘,決定利用護法,把滇系勢力重新深入四川,於是唐繼堯與孫中山修好,並支持孫中山發動的護法運動 [9]  任護法運動靖國聯軍總司令、元帥。
民國七年(1918年)被推為護法軍總裁之一,並任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 [9]  把滇黔所部八軍編成靖國軍,號稱“滇黔靖國聯軍”,以楊蓁為總參謀長,以顧品珍趙又新、瘐恩暘、黃毓成、張開儒方聲濤、張熙、葉荃分任八個軍總司令,加上黔軍王文華第一師,共七十多營約四萬人。11月14日,唐繼堯以川軍劉存厚阻礙滇軍為名,率滇黔聯軍誓師出發,發動了四川靖國戰爭。表面上支持孫中山反對北洋軍閥皖系段祺瑞的護法戰爭,卻又以“靖國”為名,暗中拆台,孫中山甚為氣憤,曾發表通電指出“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19] 
唐繼堯利用孫中山護法這塊招牌,打着靖國的旗號,以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聯軍總司令自命,使他的聲威達到頂峯。
  • 軍事建設
民國三年(1914年),唐繼堯在雲南首開西南兵器工業先河,在昆明海口建兵工廠,該廠能生產步槍、輕重機槍。之後這一兵工廠在護國、護法和靖國戰爭中都派上了大用場。 [22] 

唐繼堯經濟

  • 依靠雲南人民自己的力量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個碧石鐵路。民國元年(1912年)在唐繼堯支持下,以發行股票的形式集資,從民國四年(1915年)至民國十年(1921年)歷時7年建成個碧石鐵路,它連通了滇越鐵路。加強了雲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增加了雲南財政收入。 [22] 
  • 他主持修建了積善村、明波村的電力抽水站,提灌面積達七八萬畝,使滇池周邊農田實現了規模灌溉,解決了小農分散的生產方式無法解決的難題。唐繼堯還在昆明農村推廣使用肥田粉(化肥)。 [22] 
  • 民國四年(1915年),在王鴻圖、黃毓成等人倡議興辦自來水廠,在唐繼堯支持下,在翠湖建起了自來水廠,改善了部分昆明人飲用井水、河水的不衞生狀況。這是西南創辦的第一家自來水廠。 [22] 
  • 民國十一年(1922年)秋,唐繼堯聘請了廣東人劉沛泉等旅美華僑來滇,組建了雲南第一支空軍部隊。所建昆明巫家壩機場,是我國繼杭州莧橋機場之後開闢的第二個機場。 [22] 
  • 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雲南無線電台及長波天線大鐵塔在昆明東郊安裝竣工。當時無線電事業在我國還處於萌芽時期,全國僅有北京、上海、瀋陽等少數大城市建有電台。 [22] 

唐繼堯市政

在市政建設方面,唐繼堯主持了昆明市的改造工程,整修街道,疏浚下水道,開闢公園,例如在翠湖由東至西築了道長堤,與阮堤在湖心島相交,名“唐堤”。這些市政工程使省城面貌為之一新。 [22] 
唐繼堯仿效省外一些省城設市管理的經驗,將原本歸警察廳管轄的昆明縣劃出來,實行民治,正式劃定省會區域,昆明也正式定名為昆明市政公所,市區仍以“原省會警察區域為範圍”,總面積為17.96平方公里。

