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豫劇

(流行於河南省、流傳中國各地的傳統戲劇)

鎖定
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是主要流行於河南省、河北、山東,流傳中國各地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3] 
豫劇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 [25]  傳承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成為河南很有影響的戲曲劇種。豫劇在生成和發展時期,汲取了崑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聲腔劇種的藝術因素,同時廣泛吸收河南民間流行的音樂、曲藝説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樸直淳厚、豐富細膩、富於鄉土氣息的劇種特色。 [3]  豫劇被西方人稱讚是“東方詠歎調”“中國歌劇”等。 [4] 
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申報的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Ⅳ-23。 [5]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邯鄲市申報的豫劇(桑派)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Ⅳ-23。 [6]  2021年5月24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申報的豫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編號為Ⅳ-23。 [7] 
中文名
豫劇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編號
Ⅳ-23
申報地區
河南省、河北省邯鄲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外文名
Henan Opera
遺產類別
傳統戲劇
遺產編號
Ⅳ—23

豫劇歷史淵源

清朝時期的豫劇
清朝時期的豫劇(1張)
豫劇的來源,一説是明末秦腔與蒲州梆子傳入河南後與當地民歌、小調相結合而形成;一説由北曲絃索調直接發展而成、迄無定論。
清朝乾隆年間,豫劇已經流行,這一時期的文獻如《歧路燈》《杞縣誌》等有相關記載,當時梆子戲已在開封、杞縣一帶盛行,並曾與羅戲、卷戲合班演出,稱為“梆羅卷”。豫劇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許門兩家,蔣門在朱仙鎮、許門在清河集,開辦科班授業。 [8]  [95-96] 
宋代東京欣賞演出的場所--勾欄
宋代東京欣賞演出的場所--勾欄(4張)
道光年間(1821—1850),“河堤決口,廟宇沖塌,瓦片無存”,可見在道光之前,梆子戲就已在河南存在。
清末民初曾不斷到開封演出的天興班,原是封丘辦的科班,歷史比較悠久,不少豫劇名演員出自該班。知名演員有李劍雲(小名壯醜,工旦)、閻彩雲(工旦,1982年去世)。 [10] 
辛亥革命後 ,河南梆子更多地進入城市演出。豫劇進入茶社演唱之後,與早已進入茶社的二簧(京劇)形成了相互競爭的局面。 [10] 
20世紀初期,豫劇由鄉村進入省會開封演出,逐漸佔領了城市的演出市場。
民國時期,女演員崛起,逐漸取得了豫劇行當的主力位置。
1924年,王義成在《京報》副刊《戲劇週報》上發表《豫劇通論》一文,文章中的豫劇是對河南省所有劇種的統稱。 [10] 
民國時期豫劇
民國時期豫劇(3張)
