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生物學報

鎖定
《古生物學報》創刊於1953年5月,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古生物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承辦的古生物學及其相關生物地層學的綜合性學術刊物。 [1] 
中文名
古生物學報
外文名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語    種
中文
類    別
生物學;地質學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
中國古生物學會
編輯單位
《古生物學報》編委會
創刊時間
1953年5月
出版週期
季刊
國內刊號
32-1188/Q
國際刊號
0001-6616
現任主編
王永棟
編輯部地址
南京市北京東路39號
屬    性
JST、CSCD、中文核心期刊

古生物學報辦刊歷史

1953年5月,《古生物學報》創刊,刊期為季刊。
1959年,該刊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1961年,該刊由雙月刊變更為季刊。
1979年,該刊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1997年,該刊由雙月刊變更為季刊。 [2] 
2014年12月,該刊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1] 

古生物學報辦刊條件

古生物學報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古生物學報》設有青藏高原研究等欄目。 [2] 
  • 報道內容
《古生物學報》主要刊載古生物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原創性研究論文、學科動態、學術討論、論著評述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等, [3]  以及對中國國內外古生物論著的簡介和評述等。 [1] 

古生物學報人員編制

據2020年3月《古生物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古生物學報》編輯委員會有編委32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 [4] 
《古生物學報》編輯委員會名單
職務
名單
編委
馮卓、何衞紅、紀佔勝、姜寶玉、江大勇、李國彪、劉鋒、劉煜、齊永安、全成、任東、宋海軍、
孫躍武、田寧、王原、吳秀傑、吳亞生、徐洪河、徐星、閆德飛、姚軼峯、袁訓來、詹仁斌、張兆羣、
趙方臣、Michael Benton(UK)、Sylvie Crasquin(France)、Wolfram M. Kürschner(Norway)、
Makoto Manabe(Japan)、Tatsuo Oji(Japan)、Mihai E. Popa(Romania)、
Joachim Reitner(Germany)
編輯
彭金蘭、王小娟、李可人 [4] 

古生物學報辦刊成果

古生物學報出版發行

據2020年3月3日中國知網顯示,《古生物學報》共出版文獻3254篇。 [2] 
據2020年3月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古生物學報》共載文1138篇,基金論文量842篇。 [1] 

古生物學報收錄情況

《古生物學報》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8)、《Zoological Record》《Georef》國際檢索系統收錄。 [2-3] 

古生物學報影響因子

據2020年3月3日中國知網顯示,《古生物學報》總下載374607次、總被引25291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00、(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689。 [2] 
據2020年3月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古生物學報》被引量為6292次、下載量為15072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5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155種)中排第3109名。 [1] 

古生物學報榮譽表彰

《古生物學報》是“2012、2013、2014、2015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6、2017、2018、2019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江蘇省十佳期刊,曾獲得中國科學院、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獎。 [1] 

古生物學報文化傳統

古生物學報辦刊理念

《古生物學報》秉承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辦刊理念,開展改革探索,聚焦學術前沿和熱點,擴大國際交流,增加刊物的影響力,為促進古生物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科學傳播努力。 [5] 
期刊標識 期刊標識

古生物學報投稿指南

1.該刊為中文版,附有較詳細的英文提要和300字左右的中文提要。提要以第三人稱寫,關鍵詞一般不超過8個詞組,每篇文章(包括插圖、表、參考文獻、外文提要)不超過2萬字,不連載。簡報1000字以內為宜。
2.投稿要求名詞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地名的譯名等均應按國家頒發的有關標準書寫。外文字母要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的數字、符號等要標明。建立新分類單元需嚴格按照國際動植物命名法則和符合正式出版要求。新科、新屬、新種等新分類單元必須有英文描述。
3.插圖圖名及其説明須中英文對照,選用六號字,中英文內容分段排。插圖和圖名及其説明排入同一頁,最大實用面積為17 cm×24 cm。圖中文字與插圖大小要協調。
4.該刊不單獨排列圖版。所有化石圖片均應制作成插圖,安排在正文的適當位置。圖示標本須有標本登記號及保存地説明。
5.參考文獻採用“著者-出版年”制,引用文獻在正文中由作者和年份組成。中英文文獻分開列,中文文獻在前,英文文獻在後,按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日文和俄文等文獻均譯成英文,後注“in Japanese”或“in Russian”。出版地、出版者、期刊名均不縮寫。
6.提交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編排的稿件電子文檔。計算機繪製的圖件須用CorelDRAW(CDR文件格式)、Photoshop(PSD文件格式)軟件繪製,或提供TIF,JPG格式的文件(分辨率為600dpi)。
7.採用《古生物學報》網上投稿系統進行投稿,投稿時上傳文稿以及與文稿有關的全部材料。不可一稿多投。
8.編輯部有權對投稿做格式和部分必要的文字修改。對於正式錄用的稿件,編輯部將按規定核收出版費用。稿件刊出後,酌付稿酬,並提供論文PDF文本和少量單行本。
9.該刊已被中國國內外文摘刊物收錄,並加入國家科技部和清華大學等有關單位數據庫。有關作者的著作權使用費在論文發表後該刊一次性付給。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數據庫或被收錄,請在投稿時聲明。 [6] 

古生物學報所獲榮譽

《古生物學報》入選“2020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古生物學報》入選“2020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2020年度《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20版)發佈,並遴選公佈我國具有國際影響力品牌學術期刊。在此次遴選中,由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的《古生物學報》經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榮獲“2020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
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20版)統計數據,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對中國科技期刊計算期刊影響力指數(CI),按CI排序遴選了TOP10%為國際影響力品牌學術期刊。10%以內的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評選國際影響力品牌學術期刊的目的是樹立國內期刊品牌,促進期刊國際化發展,引導學者優先投稿,共同建設一批面向國際學術界具有代表性、開放性的窗口期刊。
自2012年評選以來,《古生物學報》已連續4年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2016年起連續5年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成為了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古生物學專業學術期刊。 [7] 

古生物學報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名譽主編
戎嘉餘
主編
王永棟
副主編
鄧濤、 黃冰、金建華、王博、謝樹成、張志飛
資料來源: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