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人文地理

鎖定
《西藏人文地理》(雙月刊)是由西藏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人文地理刊物,是省級期刊,於1994年創刊。
中文名
西藏人文地理
語    種
中文
類    別
社科
主管單位
西藏自治區文聯
主辦單位
西藏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創刊時間
1994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54-1092/GO
國際刊號
1005-4960
郵發代號
68-17
定    價
20 元 [1] 
作    者
《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
I S B N
10位[1005496072]13位[9771005496075]
出版社
《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
出 版 日 期
1994年

西藏人文地理期刊簡介

西藏人文地理 西藏人文地理
語言種類:中文;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西藏人文地理
曾用刊名:西藏民俗;邦錦花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西藏人文地理內容提要

《西藏人文地理》温和表示一種對西藏的基本的善意和熱忱。這意味着我們不把西藏當作一個文化異域,把那裏民俗、宗教、地理以一種迎合獵奇的方式向讀者展示;我們也不持那種凌駕一切之上,彷彿有權解剖一切審視一切的冷冰冰的科學實證姿態;同時我們也不以一種不痛不癢的呆板枯燥方式,中學課堂似地做地理資料和歷史和佛教知識的生硬堆砌和灌輸。
西藏人文地理 西藏人文地理
西藏人文地理》的主要內容是西藏曆史文化、民俗風情的概括介紹,同時還有去往西藏各地的旅行路線、注意事項的簡明提示,只不過它在形式上藉助了藏式文化餐吧——瑪吉阿米及其留言簿作為底色背景,彙集了藏族標誌性符號為裝飾:瑪尼石、吉祥符、金銅造像、經板木雕;古典的唐卡壁畫,現代的繪畫詩作,當然更多的是藉助過往客人的信筆“塗鴉”。
西藏人文地理,2007年3月號第二期,雙月刊,總第十七期。本書主要內容:雅江水色、藏式傢俱、河坡人家、羌塘的女兒——格桑玉珠、戈麥高地上記憶的眼睛、澤當:我生命的驛站等。

西藏人文地理目錄

攝影師鏡頭中的西藏老人 攝影師鏡頭中的西藏老人
雅江水色
河坡人家
羌塘的女兒——格桑玉珠
戈麥高地上記憶的眼睛
澤當:我生命的驛站

西藏人文地理解密雪域風情

吞巴鄉有很多水車 吞巴鄉有很多水車
西藏不僅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無論你用怎樣的角度去看她,俯視的、仰視的,觀光的、獵奇的,時尚的、返璞歸真的……西藏總能帶給去過、居住過甚至並未去過那裏的人們新鮮和興奮的感覺。本週,西藏再次成為北京文化圈的熱點話題,一本新書和一本剛由《西藏民俗》改刊而來的雜誌使大家將關注目光再次投向那裏。瑪吉阿米倉央嘉措的遺產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神王,是情聖,是詩人。他在人世間僅僅逗留了25年,短暫的逗留,彷彿就為留下這些詩篇。
瑪吉阿米”的名稱是從倉氏情詩中借用而來,直譯為“未嫁少女”、“未嫁娘”;據説八廓街的黃房子正是詩中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説是倉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義與情人幽會之處。這幢小樓驕傲地存在併成為某種象徵。由於作者特定的身份,所有的愛情最終指向的是幻滅,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體驗到愛別離的人生苦難和求不得、恨不能的無奈。
藏戲 藏戲