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主政河南,由河南省教育廳在開封成立河南遊藝訓練班,審編劇目,對數百名演員進行“高台教化”“服務社會”的教育,被名家稱為“河南梆劇改革的第一聲”。 [10] 
1930年代,豫劇出現了大批名角,如陳素真、王潤枝、馬雙枝、司鳳英、李瑞雲、常香玉等。
豫劇(包公)劇照 豫劇(包公)劇照
抗日戰爭爆發後,豫劇向臨近省區流動,它向西到達西安,使西安成為重要的演出中心,影響遍及西北各省。向東,在江蘇、安徽等地有了較大發展,出現了“四好名旦”:馬金鳳、徐豔琴、閻立品、毛鳳麟。這一時期的豫劇表演流派林立,異彩紛呈:常派(常香玉)奔放多姿、陳派(陳素真)典雅細膩、崔派(崔蘭田)哀怨深沉、馬派(馬金鳳)明亮清脆、閻派(閻立品)甜美秀麗、桑派(桑振君)俏麗委婉、李派(李斯忠)粗獷渾厚,等等。其中常派影響最大。常香玉的舞台表演風格剛柔相濟、質樸清新;她的唱腔吸收了豫東調、河南墜子等藝術營養,舒展奔放、吐字清晰,在豫劇旦行藝術中幾乎形成了“無腔不陳”的格局。 [8]  [97] 
從清朝末期以來,豫劇逐漸形成四大聲腔,即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以及以沙河流域為中心的沙河調(包括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代戲流派”。 [9] 
1947年秋,洛陽、開封、蘭州、西安四地的民間報界方以豫劇專指河南梆子。
中國豫劇第一張唱片 中國豫劇第一張唱片
1948年,豫劇歷史上第一所學校“私立新光豫劇學校”創立,這是最早使用“豫劇”名稱的組織機構。
1950年,中南區軍政會副主席鄧子恢接見了“羣眾河南梆子劇團”相關演員。談到河南梆子時,鄧子恢説:“南梆子是個小名,豫是河南省的簡稱,我看可以取個大名為豫劇比較恰當”。8月間,羣眾河南梆子劇團在河南、河北等地巡迴演出時將河南梆子稱為豫劇。豫劇一詞正式取代河南梆子。
大陸政要與豫劇
大陸政要與豫劇(8張)
從1940年到1960年,豫劇開始向全國更廣的範圍傳播,40年代西進陝西、山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50年代南下湖北、四川、貴州、台灣等地,北上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傳播至全國二十多個省份,使豫劇已成為中國境內流佈較廣的戲曲劇種之一。
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豫劇創作有了一種新的思想湧動,伴隨着“傷痕文學”的腳步,豫劇出現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作品。1980年,舉行了“豫劇流派彙報演出”,逐漸形成各大豫劇流派,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這次匯演有着重大意義,從藝術和影力上確立了陳、常、崔、馬、閻五大旦角流派。
中國台灣豫劇
中國台灣豫劇(11張)
1990年,飛馬先後受邀至美、德、奧、意、英等國公演,豫劇藝術站上國際舞台。7月,台北豫劇改進會一行40人到河南平頂山市演出,開啓了兩岸豫劇交流大幕。此後,中國台灣豫劇演員多次應邀到大陸演出。這一時期,被稱為“單向交流時期”。
1993年,兩岸的豫劇交流由單向交流進入雙向交流時期。
2001年之後,兩岸豫劇交流進入合作時期。河南藝術家赴台排演了大批豫劇新劇目。
2009年,中國戲曲學院首次從全國招收24名學生,組成2009豫劇本科班,豫劇首次成為大學的一門專業。
豫劇國際交流
豫劇國際交流(6張)
2010年9月18日至9月20日,河南省文化廳一行10人赴新加坡參加2010年新加坡華族文化節,與台灣豫劇團和新加坡戲曲學院共同舉辦了“亞洲豫劇論壇”,成為豫劇發展史上第一次跨國舉辦的豫劇論壇。 [10] 

