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貫忠

鎖定
許貫忠,《水滸傳》中的人物,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人,為書中一等一的高人。
中文名
許貫忠
別    名
活地圖
職    業
武狀元,隱士
主要成就
精通各國語言,深曉天下地理
出生地
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
出場作品
水滸傳
好    友
燕青

許貫忠人物簡介

《於文龍水滸人物譜》中的許貫忠 《於文龍水滸人物譜》中的許貫忠
許貫忠兵法、武藝、謀略樣樣精通,琴棋書畫無所不曉,精通契丹、女真、党項、吐蕃、蒙古各國語文,端的是文武全才。最難得的是深曉天下地理,曾遍遊名山大川,盧俊義燕青都稱他“活地圖”。政和年間,似曾應舉,得了個什麼武狀元之名。 [1]  水滸上安排他出現,是為燕青的以後的抉擇做鋪墊。許貫忠的處世哲學,影響了燕青的日後歸宿。這就是守住自己的原則。即不去同流合污沆韰一氣,也不必憤世嫉俗強求世上任何事物都絕對公平,不被種種外界因素左右自己的情緒,浪跡江湖。他勸燕青:“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

許貫忠人物出處

許貫忠作品介紹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説,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後世《結蕩寇志》中與周侗,燕青等人捨生劫法場,救下梁山好漢

許貫忠作者簡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説家,生卒年(1296~1371年),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籍貫:興化白駒場人(今屬江蘇)。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白駒鎮)。他根據民間流傳的宋江起義故事,寫了長篇古典小説《水滸傳》。 [2] 

許貫忠作品主題

水滸》是一部以傳奇的筆法描寫一批當時處於社會邊緣人物為了有尊嚴地生存而不斷奮鬥、成功與失敗的一部生存史,對黑暗的、混亂的主流社會的一種反抗史。要歌頌的是那些敢於造反、敢於追逐自己利益,為此敢於到處殺人放火的處於社會邊緣的“造反英雄”。其最終寫作目的主要有三:一、迎合小市民的趣味;二、發泄一下小知識分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塑造美好社會的良好願望;三、歌頌了那些處於主流社會邊緣地位的流民階級的“忠”“義”品德。

許貫忠小説取材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的《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説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徵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裏,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但戰鬥力很強,在羣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

許貫忠人物構思

這個人最早出現在羅貫中原創的《水滸志傳評林》中;施耐庵獨著一百回本水滸傳;在施耐庵去世後,羅貫中為了紀念師傅施耐庵,編寫了評林。袁無涯的120回本經過學者考察,一百二十回本中另外二十回的田虎王慶故事,疑似是馮夢龍袁無涯楊定見等明朝文人依據簡本進行增補的。許貫中在簡本中説是皇甫端的故友,而在似乎只是個無關緊要的閒人。但其實絕不可等閒視之。且看這人的名字“貫忠”,和羅貫中的名十分相似。這個人物取這樣的名字,恐怕有作者來書中現身説法之意。且看這許貫忠所居的環境:(水滸志傳評林第八十四回)皇甫端稟曰:“此處有一人,姓許名貫忠,乃河北曲陽人了,幼與小弟在廬江相會,曾言田虎留他畫宮殿,就留部下聽用,後見田虎不仁,逃歸故里,現在本鄉教斈,曾應武舉,射得好箭,跟過田虎必知來歷。哥哥着人請來,問他根由,豈不美哉。”宋江聽罷,叫皇甫端速迎。端隨即逕到守義坊見了許貫忠,各訴前情。皇甫端曰:“目今宋公明哥哥奉天子勅命,去徵河北田虎,特命小弟敬來相請。”許貫中曰:“久聞宋公明是個大丈夫,蒙賢弟來召,即當赴命。”同到行營,來見宋江。宋江見忠一表非俗,甚喜,教設宴款待。飲酒之間,宋江問曰:“兄弟皇甫端,幼與足下相知,深羨公德,聞公曾從田虎,必知曲折,望乞指教進攻之策。”貫忠袖裏取出一圖,遞與宋江曰:“將軍行兵,只依此圖直取賊巢,唾手可取。”宋江問曰:“足下此圖從何而得?”貫忠曰:“昔在田虎帳下之時,但是部兵侵佔州郡,帶忠同行,每遇險隘屯兵之所,及經行河路必畫下一圖。某地可以進兵,某處可以埋伏,並無分毫差錯。將軍到地方不識之處,開圖便知進攻之策。”宋江看罷大喜,問曰:“水路何處進兵?”貫忠曰:“自東京一百多路至滹沱河,自代郡滷城縣東去,參合縣入海,雖有水路亦無攻取之處。田虎佔據州郡,都是旱路,此去只用馬步軍,可以取勝。”宋江欲留貫忠同行,忠曰:“有老母在堂,無人奉養,不敢從命。”宋江見他孝心,難以屈留,教取黃金二十兩,白銀五十兩,酧謝貫忠而去。 [3] 
從文中看來,此人應是代表作者羅貫中而來的,千萬不可小覷呀。

許貫忠繁本形象

且説許貫忠引了燕青轉過幾個山嘴,來到一個山凹裏,卻有三四里方圓平曠的所在。樹木叢中,閃着兩三處草舍。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松,丹楓翠柏,森密前後。
俺又有幾分兒不合時宜處。每每見奸黨專權,矇蔽朝廷,因此無志進取,遊蕩江河……奸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小弟的念頭久灰。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自古道:“雕烏盡,良弓藏。” [4] 
在繁本中,許貫忠成了一個有遠見的隱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