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
[25]
傳承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成為河南很有影響的戲曲劇種。豫劇在生成和發展時期,汲取了崑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聲腔劇種的藝術因素,同時廣泛吸收河南民間流行的音樂、曲藝説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樸直淳厚、豐富細膩、富於鄉土氣息的劇種特色。
[3]
豫劇被西方人稱讚是“東方詠歎調”“中國歌劇”等。
[4]
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申報的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Ⅳ-23。
[5]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邯鄲市申報的豫劇(桑派)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Ⅳ-23。
[6]
2021年5月24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申報的豫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編號為Ⅳ-23。
[7]
- 中文名
- 豫劇
- 批准時間
- 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遺編號
- Ⅳ-23
- 申報地區
- 河南省、河北省邯鄲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外文名
- Henan Opera
- 遺產類別
- 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
- Ⅳ—23
豫劇歷史淵源
編輯
清朝時期的豫劇(1張)
清朝乾隆年間,豫劇已經流行,這一時期的文獻如《歧路燈》《杞縣誌》等有相關記載,當時梆子戲已在開封、杞縣一帶盛行,並曾與羅戲、卷戲合班演出,稱為“梆羅卷”。豫劇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許門兩家,蔣門在朱仙鎮、許門在清河集,開辦科班授業。
[8]
[95-96]
宋代東京欣賞演出的場所--勾欄(4張)
20世紀初期,豫劇由鄉村進入省會開封演出,逐漸佔領了城市的演出市場。
民國時期,女演員崛起,逐漸取得了豫劇行當的主力位置。
民國時期豫劇(3張)
1930年代,豫劇出現了大批名角,如陳素真、王潤枝、馬雙枝、司鳳英、李瑞雲、常香玉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豫劇向臨近省區流動,它向西到達西安,使西安成為重要的演出中心,影響遍及西北各省。向東,在江蘇、安徽等地有了較大發展,出現了“四好名旦”:馬金鳳、徐豔琴、閻立品、毛鳳麟。這一時期的豫劇表演流派林立,異彩紛呈:常派(常香玉)奔放多姿、陳派(陳素真)典雅細膩、崔派(崔蘭田)哀怨深沉、馬派(馬金鳳)明亮清脆、閻派(閻立品)甜美秀麗、桑派(桑振君)俏麗委婉、李派(李斯忠)粗獷渾厚,等等。其中常派影響最大。常香玉的舞台表演風格剛柔相濟、質樸清新;她的唱腔吸收了豫東調、河南墜子等藝術營養,舒展奔放、吐字清晰,在豫劇旦行藝術中幾乎形成了“無腔不陳”的格局。
[8]
[97]
從清朝末期以來,豫劇逐漸形成四大聲腔,即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以及以沙河流域為中心的沙河調(包括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代戲流派”。
[9]
1947年秋,洛陽、開封、蘭州、西安四地的民間報界方以豫劇專指河南梆子。
1950年,中南區軍政會副主席鄧子恢接見了“羣眾河南梆子劇團”相關演員。談到河南梆子時,鄧子恢説:“南梆子是個小名,豫是河南省的簡稱,我看可以取個大名為豫劇比較恰當”。8月間,羣眾河南梆子劇團在河南、河北等地巡迴演出時將河南梆子稱為豫劇。豫劇一詞正式取代河南梆子。
大陸政要與豫劇(8張)
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豫劇創作有了一種新的思想湧動,伴隨着“傷痕文學”的腳步,豫劇出現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作品。1980年,舉行了“豫劇流派彙報演出”,逐漸形成各大豫劇流派,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這次匯演有着重大意義,從藝術和影力上確立了陳、常、崔、馬、閻五大旦角流派。
中國台灣豫劇(11張)
1993年,兩岸的豫劇交流由單向交流進入雙向交流時期。
2001年之後,兩岸豫劇交流進入合作時期。河南藝術家赴台排演了大批豫劇新劇目。
2009年,中國戲曲學院首次從全國招收24名學生,組成2009豫劇本科班,豫劇首次成為大學的一門專業。
豫劇國際交流(6張)
豫劇文化特徵
編輯豫劇基本特徵
馬金鳳-飾演-穆桂英(劇照)(2張)
豫劇演唱特色
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主要聲腔板式有四種,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二八板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慢板類有〔慢板〕〔金鈎掛〕〔反金鈎掛〕〔迎風板〕等板式。一般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於中眼而落於板上。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音豫東調和豫西調不同。〔慢板〕是豫劇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過門有多種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導四梆”和“迎風一梆”等。流水板亦為豫劇常用的板類之一,可分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連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據需要作不同速度的變化。飛板也作“非板”,無板無眼,節奏自由,屬於散板類。
常香玉-飾演-花木蘭(劇照)(4張)
在聲腔上,豫劇屬梆子腔系,豫劇劃分主要有五大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流行於豫東南的稱“沙河調”,又叫“本地梆”;建國後,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代流派,又稱現代戲流派。