豫劇文化特徵

豫劇基本特徵

馬金鳳-飾演-穆桂英(劇照)
馬金鳳-飾演-穆桂英(劇照)(2張)
豫劇的基本特徵表現在:(1)豫劇生成、發展具有明顯的多源性。(2)豫劇構建有着明顯的多元性。(3)豫劇在發展過程中善於吸收融化,彰顯出包容性。(4)豫劇劇目、音樂顯示出豐富性。而豫劇許多專曲專用的曲牌音樂,又顯示出了其程式性。不過在一套程式萬千變化和一曲多用的戲曲美學思想關照下,豫劇的許多戲曲程式又可靈活多變地加以運用,這就又顯示出豫劇程式的泛用性。(5)由於長期受中原文化,特別是黃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影響,豫劇在演出劇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樂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獨特的河南地方風格和特色,具有濃郁的地域性特徵。(6)豫劇的文學語言,表演、音樂質樸無華,通俗易懂,貼近羣眾,貼近生活,具有濃郁的河南文化特徵,顯示了河南文化特有的簡約美和質樸美,從而構成了豫劇的簡樸性特徵。 [11] 

豫劇演唱特色

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主要聲腔板式有四種,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二八板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慢板類有〔慢板〕〔金鈎掛〕〔反金鈎掛〕〔迎風板〕等板式。一般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於中眼而落於板上。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音豫東調和豫西調不同。〔慢板〕是豫劇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過門有多種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導四梆”和“迎風一梆”等。流水板亦為豫劇常用的板類之一,可分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連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據需要作不同速度的變化。飛板也作“非板”,無板無眼,節奏自由,屬於散板類。
常香玉-飾演-花木蘭(劇照)
常香玉-飾演-花木蘭(劇照)(4張)
以上四大板類的唱詞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時也用一些字數不等的長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為基礎,飛板中的滾白即為有唱有白的散文體句式。
在聲腔上,豫劇屬梆子腔系,豫劇劃分主要有五大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流行於豫東南的稱“沙河調”,又叫“本地梆”;建國後,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代流派,又稱現代戲流派。 [12] 

豫劇角色行當

豫劇臉譜
豫劇臉譜(14張)
豫劇的角色由“生旦淨醜”組成,按一般的説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倆箱信,外加四個雜役”。“四生”即老生、大紅臉(紅生)、二紅臉(武生),小生;“四旦”即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老旦、彩旦;“四花臉”是黑頭(副淨)、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醜)。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臉的説法。演員一般都有自己的專工行當,也有一些演員則一專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早期豫劇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臉)戲為主,生行戲佔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紅臉和二紅臉的界限很嚴,大紅臉專演關羽;二紅臉專演趙匡胤、秦瓊、康茂才等類角色,主要是武功戲。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也有的演員文武兼備,武功戲較出色。大淨主要以唱功取勝,三花臉除表演詼諧風趣外,武功戲也有“盤繩”“吊水桶”“空中還原”“探海”“元寶頂”“大翻身”等不少絕招。旦行在以“外八角”為主時代,只佔次要地位,但隨女演員的登台與逐漸增多,在豫劇中取得了主導地位。
陳素真-飾演-楊貴妃(劇照)
陳素真-飾演-楊貴妃(劇照)(3張)
各行當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訣,如手勢要訣是“花臉過項,紅臉齊眉,小生齊唇,小旦齊胸”,武打戲的短打要訣是“身如蛇形眼似電,拳如流星腿似鑽;穩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穩如山”,在槍路上,有“走絲”“連九槍”“十三槍”“九個鼻”“八杆”“單倒”等路數。青衣中閨門旦的表演要訣是“上場伸手似攆鵝,回手水袖搭手脖;飄飄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腳脖”“説話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的表演要訣是“斜眼偷看人,説話咬嘴唇;一扭渾身動,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場式是“出門按鬢角,雙手掖領窩,彎腰提繡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訣是“清、淨、衝”。“清”是清秀,唱詞吐字清,神態秀氣;“淨”是動作乾淨利落,恰到好處;“衝”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奮。 [12] 

豫劇服飾佈置

早期豫劇表演的舞台裝置極為簡單,往往只用蘆蓆、箔子一擋,台上一桌二椅,即可開演。打小鑼、敲梆子的人員兼“檢場”。進入城市後,有較固定的劇場,舞台裝置才有所改進。豫聲劇院已採用一些布幕、佈景,旦角服飾講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風流”。此後又受京劇服飾的影響,已基本與京劇服飾相同。 [24] 

豫劇音樂

豫劇劇照
豫劇劇照(11張)
豫劇武場的鑼鼓點共有三大類:①開台鑼鼓點,主要由〔混加官〕〔毛邊〕〔鮑老催〕等。②配合表演動作及烘托舞台氣氛的鑼鼓點。大多與京劇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種形式的〔一鑼〕〔兩鑼〕〔三鑼〕以及〔收頭〕〔四擊頭〕〔緊急風〕〔戰場〕等。③唱腔中的鑼鼓點,劇種特色較突出。較常用的有〔迎風〕〔到脱靴〕〔拐頭釘〕等。流水板類中有各種〔流水頭〕以及〔一滴油〕等。散板類中有各種〔非板頭〕〔滾白〕等。二八板類鑼鼓點最為豐富,又分為單鼓條和雙鼓條兩類。除兩者都有的〔串錘〕〔長鑼〕等外,單鼓條類中常用的有〔裏撇〕〔外撇〕等,雙鼓條中常用的有〔五釘錘〕〔梆子穗〕〔風攪雪〕等。加上其他附屬板式唱腔中的各種鑼鼓點,總共不下百種。另外,河南在節日時都會唱豫劇。 [12] 

