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江月·平山堂

鎖定
《西江月·平山堂》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作者瞻仰恩師歐陽修詞作手跡而生的感慨;下片寫聽唱歐陽修詞而生感慨,道出對恩師的緬懷之情,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全詞以歐陽修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為中心線索,上下片意脈不斷,渾然一體。
作品名稱
西江月·平山堂
作品別名
西江月·三過平山堂下
出    處
全宋詞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北宋
創作時間
1079年
作品體裁
詞牌名
西江月
字    數
50

西江月·平山堂作品原文

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1] 

西江月·平山堂註釋譯文

西江月·平山堂詞句註釋

⑴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兩平韻,一仄韻,同部平仄互押,前後闋起首兩句例用對仗。
⑵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乃歐陽修知揚州時所建。《輿地紀勝》:“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列檐下,故名。”
⑶彈指:佛教名詞,比喻時間短暫。《僧祗律》:“一剎那着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⑷十年:蘇軾於熙寧四年(1071)於揚州謁見歐陽修,至此已十年左右,舉其成數。老仙翁:指歐陽修。
⑸龍蛇:形容草書。李白草書歌行》:“怳怳如聞鬼神驚,時時只見龍蛇走。”此指歐陽修在平山堂壁留題之墨跡。
⑹文章太守:用歐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句:“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⑺楊柳春風:仍用上舉歐陽修《朝中措》詞,因其中有“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句。此句謂吟誦歐公詠平山堂這首詞。
⑻“未轉”句:白居易《自詠》:“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此反用之,追進一層,謂未轉頭時,已是夢幻。 [1]  [2]  [3] 

西江月·平山堂白話譯文

我第三次經過平山堂時,前半生已在彈指聲中過去。十來年沒見老仙翁了,只有牆上他的墨跡,仍是那樣氣勢雄渾,猶如龍飛蛇舞。
我在堂前“歐公柳”下寫下這首詞,悼念文壇英傑,故揚州太守歐陽修。別説人死後萬事皆空,縱然是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呀! [2] 

西江月·平山堂創作背景

歐陽修是蘇軾的恩師,是對蘇軾影響一生至巨的人。歐陽修於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時建平山堂。蘇軾在作此詞之前,已經兩次到過揚州。第一次,是熙寧四年(1071)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經揚州;第二次,是熙寧七年(1074)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經揚州。這是蘇軾第三次到揚州平山堂,恩師歐陽修早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勁的手跡,更讓人心生緬懷之念,因作此詞。
關於蘇軾第三次到平山堂的時間,亦即此詞的創作時間,學界尚有爭議。主要有兩種説法,一説是元豐二年(1079)四月,蘇軾從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吳興)經過揚州;另一説是元豐七年(1084)十月,蘇軾由黃州赴汝州時經過揚州。孔凡禮蘇軾年譜》:元豐七年十月過揚州作。熙寧四年九月,蘇軾自京至杭過潁州,訪歐陽修,有《陪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二詩。至元豐七年,已逾十二年。此雲“十年不見老仙翁”,“十年”舉成數也。時蘇軾初至黃州放還,於揚州上表,乞常州居住。蘇軾初過平山堂為熙寧四年重過平山堂為熙寧七年,有《平山堂次韻王居卿》詩。元豐七年為“三過”矣。 [3]  [4]  [5] 

西江月·平山堂作品鑑賞

西江月·平山堂整體賞析

此詞表達蘇軾在揚州平山堂對恩師歐陽修的緬懷之情,同時也藴含蘇軾自身的人生感嘆。
詞的上片寫瞻仰歐詞手跡而生的感慨。作者對他的恩師歐陽修懷有深摯的情誼,此刻置身於歐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緒萬千。“三過平山堂下”,是説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臨此堂了。“半生彈指聲中”,是作者撫今追昔,感慨歲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夢。“十年不見老翁”,是説十年前作者曾與歐陽公歡聚,不料此次聚會竟成永訣,次年恩師就仙逝了。“壁上龍蛇飛動”,是説歐公雖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親書手跡,其中有他的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間歐公遺草,只覺龍蛇飛動,令人發揚蹈厲。此句以景襯情,睹物思人,令人為人生無常而感慨萬千,低徊不已。下片寫聽唱歐詞而生感慨,道出緬懷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歐詞原句,既重現當日歐公風流自賞之態,又有歐公手植楊柳、所題詩詞仍留存世間,可堪告慰之意。作者由過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歐陽恩師的某些事蹟,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經歷想到恩師的某些遭遇,因此,當他憑弔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師手植的“歐公柳”,耳聞歌女演唱歐詞,自然會生髮萬千感慨。白居易説:“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蘇軾則比之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終歸一切空無。不要輕言東坡消極,或許正是心懷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對紛至沓來的政治打擊:人生既然不過虛幻,政治失意與挫折,就不算什麼事了。
蘇軾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習慣用佛家的色空觀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詩云“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蘇軾則更進一步認識到“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種要求徹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蘇詞中傳達的這種獨特的人生態度,是解讀其作品的關鍵所在。 [5] 

西江月·平山堂名家點評

宋代洪覺範石門文字禪》卷二七《跋東坡平山堂詞》:“東坡登平山堂,懷醉翁,作此詞。張嘉甫謂予曰:‘時紅妝成輪,名士堵立,看其落筆置筆,目送萬里,殆欲仙去爾。’餘衰退,得觀此於右上座處,便覺煙雨孤鴻在目中矣。” [4] 
宋代俞文豹清夜錄》:東萊先生謂《後赤壁賦》結尾用韓文公《石鼎聯句》敍彌明意。俞文豹謂不然,蓋彌明真異人,文公紀其實也,與此不同。東坡先生貫通內典,嘗賦《西江月》詞雲:“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赤壁之遊,樂則樂矣,轉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則我與二客,崔與道皆一夢也。 [4] 
明代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卷一:“歐詞‘尊前看取衰翁’,覷破矣。此結愈破。” [3] 
明代顧從敬《類選箋釋草堂詩餘》:“末句感慨之意,見於言外。” [3] 
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平山堂一抔土耳,亦無片石可語。然以歐、蘇詞,遂令地重。因念此地稚圭、永叔,原父、子瞻諸公,皆曾作守,令人惶汗。僕與諸子游宴紅橋,酒間小有酬唱,江南北頗流傳之,過揚州者,多問紅橋矣。” [4] 
清代張宗橚詞林紀事》卷扛,引樓敬思雲:“結二語,喚醒聰明人不少。” [4] 
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東坡《西江月》雲:‘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追進一層,喚醒痴愚不少。” [4] 

西江月·平山堂作者簡介

蘇軾像 蘇軾像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6] 
參考資料
  • 1.    劉 石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201-203
  • 2.    夏 華等編譯.東坡集.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20:41-42
  • 3.    譚新紅 等.蘇軾詞全集匯校彙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289-291
  • 4.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34-435
  • 5.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35-636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