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傑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

鎖定
許傑(1901年1月29日—1989年7月11日),出生於安徽廣德,祖籍河南羅山,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地質部副部長、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院長。 [1]  [3] 
許傑192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37年—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1946年—194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49年—1954年任安徽大學校長;1952年—1954年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1970年任地質部副部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9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3] 
許傑畢生從事古生代重要化石門類筆石及其地層的教學與研究。 [1] 
中文名
許傑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廣德
出生日期
1901年1月29日
逝世日期
1989年7月11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籍    貫
河南羅山

許傑人物生平

1960 年11 月,許傑視察廣東南部某放射性礦區坑道 1960 年11 月,許傑視察廣東南部某放射性礦區坑道
1901年1月29日,許傑出生於安徽廣德誓節渡鎮。
1919年,畢業於浙江省第三中學。
192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37年—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
194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46年—194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949年—1954年,任安徽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校長。
1952年—1954年,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4年—1970年,任地質部副部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7年,赴蘇聯進行考察訪問。
1959年—1970年,兼任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院長。
1989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3] 

許傑主要成就

許傑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66年,許傑(右2)訪問 1966年,許傑(右2)訪問
20世紀30年代,許傑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西、浙江、江蘇以及湖北一帶進行地質調查,在湖北房縣、遠安,江西武寧,安徽貴池、太平、寧國,浙江昌化以及江蘇侖山等地採集到數十種志留紀和奧陶紀的筆石;1934年,調查研究了筆石19屬、91種,包括新種35個。建立了寧國頁岩3個筆石帶、胡樂頁岩3個筆石帶和高家邊頁岩2個筆石帶。在安徽寧國縣胡樂司系統地測定了廟山至濫泥塢的地層剖面,採集到大量筆石化石,描述了各層巖性和筆石層的層位。此後,又對華南一帶的含筆石地層進行了更廣泛和系統的研究;1936年,在安徽太平縣譚家橋,在寧國頁岩之下的綠色頁岩中首次發現保存完好的筆石化石;1937年,在浙江西部的於潛塔山採集到奧陶系上部和下志留統底部的筆石化石;1947年,通過對皖南、浙西及贛北的寧國頁岩中3個心筆石的中國新種的研究,明確了中國華南區筆石羣與澳大利亞筆石羣的密切關係;1948年,與馬振圖合作,通過對湖北宜都八字腦剖面的研究,在揚子區發現刺筆石,並建立了寒武、奧陶之間的宜昌期的3個化石帶,其中包括筆石2屬9種及亞種;1959年,他研究了湖北竹溪上奧陶五峯組具有特殊附連物的柵筆石和青海柴達木下奧陶統的1個新的筆石羣;1976年,與趙裕亭合作,對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將中國筆石科分為3個演化系列,包括5個亞科,11個屬,45個種;1978年,赴新疆霍城果子溝實地考察了奧陶紀地層,觀測到筆石分子相互混生的現象。 [3] 
1976年,許傑(右5)率團赴澳大利亞悉尼參會 1976年,許傑(右5)率團赴澳大利亞悉尼參會
許傑還對地質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進行了研究。20世紀30年代,對腹足類、三葉蟲等方面進行了研究;1936年,考察了鄱陽湖兩岸的湖口、彭澤、都昌一帶,研究了廬山至鄱陽湖畔的第四紀冰川遺蹟;1937年,全程考察了三峽地區的地質剖面。途經石牌、南沱、黃陵廟、三鬥坪、新灘、香溪、秭歸、泄灘等處,進行地質礦產考察,採集了大量岩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建立了三峽地區早奧陶世2個三葉蟲化石帶;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對武昌附近的煤田和長陽地區的鐵礦進行了調查。還對東川、會澤等地的地質礦產情況進行了調查。 [3] 
1959年,在許傑的倡議和主持下成立了地質科學研究院。 [3] 
  • 學術論著
許傑專著《地質科學研究院論文集》 許傑專著《地質科學研究院論文集》
許傑的代表論著有《長江下游之筆石化石》《長江下游之筆石》《許傑筆石論文集》《論三角筆石》《地形形成之時期》《中國奧陶紀筆石動物羣的特徵及含筆石地層的劃分與對比》《新疆霍城縣果子溝地區下奧陶統的筆石動物羣》等 [3]  ,其他論著部分參考如下:
[1]許傑,張文佑.綜合性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展開[J].科學通報,1954(12):47-49 [11] 
[2]許傑,陳培洛.論三角筆石[J].中國科學,1964,13(4):639—653 [12] 
[3]許傑.柴達木下奧陶系的一個新的筆石羣[J].古生物學報,1959,7(3):161—192 [13] 
[4]許傑.一個新發現的具有特殊附連物的柵筆石[J].古生物學報,1959,7(5):346—352 [14] 
[5]許傑.從三角筆石研究談談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工作[J].西南地質科技情報,1964(1):1—7 [15]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49年7月
全國科學會議籌備會議 [3] 
北京
1956年1月
地質部第一次石油普查會議 [8] 

1960年
全國第一屆地質博物館會議 [8] 

1976年
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 [3] 
澳大利亞
1976年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5屆理事會會議 [3] 
澳大利亞
1982年
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筆石專業組第2次學術會議 [3] 

1983年10月
國第二屆筆石學組年會 [7] 
安徽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4年
許傑筆石論文集
優秀科技書刊一等獎 [3] 

許傑人才培養

  • 院館建設
1973年,許傑(右2)訪問聯邦德國 1973年,許傑(右2)訪問聯邦德國
許傑先後組建了全國地質圖書館和全國地質博物館。 [3] 
  • 高校兼課
1943年—1946年,許傑在雲南大學礦冶系兼課。 [3] 

許傑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58年
蘇聯古生物學會名譽會員 [3] 
1985年
聯邦德國地質學會最高科學獎—萊歐波爾德·馮·布赫獎 [3] 

許傑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4年9月—1959年4月
1955年6月—1957年5月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地學部第一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2] 
1956年
中國民主同盟第二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3] 
1958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3] 
1959年4月—1964年12月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1975年1月—1978年3月
1976年—1979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一屆理事會代理事長 [3]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3-4] 
1979年—1982年
地質部顧問 [3] 
1979年—1984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3] 
1980年—1986年
地質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3] 
1983年6月—1988年4月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3-4] 
1984年1月
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三屆理事會名譽理事 [3] 
1986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榮譽委員 [3]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3] 

中國民主同盟第三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3] 

中國民主同盟第四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3] 

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3] 

許傑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許傑全家福 許傑全家福
許傑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祖籍是河南羅山,由於家庭貧困,其祖父攜帶一家老小來到安徽南部開荒定居。許傑的父親許文波,粗通文墨,在誓節鎮開設一家店鋪。雖家境平常,但在教育方面卻給予了許傑很多支持。 [3]  [6]  [10]  許傑的哥哥是廣德縣教育家許濟之 [8] 

許傑人物評價

許傑(右2)和整理採集的化石標本 許傑(右2)和整理採集的化石標本
“許傑是中國筆石古生物學與生物地層學的重要奠基人,在腹足類、三葉蟲古生物學方面有很多建樹,對新中國地質礦產勘查與科學研究很有貢獻。”(《光明日報》評) [3] 
“他(許傑)不僅是馳名中外的地層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和地質教育家,更是新中國地質事業傑出的科學管理專家和領導人。”中國地質科學院評) [5] 
“許傑對古生物學,特別是對筆石研究作出了傑出貢獻。”(地質調查科普網評) [9] 
“許傑是中國研究筆石的先驅者之一。”中國科學院評)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