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賢良方正

(漢語成語)

鎖定
賢良方正,漢語成語,拼音是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意思是漢文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後備人員的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出自《史記·孝文本紀》。 [1] 
中文名
賢良方正
拼    音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注    音
ㄒㄧㄢˊ ㄌㄧㄤˊ ㄈㄤ ㄓㄥˋ
文    獻
《史記·孝文本紀》

賢良方正成語典故

《史記·孝文本紀》:漢文帝下詔雲“二三執政……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被舉薦者對政治得失應直言極諫。如表現特別優秀,則授以官職。漢武帝時復詔舉“賢良”或“賢良文學”。名稱時有不同,性質無異。歷代往往視作非常設之制科。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誠法聖祖高宗遺意,特舉制科,則非常之士,聞風興起。其設科之名,或稱‘博學鴻詞’,或稱‘賢良方正’,或稱‘直言極諫’,應由部臣臨時請旨定奪。”
漢代察舉賢良屬於特舉。此科具體名稱不固定,一般稱賢良方正,或賢良文學。察舉賢良方正始於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此後,兩漢屢有詔舉賢良方正之令。有時賢良方正連言能直言極諫者;有時單舉能直言者.有時賢良方正連言可親民者,即直接選拔親民的官吏;有時賢良方正又與有道術之士相聯,於是,有道曾為東漢察舉的獨立科目。在漢代,賢良方正常與文學相連稱,有時以賢良與文學並立為二科,有時則連稱為賢良文學。實際上,賢良與文學相似,都是指通經達變之士,文學實指經學。東漢靈帝時曾立鴻都門學,也以文字詔舉,專尚書畫、尺牘、辭賦,然多為士林所非,視為濫進。此後,詔舉賢良不再與文學連稱。
漢代詔舉賢良方正或賢良文學,主要是表示廣開直言之路。按照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説,認為各種災異都是上天對人世帝王的譴告,災異降臨,表明帝王有過,必須自我檢討,並下詔書求賢,徵求意見,匡正過失。所以詔舉賢良方正多在日月之蝕,冰雹蟲害、瘟疫流行之機。所以,賢良之舉屬於特舉,非為歲舉,但與其他特舉科目相比,則是察舉次數較多的科目。
察舉賢良是依照皇帝詔令的規定,由公卿諸侯王、郡守等高級官吏舉薦,送至朝廷,皇帝親自過問,分別高下,授以官職。有時一策即畢;有時還有二策、三策,如董仲舒即連對三策,而授以江都相。每詔賢良對策者常達百數人。在漢代所有察舉科目中,皇帝對賢良方正一科極為重視。有人説,論輕重以賢良為重,論得人以孝廉為多。這是有根據的論斷。

賢良方正成語出處

史記·平準書》:“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2] 

賢良方正成語辨析

近義詞】:賢才君子 [2] 

賢良方正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有才有德的人。 [2] 
示例
門首都豎着金字匾額,也有寫着“賢良方正”的,也有寫着“孝悌力田”的。★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參考資料
  • 1.    賢良方正.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 2.    賢良方正  .漢辭[引用日期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