唐繼堯文教

  • 創建雲大
唐繼堯 唐繼堯
唐繼堯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在雲南創建了第一所大學——東陸大學(現雲南大學。據云南大學方面介紹,二十世紀初,全國各地開設大學之風漸盛。宣統三年(1911年)雲南光復後,急需發展教育,培養人才。10年期間,海內外各界人士屢次提出在雲南“創辦大學”的各種動議和建言。身為雲南督軍兼省長的唐繼堯外觀世運,內審國情,慨人才之消乏,文化之頹廢,毅然廢督裁兵,振興文治,作救國之遠圖,以“經邦建國,教育為先”為其治滇方略。在唐繼堯和雲南首批留美學生董澤(後任東陸大學首任校長)等人的合力推動下,終於在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成立了中國西南第二所大學東陸大學。 [23] 
  • 編修文獻
民國三年(1914年)8月,唐繼堯倡導並撥款萬元,聘請以趙藩為總纂的一批雲南知名學者編纂了大型叢書《雲南叢書》1212卷。這對雲南地方文獻的系統整理、保存與傳播具有深遠意義和巨大影響。 [22]  [24] 
  • 其他貢獻
民國三年(1914年)至民國四年(1915年),唐繼堯以官費半官費派出的留學生人數,超過了以往派遣留學生人數的總和。繼上海、北平之後,民國十四年(1925年),唐繼堯在昆明五穀廟內創辦了全國第三所無線電專業學校。1923年,唐繼堯為紀念雲南首先起義、發動“護國討袁”戰爭,在昆明投資拍攝了第一部雲南題材故事片《洪憲之戰》,並在片中飾演本人-男主角唐繼堯將軍。 [22]  [25-26] 

唐繼堯人物評價

  • 唐繼堯墓誌銘: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
  • 唐繼堯故居正堂對聯(所作人不詳):護國討袁南天一柱,治滇興教東陸獨尊。
  • 龍東林:唐繼堯的政治主張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特別是北美聯邦制共和國。
  • 戴抗:先人唐繼堯曾參與和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和推翻袁世凱統治的護國起義,在辛亥革命史上寫就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不能憑藉某一個歷史時期的某種表現,對一個歷史人物作結論性的定位。同時,一個民族的歷史不能被切斷,沒有延續的歷史的民族始終是保有遺憾的。 [27] 
  • 劉光順:通過援黔、護國、靖國戰爭使控制的地盤擴大,市場也就擴大,雲南的商品生產和對外貿易發展。 [28] 
  • 葉荃:以土酋政策鞭策雲南,我同胞呻吟痛苦於萬惡專制淫威之下。 [29] 
  • 蔡和森:凡此種種,無非是封建的殘局之下,軍閥專政、軍閥割據的必然現象和趨勢。 [30] 
  • 雲南省志·政府志》:由於護國、護法兩次戰爭以及在黔、川、桂3次用兵,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不可能有更多的力量進行經濟、文教建設。但這段時期仍有幾項比較顯著的建設成就。
  • 一石《興教東陸創業南疆》:唐繼堯治滇後期政治上逐漸衰退,沉湎於舒適的家庭生活,疏於軍政事務,以致一些政府機關腐化,軍務鬆弛,加之用人失當,處事欠公,導致部屬離心離德。
  • 謝本書:雲南各族人民為護國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是永遠值得肯定和懷念的。有人説,批評唐繼堯的不足,就是否定了雲南人民的貢獻,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唐繼堯作為護國軍領導人之一,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羣眾的利益和願望。但是唐繼堯與雲南人民之間是不能畫等號的。 [31] 
  • 吳臣輝:唐繼堯治滇期間的十四年,提出廢都裁兵、休養生息等比較開明的政治措施,在經濟上鼓勵發展農業、交通、工礦企業,振興實業;在文化上提倡發揚固有文化,吸取新文化,從而引起了人們的社會心理、思想方法和價值觀念的巨大轉變,進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強了人們的現代化意識。為雲南早期現代化的進程起了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32] 

唐繼堯個人作品

唐繼堯著述

  • 《會澤首義文牘》 [33] 
  • 《會澤督黔文牘》 [33] 
  • 《會澤靖國文牘》 [33] 
  • 《東大陸主人言志錄》 [33] 
  • 《會澤筆記》
  • 《唐氏家訓》等。 [5] 

唐繼堯詩歌

  • 《遊華亭寺時甲寅十二月》 [33] 
  • 《由黔移師滇道中偶成》 [33] 