豫劇曲牌

豫劇文場中的傳統伴奏曲牌有300多個,其中嗩吶曲牌130多個,橫笛曲牌20多個,絲絃曲牌170多個。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繡鞋”“嗩吶皮”“娃娃”等。橫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雲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鳥朝鳳”“雞爬坡”“小開門”等。絲絃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園”“九連環”“花錯字”“小紅鞋”“苦中樂”“浪淘沙”“油葫蘆”“囈怔”“算盤子”“娶嫁”等。 [26] 

豫劇樂器

豫劇樂器
豫劇樂器(5張)
豫劇樂隊的文場主奏樂器,早期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員兼吹嗩吶)、二絃(竹或木質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絃(撥彈樂器)。20世紀30年代,樊萃庭先生節借鑑兄弟劇種山東梆子的伴奏樂隊,引進了板胡,大弦、二絃逐漸棄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稱“瓢”)為主弦。20世紀50年代以後,一般的文場中逐漸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還增加了墜胡、古箏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銅管、木管樂器的,組成中西混合樂隊。 [26] 
豫劇樂隊武場的主要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手幣、小鑼和梆子等。 [12] 

豫劇代表劇目

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於歷史小説和演義。如封神戲、三國戲、瓦崗戲、包公戲、楊家將戲和岳家將戲,還有很大一部分描寫婚姻、愛情、倫理道德的戲。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黴大叔的婚事》《試夫》《蘋果,紅了》《淚灑相思地》等等。
據1956年統計,傳統劇目有647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花槍》《三上轎》《宇宙鋒》《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徵西》《春秋配》等。1949年以來,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有《紅娘》《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破洪州》《唐知縣審誥命》《打金枝》《三哭殿》等;創作改編的現代戲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許多劇目。等。其中《花木蘭》《花打朝》《穆桂英掛帥》《梵王宮》《洛陽橋》《唐知縣審誥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蓮》《包青天》《朝陽溝》《人歡馬叫》等幾十部均攝製成影片。
進入21世紀,豫劇又湧現出了許多新作品,如《鍘刀下的紅梅》《常香玉》《新白蛇傳》《村官李天成》《程纓救孤》《清風亭上》《香魂女》《重渡溝》等。 [55]  [93-94] 

豫劇傳承保護

豫劇傳承價值

豫劇的文化品格,是由中原文化哺育而成的。豫劇粗獷豪放、質樸通俗,又流暢明快,熱鬧紅火,散發着較多的藝術魅力。豫劇在劇目生產、劇團數量、觀眾人數、市場效益等方面,為當代地方戲之翹楚,是當代戲曲叫好又叫座的劇種之一。 [8]  豫劇藝術長期受中原文化特別是黃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影響,它在演出劇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樂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獨特的河南地方風格,帶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中國民族戲曲寶庫中的珍貴財富。 [3] 

豫劇傳承狀況

由於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和審美風尚發生了巨大變化,豫劇的生存開始出現危機。觀眾數量急遽縮減,表演人才缺乏,許多傳統劇目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流派劇目已經幾近失傳,這種狀況急需改變,豫劇的搶救、保護工作應儘早落實。 [3] 

