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行為治療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心理治療派別)

鎖定
行為治療是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心理治療派別,是當代心理療法中影響較大的派別之一。行為治療又稱行為療法,是基於現代行為科學的一種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療方法,是根據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和心理學實驗方法確立的原則,對個體反覆訓練,達到矯正適應不良行為的一類心理治療。 [1] 
中文名
行為治療 [1] 
外文名
behavioral therapy [2] 
別    名
行為療法 [1] 
理論流派
行為主義流派 [1] 
理論基礎
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模仿學習 [3] 

行為治療基本概念

行為治療是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心理治療派別,是當代心理療法中影響較大的派別之一。與心理分析等其他療法不同,它不是由位研究者有系統地創立的一個體系,而是由許多人依據一種共同的心理學理論分別開發出的若干種治療方法集合而成的。行為治療是基於現代行為科學的一種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療方法,是根據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和心理學實驗方法確立的原則,對個體反覆訓練,達到矯正適應不良行為的一類心理治療。行為治療是根據學習理論或條件反射理論、技術等,來矯正和消除患者建立的異常的條件反射行為,或通過對個體進行反覆的訓練,建立新的條件反射行為,以改變、矯正不良行為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行為治療是行為主義在心理治療領域的具體體現。行為理論認為“沒有病人,只有症狀”,治療的目標就是改變人的行為,即消滅我們認為是症狀的不良行為,塑造良好的、健康的行為。同時認為症狀性行為是學習得來的,是習得的不良習慣,通過學習也能把它們消滅掉。 [1] 

行為治療理論基礎

行為治療經典條件反射原理

巴甫洛夫在實驗室研究狗的消化過程時,無意中發現了應答性條件反射,即經典條件反射。他注意到,狗不僅僅是在食物出現時流唾液,而且在與食物一起出現有關的任何其他刺激物單獨出現時也流唾液。為了證實這一點,巴甫洛夫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通過條件反射原理將狗訓練成每見到橢圓形時就流唾液,看到圓形則不流唾液。然後把橢圓形逐漸變成圓形,當狗再也不能辨別橢圓形和圓形時,就會出現神經症的反應:精神錯亂、狂叫、哀吠、破壞儀器等。 [3] 

行為治療操作條件反射原理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採用“嘗試錯誤”學習法使貓學會打開籠子以得到所喜歡的食物。然後,開始在貓打開籠子吃食物時給予電擊。幾次後,飢餓的貓在籠子面前猶豫起來,趨避衝突(指個體面對同一日標時同時具有趨近和逃避的心態)的結果使貓產生了類似於人類焦慮狀態的反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行為主義理論的創始人華生也做過一個模擬恐怖實驗。他在原來很喜歡動物的幼兒伸手去玩弄可愛的小白鼠時,在幼兒背後敲擊鑼發出巨響,以引起恐懼反應。反覆數次後,在小白鼠和巨響之間發建立了條件反射。於是一旦動物出現,幼兒就表現得恐懼、哭鬧、不安。他進一步發現,兒童的這種反應還發生了泛化,只要一接近別的白色的有毛動物,或類似的刺激物時,都會變得恐懼。華生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當然,我們學習的任何東西,也可以通過學習而設法擺脱掉。 [3] 
斯金納是對行為主義和學習理論有重要貢獻的心理學家。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在實驗中,他把餓鼠關在籠中,並不出示食物,餓鼠無意中碰到了一根木棍,食物出現,餓鼠得以進食。於是這個碰木棍的動作隨即得到強化,這就增加了白鼠以後碰木棍動作出現的概率,多次強化後,餓鼠入籠後即碰木棍。斯金納稱此為操作性條件反射,即行為本身即是獲得強化刺激的手段。他認為人的行為主要是由操作性條件反射所構成的,人們已經牢固建立的行為模式是以某種方式積極獲得的結果,無論是適應良好的行為還是適應不良的行為,包括心理疾病,都可以看作是環境強化作用的直接後果。心理諮詢和治療就是要以改變對來診者起作用的強化物的方式來改變其行為。 [3] 

行為治療模仿學習原理

這種理論認為,學習的產生是通過模仿過程而獲得的,即一個人通過觀察另一個人的行為反應而學習某種特殊的反應方式。這種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他認為,人們的大量行為都是通過模仿而習得的,人的不良行為也常常是通過這一模式形成的。例如,兒童看到成人或電視中的攻擊行為後,便會變得富有攻擊性,患有疑病症的兒童多來自特別關注疾病的家庭等。模仿學習有助於兒童學會很多重要的技能,但也可能導致其習得變態行為 [3] 