唐繼堯親屬成員

父親:唐學曾,清末庠生。 [5] 
叔叔,唐學敏,清末丁酉科舉人。 [5] 
原配夫人,袁氏(1883年-1919年)。
兒子,唐筱蓂,曾發起組織“昆明學術界憲政研究會”,是雲南民盟初創者之一。 [5] 
二妹,唐菀賡,1943年因心臟病去世。 [5] 
三妹,唐惠賡,丈夫為東陸大學首任校長董澤,1932年去世。 [5] 
四妹,唐芸賡,首任丈夫為滇軍高級將領孫渡,1950年雲南解放後,唐芸賡被推選為昆明市的政協委員。孫渡去世後,1979年,唐芸賡與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德家結婚,1984年因腦出血病逝。 [5] 

唐繼堯後世紀念

唐繼堯銅像

唐繼堯銅像 唐繼堯銅像 [34]
在唐繼堯銅像被“這離人類文明的野蠻行為”拆毀48週年的今天,在“護國三傑”中這兩傑——蔡鍔、李烈鈞的銅像已在各自家鄉建成之後,該不該恢復重建“護國三傑”之一的唐繼堯的銅像,重現其“立馬華山,推翻專制;揮戈燕京,重建共和”的光輝形象,這是擺在雲南人面前的一個應該回答的問題。
唐繼堯之子唐紹驤1925年(民國十四年)至1928年(民國十七年)留學日本時,請日本雕塑大師朝倉文夫塑造,運回昆明北門街唐公館書房安放,後因時局變化運至香港保存,1953年遷放台灣省台中市。兩年前經唐氏家族商議,願意將這一銅像捐贈桑梓。唐氏後人説:“此尊銅像贈與先祖所創之雲南大學,不僅屬雲大所有,更屬於雲南廣大鄉親所有。”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昆明重九起義重要領導人唐繼堯的一座半身銅像,由其後人贈予雲南大學 [34] 

唐繼堯故居

唐繼堯故居 唐繼堯故居
唐繼堯故居位於會澤縣城北鍾屏鎮二道巷轉三道巷中段處14號,佔地面積850.1平方米,建築面積410.1平方米,屬清代中晚期傳統民居,封閉式四合院建築羣,系硬山頂穿鬥式結構,置正堂,書房、對廳、耳房、糧倉、養馬房等,前後院共14間。正房面闊3間11.87米,進深3.85米,檐高3.45米。東西書房對稱,與對廳屋面平行,面闊之間長7米,進深2.85米,檐高2.8米。原兩院相通,後為居民住宅,被隔為兩個院落。故居於1995年被公佈為縣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與會澤眾多精美宏偉的民宅相比,唐繼堯故居略顯簡陋,這是因為唐繼堯的家境在當時的會澤屬中等人家。在這裏,你可以一邊感慨他一生傳奇經歷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邊尋覓他遺留會澤的痕跡。

唐繼堯墓地

參見:唐繼堯墓
唐繼堯墓 唐繼堯墓
唐繼堯墓位於昆明圓通公園西后門的上方。是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修建,墓為石砌圓丘形,高6米,直徑為16米,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在國內為較大的陵墓。墓前建有廊柱式石牌坊,面闊16.70米,鑲嵌着8個石碑,這8個石碑,刻着1916年(民國五年)護國戰爭期間被推舉為護國軍務院撫軍長,大總統黎元洪的授勳令;孫中山大元帥1924年(民國十三年)關於推舉唐繼堯為廣州軍政府副元帥的文件,以及周忠嶽為唐繼堯寫下的長篇墓表。把這些內容合起來,就是唐繼堯一生中最精彩、最輝煌的人生歲月。
唐墳正中刻寫着“會澤唐公冥墓”,兩邊對聯是:“功業須當垂永久,風雲常為護儲胥。”唐墳前神道兩旁立有石獅、華表,唐墳之上還有許多石雕,氣勢壯觀。這個墓把建築上的希臘式、威尼斯式、哥德式與中國傳統融為一體。此外,還採用了拉丁式的銘刻,墓頂樹木葱鬱,形成了一個綠色墓。

唐繼堯榮譽

民國三年(1914年)8月他的學生出任韓國國務總理兼國防部長的李範奭;在大韓民國政府成立文告中對已故唐繼堯將軍列名致謝以示永誌不忘,他也是88位大韓民國建國勳章受賞者中的外國人之一,但是這種尊敬長期不為中國人所知。 [9] 

