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啓鳳

鎖定
許啓鳳,男,江蘇省宜興縣人,192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著名玉米遺傳育種學家;許啓鳳先生用18年的艱辛和執著選育出了“黃C”;2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培育出了優質的“農大108”,2003年2月28日,在200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農大108” 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成為建國後第四個獲得國家一等獎的玉米新品種;2004年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榮譽獎;許啓鳳還曾長期擔任植物遺傳教研組副主任、主任,北京遺傳學會第一、二屆秘書長和理事。主編或參與編著遺傳學教材、教學參考叢書、大百科全書科普讀物等著作。
中文名
許啓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宜興
出生日期
1929年11月
畢業院校
北京農業大學
主要成就
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信    仰
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
《植物遺傳育種學》《遺傳學》《植物育種的遺傳基礎知識》
職    稱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許啓鳳人物簡介

許啓鳳(1929—) 許啓鳳(1929—) [1]
許啓鳳,江蘇省宜興縣人,生於1929年11月,中國著名玉米育種專家。
1952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56年考取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細胞遺傳專業研究生,師承李競雄教授,1960年底畢業,並留校任教,1958年赴羅馬尼亞實習。
1984年至1987年曾到美國普度大學生化遺傳實驗室進修。曾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植物遺傳教研組主任,並曾兼任北京市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名譽教授等職。講授過“遺傳學”、“玉米育種各論”等課。
1981年,他參加植物遺傳育種考察組訪問美國農業部研究中心和明尼蘇達等大學。
1987年,他參加了在日本召開的國際植物遺傳資源利用會議,在會上宣讀論文《玉米種質資源在中國的開發和利用》,論文被收入糧農組織國際資源局出版的論文集。
2005年2月,他獲得200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港幣20萬元的獎金,以表彰他和他選育的優質高產雜交玉米品種“農大108”對農業生產與農業科技進步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2] 

許啓鳳人物成就

許啓鳳在八十壽辰上留影 許啓鳳在八十壽辰上留影 [1]
許啓鳳長期從事玉米的遺傳育種工作,特別是高蛋白品質的遺傳與育種,先後培育出8個高賴氨酸玉米雜交種,其中農大107/02通過全國區試並在各地示範推廣。除培育硬質胚乳高蛋白品質玉米雜交種外,他還研究N素(蛋白質)代謝的遺傳規律,探討N素(蛋白質)代謝與雜種優勢的關係,以加速雜交種的選育。
許啓鳳用20年心血精心選育了優質高產雜交玉米品種“農大108”。其間,他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困難和阻力,科研常常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但他堅持不懈,最終將理想變為現實。他説,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不怕困難、鍥而不捨的精神。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3年2月28日,在200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他選育的優質高產雜交玉米品種“農大108”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親自為包括他在內的獲獎者頒獎。這是中國農業大學所獲科技成果獎的一個重大突破,同時也是對他矢志不渝、堅持從事育種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的充分肯定。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新品種保護權2項。 [2] 

許啓鳳人物著作

他參加編寫了《植物遺傳育種學》、《遺傳學》、《植物育種的遺傳基礎知識》等著作;發表了《高賴氨酸玉米雜交種的選育和利用》、《高賴氨酸玉米籽粒形成過程的生化分析》等論文。

許啓鳳人物評價

許啓鳳八十華誕 許啓鳳八十華誕 [3]
關於教學與科研,許啓鳳認為,做事先做人,育種先育己。他説,思想端正了,做起事兒來才不會受外界干擾,才能踏踏實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業中去。他強調,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好每一堂課,而且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以身作則非常重要,要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去影響、教育學生。
對於許啓鳳教授,《中國農大校報》常務副主編鄭培愛曾經説過:“和許老師第一次接觸,也許不會像其他名人那樣令你亢奮和歡呼,因為他是一個心裏裝着農民、和泥土打交道的農業科學家,本質是樸實求實和恬淡的,但他是一個非常有內涵的人,是一個經得起你回味和思考的人。”鄭培愛滿懷崇敬地説:“許啓鳳教授是我們中國農大的驕傲,是我們農大精神的具體體現……”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