[12]
豫劇角色行當
豫劇臉譜(14張)
陳素真-飾演-楊貴妃(劇照)(3張)
豫劇服飾佈置
早期豫劇表演的舞台裝置極為簡單,往往只用蘆蓆、箔子一擋,台上一桌二椅,即可開演。打小鑼、敲梆子的人員兼“檢場”。進入城市後,有較固定的劇場,舞台裝置才有所改進。豫聲劇院已採用一些布幕、佈景,旦角服飾講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風流”。此後又受京劇服飾的影響,已基本與京劇服飾相同。
[24]
豫劇音樂
豫劇劇照(11張)
豫劇曲牌
豫劇文場中的傳統伴奏曲牌有300多個,其中嗩吶曲牌130多個,橫笛曲牌20多個,絲絃曲牌170多個。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繡鞋”“嗩吶皮”“娃娃”等。橫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雲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鳥朝鳳”“雞爬坡”“小開門”等。絲絃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園”“九連環”“花錯字”“小紅鞋”“苦中樂”“浪淘沙”“油葫蘆”“囈怔”“算盤子”“娶嫁”等。
[26]
豫劇樂器
豫劇樂器(5張)
豫劇代表劇目
編輯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於歷史小説和演義。如封神戲、三國戲、瓦崗戲、包公戲、楊家將戲和岳家將戲,還有很大一部分描寫婚姻、愛情、倫理道德的戲。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黴大叔的婚事》《試夫》《蘋果,紅了》《淚灑相思地》等等。
據1956年統計,傳統劇目有647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花槍》《三上轎》《宇宙鋒》《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徵西》《春秋配》等。1949年以來,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有《紅娘》《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破洪州》《唐知縣審誥命》《打金枝》《三哭殿》等;創作改編的現代戲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許多劇目。等。其中《花木蘭》《花打朝》《穆桂英掛帥》《梵王宮》《洛陽橋》《唐知縣審誥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蓮》《包青天》《朝陽溝》《人歡馬叫》等幾十部均攝製成影片。
豫劇傳承保護
編輯豫劇傳承價值
豫劇的文化品格,是由中原文化哺育而成的。豫劇粗獷豪放、質樸通俗,又流暢明快,熱鬧紅火,散發着較多的藝術魅力。豫劇在劇目生產、劇團數量、觀眾人數、市場效益等方面,為當代地方戲之翹楚,是當代戲曲叫好又叫座的劇種之一。
[8]
豫劇藝術長期受中原文化特別是黃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影響,它在演出劇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樂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獨特的河南地方風格,帶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中國民族戲曲寶庫中的珍貴財富。
[3]
豫劇傳承狀況
由於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和審美風尚發生了巨大變化,豫劇的生存開始出現危機。觀眾數量急遽縮減,表演人才缺乏,許多傳統劇目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流派劇目已經幾近失傳,這種狀況急需改變,豫劇的搶救、保護工作應儘早落實。
[3]
豫劇傳承人物
馬金鳳,女,漢族,1922年生,山東曹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洛陽市文化局藝術顧問,國家一級演員。
[13]
張寶英,女,漢族,1940年生,河南長葛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安陽文化藝術學校名譽校長,國家一級演員。
[14]
虎美玲,女,回族,1946年生,河南鄭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鄭州市豫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
[15]
吳碧波,女,漢族,1933年生,河南開封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
[16]
賈廷聚,男,漢族,1937年生,河南南樂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豫劇一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
[17]
張梅貞,女,漢族,1941年生,河南開封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18]
李樹建,男,漢族,1962年生,河南汝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豫劇二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
[19]
王冠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20]
馮佔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21]
苗文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桑派)代表性傳承人。
[22]
李獻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23]
豫劇保護措施
豫劇主要流派
編輯清朝雙門 | 蔣門、許門 |
清末雙絕 | 孫延德、許長慶 |
(民國初)三大鬚生 | 陳玉亭、劉金亭、程玉亭 |
(民國初)五大乾旦 | 李劍雲、閻彩雲、林黛雲、時倩雲、賈碧雲 |
豫西十八家老國公 | 老生:老盛三、劉喜連、張姐、張慶員 旦行:張小無、列燦柔、老百合、紀喜來、大金城 花臉行:李合羣、況膏雲、老慶和、鮑公義、李留柱 丑角:老趙奶、唐誠、黃曹城 小生:鄭金城 |
