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察細菌

鎖定
觀察細菌,顯微鏡觀察技術。
中文名
觀察細菌
方    法
顯微鏡觀察等

目錄

觀察細菌主要方法

一、牙垢中的細菌
用消毒牙籤,在自己牙齒縫裏挑下一些碎屑,放在潔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調勻,製成塗片。待塗片乾燥後,在酒精燈火焰上徐徐來回掠過3~4次,細菌外面的一些膠質粘着在載玻片上,使細菌固定、稍冷,加一滴亞甲基藍溶液,染色1~2分鐘後,用清水沖洗,然後蓋上蓋玻片。置顯微鏡下,先用低倍鏡觀察,再換高倍鏡,可觀察到桿菌、弧菌、球菌等。若使用油鏡觀察,效果更清楚明顯。
二、糞池裏的細菌
在糞池用吸管吸取一滴漚過的糞混合液上層液體,滴在潔淨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置顯微鏡下觀察,先用低倍鏡,後用高倍鏡。可見到活的螺旋菌及桿菌。注意在觀察時光線應暗些,效果好。
三、酸萊、酸奶中的細菌
取酸菜液上部的白色薄膜或酸奶澄清液,製成臨時裝片,放在高倍鏡下觀察,可看到乳酸桿菌
四、根瘤菌的觀察
取豆科植物[大豆、蠶豆、花生]的根瘤用刀片切開,用針挑取一小塊內容物,放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製成塗片,晾乾後,用酒精燈火焰烘烤固定,然後滴一滴亞甲基藍溶液,染色2~3分鐘,清水沖洗,蓋上蓋玻片,吸乾後,用500倍高倍鏡觀察,可見到短桿狀根瘤菌
五、枯草桿菌的培養和觀察
把25克新鮮乾草切成小段,放在盛200毫升清水燒杯中,加熱煮沸15分鐘,待溶液呈暗褐色時,倒入燒瓶,放在黑暗、20~30℃的温暖環境中。2~3天后,液體混濁,表面形成薄膜。用吸管吸取浮在上層的液體,製成臨時塗片,放在高倍鏡下觀察,可看到連成線的枯草桿菌。若將培養液放在低温處1~2天,再取出製成臨時塗片,用600倍或更高倍數的顯微鏡觀察還能看到枯草桿菌的芽孢。

觀察細菌細菌

中文名稱:細菌 英文名稱:bacteria;bacterium;bacteria(復)
定義1:單細胞不含葉綠素和細胞壁無纖維素成分的原核微生物
應用學科: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生物與土壤生物化學(二級學科)
定義2:通稱“真細菌(eubacterium, true bacterium, simple bacterium)”。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區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含有環狀DNA和70S核糖體
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總論(二級學科)
細菌主要由細胞膜細胞核質體等部分構成,有的細菌還有莢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結構。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之間。並可根據形狀分為三類,即:球菌桿菌螺形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桿菌)。按細菌的生活方式來分類,分為兩大類:自養菌異養菌,其中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細菌對氧氣的需求來分類,可分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厭氧(不完全厭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厭氧)細菌。按細菌生存温度分類,可分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類。細菌的發現者:荷蘭商人安東·列文虎克
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羣之一,屬於細菌域。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的三十次方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隻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線粒體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Prokaryota)。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Archaea),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佈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温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科學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然而,細菌的種類是如此之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佔其中的小部份。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包含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養及異養,其中異營的腐生細菌是生態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體,生物學家把這種生物歸入 “裂殖菌類”。細菌細胞的細胞壁非常像普通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但沒有葉綠素。因此,細菌往往與其他缺乏葉綠素的植物結成團塊,並被看作屬於“真菌”。細菌因為特別小而區別於其他植物細胞。實際上,細菌也包括存在着的最小的細胞。此外,細菌沒有明顯的核,而具有分散在整個細胞內的核物質。因此,細菌有時與稱 為“藍綠藻”的簡單植物細胞結成團塊,藍綠藻也有分散的核物質,但它還有葉綠素。人們越來越普遍地把細菌和其他大一些的單細胞生物歸在一起,形成既不屬於植物界也不屬於動物界的一類生物,它們組成生命的第三界——“原生物界”。有些細菌是“病原的”細菌,其含義是致病的細菌。然而,大多數類型的細菌不是致病的,而的確常常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土壤的肥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住在土壤中的細菌的活性。“微生物”,恰當地説,是指任何一種形式的微觀生命。“菌株”一詞用得更加普遍,因為它指的是任何一點小的生命,甚至是一個稍大一點的生物的一部分。例如,包含着實際生命組成部分的一個種子的那個部分就是胚芽,因此我們説“小麥胚芽”。此外,卵細胞和精子(載着最終將發育成一個完整生物的極小生命火花)都稱為“生殖細胞”。 然而,在一般情況下,微生物和菌株都用來作為細菌的同義詞;而且確實尤其適用於致病的細菌。
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病毒真菌。邵峯最初的研究對象就是細菌,它是引起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元兇。傷寒、瘧疾、結核等均由細菌感染所致。“細菌就像是一個魔鬼,它侵入機體的目的是要生存,但機體在細菌入侵時是會啓動一個免疫反應的。”
病原細菌在進攻時會對宿主內的一些關鍵蛋白做些小小的修飾,比如在其關鍵部位加些小基團,讓它們失去啓動免疫反應的功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