行為治療特點

行為治療是運用心理學派根據實驗得出的學習原理,是一種治療心理疾患和障礙的技術,行為治療把治療的着眼點放在可觀察的外在行為或可以具體描述的心理狀態上。 [1] 
行為治療有以下特點: [1] 
(1)治療只能針對當前來訪者有關的問題而進行。 [1] 
(2)治療以特殊的行為為目標,這種行為可以是外顯的,也可以是內在的。 [1] 
(3)治療的技術通常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1] 
(4)對於每個患者,心理醫生根據其問題和本人的有關情況,採用適當的行為治療技術。 [1] 

行為治療治療步驟

行為治療實施步驟行為治療雖名目繁多,但在治療時一般包括幾個階段: [1] 
(1)瞭解患者異常行為產生的原因,確定治療的目標。 [1] 
(2)向患者説明行為治療的目的、方法和意義,幫助患者樹立治癒的信心從而使其主動地配合治療。 [1] 
(3)採取專門的治療技術,並輔之藥物或器械治療。 [1] 
(4)根據患者行為改變的情況,分別給予陽性強化(如表揚、鼓勵和物質獎賞)和陰性強化(如批評、疼痛刺激和撤銷獎賞)。 [1] 
(5)根據病情的轉變情況,調整治療方法,鞏固療效。 [1] 
行為治療主要適用於那些異常行為表現比較侷限,又可能加以測量的對象,如恐怖症強迫症性功能障礙、社交困難、口吃、侷限性痙攣、兒童行為障礙等。 [1] 

行為治療常見的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系統脱敏法

系統脱敏療法這是一種利用對抗性條件反射原理,循序漸進地消除異常行為的一種方法。通過漸進性暴露於恐懼刺激的方式,使已經建立起的條件反射消失,以治療心理障礙或行為障礙稱為系統脱敏療法。這一療法是1958年由南非心理精神病學家沃爾夫綜合前人經驗發展起來的。他認為相反的行為或情緒能相互抑制而不能同時存在。系統脱敏法主要用於治療焦慮症和恐懼症。精神病學家沃帕提出了以下的治療程序: [1] 
(1)瞭解引起焦慮和恐懼的具體刺激情景。 [1] 
(2)將各種焦慮和恐懼的反應症狀由弱到強排成“焦慮等級”。 [1] 
(3)幫助患者學習一種與焦慮和恐懼反應相對立的鬆弛反應。 [1] 
(4)把鬆弛反應逐步地、有系統地伴隨着由弱到強的焦慮刺激,使兩種互不相容的反應發生對抗,從而抑制焦慮反應。 [1] 

行為治療厭惡療法

厭惡療法是在經典條件反射原理基礎上提出來的,也就是對其行為反應給予負性強化使之逐漸減弱,直至消除其不良行為。也可以認為厭惡療法是用懲罰性強烈刺激,去消除已經建立的不良的條件反射的方法。厭惡療法採用一套技術,這些技術中包括工具或武器,以引起患者生理、心理痛苦或厭惡的刺激,如電擊、致吐藥物、難聞的氣味等。其方法是當出現不良反應時,立即給予這些厭惡性刺激,直到症狀消失。因此説厭惡療法是經典性條件反射(用做厭惡性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痛苦及厭惡刺激即懲罰)的直接運用。由於作為負性刺激的物品或方法的不同,因而可將厭惡療法分為如下幾種: [1] 
(1)化學性厭惡療法。應用化學藥物,如能引起噁心、嘔吐的藥物阿樸嗎啡戒酒硫等或有強烈惡臭的氨水等。 [1] 
(2)電擊厭惡療法。以一定強度的感應電作為疼痛刺激,或以輕度電休克作為負性刺激。 [1] 
(3)橡皮圈厭惡療法。拉彈預先套在手腕上的橡皮圈,並引起疼痛作為負性刺激。 [1] 
(4)羞恥厭惡療法。即命令患者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表現變態性行為,從而使患者自己感到羞恥,用此作為負性刺激促使患者改正變態行為。化學性和電擊厭惡療法,都較痛苦,故施用幾次後,應該訓練患者自己應用想象厭惡法”,一旦遇到煙、酒或性興奮對象時,立刻想象到痛苦的懲罰感受,從而產生厭惡反應。想象厭惡法也可一開始即應用於某些性變態者,如異裝癖露陰癖等,即使患者想象自己在做異常性行為時被人發現,當場抓獲,受到嚴厲處罰等,從而用想象中的負性刺激來剋制異常性行為。這種方法有人也稱之為“隱閉性敏感法”。 [1] 
厭惡療法操作簡便,適應性廣,主要用於強迫症和種種行為障礙的患者,如日常生活中想戒煙、戒酒、控制飲食等也可採用此方法。但因為厭惡療法實施時會給患者帶來極不愉快的體驗,因此,一般要徵得患者的同意後才使用此法。 [1] 