(民國)沙河三少 | |
(民國)四大名旦 | |
(民國)豫東五杆旗 | 大花旗:花桂榮 大紅旗:唐玉成 杏黃旗:黃儒秀 雪白旗:劉玉梅 小藍旗:陳素花 |
(民國)三鼎甲 | |
(民國)十八蘭 | 組二:車蘭玉、黃蘭祥、範蘭榮、司蘭榮、張蘭寶、馮蘭青、劉蘭玉、馬蘭鳳、周蘭鳳 |
(建國初)四大名旦 | |
(建國後)三鼎甲 | |
(建國後)汴京三王 | |
(建國後)四小名旦 | |
中國大陸個人榮譽稱號 | 豫劇皇后:陳素真 豫劇大王:陳素真 民國豫劇小皇后:宋桂玲 人民藝術家:常香玉(逝世後國務院追封) |
中國台灣個人榮譽稱號 | 豫劇小天后:蕭揚玲 |
陳素真 | 常香玉 | 崔蘭田 | 馬金鳳 | 閻立品 |
流派 | 創始人 | 行當 | 備註 |
唐門 | 老生(即紅臉) | 唐門,亦稱唐派 | |
唐派 | 老生 | --- | |
劉派 | 老生 | --- | |
王派 | 武生 | 其武生藝術獨樹一幟,創立豫劇王派武生流派,其兼工老生 | |
黃派 | 小生 | --- | |
劉派 | 小生 | --- | |
趙派 | 小生 | --- | |
王派 | 小生 | --- | |
李派 | 正淨(即大花臉) | --- | |
牛派 | 醜 | --- | |
高派 | 醜 | --- | |
張派 | 旦 | 台灣地區 | |
王派 | 武旦 | 其武旦藝術在豫劇獨樹一幟,首創以武旦為主的豫劇流派 | |
王派 | 旦 | --- | |
宋派 | 旦 | --- | |
吳派 | 正淨(即大花臉) | --- |
豫劇豫劇劇團
編輯羅列分佈在大中華區現存的部分主要豫劇團,按照各省(市、區)字母順序排列如下:
省(直轄市) | 劇團 |
---|---|
河南省 | 河南豫劇院(包含:河南省豫劇一團、河南省豫劇二團、河南省豫劇三團、省青年團)
[64]
、鄭州市豫劇院
[65]
、商丘市豫劇院
[67]
、洛陽豫劇院
[66]
、開封市豫劇院
[70]
、安陽市豫劇團
[71]
、 濮陽市戲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
[72]
、鶴壁豫劇團(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
[73]
、焦作市豫劇院
[74]
、小皇后豫劇團
[68]
、三門峽市豫劇團
[68]
、 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
[75]
、周口地區豫劇團
[68]
、商水縣豫劇團
[76]
,漯河市豫劇團
[69]
、駐馬店市豫劇團
[77]
、信陽市豫劇團
[78]
、南陽市豫劇團
[79]
、澤華金鳳凰豫劇團
[66]
等 |
山東省 | |
湖北省 | |
陝西省 | |
安徽省 | |
河北省 | 邯鄲東風豫劇團
[66]
、邢台市豫劇團 |
山西省 | |
江蘇省 | |
新疆自治區 | |
甘肅省 | |
四川省 | |
青海省 | 西寧市豫劇團 |
台灣省 | 台灣豫劇團
[66]
|
豫劇社會影響
編輯豫劇社會活動
抗美援朝期間,豫劇主要流派“常派”創始人常香玉帶領香玉劇社為支援抗美援朝戰場去全國各地義演,以充捐獻中國人民保衞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西北區總分。1951年8月至1952年3月,常香玉率劇社巡迴演出,募集資金捐獻“香玉劇社號”戰鬥機。1953年4月,常香玉率豫劇隊到抗美援朝前線舉辦180多場慰問演出。
[50]
2020年9月20日至26日,“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晉京獻禮演出”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四部曲中,既有《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義薄雲天》這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豫劇大戲,又有河南各大劇種包括稀有劇種的經典摺子戲和唱段,還有《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焦裕祿》《沙家浜》等呈現中華民族濃厚的家國情懷的經典老戲。
[49]
2021年12月3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豫劇院承辦,河南豫劇院青年團演出,2021年度河南省省級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展演類項目《慶華誕·頌百年—“建黨百年”摺子戲展演》在河南省兒童影劇院上演。
[51]
豫劇榮譽表彰
劇目榮譽
2012年1月,由河南省豫劇一團排演的大型現代豫劇《常香玉》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這是河南省連續六年在這一全國重大文藝賽事評選中奪得大獎,成為全國唯一的“六連中”省份。
[60]
4月,在2012年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上,豫劇電影《清風亭》獲“最佳音樂劇影片獎”。這是繼豫劇電影《程嬰救孤》之後,河南省豫劇電影再次獲此獎項。
[63]
11月,文化部11月20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表彰大會,河南省豫劇三團的《朝陽溝》、河南小皇后豫劇團的《鍘刀下的紅梅》兩部大戲同時獲得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文化部部長蔡武為獲獎單位頒獎。河南省豫劇三團團長汪荃珍、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團長王紅麗分別上台領獎,這是河南省首次獲得該項大獎。
[61]
2017年,豫劇小戲《一張銀行卡》入選文化部2017年劇本孵化計劃項目。
[53]
9月,第十四屆河南省戲劇大賽上,豫劇《皇家驛站》獲“河南文華大獎”“河南文化劇作獎”“河南文化導演獎”“河南文化音樂創作獎”“河南文華舞台美術獎”。
[59]
- 個人榮譽
獲獎者 | 單位 | 所獲獎項 |
---|---|---|