豫劇傳承人物

馬金鳳,女,漢族,1922年生,山東曹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洛陽市文化局藝術顧問,國家一級演員。 [13] 
張寶英,女,漢族,1940年生,河南長葛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安陽文化藝術學校名譽校長,國家一級演員。 [14] 
虎美玲,女,回族,1946年生,河南鄭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鄭州市豫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 [15] 
吳碧波,女,漢族,1933年生,河南開封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 [16] 
賈廷聚,男,漢族,1937年生,河南南樂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豫劇一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 [17] 
張梅貞,女,漢族,1941年生,河南開封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18] 
李樹建,男,漢族,1962年生,河南汝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豫劇二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 [19] 
王冠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20] 
馮佔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21] 
苗文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桑派)代表性傳承人。 [22] 
李獻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23] 

豫劇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豫劇的保護單位。 [3]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邯鄲市東風劇團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豫劇(桑派)的保護單位。 [27] 
2013年,河南豫劇院青年團成立,65人的團隊平均年齡29歲,有32名本科生、8名碩士研究生、1名博士生。 [29] 
2018年12月,教育部認定河南大學豫劇傳承基地為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 
2021年5月24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豫劇的保護單位。 [28] 
2022年8月,入選河南省擬推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9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保護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評估合格。 [9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豫劇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 [99] 

豫劇主要流派

豫劇名家流派
清朝雙門
蔣門、許門
清末雙絕
孫延德、許長慶
(民國初)三大鬚生
陳玉亭、劉金亭、程玉亭
(民國初)五大乾旦
李劍雲、閻彩雲、林黛雲、時倩雲、賈碧雲
豫西十八家老國公
老生:老盛三、劉喜連、張姐、張慶員
旦行:張小無、列燦柔、老百合、紀喜來、大金城
花臉行:李合羣、況膏雲、老慶和、鮑公義、李留柱
丑角:老趙奶、唐誠、黃曹城
小生:鄭金城
(民國)沙河三少
(民國)四大名旦
(民國)豫東五杆旗
大花旗:花桂榮
大紅旗:唐玉成
杏黃旗:黃儒秀
雪白旗:劉玉梅
小藍旗:陳素花
(民國)三鼎甲
1930年代:陳素真司鳳英常香玉
(民國)十八蘭
組一:毛蘭花崔蘭田、王蘭琴、郭蘭仙、祁蘭芳、李蘭菊、羅蘭梅、汪蘭、秦蘭花
組二:車蘭玉、黃蘭祥、範蘭榮、司蘭榮、張蘭寶、馮蘭青、劉蘭玉、馬蘭鳳、周蘭鳳
(建國初)四大名旦
(建國後)三鼎甲
1950年代:陳素真常香玉桑振君
(建國後)汴京三王
(建國後)四小名旦
中國大陸個人榮譽稱號
豫劇皇后:陳素真
豫劇大王:陳素真
民國豫劇小皇后:宋桂玲
人民藝術家:常香玉(逝世後國務院追封)
中國台灣個人榮譽稱號
豫劇皇太后:張岫雲豫劇皇后:王海玲
豫劇小天后:蕭揚玲
豫劇六大(名旦)流派
陳素真
常香玉
崔蘭田
馬金鳳
閻立品
桑振君 [48] 
豫劇流派
流派
創始人
行當
備註
唐門
老生(即紅臉)
唐門,亦稱唐派
唐派
老生
---
劉派
老生
---
王派
武生
其武生藝術獨樹一幟,創立豫劇王派武生流派,其兼工老生
黃派
小生
---
劉派
小生
---
趙派
小生
---
王派
小生
---
李派
正淨(即大花臉)
---
牛派
---
高派
---
張派
台灣地區
王派
武旦
其武旦藝術在豫劇獨樹一幟,首創以武旦為主的豫劇流派
王派
---
宋派
---
吳派
正淨(即大花臉)
---