西藏人文地理專家有話

阿來(著名藏族作家)
三四年前,我在西藏友人的陪同下,曾去過拉薩八角街的瑪吉阿米酒吧,那兒獨特的經營方式,桌上隨意塗寫的留言簿和那幢黃房子的舊日傳奇,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瑪吉阿米的留言簿》一書看後內心很有些觸動。它應該是西藏旅遊文化類圖書中的佼佼者,而且,它很可能開啓了另一輪西藏圖書熱的大門。
油畫《風箏》 油畫《風箏》
古老作坊傳説悠悠
尼木縣最出名的蓮花生修行洞也是大譯經師白若咱那的修行洞,他因對印度佛教密宗經典的翻譯,而在藏傳佛教中地位顯赫。在這個地方已有了電話,不過佛經還是傳統的木刻雕版印刷,繼承着古老的佛文化傳播之路。
雪拉村的藏紙也就是第三絕。由於採用有毒性的狼毒草根部做原料,雪拉藏紙最大的特點是質地堅韌、耐摺疊、耐磨損、不浸墨、不遭蟲蛀、無酸性。
在探尋這三樣古老手工業的同時,我們幾乎探訪了所有尼木縣的老人、原住民、手工業者。“文化版圖”這個欄目強調的是對廣大藏區不同地域“人文地理”的深度考察及細緻描述。
對“尼木三絕”的走訪是《西藏人文地理》創刊號的主打專題,希望能夠深度挖掘、系統整理西藏的人文地理資源。
國內雜誌出現奢侈品
張先生(海外雜誌收藏家)
99元的定價讓我直接就把它列為了奢侈品。國內雜誌已經出現了好幾本定價高、為特定人羣設計的雜誌,可以説是文化消費領域的奢侈品。但是如果《西藏人文地理》不是為這些高收入奢侈階層定製,而是給西藏愛好者和大眾的話,我認為定位不準。因為對西藏旅遊愛好者來説,有點貴。他們恐怕可能更多地選擇身體力行,在行走中感受一切。關鍵詞三:烏金貝隆
尋找之旅
温普林(《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總經理)
無論是中西方,都擁有自己心底的理想國度,無論是烏托邦還是幻想之城。而上世紀50年代,在藏北那曲地區,一個騎着野山羊的小活佛,宣稱自己能帶領人們進入蓮花生大師所預言的理想國——烏金貝隆。於是,在這位被人們尊稱為山羊喇嘛的帶領下,先後有幾個部落穿越了羌塘草原,經過阿里,順着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南緣,直至新疆的巴音布魯克草原。這幾大部落公推的另一位領袖人物叫札那倉巴,是聲聞阿里的大修行者。一路上依賴他的智慧和神通,多次拯救了陷於絕境的隊伍。他們歷盡艱辛,萬里長征之後又發生了許多出人意料的故事。“文革”時期,山羊喇嘛變成了女人,而後在80年代初,全體藏族遷民又在一位康巴女人岡措卓瑪的帶動下,重返西藏。
今天,札那倉巴的長孫,同時也是岡措卓瑪外孫的阿里活佛日桑多吉將帶領我們重踏尋找烏金貝隆之路。我們將拜見當年的山羊喇嘛以及眾多當年的故事中人,除去領略此行萬里疆域綺麗多變的自然魅力之外,我們的精神也會得到提升。烏金貝隆之旅也會啓迪我們思考:為什麼人類會不斷地為尋求理想而出走,最後又因為無法排解的鄉愁而回歸。
除了在《西藏人文地理》雜誌內附贈的《尋找烏金貝隆》的紀錄片DVD,《西藏人文地理》俱樂部將於8月底組織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計劃8月21日從北京出發前往拉薩,然後沿着拉薩——納木措——班戈——尼瑪——鹽湖——獅泉河——札達——古格——札達普日——塔欽——日土——三十里營房——民豐——庫爾勒——巴侖台——巴音布魯克——烏魯木齊的路程進行穿越活動。整個行程從8月21日開始到9月10日結束。
多媒體打造身邊的西藏人文
歐陽旭(西藏聖地股份公司董事長)
雜誌的創刊只是我們打造的西藏人文地理工程的第一步。我們將系統發掘西藏獨特的人文地理資源,以產業化方式創造多媒體化的系列文化產品。我們會逐漸建立7個系統。首先就是《西藏人文地理》雜誌,還有西藏人文網絡、西藏人文書系、影視系統其中包括紀錄片和電影、電視、音樂系統以及展演,並且成立西藏人文地理俱樂部。我們希望以文化消費的方式,實現西藏文化的導引和傳播。

西藏人文地理圖書信息

西藏人文地理 西藏人文地理
書 名: 西藏人文地理
作 者:《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
出版社: 《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
出版時間: 2010年7月1日
ISBN: 9771005496105
開本: 16開
定價: 20.00元

西藏人文地理內容簡介

《西藏人文地理(2010年7月號·第4期·總第37期·雙月刊)》寫的是西藏最高的莊園——日喀則。日喀則地區擁有傑瑪央宗——雅魯藏布江的源頭,擁有薩迦古寺、江孜古城等眾多傳統文明勝地,擁有地球上的最高峯珠穆朗瑪峯。在人們的常識體系裏,扎什倫布寺因為是班禪駐錫地,一直被認為是後藏歷史文化的象徵。如今的日喀則,是當之無愧的西藏第二大城市。年楚河谷的歷史,堪稱整個西藏的歷史複雜性的縮影,但由於糧食業這條一直相對明顯的線索而稍宜追溯。19世紀中期,土地遼闊、資源豐富的中亞成為西方力量爭奪的地區。同時,它還是前現代時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來來往往的科考探險者的落腳地。這也是年楚河谷在近代史上最富戲劇性的時代,西方外來者把日喀則當作青藏高原的大門,他們懷着各自的目的,有的試圖找到藝術品和手稿,有的則為地球上還有一塊未經勘探的土地而興奮不已。有的則把這裏作為一個據點,鷹瞵鶚視,希望在亞洲進一步擴張他們的勢力。作為傳統的“西藏糧倉”,日喀則的農業區聞名遐邇。處在扎什倫布寺與白居寺之間的年楚河谷,歷來被認為是後藏精華,不僅是傳統的農業發達地區,也是日喀則歷史上人才輩出的發育地,在今天,也繼續構造着當地現實的主要圖景。我們也承繼這一線索,對年楚河谷中的農人生活進行訪問,這裏的糧食生產力繼續向世人證明日喀則土地的生機。