張培培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 | 第二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吳素真 | 河南豫劇院 | 第二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張豔萍 | 鄭州市豫劇院 | 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李樹建 | 河南省豫劇二團 | 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楚淑珍 | 河南省平頂山市豫劇團 | 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章蘭 | 山東省聊城市豫劇院 | 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陳新琴 | 河南商丘市豫劇院 | 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徐俊霞 | 河南省豫劇一團 | 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劉曉燕 | 河南省平頂山市豫劇團 | 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田敏 | 河南省豫劇二團 | 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楊紅霞 | 河南省豫劇三團 | 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王紅麗 | 河南小皇后豫劇團 | 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賈文龍 | 河南省濮陽市豫劇團 | 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李新花 | 山東省濟寧市豫劇團 | 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汪荃珍 | 河南省豫劇院三團 | 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金不換 | 河南省鶴壁市金不換豫劇團 | 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朱桂芹 | 山東齊魯音樂學校豫劇團 | 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顏永江 | 河南平頂山煤業公司豫劇團 | 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張春玲 |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 | 第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朱巧雲 | 河南省開封市豫劇團 | 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周樺 | 甘肅省蘭州市豫劇團 | 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王紅麗 | 河南省小皇后豫劇團 | 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小香玉 | 山西太原市豫劇團 | 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李樹建 | 河南省三門峽市豫劇團 | 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章蘭 | 山東省聊城市豫劇團 | 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胡小鳳 | 河北省邯鄲地區東風豫劇二團 |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李金枝 |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 |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李喜華 |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縣豫劇團 |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谷秀榮 | 河南省豫劇一團 |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牛淑賢 | 河北省邯鄲東風豫劇團 | 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虎美玲 | 河南省鄭州市豫劇二團 | 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王清芬 | 河南省清芬豫劇團 | 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湯玉英 | 河南省許昌市豫劇團 | 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 參考資料
-
- 1. [鄉村大世界]養生福地 美麗嶽西(20130518) .CCTV[引用日期2020-11-23]
- 2.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06]
- 3. 豫劇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4. 豫劇走出國門 被西方人稱讚“東方詠歎調” .央廣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5.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6.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7.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國發〔2021〕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8. 秋地,徐翠編著. 傳統戲劇[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7.01.43-45.
- 9. 丁牧著. 中國戲劇的歷史[M]. 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 2018.07.166-168.
- 10. 河南豫劇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11. 《河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錄》編輯委員會編. 河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錄 1[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1.12.95-99.
- 12. 張超主編. 中國戲劇文化入門[M]. 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2.06.140-144.