豫劇豫劇劇團

羅列分佈在大中華區現存的部分主要豫劇團,按照各省(市、區)字母順序排列如下:
大中華區現存的部分主要豫劇團
省(直轄市)
劇團
河南省
河南豫劇院(包含:河南省豫劇一團、河南省豫劇二團、河南省豫劇三團、省青年團) [64]  、鄭州市豫劇院 [65]  、商丘市豫劇院 [67]  、洛陽豫劇院 [66]  、開封市豫劇院 [70] 安陽市豫劇團 [71] 
濮陽市戲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 [72] 鶴壁豫劇團(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 [73]  、焦作市豫劇院 [74]  、小皇后豫劇團 [68]  、三門峽市豫劇團 [68]  、 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 [75]  、周口地區豫劇團 [68]  、商水縣豫劇團 [76]  ,漯河市豫劇團 [69]  、駐馬店市豫劇團 [77]  、信陽市豫劇團 [78]  、南陽市豫劇團 [79]  、澤華金鳳凰豫劇團 [66] 
山東省
濟南市豫劇團 [80] 濟寧市豫劇團 [86]  、微山縣湖光豫劇團、 [81]  聊城市豫劇院 [66]  、菏澤地區豫劇團 [68]  、菏澤市單縣豫劇團 [69]  、蒙陰縣百花豫劇團 [82]  、曹縣豫劇團 [84]  、鄒城市豫劇團 [85]  、兗州市豫劇團 [87]  、茌平縣豫劇團 [88]  、單縣豫劇團 [89]  、聊城鳳凰湖豫劇團 [90]  、魚台縣豫劇團 [91] 
湖北省
湖北省豫劇團 [66]  、武漢市豫劇團、襄陽市豫劇院、十堰市豫劇團 [68]  、老河口市豫劇團 [83] 
陝西省
西安市豫劇團 [68]  、獅吼劇團、民眾劇社、咸陽市豫劇團、寶雞市豫劇團等
安徽省
亳州市豫劇團、安徽梆子戲團、淮北市豫劇團、濉溪豫劇團、阜陽市豫劇團、阜陽金鵬豫劇團、潁上縣豫劇團 [68]  、渦陽縣豫劇團、渦陽百花豫劇團、太和豫劇團、金鳳凰豫劇團、高滔豫劇團、臨泉縣豫劇、獻海豫劇團、合肥豫劇社團、利辛縣豫劇團等
河北省
邯鄲東風豫劇團 [66]  、邢台市豫劇團
山西省
運城市豫劇團、長治市豫劇團 [66]  、絳縣豫劇團
江蘇省
江蘇省梆子劇院 [66]  、徐州豫劇團
新疆自治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 [66]  、石河子市豫劇團 [68]  、農九師豫劇團
甘肅省
蘭州市豫劇團 [68]  、甘肅省豫劇團
四川省
四川省豫劇團 [66] 
青海省
西寧市豫劇團
台灣省

豫劇社會影響

豫劇社會活動

抗美援朝期間,豫劇主要流派“常派”創始人常香玉帶領香玉劇社為支援抗美援朝戰場去全國各地義演,以充捐獻中國人民保衞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西北區總分。1951年8月至1952年3月,常香玉率劇社巡迴演出,募集資金捐獻“香玉劇社號”戰鬥機。1953年4月,常香玉率豫劇隊到抗美援朝前線舉辦180多場慰問演出。 [50] 
2011年11月17日,由河南省豫劇二團創作的豫劇《蘇武牧羊》17日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該劇曾獲第二屆中國豫劇節大獎第一名。 [62] 
2013年2月17日,豫劇《程嬰救孤》在美國百老匯演出。 [49] 
2016年10月18日,豫劇《程嬰救孤》登上好萊塢杜比大劇院的舞台。 [49] 
2019年10月17日、18日,由台灣豫劇團創排的豫莎劇《完美的合同》大陸巡演鄭州站在河南鄭州藝術宮上演。 [56] 
2020年9月20日至26日,“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晉京獻禮演出”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四部曲中,既有《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義薄雲天》這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豫劇大戲,又有河南各大劇種包括稀有劇種的經典摺子戲和唱段,還有《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焦裕祿》《沙家浜》等呈現中華民族濃厚的家國情懷的經典老戲。 [49] 
2021年4月28日晚,由青年豫劇名家、“梨園姊妹花”曹會敏、曹會芳主演的傳承版豫劇《寶蓮燈》亮相第十五屆河南省戲劇大賽 ,在駐馬店市民中心上演。 [52] 
2021年9月10日,豫劇現代戲《駐村第一書記》作為河南省唯一一部入選劇目,登陸由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共同主辦的2020年全國基層戲曲院團網絡會演。 [54] 
2021年12月3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豫劇院承辦,河南豫劇院青年團演出,2021年度河南省省級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展演類項目《慶華誕·頌百年—“建黨百年”摺子戲展演》在河南省兒童影劇院上演。 [51] 