唐繼堯銅像下落

  • 銅像失蹤
人們若對一件事情印象深刻,即便它失蹤了,已經不見了幾十年,也會抱着“寧可信其在,不願信其無”的心態,相信一個“還在”的傳聞,相信有一天會回來,會重見天日。老昆明人對失蹤近半個世紀的大觀樓公園內唐繼堯銅像的“追念”情結,就是一例。 [35-36] 
關於唐繼堯銅像下落的三種説法
唐繼堯銅像 唐繼堯銅像 [36]
唐繼堯銅像的下落有三種説法,説得最多的有以下兩種版本:一説是在1958年“大鍊鋼鐵”時期被毀了,但沒誰真見過;另一説是當前還放在物資局的倉庫裏,但也是聽説無人親睹。還有一説是被白馬廟的村民埋在村子裏(保護起來)了,持這種説法的是雲南攝影界的一位知名人士。
不願透露姓名者目睹了吊運銅像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昆明老人説,大約在1959年1月的一個上午,天氣晴朗,兩輛吊車開進了大觀樓公園起吊銅像。其吊取過程是:兩輛吊車的吊臂同時伸向銅像,工人上去捆好銅像與吊鈎連接的鋼索後,另一批工人則動手使銅像脱離石質基座,然後兩輛吊車同時啓動……就這樣,一座屹立了22年、千年古城建城以來最好的一座室外銅像就這樣被“綁架”走了。這位老人是一位參與者還是旁觀者無從知曉,因為老人不願意説。試想,當時銅像被作為“廢舊物資”放到物資局倉庫是可能的,所以才有了後來“銅像放在物資局倉庫”的傳聞,但事實上銅像很快又有了新去處。 [35-36] 
初一學生金屬堆中發現銅馬
”老昆明“李翔榮講述了其親歷所見,他回憶説:大約在1959年的一二月份,他所在的在廢舊昆四中按上級指示全面停課以投入到“大鍊鋼鐵”的羣眾運動中去。他們初一年級的同學每天一早便步行5公里,趕到位於馬街的昆明冶煉廠料場勞動。他們的任務是把堆積如山的廢舊金屬分類。在料場倉庫裏勞動時,他們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金屬製品。若干年後他們才意識到,當年經他們手分揀過的這些“廢品”有很多是凝聚着人類智慧有價值的生活用品和藝術品,甚至是文物收藏品(包括金銀硬幣)等等。這些“廢品”中有故意砸壞的銅管樂器,有完好的鐵鍋銅碗、古銅佛像等。 [35-36] 
在倉庫裏牆邊還站着一個銅人,“他”來自圓通街連雲巷一個可能叫“忠烈祠”的地方。旁邊是用一塊破布蓋着的一匹大銅馬。好奇的同學們很快就認出來這兩件東西竟是被人們稱為“昆明三件寶”(古幢、銅人和唐繼堯銅像)中的兩件寶。銅人是一個比真人小的將軍,雙手握着的指揮刀插在兩腿正中的地面。銅人旁邊就是唐繼堯銅像上的大銅馬。可能是有人覺得這匹來自意大利的“名騎”太刺眼,乾脆給它蓋上塊破布遮掩其光芒。
同學們把大銅馬身上的破布扯去後發現,原在馬背上的唐繼堯塑像的上半身已不見了,但兩條腿還附在馬肚上,馬背上有一個圓洞,估計是用來連接上半身的榫口。大銅馬為空心銅鑄,一隻馬腳提起,其餘三隻馬腳與一塊厚實的銅板連接為一個穩定的整體。午休時,同學們輪流騎到銅馬上並揮舞着一把舊軍刀作騎兵衝殺狀,玩得不亦樂乎。一個多月的勞動很快就結束了,當同學們離開料場倉庫時,看見那匹蓋着破布的大銅馬還在原地站着,但它被投進熔爐化成銅水只是遲早的事。

