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豬毛菜

(中醫藥)

鎖定
豬毛菜,中藥名。為藜科植物豬毛菜Salsolacollina Pall.的全草。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具有平肝潛陽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高血壓病,頭痛眩暈,腸燥便秘。
中文學名
豬毛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中央種子目
藜科
豬毛菜屬
豬毛菜
分佈區域
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
採集時間
夏、秋季

豬毛菜別名

扎蓬棵、刺蓬、三叉明棵、豬毛纓、叉明棵、猴子毛、蓬子菜、乍蓬棵子

豬毛菜入藥部位

全草。

豬毛菜性味

味淡,性涼。

豬毛菜歸經

歸肝經。

豬毛菜功效

豬毛菜主治

用於高血壓病,頭痛,眩暈,腸燥便秘。

豬毛菜相關配伍

1、治高血壓頭暈、失眠:豬毛菜90g,玉米鬚45g,蚯蚓15g。水5kg,煎熬至1500ml。每服半小碗,每日服3次。或豬毛菜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服1劑,連續服用。(《河南中草藥手冊》)
2、治習慣性便秘:豬毛菜60g。煎水代茶。(《安徽中草藥》)

豬毛菜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開水泡後代茶飲。

豬毛菜採集加工

夏、秋季開花時割取全草,曬乾,除去泥沙,打成捆,備用。

豬毛菜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莖自基部分枝,枝互生,伸展,莖、枝綠色,有白色或紫紅色條紋,生短硬毛或近於無毛。葉片絲狀圓柱形,伸展或微彎曲,長2-5cm,寬0.5-1.5mm,生短硬毛,頂端有刺狀尖,基部邊緣膜質,稍擴展而下延。花序穗狀,生枝條上部;苞片卵形,頂部延伸,有刺狀尖,邊緣膜質,背部有白色隆脊;小苞片披針形,頂端有刺狀尖,苞片及小苞片與花序軸緊貼;花被片卵狀披針形,膜質,頂端尖,果時變硬,自背面中上部生雞冠狀突起;花被片在突起以上部分,近革質,頂端為膜質,向中央折曲成平面,緊貼果實,有時在中央聚集成小圓錐體;花葯長1-1.5mm;柱頭絲狀,長為花柱的1.5-2倍。種子橫生或斜生。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豬毛菜生長環境

生村邊、路旁、荒地戈壁灘和含鹽鹼的沙質土壤上。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

豬毛菜藥材性狀

全草黃白色。葉多破碎,完整葉片絲狀圓柱形,長2-5cm,寬0.5-1mm,先端有硬針刺花序穗狀,着生於枝上部,苞片硬,卵形,頂部延伸成刺尖,邊緣膜質,背部有白色隆脊;花被片先端向中央折曲,緊貼果實,在中央聚成小圓錐體。種子直徑約1.5mm,先端平。

豬毛菜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
2、中樞抑制作用
3、護肝作用。
4.、毒性,未見毒性反應

豬毛菜相關論述

河北中藥手冊》:“降血壓。治高血壓病,頭痛。”

豬毛菜附註

與本品同等入藥的另一種無翅豬毛菜Salsolakomaroviilljin 與豬毛菜的區別在於:植株較短小,莖、枝有條紋;葉片半圓柱型,互生;苞片線形,長於小苞片,小苞片長卵形,長於花被,果時增厚,緊貼花被;花被片背面中上部有篦齒狀突起,外形成杯狀;柱頭長為花柱的3-4倍。胞果直徑2-2.5mm。生於海濱、河灘砂質土地。分佈於東北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