豫劇榮譽表彰

劇目榮譽
2011年9月,《蘇武牧羊》獲第二屆中國豫劇節大獎第一名。 [62] 
2012年1月,由河南省豫劇一團排演的大型現代豫劇《常香玉》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這是河南省連續六年在這一全國重大文藝賽事評選中奪得大獎,成為全國唯一的“六連中”省份。 [60]  4月,在2012年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上,豫劇電影《清風亭》獲“最佳音樂劇影片獎”。這是繼豫劇電影《程嬰救孤》之後,河南省豫劇電影再次獲此獎項。 [63]  11月,文化部11月20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表彰大會,河南省豫劇三團的《朝陽溝》、河南小皇后豫劇團的《鍘刀下的紅梅》兩部大戲同時獲得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文化部部長蔡武為獲獎單位頒獎。河南省豫劇三團團長汪荃珍、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團長王紅麗分別上台領獎,這是河南省首次獲得該項大獎。 [61] 
2016年10月31日,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創排的豫劇《焦裕祿》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第一名。 [58] 
2017年,豫劇小戲《一張銀行卡》入選文化部2017年劇本孵化計劃項目。 [53]  9月,第十四屆河南省戲劇大賽上,豫劇《皇家驛站》獲“河南文華大獎”“河南文化劇作獎”“河南文化導演獎”“河南文化音樂創作獎”“河南文華舞台美術獎”。 [59] 
2021年6月,第十五屆河南省戲劇大賽獲獎名單公佈。在省市級院團組,《郾城大捷》獲得河南文華大獎;在縣區級及民營院團組,《豆腐謠》獲得河南文華優秀劇目獎、河南文華舞台美術獎。 [57] 
  • 個人榮譽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者及單位
獲獎者
單位
所獲獎項
張培培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
第二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吳素真
河南豫劇院
第二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張豔萍
鄭州市豫劇院
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李樹建
河南省豫劇二團
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楚淑珍
河南省平頂山市豫劇團
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章蘭
山東省聊城市豫劇院
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陳新琴
河南商丘市豫劇院
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徐俊霞
河南省豫劇一團
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劉曉燕
河南省平頂山市豫劇團
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田敏
河南省豫劇二團
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楊紅霞
河南省豫劇三團
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王紅麗
河南小皇后豫劇團
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賈文龍
河南省濮陽市豫劇團
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李新花
山東省濟寧市豫劇團
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汪荃珍
河南省豫劇院三團
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金不換
河南省鶴壁市金不換豫劇團
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朱桂芹
山東齊魯音樂學校豫劇團
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顏永江
河南平頂山煤業公司豫劇團
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張春玲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
第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朱巧雲
河南省開封市豫劇團
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周樺
甘肅省蘭州市豫劇團
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王紅麗
河南省小皇后豫劇團
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小香玉
山西太原市豫劇團
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李樹建
河南省三門峽市豫劇團
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章蘭
山東省聊城市豫劇團
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胡小鳳
河北省邯鄲地區東風豫劇二團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李金枝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李喜華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縣豫劇團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谷秀榮
河南省豫劇一團
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牛淑賢
河北省邯鄲東風豫劇團
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虎美玲
河南省鄭州市豫劇二團
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王清芬
河南省清芬豫劇團
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湯玉英
河南省許昌市豫劇團
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參考資料: [30-4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