行為治療滿灌療法

滿灌療法與系統脱敏療法相反,不需要叫病人經過任何放鬆訓練,一開始就讓病人進入使他恐懼的情境中,一般是採用想象的方式,醫生鼓勵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懼的場面,或者治療醫生在旁反覆地,甚至不厭其煩地講述他最害怕的情景中的細節,或放映現代影視畫面最使病人恐懼的鏡頭,以加深病人的焦慮程度。同時不允許病人做出閉眼、堵耳朵、哭喊等逃避措施。即使病人由於過分緊張害怕,甚至出現昏厥的徵兆,仍要鼓勵病人繼續想象或聆聽治療醫生的描述。同時要告訴病人,這裏備有一切急救設備和手段,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因此病人可以大膽想象,病人在反覆的恐懼刺激下,可能因焦慮和緊張而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植物神經系統反應。但病人最擔心的可怕的災難並沒有發生,焦慮反應也就相應地減退了。 [1] 
實行滿灌療法需要慎重,應該視患者的病症程度、心理狀態而定。雖然滿灌療法比系統脱敏法所花費的時間要少得多,但是一旦刺激程度超出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極易引發精神分裂症 [1] 

行為治療行為塑造法

行為塑造療法行為塑造是要形成和建立一個新的行為習慣。在確定這個大目標後,把其分成幾個小目標,制定治療計劃,然後由低向高逐步實現,達到一步立即給予獎勵強化,直到最後實現最高目標。即“大目標,小步子”,用不斷強化的原則來建立新的行為習慣。行為塑造療法適應證有:精神病人的行為學習、啞童説話、殘疾人的肢體功能訓練、低能兒教育、大小便失禁控制訓練等。對於正常人來説,行為塑造也是學習建立新行為習慣和完成事業目標的有效方法。 [1] 

行為治療代幣療法

代幣療法是指出現適當的行為時,即給予正性強化物以強化該反應,從而建立個體新的適當行為,達到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治療方法。該療法適用於消除心理異常和習得性不良行為從個體需要的反應中選擇正性強化物,強化物的出現增加了個體以後在同樣情景下重複該行為的幾率,這表示強化物對個體的反應產生了加強作用。這種作用即稱為“強化作用”,因強化作用是由個體反應後產生的效果所決定的,故又稱為“後效強化”,它是行為主義治療學派的重要概念。在人和動物的行為中有很多行為是受後效強化所支配的,比如人為什麼會賭博呢?因為賭才有贏錢的機會,“贏”是“賭”的後效,強化了賭的行為。心理異常者難以聽進勸告,但仍有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治療者針對他們的需求,讓其積蓄象徵性代幣,將它作為獲取需求滿足的條件,從而糾正不良行為,達到心理治療的目的。 [4] 

行為治療漸進式放鬆

漸進式放鬆包括全身肌肉的全部放鬆,甚至呼吸,直到身體緊張全部釋放為止。這被行為治療師作為放鬆練習,用於消除焦慮和壓力,或為系統脱敏做準備。漸進式放鬆的方法是先緊張,後根據全身肌肉羣逐個放鬆。治療師可以建議來訪者使用事先錄好的放鬆練習錄像帶在家練習。 [5] 
參考資料
  • 1.    連山.心理學一本通: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6:342-346
  • 2.    趙靜波.心理諮詢與治療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18.08:117
  • 3.    崔正華,王伶俐,李爽.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培養:航空工業出版社,2018.08:214-216
  • 4.    劉嚴.精神病學與臨牀心理學 下: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7:600
  • 5.    王海濱.現代臨牀康復醫學,: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9:214