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貳(拼音:èr)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本義是增加;也是“二”的大寫形式,用來計數和記賬; 還指變節,背叛。引申義是指副的。 [4] 
中文名
拼    音
èr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afmi
倉    頡
ipmmo
鄭    碼
hsbl
筆    順
111253454
字    級
一級(1353) [2] 
平水韻
去聲·四寘 [3] 
總筆畫數
9
注音字母
ㄦˋ
四角號碼
43800

字形演變

貳字字形字形演變 貳字字形字形演變
形聲字。從貝,弍聲。“弍”,古文“二”字,西周金文從戌,春秋金文從戈(戌、戈均像兵器形,作意符時可以通用。字形2脱落“=”形);秦漢文字承襲西周金文的寫法,亦從戌(字形3、5、6“戌”中的短橫與“=”的首畫共用一筆);《説文小篆改從弋旁,為後世文字所本。“貳”的本義是增加。《説文》:“貳,副益也。”《周禮·天官·酒正》:“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鄭玄注引鄭司農曰:“三貳,三益副之也。”引申指副的。《玉篇·貝部》:“貳,副也。”《國語·魯語下》:“大夫有貳車,備承事也。”郘大叔斧銘:“郘大叔時(持)貳車之斧。”又引申指輔佐。《字彙·貝部》:“貳,佐也。”《後漢書·仲長統傳》:“秦兼天下,則置丞相,而貳之以御史大夫。”又引申指重複。《字彙·貝部》:“貳,重也。”《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漢書·谷永傳》:“毋貳舊愆。” (愆:過失)又引申指不專一,背離。《詩·衞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荀子·天論》:“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特指從屬二主。《左傳·僖公三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又用為數詞“二”。吐魯番哈拉和卓91號北魏墓出土文書《奴婢月廩麥帳》:“(前缺)合給肆斛貳鬥。奴文德、婢芳容二人,二日稟麥五升,合給麥叁斛。奴子虎子一人,日給稟麥二升,合陸鬥。都合柒斛拔(捌)鬥,請記識。”此件文書中,總計的數字均用大寫,意在防止他人篡改。後世沿用,遂以“貳”為數詞“二”之大寫。新中國成立後,“貝”簡化為“貝”,“貳”類推簡化為“貳”。 [4]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èr
名詞
增加
increase
貳,益也。——《廣雅·釋詁一》
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一貳。——《周禮·天官·酒正》
周還而貳。——《管子·弟子職》
貳,謂再益。——尹知章注

deputy;assistant;auxiliary;subsidiary
貳,副益也。——《説文》
段注:當雲副也,益也。”
簋貳用缶。——《易·坎卦》
大祭三貳。——《周禮·乃酒正》
貳佐(州縣官的副);貳相(副相);貳官(副職)
二的大寫,用於會計賬中以防偽造
two
因貳以濟民行。——《易·繫辭》
貳偷之不暇。——《左傳·昭公十三年》。注:“不壹也。”
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左傳·隱公元年》

古國名,故地在今湖北省應山縣境
Er state
楚屈瑕將盟貳, 軫。——《左傳》

動詞
一分為二
a whole divides into two;everthing tends to divide into two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二。”——《左傳·隱公元年》
貳,益也。——《廣雅·釋詁一》

背離;懷有二心
be double-minded
百姓攜貳。——《國語·周語上》。注:“二心也。”
君立臣從,何貳之有?——《國語·晉語一》
諸侯貳,則晉國壞。——《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輔佐
assist

貳正(輔佐匡正);貳公(輔佐三公)
參考資料 [11]  [13]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六】【貝部】貳
副益也。從貝弍聲。弍,古文二。而至切。 [1]  [5] 

説文解字注

貳,副益也。從貝弍聲。弍,古文二。而至切。注曰:當雲副也,益也。周禮注曰:副、貳也。説詳刀部 [6]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字部】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而至切。音樲。《説文》:副益也。《書·周官》:貳公弘化。傳:副貳三公。《周禮·天官·小宰》: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之貳。注:貳,副也。《禮·少儀》:乘貳車則式。注:貳車,副車。
又與二同。《易·坎卦》:樽酒簋貳。注: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禮·曲禮》:雖貳不辭。注:貳,謂重餚膳也。
又《坊記》:惟卜之日稱二君。注:二當為貳。
又《爾雅·釋詁》:貳,疑也。疏:貳者,心疑不一也。《書·大禹謨》:任賢勿貳。《詩·大雅》:無貳爾心。《左傳·閔元年》:閒攜貳。注:離而相疑者,則當因而閒之。
又《左傳·隱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注:鄙,鄭邊邑。貳,兩屬也。
又《左傳·隱二年》:王貳於虢。注:王欲分政於虢。
又《玉篇》:代也,敵也,並也。
又姓。《廣韻》:《後秦錄》有後魏平陽太守貳塵。 [7]  [12] 
説文解字“貳” 説文解字“貳” [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內地 中國內地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書寫演示

貳字書寫演示 貳字書寫演示
筆順:①橫②橫③橫④豎⑤橫折⑥撇⑦點⑧斜鈎⑨點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隸書 隸書
參考資料:漢典網 [8]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開口呼
次濁
而至切
ȵjei
集韻
去聲

開口呼
次濁
而至切
nʑiɪ
韻略

去聲





而至切

增韻

去聲





而至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支思



次濁

ɽï
中州音韻

去聲
支思





而至切

洪武正韻

去聲


次濁
而至切
ȵie
參考資料:漢典網 [10]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ȵ
i̯ər

先秦
王力系統
ȵ
ǐe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ȵ
je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n
jie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n
jidh

兩漢
西漢



兩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əd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ied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d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ȵʑ
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ɽ
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ȵ
je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ȵ
iɪ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ńź
j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e

參考資料:漢典網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