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濟之

鎖定
許濟之(1880~1967)原名許俊,誓節渡人。曾任皖南行政區協商會駐會委員、安徽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安徽省文史館館員等職。1967年病逝。 [1] 
中文名
許濟之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67年

目錄

許濟之人物生平

許濟之(1880~1967)原名許俊,誓節渡人。自幼入塾,後進學為生員。光緒三十三年(1907)考入江蘇省江南高等師範學堂,畢業後應聘在郎溪、銅陵等地任教。民國元年(1912)回鄉,歷任廣德縣立一小、二小校長、縣立初中教員、縣視學員,縣教育局長、縣立初中校長等職,26年10月因戰亂而輟教,濟之從教近30年,立身處事,道德文章,一直為縣人所推崇,被尊為縣內一代宗師。
濟之學識淵博,兼擅文、理兩科,且諳英語於國文教學,注重選擇教材,專選那些情文並茂而又有可取可法之處的古今名篇去教,要求學生“精讀熟誦”、“勤寫力作”;力戒“貪多無得”、“食古不化”。對學生道德情操的陶冶更為重視,教導學生當以愛國愛民為本,做人應當光明磊落,不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不可與蠅營狗苟之徒交往。自己言傳身教,處處給學生作出表率。濟之一生憂國憂民,為拯民於水火之中,30年代他就鼓勵並支持三個兒子,先後參加了革命,他的兩個兒子長期在廣德及相鄰區域堅持敵後武裝鬥爭,他也因此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迫害,抗日戰爭期間,他在家鄉無法存身,只得輾轉外地,過着居無定所、食無定餐的流亡生活。有時甚至風餐露宿,倍嘗艱辛。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剛回到家,就被國民黨縣府縣長用轎子“請”到縣署,要他把三個兒子都找回來,然後脱離共產黨為政府做事。濟之肅然答道:小孩子18歲以前由父母管教,18歲以後的事則不宜多管。且人各有志,父母也未必管得了,縣長碰了釘子,十分惱怒,但鑑於濟之的名望,不便立即加害。只好將他暫放回家,暗中派人嚴密監視。後經濟之在國民黨政權中任職的學生徐仲甫等人多方斡旋,才得以潛往南京等地躲避直到38年3月廣德臨近解放時,濟之方返回家鄉一個山村匿居。
新中國成立後,濟之曾任皖南行政區協商會駐會委員、安徽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安徽省文史館館員等職。1956年移居武漢之後,與其次子一起生活,曾應聘擔任湖北文史館館員。1967年病逝。 [1] 
參考資料
  • 1.    孫耀東;楊金強.廣德縣誌/第二十九章 人物.廣德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1996年11月:6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