唐繼堯藝術形象

年份
影視
演員
2011年
毛建
2014年
姬鵬
參考資料
  • 1.    朱漢國,楊羣主編;楊羣 冊主編.《中華民國史 第6冊 傳1》.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第294-296頁
  • 2.    喬曉軍編著.《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 補遺一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第405頁
  • 3.    陳予歡.《雲南講武堂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2011:第207頁
  • 4.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熊月之等編著.《大辭海 中國近現代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第233頁
  • 5.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物誌編輯組編撰.《雲南省志·卷80·人物誌》: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2:第61頁
  • 6.    楊淳惠 .1980年以來唐繼堯研究綜述[J]:文山學院學報, 2012
  • 7.    謝本書 .再論唐繼堯[J].曲靖:曲靖師專學報,1987
  • 8.    曾成貴.《中國革命史人物研究綜覽》.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第637頁
  • 9.    唐繼堯  .雲南省政府門户[引用日期2014-12-02]
  • 10.    雲南省政協文史委員會編.《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10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第100頁
  • 11.    賓長初; 劉上瓊 .也論歷史人物評價的標準問題——以護國運動中的唐繼堯為例[J].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 12.    章伯鋒,李宗一主編.《北洋軍閥:二》.武漢:武漢出版社,1990:第1152-1157頁
  • 13.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護國文獻》.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第72頁
  • 14.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雲南省檔案館:護國運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第182頁
  • 15.    《唐繼堯馳檄討逆通告全國電》,《護法運動》.第5頁。
  • 16.    《唐繼堯編滇軍為靖國軍誓為共和通電》,《護法運動》.第6頁。
  • 17.    文公直.《最近三十年軍事史》,第2編,.上海:太平洋書店,1930年版:第380頁
  • 18.    《號召川滇黔軍事統一通電》,《孫中山全集》,第4卷,第230頁。
  • 19.    唐繼堯  .雲南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4-10-02]
  • 20.    周斌編.《中國近現代書法家辭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第640頁
  • 21.    潘先林.唐繼堯與中國近代化:《學術探索》, 2009 (2) :99-103
  • 22.    呂志毅 .唐繼堯的治滇“善政”:《雲南檔案》,2008年04期
  • 23.    王惠惠 .唐繼堯與東陸大學的創立和發展[J]:領導科學論壇,2015
  • 24.    唐繼堯與《雲南叢書》  .雲南日報[引用日期2017-05-21]
  • 25.    唐繼堯的電影夢  .雲南日報網[引用日期2017-05-20]
  • 26.    辛亥人物(3):唐繼堯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5-20]
  • 27.    唐繼堯後人:沒有延續歷史的民族是遺憾的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12-02]
  • 28.    劉光順:《唐繼堯評傳》,載《唐繼堯研究集》,第329頁。
  • 29.    1921年2月5日《葉荃聲明驅逐唐繼堯非為個人權利致雲南各方的通電》,存於《雲南檔案史料》第8期,第15頁。
  • 30.    蔡和森:《武力統一與聯省自治——軍閥專政與軍閥割據》
  • 31.    唐繼堯·教授·衞兵  .中國民主促進會[引用日期2014-12-08]
  • 32.    吳臣輝 .論唐繼堯在雲南早期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J]: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9
  • 33.    唐繼堯通電護法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4-12-02]
  • 34.    唐繼堯銅像迴歸雲南  .雲南日報[引用日期2014-10-02]
  • 35.    唐繼堯銅像失蹤之謎  .彩雲中國[引用日期2014-12-08]
  • 36.    唐繼堯銅像失蹤之謎  .昆明信息港[引用日期2014-12-08]
  • 37.    唐繼堯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38.    陳晉編著;雲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組編,會澤史話[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7.11.第102頁
  • 39.    唐繼堯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40.    陳晉編著;雲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組編,會澤史話[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7.11.第102-103頁
  • 41.    唐繼堯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42.    張昌山,施惟達主編,國家現代化進程與軍閥論文集[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5.12.第296頁
  • 43.    卞伯澤著,會澤文化之旅[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4.07.第83頁
  • 44.    周川主編,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辭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09.第55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