西藏人文地理圖書目錄

走過幸福之鄉——吉隆
“擺在面前的是一座巨大的珠峯”——訪問珠峯自然保護區
管理局
創造深情的色彩和滋味——日喀則民族手工業紀行
莊園遺蹟
滿足於芒普温泉
北京大美西藏畫廊開幕展側記
城市日喀則多元與融合
日喀則城市的選址,符合中國傳統地理學中“汭”的概念。“汭”指兩河匯流之處,選址於此的城市,往往具備交通與商業發展的天時地利。
日喀則城市發展的歷史並不似拉薩那般悠久,然而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坐擁兩條偉大的河流一一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它後藏中心的地位,橫亙在其南方不遠處的喜馬拉雅山脈,更像是一條量身訂做的屏障,帶給這座城市無與倫比的商業價值。
年楚河谷農事詩
處在扎什倫布寺與白居寺之間的年楚河谷,歷來被稱作“西藏糧倉”。但是,這條河谷並非全然的水土豐盈,良田覆蓋下的土壤基礎並不令人樂觀,乾旱也限制着河谷中較高海拔地區的農業發展。但是,正是在嚴酷的自然條件基礎之上,年楚河谷裏的藏族人們世代操勞,令這條河谷發揮了巨大的生產力。
夏爾巴巡禮
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生存着一個獨特的人羣——夏爾巴人。生活在陳塘原始森林中的夏爾巴人,與生活在邊境口岸樟木的夏爾巴人不同——前者古樸而相對閉塞,依然生活在代表傳統習俗文化的神鼓聲中,並因為一條公路的即將開通而面臨生活的變化,後者則早已熟悉了現代世界,活躍於人潮與物流忙碌來往的邊貿畫卷中。一靜一動,一內向一外向兩個地點的對比構成了夏爾巴人的當下生活圖景。
對廓爾喀之戰:18世紀的後藏風雲
在吉隆鎮卓塘村以北公路邊的一座山崖石壁上,刻有”招提壁壘“四個巨大的漢字,這在後藏腹地極其罕見,傳説為清朝乾隆年間,福康安為紀念驅逐廓爾喀人大獲全勝而親筆題寫。對廓爾喀自衞反擊戰,是發生在後藏的一樁重大歷史事件。
行走日喀則
後藏的行程,融會着宗教、文化、地理、人情的豐富信息。這一旅程以日喀則為起點,歷經雄偉的古代軍事遺蹟、神秘的陳塘原始森林、薩迦古寺,這些琳琅滿目的地點共同烘托出無可爭議的後藏之行的中心——珠穆朗瑪峯

西藏人文地理新版圖書信息

西藏人文地理 西藏人文地理
書 名: 西藏人文地理
作 者:《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
出版社: 《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開本: 16開
定價: 20.00元
凡曾經由“北路”去過阿里的人們,應當還記得窗外掠過的那些藍色的鹹水湖和白色的鹽湖,以及車前那望不到頭、數不清道的條條西行之路,只是他們大多未曾想到過,這也是
一條西藏高原的“巖畫之路”。
巖畫於西藏而言,主要是“北部高原”的古文化遺存,它們大部分地處北緯30~35度之間。絕大部分巖畫點皆處於4000米至5000米之間的高度。那幾乎全是高海拔的湖濱平原和山間寬谷荒漠,是西藏傳統意義上的“純牧區”。
48巖畫的類型與部族的遷徙
不同的風格類型可能是由於歷史時段的不同;也可能因不同區域的部落活動所致。其實,正是這些“不同”,才成為我們瞭解認識西藏巖畫發展脈絡的重要依據,不同的風格類型,展示的是早期活躍於藏北高原上的那些族羣的遷徙及社會生活的變遷。
西藏的石構遺蹟與巖畫
此次發現的巖畫地點中,有兩處附近有石構遺蹟,一處附近有墓葬,革吉縣雄巴鄉阿果巖畫地點的附近就發現有石構遺蹟,日土縣諾布錯南岸巖畫點的西側2公里也發現了墓葬羣,這恐怕不是用“巧合”可以解釋的。特別重要的是,第一次在巖畫中發現有與石構遺蹟石片圖案相似的畫面,直接將兩者不同類型的古代遺蹟聯繫了起來。
古絲綢之路上的留言簿
——喀喇崑崙公路上的巖畫和巖刻
在每年秋季的徒步探險旅行季節結束之後,阿桑會先行為這些考古隊去探路,在方圓2DC公里內的高山與河谷中跋涉,向農民和牧羊人打聽附近是否有在石頭上的畫和看不懂的奇怪文字。古絲綢之路上的巖畫和巖刻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一個很大的範圍內都有發現,特別是沿着今天的喀喇崑崙公路罕薩吉爾吉特、雅格洛特、高爾、吉拉斯、歐希巴特,托爾和夏提亞爾,甚至遠離喀喇崑崙公路的斯卡杜、希格爾、興都庫什山的亞辛。其中最為集中的是夏提亞爾一吉拉斯-拉其奧特橋之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