- 13. 馬金鳳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14. 張寶英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15. 虎美玲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16. 吳碧波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17. 賈廷聚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18. 張梅貞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19. 李樹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20. 王冠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21. 馮佔順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22. 苗文華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23. 李獻民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7]
- 24. 早期豫劇舞台的表演裝置 .中國戲曲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25. 中國腔調|豫劇和管絃樂同台獻藝是什麼style? .央廣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26. 豫劇樂隊的文場主奏樂器 .中國戲曲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27. 豫劇(桑派)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28. 豫劇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29. 恢復建制五週年,河南豫劇院砥礪前行 .海外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0. 第二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1. 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2. 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3. 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4. 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5. 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6. 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7. 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8. 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39. 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0. 第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1. 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2. 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3. 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4.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5. 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6. 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7. 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名單 .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09]
- 48. 河南豫劇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2-04-10]
- 49. 四部豫劇大戲登台國家大劇院 .百家號-北京日報客户端[引用日期2022-04-17]
- 50. 威海市檔案館 外地經驗 立足平凡 追求崇高——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 .威海檔案信息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51. 獻禮“建黨百年” 河南豫劇院青年團在鄭展演摺子戲專場 .河南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52. 豫劇《寶蓮燈》亮相第十五屆全省戲劇大賽 “梨園姊妹花”綻放天中 .河南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53. 著名編劇姚金成與東風合作《戰地黃花》獲全國劇本大獎 .河南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54. 豫劇現代戲《駐村第一書記》入選全國基層戲曲院團網絡會演 .河南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55. 經典劇目 .河南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56. 豫劇之花香飄兩岸 .河南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57. 第十五屆河南省戲劇大賽獲獎名單公佈 我市兩部豫劇獲多個獎項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58. 豫劇《焦裕祿》榮獲中國藝術節文華獎雙料冠軍,解密獲獎原因 河南日報網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22-04-17]
- 59. 豫劇《皇家驛站》在第十四屆河南省戲劇大賽中榮獲多項大獎 河南日報網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22-04-17]
- 60. 豫劇《常香玉》榮獲國家“十大精品劇目” .河南日報[引用日期2022-04-17]
- 61. 河南豫劇《朝陽溝》《鍘刀下的紅梅》雙雙獲獎 .大河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62. 獲獎豫劇《蘇武牧羊》進京演出 .河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63. 豫劇電影《清風亭》美國獲獎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7]
- 64. 河南豫劇院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65. 鄭州市豫劇院《黃河兒女》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年度資助項目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66. 第三屆中國豫劇節獲獎名單|豫劇|豫劇團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67. 商丘市豫劇院簡介 .商丘市豫劇院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68. 第一屆中國豫劇節 .河南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69. 第二屆中國豫劇節落幕 馬金鳳張岫雲獲終身成就獎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70. 豫劇《黨的女兒》在河南藝術中心上演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71. 安陽市豫劇團:只要村民愛看,我們就演下去 .騰訊·大豫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72. 濮陽市戲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 .濮陽市文體廣電局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73. 老家河南來人啦!帶着禮物來的 .百家號-掌上張家界[引用日期2022-04-19]
- 74. 劇院簡介 .焦作市豫劇院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75. 關於我們 .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76. 「商水」家門口前聽大戲 商水縣豫劇團助力2022周商一體化成果展暨迎新春房展會 .百家號-九派新聞[引用日期2022-04-19]
- 77. 第四章 戲劇 電影 .駐馬店市情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78. 信陽豫劇團赴台公演《開漳聖王陳元光》側記 .中國在線[引用日期2022-04-19]
- 79. 0807南陽市豫劇團新編古裝豫劇《卧龍崗上》 .百家號-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4-19]
- 80. Page 106 - 第八冊 .濟南市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81. 濟寧市微山縣湖光豫劇團“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活動啓幕 .魯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82. 蒙陰:百花豫劇團開展送戲敬老活動 .臨沂文明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83. 大型革命現代豫劇《黃河絕唱》延安上演 .文化藝術報[引用日期2022-04-19]
- 84. 曹縣:改制後的豫劇團凸顯“正能量” .菏澤日報[引用日期2022-04-19]
- 85. 市豫劇團實施“主角引領”擦亮黨建品牌 .鄒城市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86. 各區縣特色文化閃亮登場 .齊魯晚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2-04-19]
- 87. 兗州區豫劇團2017年度部門決算 .兗州區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88. 茌平:村裏好戲連台 百姓歡樂多 .聊城文明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89. 單縣豫劇團今天演出豫劇《山東漢子》 .大河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90. 紅紅火火鬧元宵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91. 魚台縣弘豫演藝有限公司事蹟 .濟寧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4-19]
- 92.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擬推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公示 -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引用日期2022-08-16]
- 93. 不出北京看遍全國好戲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參演劇目演出安排發佈 .央廣網.2022-08-26
- 94. 豫劇《清風亭上》風靡俄國 中國豫劇震撼海外 .河南文化網[引用日期2022-09-09]
- 95. 祥符調 .新鄉市文化廣電和外事旅遊局[引用日期2022-10-19]
- 96. 你知道嗎?豫劇之母居然在這裏!- .大象網[引用日期2022-10-19]
- 97. 陳素真:“美而全”的豫劇大師 .中國藝術報[引用日期2023-01-0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